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复述,智慧语用
——民间故事《猎人海力布》教学探索

2024-04-19 08:07江苏扬州市东关小学225002
小学教学参考 2024年7期
关键词:海力布民间故事乡亲们

江苏扬州市东关小学(225002) 袁 玲

统编语文教材在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编排了三篇民间故事,并在单元导语中明确指出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猎人海力布》是该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其课后习题有:“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海力布的哪几件事。”“试着以海力布或乡亲们的口吻,讲一讲海力布劝说乡亲们赶快搬家的部分。”“小练笔:根据课文内容,给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写一段话,简要介绍它的来历。”这些习题紧扣本单元提出的“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的语文要素。

这在整个教材的编排体系中是有承续性的,也是与学生的能力发展相适应的。低年级学生以“讲故事”为主,三年级下册教材明确提出“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的要求,四年级上册教材提出“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的要求。由此可见,创造性复述是以详细复述和简要复述为基础的,而通过创造性复述训练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将课文《猎人海力布》的课后习题和单元整体训练要素进行整合分析,不难看出,这些习题的安排分别指向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以及创造性复述等诸多能力,包括概括能力、理解能力、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转换能力等,同时也包含着对民间故事这一文化瑰宝的审美与传承。以复述的形式来落实这些语文要素,是最核心、最有效的教与学的方式。结合《猎人海力布》一课习题的训练重点,以及遵循学生能力螺旋上升的进阶性特点,教师可以将前面所学到的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和本单元提出的创造性复述融合在本课的教学中。

一、详细复述

民间故事作为我国民间文学的瑰宝,以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至今,其流传必不可少的三个要素就是讲述人、听众和故事。要想让听众爱听、听得入迷,故事就要讲得生动、讲得传神、讲得吸引人。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精读故事的基础上,抓住故事中引人注目的地方展开详细复述,这是探寻民间故事文化与审美价值的过程。

(一)树人物形象

猎人海力布的形象深入人心,这样的人物形象在民间故事中往往具有类型化的特征——勇敢善良、本领超强、几近完美。民间故事中塑造的形象往往寄予着人们对正义、勇敢和善良的向往,这也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所憧憬的精神标杆。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复述时,特别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和高大形象。细细品读故事,我们可以发现人物的诸多优点,如乐于助人、箭法高超、不为金钱所动等,而最打动人的部分便是舍己救人的场景。在这一部分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聚焦海力布劝乡亲们搬家的三处语言,从标点符号、说话的神态和语气等体会人物内心的焦急、忘我和视死如归的精神。在讲述故事时,教师要让学生注意加上人物的表情、动作,把自己当成故事中的人物,入情入境地讲述,努力将人物的高大形象展现在听众面前,让听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抓矛盾冲突

民间故事往往具有曲折的情节和激烈的矛盾冲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海力布是怎么救乡亲们的?他遇到了什么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学生就会将关注点聚焦到海力布救乡亲和自己变成石头这样一对矛盾冲突上,而这正是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情节,也是民间故事所要宣扬的正义、勇敢、善良、自我牺牲的精神价值。

(三)寻奇特夸张

民间故事具有情节夸张、充满幻想的特点。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课文《枣核》中的枣核,人虽小,却勤快聪明;《漏》中的老虎和贼,不断地阴差阳错纠结出反形象的戏剧效果。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中会说话的老牛,关键时刻能助牛郎飞上天空。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寄予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也体现出一种超越自我、超越现实的精神追求。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找一找故事中最神奇的地方,并用自己的话讲一讲。你看,小白蛇居然会说话,老龙王有那么多珍奇异宝,还有一颗含在嘴里的宝石,海力布得到宝石后,竟然真的能听懂飞禽走兽的语言……抓住这些细节展开详细复述,民间故事独特的奇幻色彩便会浮现在眼前。

(四)品故事语言

民间故事的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具有口语化、大众化、充满生命力的特点。鲜活的语言是民间故事得以生生不息、不断传承的源泉。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关注能体现地方特色的词语,关注自己印象深刻的词语,关注能表现人物品质的词语,将这些词语圈画出来,并在复述时,通过连词成句、连句成段,最大限度地保留并传承民间故事本来的语言特色。

二、简要复述

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提出了“简要复述”的要求,这是在第四单元“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五单元“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和第七单元“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单元要素基础上,形成的有关复述的体系化训练要求。教师用简要复述的方式来落实《猎人海力布》课后习题第一题的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以及提取信息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在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梳理故事的脉络,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一)抓主要人物

教师先围绕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让学生用几句话简短地说一说这几个人物之间发生的事,并快速默读课文,从文中提取出主要人物的相关信息。学生很快便能找出“海力布救了小白蛇”“龙王为酬谢海力布,送了他一块宝石”“海力布用宝石救了乡亲们”等人物关系信息。再引导学生画出人物关系图(见图1),就更加一目了然了。

图1 人物关系图

(二)抓主要情节

教师提出思考要求:“课文围绕主要人物海力布写了哪几件事?默读课文,分别梳理出每件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学生用小标题的方式快速梳理出情节梯(见图2)。

图2 情节梯

依据人物关系图或情节梯,或以前学过的方法搭建复述支架,如连环画、列提纲、建表格和小标题等;先引导学生再指导学生整体复述故事,学生便能理清故事脉络,抓住重要情节,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民间故事往往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形式,有的包含三个要素:冲突、行动、结局;有的结构比较完整,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具有重复的情节和复沓式的结构特点。学生把握民间故事的结构特点,运用简要复述的方式,有助于他们整体构建“故事性思维”框架,在口头语言的反复累积中,从读好故事、讲好故事,逐渐过渡到写好故事,为接下来的缩写故事以及创造性复述故事打好基础。

