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成图画书的童年观照与家国情怀

2024-04-18 03:53谈凤霞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4年2期
关键词:志成图画书爸爸

谈凤霞

美国华裔图画书大师杨志成先生(1931-2023)在图画书创作领域享有盛誉,曾多次获美国凯迪克图画书大奖或提名,并获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特殊贡献奖。其创作的逾百本图画书作品中,有一类主题与他的个人及家庭的经历密切相关。这些家庭题材创作主要牵系三个方向:《我妹妹》(My Mei Mei, 2006)指向下一代,《爸爸造的房子》(The House Baba Built: An Artist Childhood in China,2011)指向上一辈,《如果你是一条河》(Should You Be a River: A Poem of Love, 2015)和《小树的话》(中文版2023年)则是悼念亲人的伤怀之作。这些家庭故事都表现得情深意切、动人心弦。前两个方向分别讲述了作者领养的孩子的幼年故事和个体自我的童年追怀,是本文拟论述的主要个案。第三类作品涉及如何面对失去和死亡这一沉重话题,将由另文专论。

《我妹妹》探讨了一个关于收养的问题,意在表现养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书中的叙事者“我”和“妹妹”都是杨志成夫妇先后在中国领养的孩子。他在收养第一个女儿安东尼娅的时候,就开始设想创作一本关于收养经历的故事,包括收养者、生身父母、被收养的孩子这三条线索,但始终找不到合适的叙事方式。10年之后,他重新构思了故事,找到了一个巧妙的儿童叙事视角,以女儿安东尼娅的第一人称来讲述,不仅能够汇合之前的故事内容,而且还新增了另一重意味,且更具有童趣。这不仅是一个儿童收养的故事,而且是家庭中孩子之间如何相处的故事,关于爱、关怀和包容。

英文书名用了中英结合的方式,以“妹妹”的汉语拼音“Mei Mei”来代替英语中的younger sister。杨志成在用英语创作的图画书中指代亲属关系时,常采用中国称谓的拼音,比如《狼婆婆:一个中国小红帽的故事》,英文书名是Lon Po Po: A Red-Riding Hood Story from China。他用“婆婆”的发音“Po Po”来指代英语中的grandma,甚至狼也是用了汉语发音,而没有用英文单词wolf。《爸爸造的房子》同样也用Ba Ba代替了英文中的Dad 或 Papa(正文中,作者在指称父亲时有一处用了“father”)。称谓上的中国式处理给外国读者带来了新奇感,同时也从标题就传递民族气息,彰显了作者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我妹妹》的封面上,杨志成以柔和的淡绿色为背景,用红色字体写出英文书名,而在字母i的造型上,用心形代替了上面的点,鲜明地表达了爱的主旨。封面主体图案用方框标出,呈照片式样,但人物形象并非由相机拍摄,而是用蜡笔描绘了两个幼小的孩子亲密相处的情形。照片的形式给人带来时间感、怀旧感,在全书结束后,封底也同样使用了照片式样的图案,与封面相呼应,表现光阴荏苒中孩子们的成长。

扉页上的飞机图案暗示着收养之旅的开始。杨志成使用水粉画和拼贴相结合的手法,把故事表现得富有现实质感。第一幅跨页,安东尼娅讲述了自己被收养的经历和名字来历,画面是奶奶和妈妈如获至宝地捧着一个花朵一般的女婴。接着,作者用几幅小图表现养父母对小宝宝的种种疼爱。“我”长大些后,喜欢玩当姐姐的游戏,给妈妈擤鼻子,给爸爸换纸尿裤。孩子把父母当小娃娃来照顾的场景真实且不失幽默,传递出温暖又快乐的家庭氛围。

