“空间尺度划分思想”在教学备考中的运用策略
——以2023年湖北省选考为例

2024-04-17 09:02陈庆飞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24年1期
关键词:河床冰川尺度

陈庆飞

(湖北省武汉市第十二中学)

尺度是地理学科进行研究和实践的核心概念。尺度思想是地理学四大基本思想之一,它是指以尺度视角观察和理解地理事象、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观念和方法。尺度有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其中空间尺度划分是最重要、使用最普遍的思想方法,它是指按照一定标准,将空间尺度较大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划分为若干个大小不同空间的过程。将大尺度空间范围的地理事物和现象依据其属性或范围,进一步划分为较小尺度,从研究地理视角出发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大尺度空间范围内的地理事象。本文尝试以2023年湖北省选考为例,分析空间尺度划分思想在高考试题中的考查并以此给出教学建议。

一、给出不同空间尺度的地图,注意区分考查内容

地球表面是由多级尺度区域单位构成的复杂的镶嵌体系。地理高考试题一般不会给学生空间尺度划分的“机会”,但常用有嵌套关系的地图表达空间尺度划分思想,以此引导学生在解决地理问题时,通过改变分析空间尺度,深入研究地理事象特征、过程与成因。从空间尺度划分视角分析,相对较大空间尺度的地图内一般地理信息较少,多数情况下仅起到辅助学生确定考查区域位置的作用。

这一类试题多以生活中的实例为背景,给出一定或者不同空间尺度的地图,如世界图、国家图和地区图等。主要包括洲、国家或省区的轮廓线,有的用图例或方框标出考查的小空间尺度的目标区域,并给出考查区域的专题图;有的在相应较大空间地图基础上,给出较小空间尺度的地图或景观图,考查小空间尺度范围内的地理现象的特征、成因和变化等。如2023年湖北省选考第17题,试题呈现了试验区的区域范围辅助学生认知区域特征,同时给出示意图更精细地表达试验区项目的技术实施方案。此类试题一般考查内容包括自然地理现象、条件对人类工农业的影响,多考查较小空间尺度内自然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较大空间尺度内的气候特点或工农业区位因素等。试题难度大小不定、设问多元,是学生在考试中较难得高分的试题类型。

【例1】(2023年湖北省选考,17题)(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森林茂密,但多为结构相似的低龄次生林。该地区林冠层主要由松树组成,光线可穿透到地面,促进了林下植物生长,这些植物富含油脂,野火风险很高。研究人员在该地区开展了一项火灾应对试验项目。图1示意试验区位置,图2示意项目技术方案。

图1

图2

(1)说明该地野火高发的原因。

【试题解读】本题以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森林火灾为背景材料,材料只给出了伊比利亚半岛和地中海中尺度空间范围区域图,标注了试验区的地理位置,给出40°N纬线和0°经线帮助学生确定实验区的大致位置。

从大空间尺度视角分析,实验区附近给出了经纬线和相应的海陆位置,从40°N和地中海等信息可以判断该区域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呈现炎热干燥的气候特征;地中海地区的植被类型对应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植被茂密,且富含油脂,在干燥的气候环境下易燃。

从更大的空间尺度进行分析,全球气候趋向暖干化,气候变暖趋势加剧,较小空间范围的地理变化易受到更大空间尺度地理变化的影响,空间变化具有趋同性。

本题从中空间尺度到全球性的大空间尺度,既体现了空间尺度的大小划分,同时也有不同空间尺度的关联性,需要学生在不同空间尺度之间精准切换。

(2)列举该方案的推广条件。

【试题解读】本题着重中空间尺度与小空间尺度之间的切换。中空间尺度视角分析试验区在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推广该方案,需要放牧食草性动物,过程中需要满足其饮水的需求;小空间尺度视角分析,试验区需要机械伐疏和食草动物进入进而改变森林的环境,需要相对较缓的地形条件和便捷的交通条件,示意图中也呈现了平坦的地形。本题着重考查了中小尺度空间的整体性特征。

【答案】(1)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温干燥;森林茂密,枯落物积累多;植物富含油脂,易燃。

(2)干湿季分明,湿季降水充足;森林群落结构多样;落叶具有季节性,相对集中;资金充裕,机械化水平高。

【答案详解】(1)试验点靠近地中海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夏季呈现炎热干燥的气候特征;由材料中的文字信息可知,该地区森林茂密,枯枝落叶积累多,易燃物多;该地区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植物富含油脂,在炎热干燥的气候环境下,油脂易燃。