三、创造性复述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创造性地复述故事”的要求,从详细复述,到简要复述,再到创造性复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发展的特点。民间故事依靠口耳相传,没有固定的作者,只要参与了故事的传播,就是作者之一,就可以进行创造性描述。结合前面对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以及本单元语文园地中的方法指导,本课的创造性复述可以多方位地展开。

(一)改编故事情节

这里的“改编”可以是对故事细节的丰富,也可以是对情节的增加、删减或概括,以表达讲述者独特的理解,适应不同听众的心理需求。比如,这篇课文的语言描写较多,而外貌描写和心理描写比较少。学生在复述时,可以适当增加对海力布外貌的刻画,让这个人物形象更加直观可感。在海力布劝说乡亲们搬家的过程中,海力布的内心活动一定是异常丰富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补充海力布的心理活动将故事的矛盾冲突进一步激化,促使故事情节更加引人入胜,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富。海力布救小白蛇以及得到宝石的过程可以删减概括,从而进一步突出海力布救乡亲们的情节。不管是增加还是删减,都要兼顾故事的完整性、合理性和连贯性,尊重故事的核心价值取向。

(二)转变讲述视角

课后习题要求以海力布或乡亲们的口吻,讲一讲海力布劝说乡亲们赶快搬家的部分,这是转变讲述的视角。不同的视角,所处的语境是不一样的。讲故事是要有对象的,针对听众、语言环境的变化,教师可以创设不同的任务情境,引导学生代入角色,体会讲述者的心理、讲故事的语气和心境。比如,教师可以创设下列任务情境。

情境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太阳将光亮一根根抽回,仿佛一根根银针在刺痛海力布的心田。他知道,只有说出真相、牺牲自己,才能挽救乡亲们的生命。他深吸一口气,望着远处的大山、天上的飞鸟,镇定地说——

情境二:洪水退去了,人们扶老携幼,又回到了曾经居住的村庄。远远便看见,村边伫立着一块石像,他坚定的眼神正凝望着乡亲们归来的方向。一个小孩指着石像问:“爷爷,他是谁?”老人抬起湿润的眼睛,悲伤地说——

情境三:狂风呼啸、乌云密布,眼看着倾盆大雨就要来临。这时,小白蛇出现了,他看了看焦急的海力布,看了看乡亲们,( )地说——

当然,学生还可以站在石头、龙王、宝珠和大山等角度,变换不同的视角来讲述这一段故事。视角的不同,讲述的侧重点和传递出的感情也会不同。但不管视角如何转换,故事的主体情节没有改变,主要的冲突也没有改变。学生在转换视角,适应不同情境的讲述中,形成的是适应不同角色体验的适切的语言表达,是符合不同人称的准确的思维转换,是对应不同心理的恰当的情感抒发。

(三)变换情节顺序

“文似看山不喜平”,为了让故事更有新鲜感,我们还可以在不改变课文主要情节的基础上,变换情节顺序。比如,运用倒叙法,改变故事平铺直叙的结构,设置更多的悬念,产生特殊的表达效果。倒叙也可以选择不同的起点作为故事的开头。

开头一:在内蒙古自治区,每逢夏天洪水泛滥的时节,村里的男女老少,都会互相搀扶着来到一块石头前,一边虔诚地纪念,一边祈祷风调雨顺。据说,这块石头名叫海力布,他的背后还流传着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

这样的开头,带有时代的穿梭感,让人在时光的沉淀中感受到故事的厚重,能激发听众的兴趣。

开头二: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小村庄里,原本平静的黄昏被一个叫海力布的猎人打破,他正在焦急地劝说乡亲们搬家,可是没有人相信他的话。眼看着灾难就要降临,海力布下定决心,对着乡亲们道出了真相。话音刚落,他就变成了一块石头……

这样的开头,一下子就把听众带入了紧张的情节中,使人猝不及防,也使故事更加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变换情节顺序进行复述,不仅可以增加故事的感染力,还能培养学生对故事情节整体架构的能力、灵活转换的思维能力、对语言的感悟和运用能力。

复述呈现的结果,不仅是语言输出的过程,更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文本的特点,呈现丰富多彩的复述方式,如分角色复述、对话式复述和小组合作式复述等,以此鼓励学生全员参与其中,在互相合作中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复述过程中,教师还应重视学生的音量、肢体语言等外部因素,借助不同角度的师生评价,对学生的复述加以点拨、激励,以不断提升学生复述的品质。

围绕《猎人海力布》一课的课后习题,以及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教师要在教学中综合运用多种复述方法。学生在复述过程中形成的语感、积累的经验、获得的方法都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为今后的阅读与表达助力。教师可以将本课使用的一些复述方法迁移到更多的文本实践中,从民间故事拓展到神话故事、古典名著等,从故事类文本拓展到非故事类文本,在更多的语言阅读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复述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海力布民间故事乡亲们
《猎人海力布》缩写
猎人海力布
“团长”何八斤让乡亲们便利购物
说说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为什么感动人
《猎人海力布》缩写
缩写《猎人海力布》
为乡亲们奔小康当好“领头雁”
乡亲们叫我“卖光光”书记
漫话民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