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考视域下的初中体育教学研究

2024-04-22 20:44邱丰萍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教学策略

摘 要:新中考的推行为初中体育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中考体育测试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自主性,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提升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牢牢把握中考体育项目的考查要求,综合考虑不同学生的情况,打造高效的体育课堂。文章立足于新中考视域下初中体育教学面临的要求和挑战,提出几点教学实践策略,希望为相关教育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新中考;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4)06-0085-03

随着新中考改革的实施,初中体育教学迎来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我国各个省份依据改革要求,对体育中考的项目和评分标准做出了一定的调整。福建省教育厅将初中毕业生体育考试总分定为40分,其中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4分;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36分。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考查项目为:(1)必考项目,男生1000米跑/女生800米跑或200米游泳;(2)抽考项目,

篮球绕杆运球、排球对墙垫球、足球绕杆运球;(3)抽

选考项目,50米跑、立定跳远、1分钟跳绳、引体向上(男)/斜身引体(女)、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1分钟仰卧起坐。以上考试项目根据实际情况各地区、各市抽签而定。由此可见,新中考既注重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也考虑到学生个性特点和兴趣喜好。中考体育新规的提出,进一步提高了体育在学生中考总成绩中的比重,体现了以学生健康发展为导向的理念。初中体育教师应紧跟中考改革的步伐,充分发挥体育课程的教育价值,促进学生体质健康与运动能力的提升。

一、新中考对初中体育教学的要求

(一)加强对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以往的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大多偏向于运动技术动作的教学,通常先组织学生热身,然后讲解一些基本的技术动作,让学生自由练习和活动,教学目标不够全面。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虽然能够掌握基本的技术动作,但体能、体质没有得到有效提升,因而难以将所学的技术动作灵活地运用出来,身体健康水平难以实现显著的提升。新中考体育测试将中长跑作为必考项目,具体要求为男生1000米跑,女生800米跑。中长跑项目的技术动作比较简单,但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包括心肺功能、耐力、肌肉力量、协调性等。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新中考的目标并不是培养专业型、技术型的体育人才,而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初中体育教师既要做好各种技术动作的教授,也要加强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当学生具备了良好的身体素质后,再加强体育项目动作方面的训练,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在体育测试中取得更加理想的成绩[1]。

(二)提升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功利思想的影响,教师、家长都比较关注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而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不足,经常出现体育课被占用的情况,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也导致学生长时间沉浸在学习知识的状态中,产生了较大的心理压力。随着新中考的推行,体育学科在中考总成绩中占比得到了提高,教师、家长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有了显著的提升,学校加大了对体育课程经费、器材、场地等方面的投入,体育教师也面临着更高的专业要求,需要按照体育中考测试标准,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精心设计和组织训练活动[2]。由此可见,新中考有效提升了体育课程的受重视程度,为体育教学创造了更好的环境。

(三)进一步完善初中体育教学体系

新中考促进了初中体育教学体系的优化与完善。新中考体育测试不仅包括项目要求、分数等方面的改动,还包括一系列关于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新要求。新时代的初中体育教学目标不只是简单的体育锻炼、强身健体,还包括促进青少年专业技能发展,培养学生多元化体育爱好等。初中体育教学体系呈现出了由简到繁、由单一到多维的发展趋势。中考体育改革的目的不仅包括优化体育考试制度,还包括推动初中体育教学体系的完善,不断提升初中体育教学工作的质量[3]。

二、新中考视域下初中体育教学面临的挑战

(一)学生的身体素质存在差异性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情况不尽相同,他们的身体素质、体育特长、运动习惯等各有差异。有的学生身体素质较好,有着丰富的户外运动经验,有的学生则很少参加体育活动,或由于生病、生活习惯不良等原因,身体素质比较差,在体育训练中感到比较吃力。身体素质好、运动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很好地完成训练任务,也能够比较轻松地达到体育中考的测试要求。而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会感到格外吃力,甚至失去体育学习的信心和动力[4]。因此,初中体育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既要充分落实新中考的要求,也要注重教学过程的灵活性,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制订合适的教学方法,体现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促进学生整体身体素质水平的提升。

(二)学生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足

在新中考背景下,体育分值得到了增加,但从所有学科的分数比重来看,体育分数的占比依然比较低,因此,学生仍将主要的精力放在文化课上,没有养成经常进行体育运动的良好习惯。有的学生认为体育考试分数低一点也无所谓,只要其他学科考好就行。有的学生认为平时的体育训练并不重要,在中考前的半年或几个月进行临时训练就好。有的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积极性虽明显提升,但也只是针对自己报考的测试项目进行训练,综合素质未获得明显提升。