在父母之外,“我”还有一个假想的妹妹,她总是让着“我”,甚至在“我”有麻烦时挺身而出。“我”向妈妈提出要一个妹妹的请求,之后梦想成真,全家一起去中国领养一个小妹妹。杨志成用一幅跨页特写“我”第一眼见到刚出生不久的小妹妹时的印象,粉红玫瑰图案的衣衫意味着这个娇嫩的小生命如初绽的玫瑰,她惊恐的哭闹让大人顿生爱怜,但对于“我”来说则是一种震惊。更让“我”沮丧的是:她并非“我”设想中的样子,她不会走、不会说、不会玩,并且还夺走了父母对“我”的关注。相应的画面上,“我”的表情反映了内心的失落、嫉妒和怨恨。之后,当妹妹一点点长大并懂得把好东西分给姐姐时,“我”开始转变态度,喜欢她、保护她。尤为珍贵的是:小妹妹让姐姐拥有了“大”的感觉——这既是一种价值感的获得,也意味着责任感的生发。最后三幅跨页表现了姐妹俩一起长大的过程,姐姐给了妹妹很多的引领、帮助和关爱,从海滩上面对面蹲着,到床铺上两人双腿的交叠,再到姐妹俩头碰头地勾肩搭背,递进性地表达了彼此间关系越来越亲密无间。故事的结局具有喜剧感,姐妹俩一起去问妈妈爸爸:“我们可不可以再要一个妹妹?”可见“我”是多么享受当姐姐的乐趣。杨志成在末页上安排了一个细节,姐妹俩勾肩搭背的主体景象之后有另一幅小型照片:“我”和同名的奶奶相拥抱。这既是对开头第一页的呼应,也表明了即便有更多的妹妹,“我”一直都是奶奶所爱的宝贝。

因为使用了儿童视角,而且是家庭中兄弟姐妹如何建立亲密关系的故事情节,杨志成将原本可能显得严肃和沉重的儿童收养故事表现得简洁、亲切而活泼。杨志成匠心独运,将花朵作为贯穿全書的富有象征意味的核心元素。从封面即开始出现,图片边框中的粉红玫瑰和人物背景上的素色花叶,展开了全书图画的线索。在正文中,花朵图案或是作为环境,或是人物的衣衫,每一页都各不相同,纷繁变化。作为衣衫前景的花朵彰显儿童生命的鲜美,而如同壁纸背景的花朵则渲染家庭的温馨。总体而言,形形色色的花卉和藤蔓形状的旋涡象征了生命的朝气与美丽,也象征着生活的美好与情意的芬芳,暗示了情感的强度。杨志成着力表达的是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爱是联结人与人的纽带,而他巧妙的文图叙事方式别有大家风范,以一个简单的家庭故事传达了触动人心的宽广主题。

在历史背景中展开的童年忆旧之作《爸爸造的房子》是一部故国战时回忆录,展现了20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画面富有历史感。封面的背景有着花岗岩的纹路,而前景的主要图案是一扇黑色的大铁门,门上的铁栏造型简洁且对称。书的正副标题和创作者姓名都用大写的英文字母写在门上,作为装饰和门融为一体,同时也表明了房子的所属。厚实的花岗岩墙砖和方正的大铁门带来庄重和坚硬感,为了调和这一色彩和基调,杨志成又巧妙地设置了另一些情景:门栏后面的正中间有一个红色的大圆,象征家庭幸福和生活圆满;门栏下方则是趴在地上玩游戏的孩子和小狗,平添了宁静的和平感和轻松的谐趣感。

作者在前言中交代了故事背景:“我出生于1931年,即美国股票市场崩溃并导致举世皆知的大萧条的两年之后。 日本侵略中国,导致无数人无家可归。战争期间,有四个家庭在我爸爸建造的房子里找到了避难所。正如我爸爸所言:‘危机祸福相抵。让我们自己去发现吧。”爸爸说的“危机祸福相抵”,主要是指尽管战争带来灾难,但却让在一起生活的四个家庭结下亲密的友谊。扉页及其左边的一页各是一扇大铁门,只是文字和图标不同。左页铁门上的中心图标是爸爸设计的个人徽标 ,并有一句献词——“在我们的风暴中,找到我们的风暴眼吧”,以此表达对已经逝去的父亲的怀念、感激和敬意——他在动荡不安的战争飓风中,给了家人和朋友们一个相对平静和安全的“风暴眼”。

在这本回忆录体裁的图画书中,杨志成在技法上结合了绘画、拼贴、照片等手段,让画面和叙事的层次更丰富。第一页的背景是灰色的天空和密密麻麻的黑色鸦群,杨志成用红色线条勾勒了一家人,以红色和黑色的对比突出战争的灾难,也凸显一家人对于生活的信念。文字叙述采用第一人称,有生动的现场感:“战争蔓延到上海,我爸爸说这就像夏天的鸦群黑沉沉地遮盖了天空。他为了保护妈妈和我们四个孩子的安全,想要搬到某个地方。”第二页用照片的形式介绍了家中的五个孩子咪咪、哈迪、菲菲、艾迪和巴迪(Mimi, Hardy, Fifi, Eddy, and Buddy),拼贴到鸦群满天的战争背景中,不过鸦群已经闪开了一些空隙,后面隐约透出昏黄的阳光,暗示了穿越战争阴影的希望。接下来的页面上依然有鸦群,身为工程师的爸爸在设计房子图纸。而翻开折页,则是一栋暖色的三层楼砖房,包括花园、庭院、平台和游泳池。这座房子隔开了战争,给孩子们带来了安全感,并激发了他们的游戏和冒险精神,因此作者连续用鲜亮的橙黄色和大红色为背景,拼贴出大人和孩子其乐融融的场面,其中有实景照片,也有写实画面,加上一些漫画风格的剪纸,形成了历史感、现场感和戏剧感的交汇。

