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应用探讨

2024-04-22 10:22黄礼财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应用策略

摘 要:“寓教于乐”是素质教育理念下的重要教学理念,游戏化教学则是实现寓教于乐的重要途径。合理设计教学活动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理解。文章简述游戏化教学开展的意义,从引导式游戏教学、技能训练式游戏教学、探究式游戏教学等多方面探究信息技术课堂开展游戏化教学的策略,以期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4)06-0032-03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传统应试教育模式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借助游戏化教学创新教学模式,利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手段,培养其信息技术素养,增强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游戏化教学开展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高质量学习离不开兴趣的驱动,学生只有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才能更加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而将游戏化教学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游戏具有明显的趣味性和丰富性,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设计具有教育意义的游戏活动,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在高效学习中深刻理解知识点。更为重要的是,在游戏的引导下,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能够焕发出更高的热情,也让“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1]。

(二)推动学生全方面发展

游戏化教学的应用不仅可以借助游戏传授学生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还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拓展[2]。经过长时间的高效学习,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会更加周全,进而成长为全方面发展的优质人才。

(三)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在部分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仍沿用传统教学方式,学生在严肃、压抑的氛围中学习,思维受到抑制,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无论从教师角度而言,或是从学生角度出发,这一问题都亟待解决。而游戏化教学的运用能有效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逐渐产生求知欲,转变信息技术学习态度,并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二、游戏化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应用策略

(一)化难为易,借助引导式游戏提高学习效率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教师已经逐渐认识到寓教于乐的重要性,但对游戏化教学与信息技术学科的融合仍感到茫然无措,不知该如何设计教学活动。对此,教师应深入挖掘游戏教学与信息技术学科的内涵,找出两者之间的契合点,精心设计引导式游戏并开展教学活动,将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助力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知识[3]。对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在运用引导式教学的同时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为学生学习保驾护航。

以闽教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数据图表的创建与设置”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掌握数据图表的创建与设置方式,教师可以化难为易,设计引导式游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首先,在课堂初始,教师利用屏幕投影向学生展示一幅画,并借助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这幅画是利用电子表格中哪些功能绘制出来的?”部分学生对此感到惊讶,甚至发出了类似“电子表格还可以作图吗?”的疑问。对此,教师没有直接解答学生的疑问,而是利用计算机向学生演示作图的过程,让学生在直接观察中了解电子图表作图的步骤。这一过程中,学生会被电子图表制图的效果所震惊,注意力被牢牢吸引住。随后,当学生的兴趣被充分激发后,教师则可以设计“猜谜”游戏活动,鼓励学生猜测图画中每个部分是由哪些功能制作而成,如“画面染色用到了背景颜色工具”“还用到了插入图片、形状的工具”等。最后,当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测后,教师整理学生的言论,对其中的错误和疏漏进行纠正和补充。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对信息技术学科和电子表格有更深入的认识。基于此,在课堂上合理采用游戏化教学法,将游戏融入教学环节中,能充分突出游戏的优势和重要性。教师应把握好游戏导入的契机,借助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二)巩固提升,技能训练式游戏强化实践应用

借助游戏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既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剖析知识点,降低课堂知识学习难度,又能促使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进行实践应用[4]。在以往的教学中,

教师大多采用“理论+演示”的方式进行教学,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间接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对此,教师应开展游戏化教学,在游戏中设计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认识到自身学习中的不足,进而有效提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

以闽教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网络信息的交互和安全”教学为例,为了提高学生的网络信息安全与防范等意识,教师应借助具体案例设计技能训练式游戏活动。首先,教师应以计算机网络构建为切入点并提出问题:“将两台计算机连接在一起,需要什么设备?”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展开讨论。教师则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开展理论教学,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机网络的构建,深入理解交换机的意義和概念。随后,教师设计技能训练式游戏,结合网络安全知识设计有趣的“找茬”小游戏,借助H5技术构建互动游戏网页,并围绕个人信息保护、防钓鱼邮件、防恶意软件、防漏洞攻击、防钓鱼WIFI等创设场景,让学生结合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寻找页面中存在的网络安全隐患。“找茬”

成功后页面还会提示对应的安全小知识。找齐场景内所有安全隐患后,游戏将自动解锁下一场景。部分学生在“找茬”游戏中由于受到思维和能力的限制,经常会遇到瓶颈,无法找出所有的隐患。教师则要给予学生相应的提示,引导学生思考。由此,学生可以在游戏中对所学知识形成深刻的印象,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游戏完成情况,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效。最后,

教师整理学生在游戏中忽视的隐患,针对性地开展二次讲解,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从而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意识。基于此,教师通过设计趣味游戏,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加以实践和应用,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知识点的巩固,从而高质量地达成信息技术教学目标。

(三)趣味引导,开展探究式游戏,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开展高效教学活动为基础,引入探究式游戏辅助教学,让学生在探究中完成学习任务,并从中获得成就感,以真正实现高效学习[5]。

