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建设策略

2024-04-18 07:55张蓉李文晶
留学 2024年7期
关键词:跨学科公民英国

文_张蓉 李文晶

为了应对全球化时代的挑战,各国都非常重视在全球化背景下来构建学校的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全球素养。进入21 世纪以来,英国日益强调在中小学推行国际理解教育,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政策文件,提供了各种项目支持,并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实施方式,从而建立起了相对完备的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体系。

颁布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政策文件

英国推动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发展的主要机构有教育与技能部(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Skills,简称DfES,后更名为教育部)、国际发展部(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简称DFID)、资格与课程局(Qualification and Curriculum Authority,简称QCA)、发展教育协会(Development Education Association,简称DEA)、英国文化教育协会(British Council)、乐施会(Oxfam)等政府部门及非政府组织。这些机构围绕着“培养全球公民”这一核心目标,相继颁布了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相关文件,阐明了国际理解教育的要素及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实施和评价方式等,在指导中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方面作用显著。

2000 年,教育和技能部、发展教育协会和国际发展部联合颁布《开发学校课程中的全球维度:课程及标准指南》(Developing a Global Dimension in the School Curriculum—Guidance:Curriculum & Standards,以下简称《指南》),并于2005 年对《指南》进行了修订,将其分发到英国的所有学校。《指南》提出,中小学课程要融入八个国际理解教育的关键概念—多样性、全球公民意识、冲突解决、社会公正、价值和观念、可持续发展、相互依存和人权,并阐明了在中小学课程中渗透这些理念的具体途径,以及通过建设校园文化来全方位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方法。 2006 年,乐施会颁布《全球公民教育:学校指南》(Education for Global Citizenship:A Guide for Schools),要求发挥整个学校的作用来实施全球公民教育,即从学校风气、课程、学生参与、教职员培训、年级过渡和社区参与等几个方面着手来培养学生的全球公民素养,并具体提出了在中小学学科课程中融入全球公民教育的方法。

2007 年,教育和技能部颁布了题为《课程检视:多样性与公民身份》(Curriculum Review:Diversity and Citizenship)的白皮书,要求在中小学课程中增加尊重不同文化的教育内容,开展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教育。同年,资格与课程局出版了《行动中的全球维度:学校课程计划指南》(The Global Dimension in Action:A Curriculum Planning Guide for Schools),认为跨学科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全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而跨学科课程的维度包括身份与文化多样性、健康的生活方式、社区参与、企业、全球维度与可持续发展、技术与媒体、创造力与批判性思维。2009 年,发展教育协会制定并颁布了《共同探索:中学课程中的全球维度》(Exploring Together:A Global Dimension to the Secondary Curriculum),以举例的方式阐述了将全球维度融入中等学校各门学科课程中的具体做法。同年,教育和技能部提出了建设“可持续发展学校”(Sustainable Schools)的倡议,认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学校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在中小学课程中融入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

2014 年,教育部(Department for Education)颁布了新修订的《英国国家课程:纲要文件》(The National Curriculum in England:Framework Document),要求在公民、地理、历史、计算机、语言等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理念,实现培养全球公民的目标。该文件于2016 年9月正式开始实施。2015 年,乐施会不仅颁布了修订后的《全球公民教育:学校指南》,而且颁布了《课堂中的全球公民:教师指南》(Global Citizenship in the Classroom:A Guide for Teachers)、《数学与全球公民:为什么用全球公民的方式教数学?》(Maths and Global Citizenship:Why Teach Maths with a Global Citizenship Approach?)等指导手册。这些手册通过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的方式,指导教师如何在具体学科中渗透全球公民教育。2016 年,乐施会及公民基金会(Citizenship Foundation)共同编制的《全球学习的跨学科课程方法:小学指南》(Cross-Curricular Approaches to Global Learning:Guidance for Primary Schools)和《全球学习的跨学科课程方法:中学指 南》(Cross-Curricular Approaches to Global Learning:Guidance for Secondary Schools)均认为跨学科课程是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有效方法,应围绕贫困和发展等全球学习主题,从课程、学校文化、学校社区三个领域来进行跨学科课程的全球学习。

提供国际理解教育项目支持

英国政府及非政府组织机构积极通过提供各种相关项目服务来推动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

设立鼓励学校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奖项。

1999 年,英国设立了由儿童、学校与家庭部(the Department for Children, Schools and Families,简称DCSF)资助,英国文化教育协会执行的“国际学校奖”(International School Award,简称ISA)项目。该项目旨在鼓励中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指导学校将国际理解教育引入课程,并嵌入学校文化中。自项目设立以来,每年申请“国际学校奖”的学校有1000 多所,获奖申请者的比例高达95%。此外,约克郡和亨伯全球学校协会(Yorkshire and Humber Global Schools Association,简称YHGSA)创设的“全球学校奖”(Global Schools Award,简称GSA)、保持英国清洁(Keep Britain Tidy)组织设立的“生态学校奖”(Eco-Schools Award)等,均是以促进学校开展国际理解教育为目标的。

