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PBL模式实施初中数学教学

2024-04-22 19:12陈美娟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PBL模式运用策略初中数学

摘 要:PBL模式是一种围绕问题解决而展开的教学模式,将其运用于数学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亲历问题解决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基于此,文章以“二次函数中的最值问题”为例,具体阐述了PBL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以期实现PBL模式的实践价值,推动初中数学教学提质增效。

关键词:初中数学;PBL模式;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4)06-0083-02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模式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解决为核心,重在引导学生亲历问题解决过程,使他们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从而实现学以致用。解决问题的过程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所以,教师可以巧妙运用PBL模式实施初中数学教学。

一、划分小组,明确分工

PBL模式注重学生合作解决问题[1]。这意味着在正式实施教学之前,教师要先划分小组,引导各组成员明确分工,进而合作解决问题。

在划分小组时,教师可以借助自己的日常教学观察、学生成长档案等了解每个学生的数学成绩、学习态度、个性特点等,据此将他们划分为不同的层级(A、B、C),建立四人异质小组(一名A层级学生、两名B层级学生、一名C层级学生)。教师可以选取A层级学生作为小组长,并鼓励其引导其他成员一起探讨彼此的特长,由此毛遂自荐地承担相应任务。

二、创设情境,呈现问题

PBL模式重视真实情境,强调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2]。在组建好合作小组后,教师要灵活运用图片、视频、语言讲述等方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同时提出具有思考性、探究性的问题,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驱动学生走进问题解决活动中。

例如,在对“二次函数中的最值问题”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把握校园开辟种植园地这一契机,创设问题情境:“学校为各个班级划定了种植区,我们班的种植区是一处靠围墙的矩形种植区(区域可分割)。经过一番讨论,我们准备在种植区内种植西红柿。老师为大家准备了50米长的护栏,希望大家在开辟种植园时将护栏用完。已知围墙最大的可利用长度是20米,种植园中每平方米可以种植100株西红柿苗。根据这些信息,大家可以如何設计种植园呢?”

此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探究兴趣,主动地走进问题解决活动中,推动课堂教学的发展。

三、分析条件,提出问题

分析条件是学生梳理问题解决思路的直接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合作分析问题条件,从已知条件中提取出关键信息,并就此提出数学问题[3]。

在创设问题情境后,教师提出合作分析条件的任务:“请各组成员合作分析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思考: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哪些条件限制?可以根据问题情境提出什么最值问题?计时3分钟。”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会先自主地分析题目并有所发现,进而主动走进合作小组中,积极分享彼此的发现,认真交流,

得到任务成果。3分钟后,教师可以随机选择一个小组,由小组代表展示本组确定的问题,并鼓励其他小组进行评判。在集体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认真倾听,总结出值得探究的问题,如在种植园设计方案中,

当长和宽分别是多少时,种植园的面积最大?

通过该活动,学生可以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中锻炼数学抽象能力、问题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升自身的课堂学习效果。

四、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在提出数学问题后,教师要引导各组进行讨论探究。在讨论探究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会先自主梳理问题解决思路,之后与小组成员轮流展示彼此的探究成果。学生对展示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探究成果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主动分析,提出相关“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经过一番讨论探究,大部分小组会达成统一认知,合作制订出最佳解决方案。

在学生进行讨论探究时,教师要走进每个小组中,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利用课堂提问法进行启发,

切实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推动讨论探究走向深处。

五、小组展示,解决问题

小组展示是学生呈现讨论探究成果的直接方式,也是教师了解学情,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助力学生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一般情况下,教师要在学生讨论探究后,提供结果展示平台,并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指导。具体来说,在学生讨论探究最值问题后,教师可以先随机挑选一个小组,鼓励其派出代表展示问题情境的探究成果。小组代表操作电子白板上的数学工具,画出本组的设计图(如图1):

图1

同时,小组代表进行表述:“按照设计图,可以将矩形种植园的长设为x米,则宽为(50-x)/2米。根据

题意可以列出不等式组:0<x≤20,(50-x)/2>0。

将矩形种植园的面积设为S平方米,根据矩形面积公式列出算式:S=x·[(50-x)/2],化简可得出二次函数方程S=-1/2x2+25x。当0<x≤20时,S随x的增大而增大。所以,当x=20时,矩形面积最大,最大为300平方米。综上,当矩形种植园的长为20米、宽为15米时,矩形种植园面积最大。”其他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发现问题,踊跃提出并改正。同时,其他小组也踊跃展示不同的设计方案和结果,使课堂上出现了多样的设计方案(如图2)。

图2

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最值问题得以解决。教师可以把握时机,结合具体的题目阐述求解二次函数最值的方法,助力全体学生进一步地强化已有认知,丰富问题解决经验。

六、归纳总结,建立联系

运用PBL模式实施数学教学的目的不单单是讓学生亲历问题解决过程,运用适宜的方法解决问题,更是要让学生发现、掌握问题本质,建构出数学模型,并在新的问题情境中运用数学模型,高质量地解决问题[4]。

要想实现这一目的,教师需要在学生解决问题后,组织归纳总结活动,整理问题解决过程中运用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和思想方法。

例如,在“二次函数中的最值问题”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创设的问题情境向学生提出问题:“在解决这个实际问题时,我们经历了什么样的过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回顾解决最值问题的全过程,认真分析、总结出解决最值问题的路径和具体方法。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绘制树形图,用有关联的框架展示出问题解决路径和具体方法。同时,教师也可以操作电子白板中的数学工具来绘制树形图,展示解决二次函数最值问题的步骤和具体方法,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已有认知[5]。

七、结束语

总而言之,运用PBL模式实施初中数学教学可以使学生亲历问题解决过程,使之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体,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法等自主、合作地分析、解决问题,发展数学抽象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最终增强数学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能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基于PBL模式的实践价值,教师可以将其作为实施数学教学的“工具”,为数学教学提质增效。

参考文献

曾荣祖.基于PBL模式的初中二次函数教学设计研究[D].太原:太原师范学院,2023.

邓静怡.PBL教学模式下初中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培养研究[D].黄冈:黄冈师范学院,2023.

任琴.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数学PBL教学设计与实施[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2(21):48-50.

蔡春艳.基于PBL模式的初中数学教学思考:“二次函数”第一课时课堂实录与思考[J].中学数学,2022

(20):29-31.

李千双.促进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PBL教学策略[J].教育界,2023(31):41-43.

作者简介:陈美娟(1985.5-),女,福建晋江人,

任教于福建省晋江市安海中学,二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PBL模式运用策略初中数学
基于PBL模式的高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实践研究
PBL联合情境模拟教学模式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合理情绪疗法”在引导学生交往行为中的运用
漫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励学生的重要意义
运用法治思维做好秘书工作
游戏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