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指挥型急救中心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探讨

2024-04-18 07:43陈庆华
中国科技投资 2024年5期
关键词:固定资产措施

陈庆华

摘要: 指挥型急救中心因其无独立的院前急救指挥队伍, 需通过配置通信设施设备, 来调度指挥医院开展辖区内的急救工作, 导致其固定资产部分存在于单位属地外部, 对于这部分固定资产的管理存在困难。基于此, 本文分析了指挥型急救中心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浅议如何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做好其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以促进指挥调度工作的有序开展, 促进院前急救工作更高效、 更有力的开展。

关键词: 急救中心; 固定资产; 措施

DOI:10.12433/zgkjtz.20240535

院前急救是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构建高效、 快速、 精准的院前急救体系, 不仅事关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安全, 还能有效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按照《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 国家卫健委等九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印发进一步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指导意见的通知》, 需按照服务人口、 城市规模从业务用房、 设备、 车辆等基础配置方面加强各地急救中心站建设, 并强调急救中心必须以先进的急救指挥调度设备和强大的院前急救能力为技术支撑。

经过多年建设, 全国大部分省会城市已逐步从院内型、 依托型和纯指挥型急救中心向院前型、 混合型急救中心转变, 但由于历史原因, 受地方财力限制, 少部分省会及地区级城市仍沿用指挥型急救中心模式。

指挥型急救中心是指只具有单一的指挥调度系统, 没有院前急救队伍和急救能力, 必须依托区域内各级各类医疗资源, 建立趋于布局合理的城市医疗急救网络, 按照调度原则, 调动网络成员单位从事院前急救工作。指挥型急救中心主要职责是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 具体包括负责辖区内日常医疗急救和紧急医疗救援的指挥调度; 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医疗救援、 转运和途中监护工作; 负责卫生应急物资装备、 储备和保障工作; 承担辖区内各级各类重要比赛、 会议、 活动的医疗卫生保障, 开展急救转运辅助工作; 负责承担院前急救专业队伍培训、 医疗质量控制、 网络管理技术支撑工作; 负责紧急医疗救援、 学科建设和急救医学科研工作; 面向社会公众提供急救技能科普教育服务等工作。

指挥型急救中心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 能够充分体现政府职能的延伸优势, 发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积极性, 开展医疗救治保障工作, 其指挥调度更公平、 指令性更强, 更能凸显院前急救事业的公益性。

一、 指挥型急救中心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和现状

(一)指挥型急救中心固定资产近年来数量巨增

近年来,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果, 党和国家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日益重视,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满足人民群众对紧急医学救援及院前急救医疗的服务需求, 提高院前急救能力, 各级政府均不同程度地加大了对院前急救工作的财政投入。其中, 指挥型急救中心, 为保障高效有序地指挥、 调度区域内的网络医院, 积极推进急救信息化建设, 打造集政府监管、 网络医院接入、 市民使用于一体的智慧急救管理信息系统, 投入巨额资金建设购置了大量的院前急救指挥调度通信装备, 配发至各中心使用, 以快速应对突发卫生救援事件, 统一有效地管理院前急救中心。据了解, 目前已有多个城市财政年均投入数千万元建设了智慧急救信息系统, 导致指挥型急救中心固定资产数量和价值急剧增加。

(二)指挥型急救中心财政预决算及国有资产管理模式

指挥型急救中心多为公益一类的事业单位, 其经费来源为财政全额补助拨款, 根据工作职责特点, 固定资产除自用办公业务用房、 通用设备、 急救医疗培训专用教具设备、 院前急救专业医疗设备外, 还包括用来指挥、 调度区域内各网络医院接出警的计算机通信指挥和院前监护型救护车车载医疗急救、 音视频设备, 且因指挥调度业务需求, 大部分指挥调度通信远端设备和救护车车载医疗急救设备必须配发至各中心使用, 导致其固定資产中的一大部分存在于单位属地之外, 造成管理上的困难。以笔者所在省会城市指挥型急救中心为例, 目前配置在单位属地外部, 但所有权属于指挥中心的固定资产, 占指挥型急救中心在用固定资产总额的40.59%, 涉及固定资产原值接近五千万元。如何管理这部分固定资产, 已成为指挥型急救中心重要的任务。

