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2024-04-22 19:12江芳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摘 要:就英语学习而言,思维能力包括注意力、联想能力、分类能力、分析能力、评估能力等。思维是学生进行英语阅读的工具,思维能力是学生进行英语阅读的支撑。在实施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时,教师应以阅读内容为立足点,以提高注意力、联想能力、分类能力、分析能力、评估能力为重点,应用适当的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使学生理解阅读内容,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文章联系作者自身经验,阐述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思维能力;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4)06-0077-03

思维能力是一种认知能力,能参与、支配智力活动,具体包括注意力、联想能力、分类能力、分析能力、评估能力等[1]。在思维能力的支撑下,学生可以走进阅读文本中,使用多样的方法,如分析、联想、分类、评估等,逐步掌握阅读文本内容。同时,在此过程中,

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因此,在实施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时,教师要紧扣思维能力对英语阅读的影响,围绕阅读文本内容,应用适当的策略,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认知阅读内容,发展思维能力。

一、创设情境,调动思维积极性

在英语阅读中,语言环境是学生思维的源泉[2]。语言环境又被称作语境。在阅读教学前,教师可根据阅读文本内容,创设真实的语境,引导学生走进其中。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向学生提出问题。有效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在思维积极性的助力下,学生会产生阅读兴趣,主动阅读。在主动阅读的过程中,

学生会高度集中注意力,使用多样的方法,剖析文本内容,发展思维能力。可见,在实施英语阅读教学时,

教师要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以 Playing sports单元的Topic 1 I'm going to play basketball. Section C为例,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Ann喜欢的运动及具体的运动情况。教材围绕文章内容,设置了不同的插图,直观展现了Ann所做的运动。在课前阶段,教师可加工教材插图,制作微课。在阅读教学之初,教师播放微课。动态、直观的微课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认真观看时积极思维,了解Ann所做的运动。在微课播放结束后,教师提出问题:“Ann喜欢什么运动?”学生拓展思维,联想微课内容,同时调动知识储备,组建语言,尝试描述Ann喜欢的运动。有学生说道:“Ann likes cycling.”还有学生说道:“Jumping,basketball,swimming.”立足于此,

教师追问:“大家知道Ann一周做几次运动吗?如一周游泳几次?跳远几次?”在问题的作用下,学生拓展思维,积极猜测,如“Ann goes cycling once a week.”

通过教学情境,学生不仅产生了思维积极性,走进了阅读文本中,还高度集中注意力,自觉阅读,有利于推动阅读活动顺利开展,发展思维能力。

二、多元思维,解读阅读文本

(一)比较,解读阅读文本

阅读文本是中西方文化的承载。学生通过比较中西方文化差异,既可以理解文本内容,又可以建构良好的文化认知,学会尊重、包容不同的文化。同时,学生可以顺其自然地发展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阅读文本中的文化内容。

以Food Festival单元的 Topic 2 I'm not sure whether I can cook it well. Section C 为例,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西方国家的餐桌礼仪。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西方国家的餐桌礼仪不同。结合文本内容和中西方国家的餐桌礼仪差异,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通过阅读文本,我们了解了西方国家的餐桌礼仪。那么,中国有哪些餐桌礼仪呢?中国和西方国家的餐桌礼仪有哪些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在一个个问题的作用下,学生产生思维积极性。在思维积极性的支撑下,

学生迁移生活经验,联想我国的餐桌礼仪。同时,学生主动梳理阅读文本,寻找关键信息,概述西方国家的餐桌礼仪。之后,学生对照西方国家的餐桌礼仪,书写中国餐桌礼仪,认真比较,发现差异,继而用不同的方式搜集信息,分析餐桌礼仪差异背后的文化差异,并认真概括。如有学生说道:“国际上的通行坐法是以右为上,而我国的通行坐法是以左为上。”立足学生的表述内容,教师可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帮助他们丰富认知。

由此可见,学生通过体验活动,不仅轻松地解读了文本,认知了文本内容,还切实发现了中西方文化差异,便于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识。同时,学生也因此锻炼了比较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等,提高了思維能力发展水平。

(二)分析,解读阅读文本

分析是学生解读阅读文本的重要方式,亦是学生厘清文本逻辑的重要方式[3]。在实施英语阅读教学时,

教师可利用适宜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文本内容,厘清文本结构,建构良好的阅读认知。

以Our world单元的Topic 1 Which do you like better,

plants or animals? Section C为例,这篇文章以雨林为话题,介绍了雨林的作用及其重要性。雨林的作用集中在第一段,雨林的重要性集中在第二段。同时,教材1b部分呈现了表1,旨在引导学生理清文本逻辑。

表1

Feature of rainforests in the part of the world

ground and always   and   in them

cover of the earth's

give a home to many beautiful and

Importance of rainforests make the air and

the water and keep the water

control the

keep the beauty of

give us , , fruit, and so on

教師鼓励学生阅读表1内容。通过阅读,大部分学生初步了解每一段的主要内容。接着,教师提出阅读任务:“请大家根据表1内容阅读文本,圈画关键信息,补充表1的内容。”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走进阅读文本中。在进行阅读时,学生结合表1内容,

分析文本内容,探寻关键信息,认真勾画,主动概述,

继而填写表1内容。通过填写表1,大部分学生理清了文本结构,了解了关键内容。之后,教师随机选择学生,引导其展示表1内容。然后,教师以表1内容为基础,引导学生再次走进阅读文本中,深入分析,找寻关键信息,认真概述,弥补表1内容的不足。经过查漏补缺,大部分学生整体掌握了文本内容。

