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体视角下的课堂情境任务设计
——以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教学为例

2024-04-19 08:07江苏无锡市胡埭中心小学214061金燕芸
小学教学参考 2024年7期
关键词:西沙群岛自然段关键

江苏无锡市胡埭中心小学(214061) 金燕芸

一、单元整体解读与任务设计

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围绕“祖国河山”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旨在让学生领略祖国各地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单元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

梳理本单元课文,可以发现它们有三大共性。第一,文章结构统一。《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都是总分总结构,可以作为仿写的范例。第二,课文中的段落大多围绕一个意思写,并按时间或方位顺序构成全文。第三,选取的景物具有代表性,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写了海水的颜色、海底的生物和海岛上的鸟等典型景物。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将单元课文有机地串联在一起,将语文园地中的栏目有针对性地安插到相应课文的教学中;同时,要以课文中的典型段落为示范,引导学生领悟表达方法,使学生在习作时有章可循、有例可依,并适时指导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小练笔,确保写景类文章的基本结构范式在学生心中扎根。

基于此,笔者围绕“祖国我爱你,我为你代言”这一单元主题,设计了单元学习任务表(见表1)。

表1 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学习任务表

二、单课时情境任务设计

下面,笔者以本单元第一篇现代文《富饶的西沙群岛》为例,进行单元整体视角下的情境任务设计。基于上述的单元解读,本课教学目标可以确定为:(1)通过对关键句的理解,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2)围绕关键句,多角度介绍自己喜欢的内容;(3)树立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其中,了解关键句的作用,围绕关键句来介绍景物是本课的重难点。基于此,笔者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任务为先

1.整体导入:前一阶段,我们跟随古人登上了雄伟的天门山,游览了美丽的西湖,领略了月光下洞庭湖的宁静祥和。此外,我们还利用晨读时间通读了单元课文,参观了祖国最南边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逛了逛广东迷人的海滨小城,最后到达了大东北的小兴安岭,欣赏了那里的四季风光。

2.布置任务:老师的一个朋友暑假去了西沙群岛旅游,拍摄了很多照片,同学们想看一看吗?(出示美景照片)他想把这个地方推荐给身边的人,但是他不会介绍。今天我们就来帮帮他吧!

3.出示问题:如何把一个地方介绍清楚呢?让我们走进《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看看它是怎么介绍的。

(设计意图:课堂伊始,教师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帮助老师的朋友介绍西沙群岛,让学生带着这一任务走进课文,既聚焦了“介绍景物”这一教学重难点,又激发了学生在研读课文中寻找答案的兴趣)

(二)品读文本,体会关键句

[范例解读]

师:(出示“鸟的天下”的图片)作者是怎么介绍西沙群岛的鸟的?(出示第5 自然段)自己读一读、想一想。别忘了旁边泡泡中的阅读提示——“我发现这段话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

师: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把它画出来。

(教师巡视,点名回答。)

生1:这一段是围绕第一句来写的。

师:你为什么觉得是这一句?

生1:因为后面三句都是写鸟的。

师:这个同学说得对不对呢?让我们在朗读中检验一下。

(教师读第一句,学生分组读后面三句)

师:第一句说明了什么?

生2:树多,所以鸟多,这里是鸟儿的王国。

师:第二句说遍地都是鸟蛋,又说明什么?

生3:鸟蛋多,说明鸟儿在这儿产卵,它们觉得这儿很安全,这儿是鸟儿的家园。

师:第三句厚厚的鸟粪说明了什么?

生4:鸟粪多,还是说鸟多。

师:(出示图片)可见这里真的是鸟的天下啊!

师:在这一段中,作者分别从树多、鸟蛋多、鸟粪多这三个方面来具体介绍“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后面三句都是围绕第一句来写的,这句话起到了概括的作用,像这样的句子就是关键句。围绕关键句,从不同的方面来具体介绍,就能把事物介绍得更清楚了。

[自主研讨]

师:在课文第2~4 自然段中,还有哪一段也是这样介绍的呢?请在这一段前面打个钩,再和同桌交流一下。

(1)第2自然段

生1:这一段是围绕第一句来介绍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的。

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呢?

生2:从“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这句话中可以看出。

师:这两小句确实是围绕第一句来介绍的。但是,最后一句和五光十色又有什么关系呢?

生3:最后一句是介绍海水五光十色的原因。

师:(板画讲解“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由此可见,最后一句不是具体描写海水的五光十色、瑰丽无比,而是解释了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的原因。现在,你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一说第三句和前两句的关系吗?