(2)图中以地中海气候为主,季节性明显,落叶具有季节性且相对集中;地中海气候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湿季降水充足;由示意图可知,该地区的林木群落较为复杂,因而森林群落结构较单一;各个阶段的实施需要机械作业,需要充足的资金。

二、给出特定空间尺度的地图,分析不同要素组合对地理事象的影响

有的试题则只给出较大空间尺度地图,要求学生自主划分空间尺度,考查自主划分出的较小空间尺度内的现象及成因。此类试题要求学生自主进行空间尺度的划分,找准分析的尺度范围,要求学生能掌握空间尺度划分思想,将分析重点集中在所示空间尺度中的一部分区域,分析其气候、地形、土壤等特点及其对目标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影响;能通过空间尺度的划分,对应小空间尺度内的现象及其在大空间尺度内的位置。

试题还会给出单一空间尺度的专题图,如行政区划图、地形图等,学生较为熟悉的区域则不给出经纬线或给出的经纬线较少,学生相对不太熟悉的区域则给出经纬线或给出的经纬线相对较多。图中蕴含的地理信息相对较多,信息的类型也更丰富。多考查较小空间尺度范围的地理现象。试题要求学生能找准分析的尺度范围,重点在所示空间尺度中的部分区域,分析地理要素及其对目标地理事象的影响。

【例2】(2023年湖北省选考,18题)(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四川绵(竹)茂(县)公路属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于2009年9月9日正式动工,2022年12月27日建成通车。公路起于绵竹市汉旺镇,沿绵远河上行,与茂北公路相接,全长56千米。沿线穿越龙门山4条断裂带,岩石破碎,暴雨多发,地质灾害频繁,河道演变剧烈,水文条件复杂,给项目选线、设计和施工建设带来严重影响。图3示意绵茂公路位置,图4示意绵茂公路局部景观。

图3

图4

分析震后绵茂公路沿线河床发生的变化及形成原因。

【试题解读】本题以四川绵茂公路震后恢复重建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材料给出了绵茂公路穿越的区域地形图,给出了河流、山峰及高程等相关信息,考查较大空间尺度范围内较小空间尺度的公路沿线河床的变化特征及形成原因。

河流河床的变化微视角可从升降、宽窄和形状等方面分析,即找到题目包含的三个微小空间尺度。因地震导致局部河道两侧的崩塌体、滑坡体和泥石流堆积于两岸和河床,挤压河道,或形成堰塞湖,引发河床淤积抬升和河床冲蚀下降,导致河道形态和物质组成发生显著变化,碎石堆积于河床导致局部河床抬升、局部向下侵蚀加强导致局部河床下降;河床内砂、砾石、块石含量增多,河床不稳定;暴雨和堆积物增多导致河床局部宽窄不定;进而导致河曲的加剧。

【答案】河曲加剧。由于河道两岸山体的垮塌,垮塌物堆积于两岸和河床,挤压河道,迫使河流变道后在局部地段形成河湾。

河道变窄或变宽。在受河岸两侧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影响的河段,河道宽度比震前明显减小,甚至完全填满河床及堵塞河流,形成堰塞湖;受泥石流堵塞河段与堰塞坝河段的上游河段,河面升高、展宽,河床宽度明显加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人们对小学教育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教学方法和理念也跟着新课改的实施不断更新,传统的教学课堂也逐渐被现代化的教学模式所取代,我国正处于新课程改革阶段,基础教育改革变得愈加重要,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从多方面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全方面发展,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的教育发展,因此不同的教育方式在教学应运而生,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改革,为了全方面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本文对农村小学数学的分层异步教学的应用进行了探析。

河床抬高。地震后产生了大量的崩塌体、滑坡体和泥石流冲积物,直接堆积于河床中使河床抬高。

【答案详解】该公路沿线穿越多条断裂带,地质条件复杂,岩石破碎,暴雨多发,多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震后崩塌物堆积在河流两岸及河床,挤压河道,在局部地区形成河湾,原本较直的河段变成弯曲河段;由材料可知,汶川地震震级高、破坏性强,地壳运动强烈,地震导致山体岩石破碎,抗蚀能力减弱,流水侵蚀增强,导致河床下切可能增强,河岸坡度变陡,危岩峭壁增加;地震会导致滑坡、泥石流增多,而滑坡、泥石流又会导致堰塞湖增多,局部河段水位上升,河面变宽,河道宽窄交替变化;大量的崩塌体、滑坡体和泥石流冲积物直接堆积在河床后,明显使河床抬升。