以闽教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电子表格数据的统计”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设计探究式游戏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在情境导入环节应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可以帮助大家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如考试后的成绩统计,那么如何用电子表格迅速求和呢?”学生思考问题的同时,教师打开提前建好的电子表格,迅速演示求和计算,有效激发学生对新知的探究兴趣。随后,教师讲解用excel的求和函数sum进行求和的步骤及原理,让学生对电子表格中的功能有更深入的认识。同时,教师设计“求和”小游戏,要求学生在掌握“整行求和”的基础上,根据具体需求只求其中一部分和。游戏规则是这样的:假设有n组18位的数字字符串,求字符串第3位、第6位、第9位、第12位、第15位、第18位上的数字字符的和,比一比谁求得又准确又快速。学生明确游戏规则后,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实践,计算出数字字符的和后,将计算过程记录下来。最后,教师应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求和过程及方法,如分列求和中,学生多是先选中全部数据,切换到数据选项,利用“分列”功能将数据分为多个列,再固定宽度,在数据预览中将要求和的数列都分隔开,求和时选中第一行最后空白一格,在函数栏输入求和函数即可。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阐述的内容,纠正学生思维中的不足,让学生在探究中加强对知识的掌握。基于此,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

通过游戏对知识点进行实践应用,在操作和探究中获得成就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学做合一,项目式游戏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信息技术学科有着较强的实践性和创造性,结合教学需求设计具有探索性的游戏活动,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使其主动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对此,教师可以将游戏化教学与项目式教学理念融合在一起,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设计项目式游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将班级学生合理划分为多个学习小组,布置难度适宜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将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操作中,并在合作中逐渐树立学习信心。

以闽教版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构建三维实体模型”教学为例,为了引导学生建立二维、三维空间的转化思想,教师应借助项目式游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首先,教师应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沙发和茶几图片导入本课,利用实物图带给学生直观的视觉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开展理论知识学习活动。其次,教师要为学生介绍3D打印技术的概念、技术原理、工作过程,助力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理论基础,让学生认识到3D打印为创意设计的实现提供无限可能。再次,教师设计项目式游戏,以“‘福字挂坠”

为项目主题,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建模,并在细化建模任务的基础上合理分工。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在分工协作中呈现多样化的设计图纸。最后,

结合学生建模实情,教师还可以适当增加项目难度,如让学生利用3D打印技术自选主题完成项目探究,借助目的性明确且具有开放性的游戏活动,助力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将学习理论应用在实践操作中。基于此,教师指导学生完成项目化学习任务,能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结合学生项目完成实情,带领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能为下一次项目式游戏开展积累经验。

(五)分析总结,展示学生学习成果,构建知识框架

游戏化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在组织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的同时,注重教学后的总结工作。在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小组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示学习成果,展示的过程中还可以设计游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交流和讨论中。教师则对学生操作的结果和实验过程进行点评和总结。故而,通过合理的总结,学生可以灵活认识到课堂学习中的得与失,进而构建合理、有效的知识框架,同时让总结环节更加生动有趣。

以闽教版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合成平面设计作品”教学为例,本课主要学习图像的合成方法,

即利用图层和蒙版技术合成图像。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总结环节的设计,助力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框架。首先,教师应借助书签设计与制作的任务,向学生介绍图层面板,通过制作文字与背景图像的合成效果、选取素材合成图像两个活动,学习利用图层合成图像,再重点介绍利用蒙版合成图像的技巧,为学生布置自主实践和探究任务,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书签的制作。由此,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能有效掌握知识点。随后,教师再设计“快问快答”游戏活动,结合教学中的素材案例提出问题:“哪个图层是当前图层?”“当前图层在操作上有什么意义?”“图层面板上有哪些功能选项?”“如何在图层中改变元素的大小?”结合学生的回答情况判断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此作为点评的依据。最后,布置创新实践任务,

要求学生试一试在图上将一只蚂蚁进行各种操作,与树干背景图重新合成一幅新的有趣作品,并大胆阐述设计思路和想法。基于此,教师综合学生课堂表现、游戏活动中的表现、实践成果,对学生进行综合点评,

指出学生学习中的长处和不足,助力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网络。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游戏化教学对“教”和“学”产生的积极作用,

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逐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值得注意的是,游戏化教学的开展必须要联系实际,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明确教学目的的前提下,合理筛选游戏素材,以保证游戏化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徐达.浅谈如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游戏化教学[J].科幻画报,2022(8):113-114.

张垚.浅谈初中信息技术的游戏化教学[J].读写算,

2022(4):16-18.

郗子萱,钱钊.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游戏化教学的运用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A2):10-12.

李玉环.游戏化教学打造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J].天津教育,2021(33):74-75.

李景花.游戲化教学应用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作用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16):

39-40.

作者简介:黄礼财(1979.2-)男,福建南平人,

就职于政和县教师进修学校,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初中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应用策略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微课”
游戏化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游戏化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倾心打造音标“游乐场”
玩转音乐 “乐”享精彩
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