由此可见,学生通过体验分析活动,不仅实现了思维可视化,理清了文本逻辑,建构了深刻认知,还切实锻炼了思维能力,有利于提升逻辑思维水平。

(三)判断,解读阅读文本

判断是学生的思维表现和思维结果[4]。在进行判断时,学生会使用多样的思维方式,如联想、分析、评估等,得出结论。在实施阅读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自读文本,之后结合文本内容,提出相关问题,驱动学生回想文本内容,做出判断。教师则依据学生的判断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借此使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同时弥补思维漏洞,提高思维水平。

以Feeling excited单元的Topic 2 How about exploring

Tian'anmen Square? Section C为例,在组织阅读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建立表格,梳理文本逻辑。同时,

教师依据学生的梳理情况,助力学生完善认知。之后,

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判断。如“他们骑车一小时才到达了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广场上的人很多,有人不小心踩到了康康的脚”等。在了解不同问题内容的同时,学生拓展思维,回想文本内容,做出判断。有学生再次阅读文本内容,会将注意力集中在相关内容上,进行分析判断。在规定的时间结束后,学生代表呈现判断结果。其他学生认真倾听,结合文本内容做出判断。如果学生代表给出的判断结果正确,则进行后续活动。如果学生代表给出的判断结果错误,则再次阅读文本,找寻关键内容。经过一番判断,学生便加深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三、读用结合,增强思维活力

(一)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学生迁移应用所学的有效途径。同时,角色扮演是一项思维活动。在体验角色扮演活动时,学生会发挥联想能力、创造能力,使用适宜的语言、动作等再现阅读文本内容,做到读用结合,增强思维活力[5]。对此,在实施阅读教学时,教师应依据学生的阅读情况,设计、提出角色扮演任务,让学生获得思维机会。

以Keeping Healthy单元的Topic 1 You should see a dentist. Section C为例,在课堂上,学生体验系列活动,

不断思维,逐步了解了文本内容。立足学生的阅读情况,教师布置如下任务:“请大家回想阅读文本内容,

梳理故事的起因、发展和结局。请和小组成员合作,扮演不同的角色,展现故事内容。”此任务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积极情感的作用下,学生活跃思维,回想文本内容。在此过程中,不少学生使用思维可视化的方式,或建立思维导图,或绘制表格,再现故事的起因、发展和结局,进一步认知文本内容。之后,学生与小组成员交流。小组交流的过程也是学生碰撞思维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分析故事内容,尤其分析主人公的所作所为,理清表演内容和方法。之后,学生发挥想象力,将自己想象成某一主人公,结合文本内容,扩充故事,使主人公形象愈加丰满。在做好准备后,小组成员通力合作,遵循故事发展脉络,认真表演、对话。在学生表演时,教师认真观看,发现他们的良好表现,

有针对性地进行赞赏。

实践表明,学生通过体验角色扮演活动,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加深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又切实地获得了思维机会,增强了思维活力,有利于提升联想能力和创造能力等。

(二)读后写作

英语写作离不开思维。在思维的助力下,学生可以分析写作要求,确定写作要点;可以利用可视化的方式,梳理写作思路,组建语言,认真表达。通过完成写作任务,学生可以切实增强思维活力,扎实掌握阅读所得。所以,在实施阅读教学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阅读情况,组织读后写作活动。

以Our world单元的Topic 1 Which do you like better,

plants or animals? Section C为例,在课堂上,学生体验多样的思维活动,理解了文本内容,同时获取了相应的写作方法,积累了写作经验。立足学生的阅读所得,

教师可组织写作活动。在组织活动时,教师提出如此要求:“请大家登录网站,搜集信息,了解雨林的情况,

以及存在的环境问题。请根据搜集的信息,书写一篇文章,介绍保护雨林的方法。”在了解写作要求后,学生纷纷登录网站,积极思考,探寻有价值的信息。之后,学生发挥分析能力和分类能力,整理信息,建立表格或思维导图,展现自己的写作思路。如有学生建立了表2。

表2

Feature of rainforests & Importance of rainforests Purify the air, conserve water, conserve soil, prevent wind and fix s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of rainforests Many wild animals have lost their ideal homes, speeding up the extin-ction of species.

Soil eros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Measures to protect rainforests Increase the number of rainforest protection law enforcement personnel.

Residents give up logging industry.

Delineate protected areas and prohibit entry and development.

在表2的作用下,学生建立清晰的逻辑,理清写作思路。之后,学生模仿阅读文本进行写作。

学生通过体验读后书写活动,不仅灵活应用了阅读所得,加深了理解,还锻炼了分析能力、分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思维发展水平。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阅读内容与思维能力表现,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让学生走进阅读课堂。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判断,进行多元思维,理解阅读内容,

锻炼思维能力。在学生认知阅读内容后,教师要组织迁移应用活动,如角色扮演活动、读后写作活动等,

促使學生积极思维,灵活应用阅读所得,做到读用结合,增强思维活力。

参考文献

曲美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探究[J].求知导刊,2022(20):8-10.

唐琳.基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初中英语阅读思维品质探究[J].校园英语,2022(1):103-105.

赵骎.初中英语阅读思维型课堂提问策略的探索[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18):21-22.

陈小阳.初中英语阅读思维型教学实践探究[J].校园英语,2020(37):165-166.

黄峰.初中英语阅读思维性训练策略研究[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2):105.

作者简介:江芳(1976.10-),女,福建连城人,

任教于福建省连城县冠豸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培养思维能力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如何让初中英语教学更有效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培养思维能力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单项选择练与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