三、仅给出文字描述的空间尺度,重点考查某空间地理现象和成因

部分高考试题在考查空间尺度时仅给出文字或数据进行描述,通过文字或数据描述划分出不同的空间尺度,考查某一空间尺度的现象及成因。此类试题多给出一定的文字描述不同空间尺度内的现象,如山地南北坡不同植被情况、某地季节情况等,需要学生通过所给信息确定描述的空间尺度位置。在解题过程中要求学生对全球尺度内不同地区的地理事象有一定的了解,对学生的思维综合能力与区域认知能力要求较强,因此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在高考试题中,且给出的地理事象和考查区域都是较为典型而且学生相对熟悉的。

【例3】(2023年湖北省选考,10~12题)藏色岗日位于羌塘高原(青藏高原主体)中北部。表1示意2006—2015年藏色岗日不同朝向冰川数量和面积变化。据此完成10~12题。

表1

10.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在2006—2015年期间,该区

( )

A.北朝向冰川面积退缩率较南朝向小,平均面积较大

B.南朝向冰川面积退缩率较北朝向小,平均面积较小

D.南朝向冰川面积退缩率较北朝向大,平均面积较大

11.与其他朝向相比,西南朝向冰川面积增加,原因可能是

( )

A.受全球变暖影响较小

B.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

C.山地植被覆盖率较高

D.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

12.表中数据变化反映出,该区冰川整体上

( )

A.保持稳定不变

B.处于退缩状态

C.正向山麓延伸

D.处于扩张状态

【试题解读】本组试题通过数据和方位反映藏色岗日冰川数量和面积的变化,试题考查学生时空视角的综合思维能力,充分利用了地理学科的学术情境,营造不同尺度空间的地理现象及成因。第10题要求学生分析数据,进而得出南北朝向冰川面积退缩率变化和平均面积的大小,需要学生在同一空间尺度内分析冰川面积的变化情况;第11题在局部空间的地理现象变化的原因呈现中,考查了全球大尺度空间和局部小尺度空间的选择,局部冰川面积的变化从全球变暖大尺度视角分析应该是一致的,小尺度的西南方向受大尺度的大气环流的影响导致降水增多,进而导致冰川面积增加;第12题要求学生从小尺度的局部过渡到较大尺度的整体视角,考查了尺度的划分和转换思想,根据数据综合计算即可得出结论。

【答案】10.C 11.D 12.B

【答案详解】第10题,从冰川面积来看,2006年北朝向冰川面积为13.4 km2,南朝向冰川面积为72.9 km2,2015年北朝向冰川面积为12.9 km2,南朝向冰川面积为72.2 km2,北朝向冰川面积较小,南朝向冰川面积较大,A,B选项错误;从退缩率来看,北朝向退缩率约为3.7%,南朝向退缩率约为1%,北朝向退缩率更大,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

第11题,气温主要影响冰川面积大小,与同一时期不同坡向冰川面积差异关系不大,A选项排除;羌塘高原人类活动较少,B选项排除;山地植被覆盖率高不会使冰川增加,C选项错误;受西风影响,西南方向降水可能增多,冰川面积增加,D选项正确。

第12题,除了西南朝向冰川增加外,其他朝向冰川面积均呈缩小趋势,说明冰川整体上呈现退缩态势,冰川向上退缩,B选项正确。

四、空间尺度划分思想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策略

(一)教学实例多选取独特且典型的小尺度空间区域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教师案例选择要合理取舍。如分析云南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和华北地区部分山坡阴坡植被生长较好时,可从大、中、小、微四个视角出发,重点关注小空间尺度区域的地理异常现象。

(二)帮助学生掌握认识空间特异性思想方法

将划分空间尺度的方法渗透到平时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对比不同空间尺度内的地理事象特点,引导学生自主划分并选择合适的空间尺度,如在讲解因空间划分产生的非地带性现象和成因时。重点关注不同尺度的空间差异会产生不同的地理现象,云贵高原地区干热河谷的出现既要从较大空间尺度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视角分析,也要从河谷所在地区的小空间尺度地形和下沉气流等视角分析。

(三)灵活采用多种手段辅助教学

猜你喜欢
河床冰川尺度
财产的五大尺度和五重应对
为什么冰川会到处走?
冰川会发出声音吗?
长途跋涉到冰川
宇宙的尺度
9
在沙漠中淹死的人比渴死的多
ArcGIS在河床冲淤量分析中的应用
河床下伏采空区岩移规律及治理方案研究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effect of adipose 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 cells on the survival rate of fat transpln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