(学生回答略)

师:所以这一段包含着因果关系,不是单纯围绕关键句来介绍的。

(2)第3自然段

生1:这段话是围绕第一句介绍的,海里有各种各样的动物。

师:大家觉得他说得对吗?

生2:我觉得不对。这段话的第一句写的是珊瑚,第二句写的是海参,第三句写的是大龙虾。介绍珊瑚的句子不能概括海参和大龙虾的特点。

师:所以,这一段并没有关键句。不过,我们可以自己在前面加一句。请同学来说一说,其他同学点评一下。

生3:海底的生物各种各样。

生4:和下句重复了,可以换成“形形色色”。

生5:海底的动物真神奇呀!

生6:你不仅概括了这一段的内容,还用了感叹句来强调自己的感受。

生7:海底有珊瑚,有海参,还有大龙虾。

生8:你概括得很全面,把要介绍的生物罗列在一起,让人一目了然。

(3)第4自然段

师:有同学认为这一段的关键句是第一句,从第一句可以看出这段介绍了什么内容?

生:(齐声)鱼。

师:介绍鱼的什么呢?

生1:“成群结队”说明鱼多,“好看极了”说明鱼美。

师:哪些句子介绍鱼多?

生2:“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

生3:“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师:哪些句子介绍鱼美?

生4:“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

师:(出示图片)你关注到了颜色。文中还有写鱼的色彩美的吗?

生5:“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

师:(出示图片)好像古代兵器上的红布,好威风呀!还有吗?

生6:“有的……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师:这还是写颜色的吗?这是介绍了鱼的什么?

生:(齐声)形态。

(教师出示对应的图片)

师:由此可见,作者是从形态和色彩两个角度介绍鱼美的。

师:所以这一段,作者也是先用关键句介绍了鱼的多和美,再围绕关键句来具体介绍的。

(设计意图:教师先以课文第5 自然段为例,引导学生了解“围绕关键句,从多方面介绍”的方法,再让学生自主印证其他段落是否也用了同样的方法,真正做到了现学现用,促使学生对这一方法有更深入的思考和体会。对于没有使用这一方法的第3 自然段,教师还设计了关键句的练习,训练了学生提炼段落内容和概括归纳的能力,为后续学生围绕关键句进行自主介绍做了铺垫,使学生学习的过程有层次、有梯度、有提升)

(三)学以致用,练习介绍

师:看来同学们都学会了课文中的方法,真棒!介绍一个地方,可以先用关键句概括介绍,再从多个不同方面具体介绍,这样就能介绍得非常清楚了。现在,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张照片,用刚才学到的方法来介绍。大家先小组自由练习,再上台来比一比。别忘了用评价表给自己和其他的同学打分哦!(出示评价表)

(学生小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师:哪些同学获得了五颗星?等会儿老师就把这些同学的介绍发给老师的朋友。

(设计意图:在“帮助老师的朋友介绍西沙群岛”的特定情境中,教师用清晰的填空式段落引路,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练习,辅以精美的照片、激励性的语言和星级评价表,既让学生愿意说,又让学生说得出)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师:听完大家的介绍,老师觉得西沙群岛——

(学生齐读中心句:“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师:可是同学们,现在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的舰艇频频非法闯入我国的西沙领海,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其进行跟踪监视并予以警告驱离,坚决捍卫我国的国家主权安全和海洋权益,维护了南海地区和平稳定。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

(学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围绕关键句,从多个方面把景物介绍清楚的方法。相信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你们都能制作出属于自己的明信片,成为祖国美景的代言人。

(设计意图:结合时事,让学生知道中国领土寸土不让,激发学生奋发图强、建设祖国的爱国情怀;同时引导学生回顾今天学习的“围绕关键句,从多方面介绍”的方法,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写景类文章基本结构范式的认知,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

创设真实且有意义的情境,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从整节课到整个单元,情境任务贯穿始终,为学生实现学习目标提供了支撑。正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的教学,教师通过创设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掌握整理方法以及学会迁移应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发展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西沙群岛自然段关键
硝酸甘油,用对是关键
《18.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18.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高考考好是关键
秋天
美丽的秋天
一株西沙群岛野生诺尼种子内生细菌CICC 10707的分离与多相鉴定
生意无大小,关键是怎么做?
生意无大小,关键是怎么做?
海峡两岸对南沙和西沙群岛主权的共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