二、 指挥型急救中心固定资产管理面临的困难

(一)资产管理责任意识和人才队伍建设问题

多年来, 部分指挥型急救中心由于历史及单位规模、 编制问题, 加上少数领导层“重购置、 轻管理”的陈旧资产管理理念, 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及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对社会、 国家的作用缺乏深刻认知, 固定资产管理主体责任意识不强, 导致资产管理科室、 岗位设置不全, 职责分工不清, 固定资产管理专业人员配置不齐, 专业技术性较差,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措施执行不到位、 责任不到人, 资产管理和使用部门责权分离, 内部控制机制欠缺, 无法适应财政部门对国有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和新规定。

(二)指挥型急救中心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近年来, 随着国家财会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 指挥型急救中心也开始逐步重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 在各级财政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监督和管理下, 不仅逐步建立了单位资产购置预算编制、 政府采购、 资产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措施, 形成了单位资产管理、 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的有机结合, 还通过全面实施财政一体化信息系统, 尤其是资产管理信息子系统, 配合政府会计改革, 聘请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固定资产专项审计, 盘清家底, 采取射频扫码, 做到一物一卡粘贴标签, 进行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和折旧摊销核算, 已从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上完善了指挥型急救中心固定资产的常规管理。

(三)指挥型急救中心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特殊困难

针对医院使用指挥型急救中心设施设备出现的遗失或被盗现象, 中心也通过采取与医院签订使用协议书、 远程定期盘点等方式, 加强医院对其使用中心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 但由于指挥型急救中心与各医院没有直接的行政隶属关系, 仅仅是一种指挥调度业务管理体制, 且加入区域内的医院涉及公立、 民营等不同性质的医疗机构, 其医院权属和管理模式不同, 资产的操作和使用人员流动性较大且素质参差不齐, 造成指挥型急救中心对各医院使用其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约束力。

为保障指挥调度工作“喊得动、 听得见、 看得着、 跑得快”, 高效迅捷地完成区域内院前急救医疗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工作, 为医疗机构安装配置大量通信、 医疗设施设备, 供其无偿使用。因出诊通知终端APP等大部分设备都安装或放置在院前监护型救护车上和公众场所, 或配发给出诊医护人员使用, 单个固定资产体积较小、 单价较高、 移动性较大、 分布范围广、 数量较多、 接触使用人员较复杂, 容易造成遗失或被盗, 且取证困难, 使用单位和具体使用人员往往存在不主动、 不及时、 不配合完成报警、 取证等相关工作, 导致中心无法通过属地财政和机关事务管理局进行资产报损报废处置审批, 无法进入账务处理程序, 从而形成资产账实不符的问题。

三、 指挥型急救中心固定资产管理困难的解决措施

(一)提高认知, 转变观念, 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指挥型急救中心领导层需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 转变观念, 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管理。首先, 应从制度上明确国家、 资产管理部门、 使用部门三者的关系, 强调各自应承担的主体责任。单位资产属于国有资产, 国家拥有所有权及派生出的收益权、 处置权和占有使用权, 各级财政部门作为职能部门, 具体行使资产收益权和处置权; 各使用部门行使占有使用权。

其次, 应采取切实可靠的措施加强资产的科学配置, 根据资产实际存量, 科学、 合理地配置新增资产, 严格执行资产配置标准和合理流动机制, 减少固定资产重复配置、 闲置浪费与资产短缺并存的现象, 优化资产配置, 提高资产的使用率。

最后, 应充分认识到当前在单位属地外部各医院使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深刻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 认真研究解决措施和办法, 明确各项管理责任划分, 秉承“以制度管人、 以流程管事”的原则, 以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为总责任人, 资产使用的醫院为主体责任人, 资产使用人员为具体责任人, 充分利用现有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和单位已经建设完成的智慧急救信息系统, 全方位、 多层次、 多角度地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增强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科学性、 有效性和规范性。

