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绘本阅读活动中的提问策略

2024-04-18 03:53陈瑶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4年2期
关键词:父子白鹭经验

陈瑶

幼儿园绘本阅读活动是实施者有目的地培养幼儿良好阅读习惯、正确阅读方法以及良好阅读态度的教育活动。相关研究表明:早期阅读活动对于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在绘本阅读活动中,提问是一项基本的教学策略,也至关重要。高质量的提问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帮助幼儿厘清故事线索、理解绘本内容,也能提升他们的阅读、认知及审美经验。在绘本阅读活动《湿地的秘密》的研讨中,我们深刻感受到提问的魅力,以及不同提问方式的效果,对提问的策略有些许感悟。

一、案例描述

在绘本《湿地的秘密》中,一对父子划着小船驶向湿地的深处,一路上他们看见了枫杨树、樟树、梭鱼草等十多种植物,遇见了水黾、松鼠、??、白鹭等动物,在父亲的带领下,他们最终在日暮时分欣赏到一群白鹭展翅飞翔的画面……这本绘本语言优美,极具生活气息,丰富的色彩和构图也带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受。我们希望通过阅读活动,让幼儿在理解绘本故事的基础上,感受湿地生态的特点,同时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进而萌发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本节活动中,我们以父子探寻湿地作为切入点,带领幼儿走进绘本故事,借助提问调动幼儿的五感,深究图文之美,进而让幼儿了解湿地的环境特点,感受自然的多样与美丽。

1.导入环节:适当留白,给予幼儿表达空间

封面上,父亲摇着船桨带孩子游玩,他们身旁是郁郁葱葱的树木,還有清澈的河水和美丽的倒影……这些画面极易引发幼儿的猜测与想象。因此,在导入环节,我们主要引导幼儿欣赏绘本封面,进而引出“湿地”话题,请幼儿结合自身经验对绘本故事展开猜想,充分调动他们的阅读兴趣,也为接下来的深入阅读做铺垫。

但在与幼儿互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提问的误区,如在第一次教学活动中,教师请幼儿观察封面并提问:“老师带来一本绘本《湿地的秘密》,你在封面上看到了什么?”在这个提问中,教师直接揭晓了绘本名字,让幼儿缺少了观察、猜测的机会和乐趣,也限制了幼儿的思维。注意到这一问题后,我们及时反思并调整了提问方向:“你在封面上看到了什么?画面中都有谁?他们坐在哪里?可能要去什么地方?”针对性的提问有利于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细节,并结合自身经验进行合理推测,从而激发他们对湿地环境的向往和探究兴趣。

2.集体阅读:营造故事氛围,调动五感

在这一环节中,我们与幼儿集体阅读了绘本第2~5页。这是两幅远景图,作为绘本故事的前两页,主要呈现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背景,灵动的线条和蓝绿相间的色彩,展示了春夏之交湿地生机勃勃的景象。

第一次教学活动中,教师试图通过“你看到了什么”“看到这些画面,你有什么感觉”的提问,激发幼儿对湿地环境的认识与感受。但是,对于初次欣赏这些画面的幼儿来说,这一提问过于抽象,无法调动起幼儿的感官体验和生活经验,导致他们难以回答,更多只是用“开心”“高兴”等简单的词语描述浅层的感受。注意到这一问题后,教师在欣赏画面的过程中,加入了小船的动画以及水声、鸟鸣的音效,提问也调整为:“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觉?”这一次,幼儿的回答丰富且生动了很多:“我看到了蓝天白云、小木船、小草大树,水里还有云朵的倒影呢!”“听到小鸟喳喳叫的声音,还有水在流动的声音。”“我感觉很凉快、很漂亮。”“很开心,感觉春天来了,像在仙境。”教师借助多媒体丰富了幼儿五感,营造了湿地独特的环境与氛围,并借助提问调动幼儿的感性经验,让幼儿自然融入故事情境,也为接下来的自主阅读做好准备。

3.自主阅读:紧扣主题设问,整体感知

通过前面的集体阅读,幼儿对湿地的环境以及故事情节已有初步认知,接下来,教师便留出时间,请幼儿自主阅读绘本的剩余部分。这部分内容展示了父亲和孩子游玩湿地的所见所闻,阅读过程中,幼儿能借助这对父子的视角感受到湿地物种的丰富与多样,如枫杨树、牵牛花、花菖蒲等植物,欣赏到??、白鹭等动物。自主阅读前,教师也需要借助提问帮助幼儿明确阅读目的,让阅读更有针对性。

第一次活动中,教师原本通过提问“请你们通过看、听、触、闻,找一找有什么宝贝”,促使幼儿增进对湿地生态的了解,并体会父子在游玩过程中好奇、惊喜与兴奋的心情。但在阅读后的分享环节,教师发现这一问题使得幼儿过于专注寻找绘本中的“宝贝”(幼儿喜欢的动物、植物),却忽略了整体故事情节的发展,没有形成对画面的整体感受,故而回答也较为零散。注意到这一问题,我们将提问改为:“父子一路看到了哪些景物?”“你有什么发现?”以父子的视角引导幼儿将所见、所闻、所感串联起来,让幼儿在相互交流中不断丰富对湿地生态的了解,以及对故事情节的整体认识。

