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图导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策略研究

2024-04-22 19:12卢新珠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以图导学初中地理教学实践

摘 要:时代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改革,推动着初中地理教学模式不断变化。为了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以图导学教学法应运而生,开始应用于地理课堂。同传统地理教学不同,以图导学教学模式不仅能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形象化,加深学生的理解,还能帮助学生建立起系统化的知识框架,最终促进地理教学效率的大幅度提升。文章通过分析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探究将以图导学教学模式融入地理课堂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4)06-0038-03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当前的学习需求。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向学生讲授地理知识,还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改进,选择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以图导学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其引导优势,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促进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以图导学教学模式概述

以图导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地理知识以图片(包括各种专题地图、景观图、统计图、思维导图等)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内容对地理知识展开想象和思考,通过适时适当的指导,加深学生对地理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1]。

就初中地理教学而言,图片是重要的一部分,能够将地理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当前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一方面,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不同的图片,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借助专业图片,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的地理知识有更加系统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促进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发展。

以图导学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它以學生为引导主体,通过将图片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理解需求,从而促进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另外,以图导学还具有一定的多样性。本身图片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在以图导学教学模式下,教师可借助互联网教学资源库中丰富的图片资源,弥补教材中图片资料的不足,拓展地理学科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对地理学科有更全面的认识,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地理学习体验,从而大幅度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二、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梳理

(一)教学方法单一刻板

尽管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的推广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但部分初中地理教师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较深,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仍会采取

“一刀切”“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即便有的教师应用了多媒体设备,也是呈现简单枯燥的PPT。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刻板,缺乏对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探索意识,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被动地位,对地理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不利于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

(二)教学模式重文轻图

在常规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通常以教材作为主要教学依据。但由于地理教材中知识点复杂且多,考虑到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便不会选择借助图片的形式向学生传递知识,转而以文字板书、口头讲解等快捷的方式讲授重要的知识点。在重文轻图教学理念的长期影响下,学生已经逐渐习惯靠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地理知识,对地势地形没有明确的认识,更不会通过图片识别其中重要的地理信息[2]。教师采取的重文轻图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将以图导学法运用到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地理科目中有些知识比较抽象,对学生而言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尤其在传统初中地理课堂上,主要依靠教师的口述很难让学生对专业的地理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和热情。而教师将以图导学法运用到初中地理教学中,能将抽象的地理规律以生动直观的图片展示出来。比如,在讲到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等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读图,观察、分析各地理要素的变化及规律,从而帮助学生突破该知识难点,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自信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

(二)拓宽学生的地理知识面

初中地理是学生真正意义上系统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阶段,良好的学习体验对学生未来学习地理知识有重要的影响。而地理学科内容丰富,涉及的知识范围广泛,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改进,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将以图导学法运用到地理教学中,一方面能够将地理重难点知识直观展示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另一方面则能借助图片,将教材内容进行合理拓展,比如,向学生展示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建筑特色、气候特点及风土人情等,开阔学生的地理视野,拓展其地理知识面。

(三)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在新课标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学校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不仅要求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扎实,还要求学生具备学科思维,能够做到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以图导学法,不仅符合当前的教育教学要求,还为学生提供了全新的学习地理知识的方法。教师借助以图导学法,将课堂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能让学生对不同的图片展开观察分析,在看图、析图、填图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信息解读能力、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最终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促进其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将以图导学法运用到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一)转变观念,增强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

教师要想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以图导学法,就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变以往“填鸭式”教学方法,

将课堂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向学生讲授相关的教材知识外,还可以将精心挑选的地理图片引入课堂,改变以往枯燥的口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图片内容,并鼓励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在全新的视觉体验中,积极主动参与到地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学习主体意识。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我国人口分布”的相关知识时,教师除了向学生讲解人口分布特点外,还可以借助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影响人口分布的原因。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清晰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我国的地势地貌,此时学生会发现我国西部地区大部分是高原山地,荒漠面积广大,而东部大部分为地势平坦的平原和丘陵,耕地范围较广,且东西部地区的气候条件、交通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也存在差异。通过比较分析,学生就会总结出我国的人口分布呈现东多西少的原因。