(二)严格贯彻执行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内控机制

指挥型急救中心应严格贯彻执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建立健全科学、 合理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内部控制机制, 将资产监督、 管理的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及个人; 加强固定资产与财务、 政府采购管理的有效对接及紧密配合;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科室和岗位设置, 针对外部的医院使用固定资产日益增加的问题, 配备技术过硬、 责任心强、 综合素质高的专业的管理人员, 或成立外部资产管理工作小组, 采取定期抽查盘点、 片区轮流巡查、 定期专门工作汇报等方式加强管理, 并按照各级财政及资产管理部门的要求, 对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常态化专业技术培训。采取“送出去”或“请进来”的方式, 组织管理人员参加各级各类业务培训, 督促其及时更新知识结构, 熟练掌握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流程, 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进一步加强单位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规范管理行为。

(三)采取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创新外部资产管理

近年来, 为加强指挥型急救中心配发至各医院的固定资产的规范管理, 部分省会城市指挥型急救中心也在积极探索并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加强日常管理。例如: 借助院前监护型救护车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采取购买系统建设第三方公司劳务外包服务的方式, 对安装在区域内各医院院前监护型救护车上的摄像、 音视频等设备定期远程盘点; 对安装在全市行政公共区域内的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智能机箱, 设置AED智能巡检系统, 购买系统建设第三方劳务公司的远程智能巡检系统, 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 稳定运行。

(四)强化资产使用医院的管理责任, 通过设定入网评审复审条款加强资产管理

针对各医院因指挥调度工作需要使用中心固定资产的特殊情况, 资产管理部门需严格贯彻执行国务院《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条例》, 与各医院加强沟通、 增进理解、 寻求支持, 可采取召开座谈会、 主动回访、 定期交流、 及时反馈管理中发现的问题, 进一步强化管理责任; 建议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医院加入120指挥调度入网评审的项目中, 增设其使用中心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和条款, 以行政手段强化其主体责任, 并通过年度复审加强管理, 将固定资产的使用率和完好程度作为考核各医院的重要指标。如果涉及资产遗失或被盗, 应督促其按照国家资产管理制度及时赔偿或报警处理。

(五)协调相关部门划拨、 调配资产到网络医院

为彻底解决指挥型急救中心在各医院使用固定资产过程中的管理难点, 建议各地财政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针对历史问题和具体情况, 按照尊重历史、 兼顾现实、 实事求是、 依法依规的原则, 协调相关部门批准同意中心将各医院使用的固定资产采取划拨和调配的方式, 以增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主体责任, 增强资产使用人员的责任心, 从而有效解决中心与各医院由于没有行政隶属关系且分散独立布局带来的问题。如此, 不仅能保障该部分固定资产增值保值, 也能保证指挥型急救中心资产账实相符。

(六)建立完备的资产清查制度, 完善监管机制, 加强执法检查和监督力度

指挥型急救中心应建立完备的资产清查制度, 年末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核对, 对资产结构和管理现状深入分析, 对各医院使用固定资产的情况重点抽查核对, 做到账、 卡、 物相符; 建立健全离任核查制, 在领导、 资产管理人员离任时, 办理好资产移交手续, 确保人走账清, 防止资产流失; 单位内部审计和纪检部门也应把固定资产的真实完整和保值增值作为审计和监督的重点, 及时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对各种违法违纪、 损害国有资产权益, 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行为, 要依法查处, 实现资产保值增值, 促进单位强化内部管理; 资产管理和财政部门也应定期对指挥型急救中心固定资产的使用、 保值增值情况进行检查, 将其使用率和完好程度作为考核负责人业绩的一个重要指标。

四、 结语

综上所述, 为有效防控指挥型急救中心固定资产管理风险, 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持续强化国有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 推进资产的合理配置及高效使用, 必须按照“统一领导、 归口管理、 分级负责、 责任到人”的管理体制, 实行资产管理部门、 各网络医院、 资产使用人员分级、 分单位监管机制, 依靠单位内部审计、 纪检监察部门构建全方位、 多层次、 全过程监督制约体系, 借助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 创新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 确保固定资产账账相符、 账卡相符、 账实相符, 促进中心固定资产管理标准化、 规范化、 现代化, 促进区域内指挥调度和院前急救更高效、 更和谐、 更紧密, 院外救治更快捷、 更有力, 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和院前急救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舒静,张耀华,汪征兵.指挥型急救中心管理之困的探讨与对策[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2(07): 961-962.

[2]张玉华.新时代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思考[J].新商务周刊,2019(04): 64-65.

猜你喜欢
固定资产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20条稳外资措施将出台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消防部队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新时期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改进策略
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