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2024-04-22 10:22杨君萍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策略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方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是“思”,核心是“政”,载体是“课”,关键是“人”。上述四大特性是教师实施教育活动的依据。因此,教师要紧扣思想政治教育的四大特性,有策略地实施教育活动,助推学生建构良好的思想政治认知。基于此,文章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四大特性为立足点,探讨了落实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4)06-0035-03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而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此教育任务的重要方式。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1]。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周明明老师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四大特性,即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是“思”,核心是“政”,载体是“课”,关键是“人”[2]。他强调,紧扣这四大特性,

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对此,教师可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四大特性为抓手,以课堂为依托,应用恰当的策略,帮助学生受到思想政治“洗礼”,建构良好认知,做到知行合一,提升自身发展水平。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是“思”,坚持以科学理论涵养人

科学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内容[3]。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时,教师以科学理论为基础,应用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可以使学生梳理思想,弄清理论,坚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因此,中学教师要坚持以“思”为基础,挖掘适宜的理论资源,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借此建构良好的思想认知,为践行良好行为做好准备。

例如,消防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发出铿锵有力的誓言——“我是党员我先上”“火灾不灭我不退”,并用实际行动诠释誓言,铸就了公安消防精神——忠诚可靠、赴汤蹈火、服务人民。公安消防精神与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一脉相承,彰显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借助网站、短视频等方式,了解了消防员的故事。在了解故事的过程中,中学生会深受美好精神品质的熏陶。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时,教师可以利用线上方式收集动人的消防员故事,在课堂上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播放视频,直观展现动人故事,引导学生品读。在品读的过程中,学生会迁移生活认知,有所思有所想。教师则把握时机,向学生提出系列问题,如“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借此促使学生思考。学生会在思维的支撑下,通过动人故事,感受消防员身上的公安消防精神,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现实意义,产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无限热情,继而自觉践行良好行为,做到知行合一,逐步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政”,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

政治引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功能[4]。旗幟鲜明讲政治既是擦亮思想政治教育底色的内在要求,又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有力手段。对此,在实施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时,教师要坚守核心——政,讲好政治。在讲好政治时,教师要始终坚持“顶天立地”原则。其中,“顶天”是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确保思想政治教育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立地”是指思政教育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情况,确保学生能思考,能理解。

例如,在实施“改革开放,走富强之路”思想政治教育专题活动时,教师为学生布置如此任务:“任务一:请大家登录网站,收集本地改革开放后的发展情况,认真阅读,获取有价值的信息,细心梳理,沿着“改革开放—中国腾飞—全面深化改革—逐步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展现信息,制作小报。任务二:将制作的小报上传于在线课堂,与其他同学共享,合作阅读,

了解本地‘改革开放,走富强之路的具体情况。”在上述两项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走进现实生活中。尤其在此之际,学生发挥信息素养作用,灵活操作电脑,收集、辨析、整理信息,经历本地改革开放过程,了解本地的经济建设情况,由此丰富认知。在此过程中,不少学生自觉对比本地改革开放前后的具体情况,感受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深切体会“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如此建立良好的思想政治认知。基于此,在小报制作中,一些学生不仅展现了本地的发展情况,还融入了自己的所思所想。

在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与小组成员共享小报。通过共享小报,学生认真阅读不同内容,完善认知,增强觉悟。教师则趁机组织思考活动。在组织活动时,教师选取优秀小报,并以此为基础,向学生提出系列问题。如“改革开放的背景是什么?”“改革开放是如何确立的?”“从过去的吃不饱肚子,到现在的能吃饱,能吃好,这得益于什么政策?”“对比过去和现在的支付方式,讨论商品自由交易得益于改革开放的什么政策?”“改革开放有哪些意义?”等。在系列问题的驱动下,学生发散思维,审视小报中的具体内容,从不同角度了解改革开放。在此过程中,一些学生主动与小组成员交流,清晰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如有学生提道:

“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经历变革,丰富了物质生活,同时使精神愈加自信。”立足学生的作答情况,教师及时地进行点拨。

通过体验这样的教育活动,学生不仅了解了相关的思想政治内容,还感受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坚信“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由此建立制度自信,便于弘扬科学精神,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是“课”,坚持用好课堂主渠道

在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会发挥自主性,认知教材内容,建构知识体系,同时,自觉地将其转化为价值体系、信仰体系,由此践行良好行为,做到知行合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对此,在实施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时,教师要以“课”为载体,以课堂为依托,组织多样化的活动,引导学生学习[5]。

(一)组织话题辩论活动

中学生思维各异,面对同一事件往往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看法会催生思维火花。在思维火花的作用下,学生会认真辨析,逐步达成统一认知。话题辩论正是学生表达不同看法、催生思维火花、达成统一的途径。所以,在实施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时,教师要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组织话题辩论活动,助力学生

