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跨·建:语文跨学科学习的三个策略

2024-04-19 08:07福建厦门市思北小学361000陈雪芹
小学教学参考 2024年7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跨学科学科

福建厦门市思北小学(361000) 陈雪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在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中设置了“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也提出“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要求。跨学科学习由此成为本次课改的一大亮点,能让课程更为综合化,实现学科融合,让学生达成更优质的学习效果。如何开展跨学科学习呢?笔者从融、跨、建三个方面尝试探索跨学科学习的实践策略。

一、理解“跨学科学习”的概念

语文新课标对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定义是“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可见,跨学科学习是以语文作为基础,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四个空间,采用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方式展开学习,意在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实施跨学科学习的策略

(一)融学科之力,提升核心素养

1.融学科目标

跨学科学习是整合多个学科的学习实践活动,要注重学科之间的目标融合。目标融合旨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向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发展,其他学科的目标是围绕着语文学科目标的达成而存在的。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赵州桥》一课时,教师引入世界文化遗产,设计跨学科学习活动。《赵州桥》所在的第三单元以“传统文化”为主题,语文要素之一是“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跨学科学习的目标就要放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上。收集与古代桥梁相关的资料、了解我国古代桥梁建筑史、实地考察当地受到保护的桥梁、阅读文物保护资料等,都是为完成讲解桥梁建筑这个语文目标,为了提升语文学科素养做准备的。

2.融学科知识

跨学科学习打破了单一学科的知识壁垒,让各个学科的知识形成合力,共同解决学习中、生活中真实存在的问题。实施跨学科学习要找到各个学科知识的融合点。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写作要素是“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 笔者在执教这一单元的《蜜蜂》这一课时,为达成写作目标,拓展了科学小实验《卷柏复苏记》(见图1),让学生真正动手操作。在填写实验单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取动词,分步记录实验的主要流程,写清楚观察到的现象,用画一画、拍一拍的方式记录观察中的发现和思考。这些都是立足语文学科本位,链接学生已有的科学、美术知识,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整合起来,为最后完成单元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做的准备。因此,跨学科学习强调学科间的知识的融合。

图1 《卷柏复苏记》图

3.融学科能力

跨学科学习是以任务为驱动方式,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各个学科知识解决一系列复杂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习作“国宝大熊猫”时,围绕“怎样介绍国宝大熊猫”这个问题,教师创设“我是国宝大熊猫宣讲员”的情境,要求学生搜集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分布情况、史料记载、医疗护理等方面的资料,并对信息进行整合,绘制出思维导图。学生根据所选主题有目的地保留相关信息、剔除无用信息,借助思维导图完成介绍国宝大熊猫的宣讲稿的撰写。这样的跨学科学习活动,提升了学生搜集并整合信息的能力、思辨能力、探究能力、统筹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真实问题的能力。

(二)跨学科之界,坚守语文本位

1.根据学段特征跨不同学科

语文新课标对跨学科学习提出明确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段侧重点不同:第一学段注重语文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相融合,让学生认识学校;第二学段,注重语文与社会生活相融合,让学生爱上生活;第三学段,注重语文与科学相融合,让学生在未知领域积极探索。不同学段的学习主题各有侧重。同时,三个学段都强调“阅读”这一核心内容,体现了语文作为核心学科的位置。

2.根据学科特点融不同学科

跨学科学习是通过融合其他学科,共同协助语文学科的学习,以促进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高。我们根据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的内容,结合学校德育活动,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见表1)。如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传统文化”单元,我们设计的跨学科学习活动是“我是文化传承人”。本单元涉及跨学科的内容有我国古代桥梁建筑、传统节日和传统习俗、中国名画、纸的发明等,要求学生通过跨学科学习,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宣讲。在多学科、多样态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增强了文化自信,提升了审美情趣。

表1 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表

3.根据课程特性跨不同时空

跨学科学习应以语文实践活动为核心,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以拓宽学生的语文学习领域。因此,学习的时间不能局限在课堂的40 分钟里,学习的空间不能局限在教室内,学校、家庭、社区等都是跨学科学习的广阔空间。还是以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为例进行说明。教学时,笔者整合了《古诗三首》(《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结合闽南特有的中秋博饼民俗,让学生关注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一个传统节日。笔者设置了三个学习任务:一是了解博饼由来,阅读有关中秋博饼的历史故事;二是探究博饼规则,了解投掷骰子的点数所代表的等次;三是参与博饼活动,并记录活动中有趣的故事,完成一篇习作。在活动中,学生进行资料搜集整理、了解中秋博饼的故事、参与博饼活动等,从教室走向社区、从书本走向社会。这样的跨学科学习将语文的学习场域无限扩大,引导学生关注过去、现在和未来,使语文学习既与传统接轨,又和现在契合,也为未来蓄力。

(三)建学习活动链,培育时代新人

跨学科学习突破单学科教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局限,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跨学科学习要构建学习活动链,使各学科互相链接;同时,要嵌入表现性评价,以评价促进学生学习与实践的不断完善。

1.构建学习活动链

学习活动链就是在跨学科学习任务驱动下,各个学习活动之间达成有效链接与联动。学习活动链,能使学习活动形成合力,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还是以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为例进行说明。为了完成本单元传统节日介绍的任务,学生要搜集查找与传统节日相关的资料,要对身边的人进行访谈,和同伴交流心得。为了介绍得更准确,学生要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绘制表格或思维导图,配上精美的插画;要考虑以习作、海报等方式呈现结果;还要写一份传统节日的介绍词……不同阶段的活动紧密相连,互相支持,形成学习活动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扮演组织者的角色。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提供方向上的指导、方法上的帮助和资源上的支持,帮助学生调整策略,推进学习活动进程。

2.嵌入评价

对跨学科学习的评价,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主要以学生在各类探究活动中的表现,以及活动过程中完成的方案、海报、调研报告、视频资料等学习成果为依据”。可见,跨学科学习的评价要结合学科特点,对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和学习能力进行评价。还是以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为例进行说明。在“我是文化传承人”的总任务下,根据《古诗三首》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所涉及的传统节日,教师设计“我是传统节日宣讲员”学习任务,针对学生宣讲所涉及的材料、图片、方式、宣讲稿、宣讲效果等进行全面、全程评价。评价前设计好评价表(见表2),并让学生知晓。教师在活动前应详细解读评价条款,并根据条款指导学习活动;学生可借助评价表展示成果、评价他人,并对照改进自己的不足,真正做到“教—学—评”一致性。

表2 “我是传统节日宣讲员”学习任务评价表

综上所述,跨学科学习任务群设计与实施,通过融学科之力、跨学科之界、建学习之法,能够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跨学科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超学科”来啦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