资助学校建立全球伙伴关系。2003 年,国际发展部资助成立了“全球学校伙伴关系项目”(Global School Partnership Program,简 称GSP),旨在鼓励英国学校与发展中国家的学校建立伙伴关系,为英国学校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提供全面指导和资源。2006 年,财政部和国际发展部共同启动了“世界教室:发展教育中的全球伙伴关系”(The World Classroom:Developing Global Partnership in Education)项目,该项目同样致力于为英国学校与发展中国家的学校建立伙伴关系提供相关教育资源和建议。2013 年,国际发展部出台了《全球学校合作伙伴地方政府补助金》(Global School Partnerships local authority grants)文件,并于次年对其进行了修订。该文件的主要目的是鼓励英国与非洲和亚洲南部的一些国家建立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并为建立伙伴关系的学校提供资金支持,促进合作学校之间共同发展。根据2015 年英国文化教育协会的统计数据,英国有3000 多所学校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学校建立了伙伴关系。

为学校提供国际理解教育资源。2003 年,国际发展部启动了一个名为“使有效的支持成为可能”(Enabling Effective Support,简称EES)的资助项目。该项目为期十年,旨在提供更有效的、可持续的专业支持及课程资源平台,以帮助和指导教师将全球问题整合到日常的课程教学中。2004 年,英国教育与技能部部长Charles Clarke正式宣布成立“全球通道”(Global Gateway)网站,以帮助国际理解教育工作者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伙伴关系,确保教育能够跨越国家界限,培养青年人成为真正的、合格的全球公民。发展教育协会在2000 年更名为全球思考(Think Global),该组织设立的全球维度网站(Global Dimension Website)目前已是英国最大的教师全球学习资源网站。

2013 年6 月,由英国政府资助,乐施会、教育研究所(The Institute of Education)等机构组成的发展教育联盟(Development Education Consortium)共同开展了“全球学习计划”(Global Learning Programme)。该计划主要致力于汇集全国性的学校网络资源,帮助中小学教师有效开展有关全球问题的教学,从而使学生理解他们所生活的世界,并能够为全球化社会作出积极贡献。“全球学习计划”的内容包括为学校提供将全球学习融入课程教学的学科指南、案例研究、校风建设、教师培训等。

采取灵活多样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实施方式

学科渗透。学科渗透是英国中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英国颁布的系列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政策文件中均具体说明了在学科课程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理念的方法,学校以此为指导,积极将国际理解教育渗透进英语、数学、科学、历史、地理、公民、信息技术等课程教学中。

英格兰多丁赫斯特初级学校(Doddinghurst C of E Junior School)的三年级教师在英语课中结合动画电影《帕丁顿熊》(Paddington)展开教学,通过课堂角色扮演、讨论、观看有关难民的真实报道等方式,引导学生去感受移民者的经历,指导学生以同理心为出发点进行写作,以此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移民问题,树立与人为善的观念,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写作能力。苏格兰的爱丁堡学院高级中学(The Edinburgh Academy Senior School)在英语教学中鼓励学生阅读各类诗歌、戏剧和散文等作品,培养学生探索世界的好奇心,让学生以参与者的身份去感受世界不同文化的魅力。

开展跨学科主题活动。英国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政策文件中均认为,围绕国际理解教育的相关主题,采用跨学科方式进行课程教学能够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全球素养。为此,开展跨学科主题活动成为英国中小学实施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主要途径之一。

英格兰东部赫特福德郡的克罗夫特小学(Wheatcroft Primary School)是参与“全球学习计划”的学校之一。该学校曾举办以“国际和平日”为主题的活动,旨在通过艺术来表达对和平的呼吁。首先,教师引导学生们了解“国际和平日”的由来和联合国的诞生;其次,学生们通过媒体去了解战争与和平,探讨战争会对生活造成的影响;再次,每个学生制作一份“作为一个好朋友所应具备的素养清单”;最后,教师和学生共同思考如何通过艺术去庆祝和平以及传播和平信息。

构建特色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隐性课程的一种主要形式。英国提倡学校领导者、教师、学生及家长共同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理解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开发,构建特色校园文化,使整个学校处于国际理解教育的文化氛围中,以促进国际理解教育的有效开展,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全球公民素质。

威尔士的一所综合中学Ysgol Maesydderwen在2015 年加入了“威尔士全球学习计划”,该学校的目标之一是成为一所“尊重权利的学校”。这所学校也是一所庇护学校,接纳了来自叙利亚的难民学生。学校通过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他人和全球问题对个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权利及如何使用权利,培养本土学生以包容和理解的态度对待难民学生,从而在整所学校形成一种尊重人权、摒除种族歧视的文化氛围。例如,教师会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一起探讨难民危机形成的原因,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在此过程中,叙利亚学生会分享他们作为难民生活在威尔士的一些感受;组织学生学习《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UN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并让学生设计关于权利的横幅或标语挂在校园里进行展示。

开发线上学习资源。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逐渐渗透到了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各个方面。英国积极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国际理解教育网络资源,为学生进行线上全球学习提供有力支持。

作为英国最大的新闻广播机构,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专门成立了比特塞斯(Bitesize)网站,为中小学生提供免费在线学习资源,其中包含丰富的国际理解教育内容。例如:苏格兰第二水平阶段(2nd level)的“人、地点与环境”(People,Place and Environment)课程中,以不同国家为例,让学生在接触知识的同时感受世界文化;英格兰关键阶段3(KS3)的“个人、社会与健康教育和公民”(PSHE and Citizenship)课程包括健康的生活方式、人际关系、民主与公正、身份与多样性、权利与责任、可持续发展与环境等主题,通过引导学生以全球视野探讨相关问题,促进学生更加了解世界,为成为合格的全球公民作好准备。

猜你喜欢
跨学科公民英国
论公民美育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英国的环保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英国圣诞节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十二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