(二)创设情境,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初中地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为了增强地理课堂的吸引力,可以一改地理课堂枯燥乏味的教学状态,借助以图导学法为学生创设地理学习情境,使地理课堂更具生动性和趣味性,同时通过设置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好奇心,让学生在主动思考的过程中,提升对地理知识的自主探究能力[4]。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西北地区”的相关知识点时,关于“塔里木盆地”,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关于其农业特色和自然特征的视频内容或者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提出问题:“为什么干旱的塔里木盆地却能产出种类如此丰富的产品呢?”之后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结合教材内容展开自主探索。同时学生之间可以分组讨论交流,进一步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当学生参与到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时,其多种感官被充分调动起来,有利于提高探究问题的主动性。

(三)以图导课,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热情

一堂生动的地理课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推动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因此,教师可以对课堂导入环节加以改进,创新性地融入以图导课的教学模式。这不仅能让学生快速从休息状态回归课堂学习状态,还能增强新课知识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究热情。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南方地区”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关于南北方气候、地形、风俗习惯等的相关视频或图片,一方面能让学生快速从放松状态中“收心”,另一方面能让学生逐步投入新知识的学习中。待学生观看完毕,考虑到学生已经学习过北方地区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適时地提出相关问题:“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有哪些?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有哪些?南北方之间产生差异的原因有哪些?”教师通过提问题,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旧知识,还能引导学生思考新知识,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带着相关问题对新知识展开探究和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将地理知识同实际生活密切联系,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应用能力。

(四)趣味填图,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

对初中生而言,他们受自身性格特征、思想观念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在课堂上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专注力不强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学习效率。基于此,教师可以将以图导学法引入地理教学活动中,巧妙设计“趣味填图”活动,以地图为载体,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填图游戏中。这不仅可以缓解学生课堂学习的疲劳感,还能在提高学生学习专注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5]。

例如,在讲解“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完相关知识点后,就可以将台湾省的地图运用起来,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游戏活动,将地图上空白的城市名称填写准确。为了渲染课堂的紧张气氛,教师还可以设定好时间,安排学生分组竞赛,最后选出评分最高的一组给予表扬和奖励,对失败的一组给予肯定的鼓励。当然,填图游戏不仅可以让学生填城市名称,还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安排不同的填图要求。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趣味填图游戏,不仅能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地理知识,还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

(五)读图析图,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初中地理教师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将地理教材中的插图、图片等“物尽其用”之外,还可以向学生额外拓展互联网教学资源中的相关图片,通过带领学生读图、析图,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观察能力,促进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技能的全面提升,最终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土地资源”的相关知识时,教师除了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插图外,还可以借助互联网丰富的教学资源库,找到符合学生当前学习需求的相关图片,带领学生在课堂上展开深度分析。教师可以先安排学生认真观察山地、平原、草原等不同类型的图片,然后适时地向学生提出问题:“不同类型的土地在利用方式上有什么差异?”

鼓励学生根据图片内容,结合自身已有的认知,勇敢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对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眼神鼓励。之后,教师再向学生展示一些本地的地图,引导学生对此展开分析,并从“城市规划师”的角度思考:如果要对我们居住的城市用地进行设计规划,你会怎么做?教师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将地理知识进一步深化,让学生在深入思考的过程中,逐步提升自身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初中地理课堂上运用以图导学法,不仅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地理知识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可以通过“转变观念,增强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创设情境,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图导课,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热情”“趣味填图,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读图析图,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等方式,提高以图导学法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教师仍然要秉承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育观,对教学方法进行动态调整,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以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刘燕.“以图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62):124-126.

黄晶文,邓欧,李亦秋.“以图导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0(2):

14-16.

左平平.以图导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5):89-90.

田洪妮.“以图导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策略初探[J].教育界,2020(35):40-41.

赵飞.浅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1):1.

作者简介:卢新珠(1975.9-),女,福建南平人,

任教于福建省南平市水东学校,中级职称,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以图导学初中地理教学实践
“以图导学”优化初中地理教学
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
巧用“以图导学”,提升复习效率
“以图导学”攻克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难点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