“越辩越明”。

例如,在开展“法律保障生活”主题活动时,教师先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向学生播放视频《骑上我心爱的小摩托》,并就此提出问题:“视频主人公的梦想是否能实现?”在此之际,大部分学生迁移生活经验,

联想相关的交通法规畅所欲言。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学生提到以下内容:“主人公的梦想无法实现,因为他违反了交通规则,会对自身和他人造成不良影响”

“法律保障我们的生活”等。但是,一些学生就此提出不同看法,如“法律存在滞后性,是无法保障我们的生活的”。如此看法,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于是,教师趁机组织话题辩论活动。在组织活动时,教师向学生呈现辩论话题:法律是否能保障我们的生活。之后,

教师要求学生伸出手指表態:一根手指表示法律能保障我们的生活;两根手指表示法律不能保障我们的生活。教师据此将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同时,教师鼓励学生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讨论。为增强效果,教师规定交流时间为10分钟。学生在时限下产生紧迫感,

快速投身小组讨论活动中,同时提出不同的论据,支持本组的观点。在这样不断交流的过程中,各组获得了诸多的思维和观点。

于是,在规定的时间结束后,教师引导各组轮流发言,提出不同的“论证”。在此过程中,各组提出个性看法,如“法律具有约束力,可以约束人民,减少不良行为,由此保障人民生活”“法律虽然具有滞后性,但理解法律的滞后性,并对此建言献策,可以促进法律的进步,继而更好地保障人民生活”等。通过类似表述,学生逐步完善认知,达成统一认知——法律能够保障我们的生活。

(二)组织议题讨论活动

议题讨论是以议题为中心,以学生讨论为主的活动。在体验议题讨论活动时,学生会发挥自主性,积极思考,解决一个个议题,建构正确的认知,同时锻炼多样能力,提高学科素养水平。由此,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时,教师应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确定议题,继而组织相关的议题讨论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线上探究。

例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节课上,教师设定了“北斗圆梦记”这一核心议题,同时设定了几个子议题,如“圆一个什么样的梦”“谁来托举中国梦”“圆梦征程如何开启”,引导学生开展讨论活动,借助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过程,了解“中国梦”的本质,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形成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树立主动参与中国梦建设征程的意识。

例如,针对“谁来托举中国梦”此议题,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播放视频,展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过程。在观看视频时,大部分学生了解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遇到的种种困难。接着,教师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展示文字材料,引导学生阅读。同时,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科研人员是如何克服种种困难的?”在问题的作用下,学生细心阅读材料,认真思考,

从不同角度发现克服困难的方法。之后,学生毛遂自荐,表述自己的发现。有学生提道:“北斗的圆梦之路正是中国共产党带领我们进行的伟大奋斗之路。”还有学生提道:“克服建设过程中的种种困难离不开每一个科研工作者,如总设计师孙家栋就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中国的空间事业。他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在追梦的道路上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立足学生的表述情况,教师及时地进行总结,促使他们强化认知。

实践表明,学生通过体验这样的线上教育活动,不仅掌握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还顺其自然地增强了政治认同感和责任感,自觉投身中国梦建设。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是“人”,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生为本的活动,面对的是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学生在体验现实生活、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早已建构了思想政治认知,储备了经验。所以,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利用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彰显自我,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例如,在实施“爱国”专题教育活动时,教师先为学生布置以下任务:“任务一:请大家利用闲暇时间,

收集耳熟能详的爱国故事,感受故事主人公身上的爱国之情。任务二: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爱国故事并讲给他人听。”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发挥自主性,收集动人故事,反复品读,感受主人公的家国之情,由此建立爱国认知。之后,教师依托在线课堂,搭建舞台,引导每个学生讲述爱国故事。动人的爱国故事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倾听故事的过程中,主动地与主人公“互动”,了解其所作所为,感受其所作所为背后的爱国之情,由此受到心灵的洗涤,增强爱国认知。同时,一些学生主动地将故事主人公作为学习榜样,从榜样身上汲取经验,践行良好行为,诠释爱国之情。最后,教师组织线上宣传活动,鼓励学生利用在线方式,如微信公众号、校园网站等,对他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有效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特性的同时,助力学生建构良好的思想政治认知,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自觉践行良好的行为,提高发展水平。对此,教师应发挥教学智慧,紧扣思想政治教育特性,使用不同的策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促使学生增强思想政治收获感,做到知行合一,由此推动立德树人教育任务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刘言坤.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J].试题与研究,2022(12):92-94.

于然丰.新时代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41):97.

张凌洋,李本友,龚仲玉.我国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的演进:基于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21(6):66-72.

林心辉.新课程标准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23):45-46.

卢燕玲,吴昕昕.中学思政教育工作的意义与实施路径[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18):169-171.

作者简介:杨君萍(1978.10-),女,甘肃武威人,

任教于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策略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