此外,教师还会借助提问请幼儿分享喜欢的画面或想法,这样既方便教师了解幼儿的阅读情况,也便于通过同伴间的交流,增进幼儿对绘本的认识和相关经验的提升。在这个绘本中,白鹭作为故事的暗线贯穿整个绘本,无论是环衬还是正文,它们有时以声音出现在故事中,有时又以不同姿态出现在不同场景的画面里。在交流分享时,很多幼儿都表达了对白鹭的喜爱。注意到这一点,教师提问:“你为什么喜欢这幅画面中的白鹭?白鹭是什么样子的?”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想法,并尝试模仿白鹭的姿态。活动过后,教师意识到这一问题与活动目标较为偏离,没有让幼儿将白鹭与湿地环境联系在一起。因此,教师将问题调整为:“爸爸和孩子经过树林,看到了一群白鹭,它们在干什么?它们为什么会在这里生活?”引导幼儿通过观察白鹭,认识到湿地是它们休息、觅食和嬉戏的地方,进而欣赏白鹭的不同姿态,感受湿地对动植物的重要意义。

二、梳理总结

1.紧扣活动目标,巧设关键性提问

阅读活动中,教师会借助提问式的教学策略达成教育目标。这便要求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紧扣活动主题,进行关键性提问。关键性提问能让教师更有抓手,也让幼儿更有话说,提升师幼互动的质量。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巧设关键性提问,用“父子在干什么”“他们有什么发现”“你认为湿地怎么样”的问题,带领幼儿从父子的视角出发游览湿地,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湿地的秘密,感受湿地生态的多样性。

教学片段一:

师:你最喜欢哪幅图?找找父子在哪里,他们有什么发现?

幼:我最喜欢这个大树,因为很大很大,画面都满满的,有深深浅浅的绿色,像大伞一样。

师:除了这里的大树,绘本里还出现了很多的树,你们发现了吗?这些树有的生活在水边、有的生活在水里,它们都很喜欢水,长得高大茂盛。湿地有这么多树,走进湿地,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幼:很舒服/眼睛很舒适/像绿色隧道……

师:走进湿地,仿佛走进了绿色的童话世界,这里的空气都非常清新,让我们感到很舒服,有一种安静、宁静、美好的感觉。

从这组对话中可以看出,幼儿分享的画面内容较为零散。教师通过关键提问,帮助幼儿相对集中地欣赏绘本中的树木,进而感受树木的不同姿态以及生长环境,了解湿地中不同种类的湿生植物,感受湿地独特的环境以及繁多的物种。

2.分层提问,调动积极性

阅读活动中,教师可鼓励幼儿结合绘本故事和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弱的幼儿,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让幼儿敢说、会说。教师的回应会让幼儿感到自己是被关注的,这不仅能够增强幼儿自信心,也有助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回应幼儿时,不应机械地重复幼儿的回答,而要及时捕捉幼儿回答中的关键信息,分层提问,让幼儿在不斷思考和交流中获得更为全面的认知。

教学片段二:

师:很多小朋友喜欢一群白鹭出现的这一页,除了有美丽的色彩,你注意到它们在干什么了吗?(这个问题在画面上能直接观察到,教师可请能力较弱的幼儿回答。)

幼:在发呆/散步/准备起飞/找吃的/说话……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连两只白鹭说悄悄话都发现了,看来白鹭生活得很自在、悠闲呢!

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白鹭呢?(这个问题有些难度,教师可把问题抛给能力较强的幼儿,因为需要联系前后画面来思考。)

幼:它们喜欢这里/这里环境美/这里有好吃的/他们在这里休息……

师:小朋友说得很有道理,因为湿地有良好的环境,是鸟类觅食、迁徙、休息的好地方,湿地真是一个宝藏。

3.及时追问,关注经验提升

追问是师幼共同学习和建构的动态过程。通过追问,幼儿能在已有回答的基础上延伸出新的经验,教师还可将活动内容重新组织,使话题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在绘本《湿地的秘密》中,当有幼儿提到花菖蒲、梭鱼草、水花生等画面时,教师可通过追问“你们看这些植物都生长在哪里”,引导幼儿思考水生植物的生长环境,感受水生植物的特征;当幼儿注意到画面中的小松鼠时,教师可请幼儿对比观察画面,思考湿地中陆地和水域环境的不同,并及时总结提升经验,知道湿地是由水、土壤和植被等共同构成的生态系统,是很多物种的栖息地。集体分享环节,教师还可通过追问鼓励幼儿相互补充回答、拓展经验,让幼儿用“湿地真……”表达对湿地的认知和感受,从而获得对湿地自然美、生态美的整体认识。

参考文献

[1]张明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第三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周陈静.优化语言活动中的提问,促进幼儿发展[J].当代家庭教育,2022(04).

[3]蒲敏.幼儿园中班绘本教学中的教师提问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师范学院,2022.

猜你喜欢
父子白鹭经验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白鹭于飞
白鹭
致老栗——读《牛背上的白鹭鸟》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父子Pk秀
父子Pk秀
父子Pk秀
父子PK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