作为回忆录,如何恰当地选择和安排材料来使叙事风生水起,是一个关键。创作者没有平铺直叙,在时间和空间上注意变化起伏,避免单调。他对房子里的生活做了兴致勃勃的讲述,既有粗线条的概述,也有对细节的描绘,如关于孩子们吃肉的场景,画面上是一碗红烧肉的照片,色泽诱人,周围有好几双筷子去争先恐后地夹。文字则叙述了兄弟姐妹之间的纷争和对于时事的态度:“我们三个男孩不说一句话——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场世界大战已经让我们承受不了。”尽管小家庭的生活热闹太平,但毕竟是战争时期,杨志成不时掺入战争带来的影响和变故,如:有失去家园的亲戚来投靠,有德国的难民来此寄居,朋友家的孩子们去参加空军作战,等等。随着故事内容的变化,画面背景色彩也相应变化。

此书的副标题是“一个艺术家在中国的童年”,因此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作者童年时期的生活。杨志成常用不同风格的多幅画面进行图像拼贴,对应了生活的丰富多彩,并且用自己的头像特写和涂鸦来表达对于绘画的强烈兴趣。与时代相关的学校生活中,有孩子们被强迫学习日语,但出于爱国主义而都不好好学的情节。他津津有味地讲述了自己在因战争而受限的生活中发掘到的许多乐趣,如:不能外出野餐就转而在游泳池边野餐;夜晚和朋友捉蛐蛐;物资短缺造成游泳池里无法供水,于是孩子们在没有水的游泳池里骑车等。在过新年的那一幅画面中,倒贴的福字、压岁钱红包、民国时期的钱币,还有“我”在春节时磨米粉的任务,春节新衣上绣着的龙……散发出浓浓的中国味道。而德国难民家庭的到来和他们养育幼儿的方式则带来了一种新奇而活跃的气氛,尤其有趣的一个细节是德国小宝宝学会说的第一个词语是中文“喔哟哇”,杨家的孩子把这个德国小女孩当作亲妹妹来宠爱。光阴荏苒中,孩子们逐渐长大。

故事随着季节更迭的时间线索一一展开,在描述早春时节采桑养蚕的同时,杨志成用了一个折页,转向了引申义:日本就像一条蚕,吞吃中国这片大桑叶。被啮咬的桑叶是中国地图的形状,杨志成用了中华的壮美河山、瑰丽的文化古迹(如敦煌、紫禁城、古代名画)以及现实街景的碎片来表达国土遭侵略者践踏的悲愤。由此,故事调子开始转向低沉,画面色彩变得暗重。躲避敌机轰炸的场景用了折页,黑色的敌机在城市上空飞过,阴影笼罩了大片地区,孩子们躲藏在角落里,画面凸显了战争带来的极大压抑和恐惧。与两架黑色飞机相对的另一页上,密集的鸦群再次出现……作者没有用多幅画面去浓墨重彩地渲染战争带来的黑暗岁月,而是很快切换到1945年战争结束,同样用折页形式来扩展欢庆场面,以轻盈的淡蓝色为背景来象征摆脱战争后明净安宁的生活,并把大姐的结婚照融汇在背景中,增加喜庆的成分。画面上的银灰色飞机不再是投放炸弹的日本战机,而是盟军用降落伞投放救济物资的飞机。杨志成关于战争年代家庭生活的回忆,以胜利的喜悦来收束。在书的最后几页,以棕黄色为背景,用真实的照片交代了孩子们成年后的生活以及数十年后重访老房子的情景,并且多次使用地图来还原真实感。末尾不仅有标注了老房子所在位置的地图,而且在最后对开的折页里,还画了爸爸设计的房子的剖面图。这既是一段时代记忆的定格和见证,也是作者对父亲的致敬和致谢。

