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奇遇记”课程实施与思考

2024-04-18 07:55王爽于思雨
留学 2024年7期
关键词:葫芦娃奇遇记葫芦

文_王爽 于思雨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科学领域对5—6 岁幼儿的要求是:“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物体的特征或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能经常动手动脑寻找问题的答案。”据此,北京市顺义区杨镇第三幼儿园结合本园的文化育人课程,打造了“葫芦奇遇记”主题活动。

活动目标

核心目标。幼儿乐于参加“葫芦奇遇记”的主题活动,感受葫芦包含的文化内涵;加深幼儿对葫芦的结构特征、文化寓意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对葫芦进行多元探索并尝试运用多种方式体验、表现葫芦。

领域目标。健康领域:能够熟练运用走、跑、跳、爬、平衡等运动技能,切身体会葫芦主题的游戏;语言领域:通过阅读与葫芦有关的图书,理解和创编葫芦故事,进一步感受葫芦文化;社会领域:依托葫芦主题,充分渗透社会交往、尊重他人、遵守规则、解决问题等意识,完善幼儿人际交往的基础;科学领域:加强对葫芦文化的探索,运用多种方式了解葫芦及葫芦科植物的相关特征;艺术领域:运用绘画、泥塑、表演等多种方式体验和表现葫芦的艺术文化。

主题内容

葫芦初遇记。一是科学活动:看一看、摸一摸。在参观的路上,幼儿被眼前的葫芦藤深深吸引,老师启发幼儿对葫芦藤进一步探讨:“看看你们还能发现什么?”幼儿七嘴八舌地说着各种各样的答案,关于葫芦的初探热闹地开始了。二是实践活动:画一画、摘一摘。紧接着,我们与小学老师进行了友好沟通,他们同意我们摘一些葫芦回去探索,幼儿们兴奋地商讨着采摘计划。大家将需要的东西画在计划单上,并依据计划单准备物品。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学会了准备工具和分工合作。之后,采摘小队开始行动了。葫芦摘回来,幼儿对其重量和高度产生了兴趣,于是,教师根据幼儿的需求提供了测量工具,并引导幼儿正确使用。三是测量活动:量一量。测量时,有的幼儿想到可以抱住葫芦,用手臂来测量;也有幼儿选择用工具测量。在测量葫芦的高度时,幼儿用到了直尺和软尺。在测量中,幼儿发现测量有弧度的物体用直尺不准确,一部分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始采用软尺进行测量。

葫芦文化记。一是历史与寓意。葫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作物之一,中国许多民族都有关于葫芦的神话,古代民间以葫芦为多子的象征,代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我们邀请沙岭小学的王校长走进班级,为幼儿讲述葫芦文化。王校长是一名资深的葫芦文化爱好者,他为幼儿介绍的内容丰富又有趣,幼儿们听得津津有味。二是艺术与创作。水粉画梅、兰、竹、菊,彩笔画设计葫芦,线描画装饰葫芦,黏土捏葫芦,丙烯装饰葫芦……幼儿的作品展示在班级的各个角落,与门口的葫芦藤、美工区的葫芦展等各种各样与葫芦相关的创作,共同为班级创设出了有趣的葫芦环境。

葫芦故事记。一是故事活动:《葫芦兄弟》《宝葫芦的秘密》《济公》《西游记》。通过主题活动的持续开展,幼儿会发现很多故事里也有葫芦的身影,他们尤其喜欢《葫芦兄弟》这个故事。通过视听媒介、阅读绘本及好书推荐的方式,班级里迅速燃起了观看《葫芦兄弟》的热潮。幼儿看到装饰环境的彩色葫芦,纷纷拿起来模仿葫芦娃的本领,表演欲望十分强烈。二是艺术活动:环境材料创设、表演活动。我们自制了葫芦娃服装,创设了葫芦山背景,增加了《葫芦兄弟》节目单,以满足幼儿扮演葫芦娃的愿望。在故事表演过程中,幼儿通过多种媒介了解角色特点和道具需要;在背景画创作中,幼儿合作绘画了葫芦山;在服装道具制作过程中,幼儿通过试穿、试演,选择了更为适合的材料。三是语言活动:阅读、续编、创编。了解了《葫芦兄弟》故事后,幼儿对葫芦娃变成七彩葫芦山的结局感到遗憾,于是我们创编了《葫芦兄弟》新传,形成班级自制绘本。在表演区选择角色的时候,有幼儿提出想演一只善良的蛇精,于是就自创了绘本《蛇精变好了》。四是社会活动:智勇葫芦娃。为了让活动的意义更深入,我们提炼了葫芦娃勇敢、坚持、团结、向上的精神,结合幼儿良好品质的发展,在班级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设计了收集“葫芦币”、争当智勇葫芦娃的活动。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积极主动、解决困难、帮助他人等良好行为,就可获得一枚“葫芦币”。积攒到一定量之后,他们可以到“水吧”用“葫芦币”换购点心。

活动反思

通过“葫芦奇遇记”主题课程的开展,我们深刻地感受到:课程带给幼儿的不只是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升,还有文化意识及文化素养的培养。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传承的过程中,可以让幼儿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和家乡。本次主题活动引发了幼儿深入的思考,提升了幼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顺应幼儿的天性,发现幼儿的兴趣,支持幼儿的探索,抓住教育的良好契机,给予适宜的支持,让幼儿能够快乐地成长。

猜你喜欢
葫芦娃奇遇记葫芦
“葫芦镇”上喜事多
写意葫芦
小小葫芦娃
葫芦娃,葫芦娃
葫芦娃勇闯葫芦谷
不睡国奇遇记
夜晚奇遇记
节日派对奇遇记
宝葫芦
小老鼠奇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