《爸爸造的房子》不仅是杨志成的童年生活回忆,更是一部献给父亲的怀念之作。杨志成的爸爸杨宽麟是中国第一代建筑结构工程设计师,书后的年表以爸爸年轻时的特写照片为画面背景,列出了从爸爸国外求学开始,跟家庭、时代和房子有关的事件。身为工程师的爸爸有学识、有智慧,在战乱时代,他租地造房,为家人设计建造了抵挡炮火的坚固房子。他乐观、幽默、沉着的精神影响着孩子们。在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他镇定地生活,常用故事和笑话逗大家开心。当家人们聚在房子里最安全的过道躲避轰炸时,爸爸给孩子们讲女侠的故事,驱散了战争带给孩子们的恐惧。爸爸有着博爱的人道主义情怀,他热情好客,慷慨地给朋友们以救助和庇护,邀请德国难民同住。在爸爸身体力行的影响下,杨家跟同住的三家人都結下了深情厚谊。儿时的杨志成就是在爸爸建造的“房子”和营造的大家庭里得到了身体、性格、情感、思想等多方面的健康成长。因此,爸爸造的房子不仅是躲避战争灾难的一座三层砖房,也是为孩子们精神成长而造的坚固房舍。

在书的结尾,一幅三开的大折页里,杨志成用淡黄色的水彩画出了爸爸给长大后离开的儿女们写信的情形。其中一段话是爸爸给孩子们的教导,字字句句饱含深情和哲理:“亲爱的孩子们,你们须将此作为首要准则记下:生命不可能有真富足和真意义,除非你与他人共同分享。人生的价值与快乐,并不在于你为自己做了些什么,而在于你为他人付出了多少。”父亲深沉、睿智的教导让孩子们刻骨铭心。有几个细节很值得注意:爸爸写的英文信落款是1963年,但邮戳是1971年——这一年“爸爸”去世,对于未能见上爸爸最后一面的杨志成而言是人生大恸。(杨志成说这封信是父亲1963年托人辗转带给在香港的女儿的,而在美国的他过了好几年才有机会读到。)画中的邮戳和邮票是杨志成自创的,一张邮票上用昏黄的色彩画了一棵模糊的榕树,类似他爸爸曾经任教的上海圣约翰大学草坪上的榕树——这是杨志成小时候去学校找爸爸时一心想爬的树。另两张邮票的图案是北京的人民大会堂,爸爸曾经参与建造了这一重要的国家建筑。可见,这个“信封”意义重大,不仅装着父亲给儿女的谆谆告诫,而且也装着儿女对父亲的深深怀念。画面中柔和的色彩和细腻的笔致,倾注了儿女们对父亲的敬爱之心和缅怀之情。

要在一本薄薄的图画书里记录长达数十年的回忆,自然很有难度,而杨志成独出机杼,以有限的页面达到了宏阔的境界,就像他在最后折页信封上所写的那样——“以小见大”(SEE THE BIG IN THE SMALL)。除了包含诸多生活情趣和历史意义的丰富细节,这本图画书的结构设计也非常巧妙。前环衬是与这座房子相关的20世纪40年代的一幅上海租界地图,后环衬是一张他童年时期和家人的合影,前后呼应形成了历史的久远感,还有岁月风尘无法淹没的亲切感——在时间的深处,曾经相依相伴的家人们和亲情永在!书的封底和封面也相互呼应,封面是从大门外面看进去的所见,而封底则是从大门里面往外看的所见。家庭在社会中,一个家庭的命运也折射了一个国家和时代的命运。特殊时代中一个家庭的精神,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精神。这本在美国用英语出版的图画书,寄寓了杨志成的家国情结、家国认同,同时也具有超越国界的情怀。

如果说杨志成对《狼婆婆》《叶限》等诸多民间故事的重述,更多着意于民族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美学交融,那么以现实与历史为题材的独立原创作品则体现了他对家、国、人的大一统思量,既有独特的自身个体性,也有丰厚的社会人文性,并以丰富的构图巧思来传递极强的亲和力与感染力。故事表层不断跃起轻盈的浪花,而宽广的河床上则流淌着深沉或激越的情感河流。那些隱含的浩歌,只有用心才能听得见、听得清,甚至让人听得沉醉和泪流……

猜你喜欢
志成图画书爸爸
图画书
神奇的图画书
低年级写话,不妨从图画书入手
连志成:一心向战
我和爸爸
爸爸
花是一本图画书
周志成:我们要从跟跑迈向领跑
爸爸冷不冷
天天都是感恩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