(三)体育教学模式单一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课堂教学的手段也越来越丰富。然而,当前初中体育教学模式仍然比较传统,主要采用教师讲解理论知识和示范的方式。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难以将体育理论和实际完美融合,导致动作刻板僵硬,身体的协调性不足。同时,教学过程缺乏趣味性,不利于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热情。新中考对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体育教师也应积极寻找创新突破的路径,推动教学模式的改革,融入新的教育理念、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更好地适应新中考的要求。

三、新中考视域下初中体育教学的策略

(一)开展趣味活动,激发学生运动热情

在新中考背景下,教师要改变过去应试化的思想,

不能将应付考试当作体育教学的目标,而是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导向,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树立“阳光体育、终身体育”的教育理念,让学生感受到运动的乐趣,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和锻炼[5]。反之,

如果学生本身对体育缺乏兴趣,练习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

以“中长跑”为例,许多学生认为中长跑缺乏趣味性,在跑步过程中容易产生疲劳感。同时,随着跑步时间的延长,学生的身体负荷会加重,可能会出现心跳加快、呼吸困难、肌肉酸胀等情况,这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部分学生意志品质薄弱,很难坚持下来。对此,体育教师可在中长跑练习中融入一些趣味化的元素,如利用多媒体播放跑步的演示视频,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手臂的摆动、腿部的动作以及冲刺时候的体态等,加深学生对跑步动作的印象,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变速跑、接力跑、追逐跑等活动,让学生产生丰富多元的身心体验,帮助学生调节身心状态。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喊号追人”

“穿梭跑”等游戏,让跑步过程变得富有趣味性和互动性,使学生在欢快、活跃的氛围中,逐渐提高跑步运动能力。

(二)加强体能锻炼,提升学生基本素质

体能是一項基础性的身体素质,也是学生在体育测试中取得理想成绩的关键。无论何种体育运动,都需要以良好的体能作为支撑。以往的体育教学侧重于对技术动作的教学,对学生的体能发展不够重视。在新中考背景下,体育教师要加强对学生体能的锻炼,提高他们的身体基本素质,为学生技能训练奠定基础。

以“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为例,许多学生在训练中表现得不够理想,并非因为技术动作不标准,而是由于自身的体能不足,上肢力量、腰背部力量较差。对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俯卧撑、引体向上、平板支撑等训练,通过长期锻炼增强学生的体能,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体能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专业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视频,并通过讲解使学生明白,任何体育运动技术的运用都需要以良好的体能为前提,使学生了解体能的重要意义。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小组竞赛、体育游戏活动等,通过课内外训练的结合,促进学生体能的持续提升。

(三)关注学生差异,注重个性训练指导

在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生理快速发育的时期,但他们的个体成长情况有所不同,体育运动经验和兴趣喜好也存在差异。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真实需求和能力水平,在体育训练的内容和目标上做出区分,以此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例如,在篮球训练活动中,教师要在课前调查学生的体质健康情况,了解他们的肺活量、体脂率等信息,评估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并指导学生进行分层训练。对于身体素质强、体育运动经验丰富的学生,教师可适当地增加训练量;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则要适当减少训练量。

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在体育训练中的表现,根据他们的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攻克体育练习中的障碍。例如,有的学生饮食习惯不当,导致体脂率过高,教师要适当地降低运动强度,并帮助他们改善饮食习惯,制订健康、科学的饮食清单。有的学生平时很少参加户外活动,导致身体素质较差,对体育课缺乏兴趣。教师可以挑选一些符合他们特长和喜好的体育项目,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尽管体育新中考的指标是固定、统一的,但教师还是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体育训练内容尽可能适应不同学生的特点和成长需求。

(四)依据新中考要求,开展专项体育训练

初中体育教学应将新中考作为重要的导向标,探究符合中考体育测试要求的教学模式,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考体育测试包含了许多项目,每个项目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不尽相同。教师要在深入研读中考体育测试要求的基础上,分析新中考对学生素质的要求,制订清晰明确的教学计划,改变随意、散漫的教学现象,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体育训练活动。

以“50米跑”为例,教师可开展“短跑专项训练”

活动:(1)起跑姿势训练,双脚前后开立,惯用脚在前,

屈膝降低重心,身体前倾,听到口令后,用力蹬地,迅速前冲;(2)加速跑训练,后蹬用力,摆动腿前摆下压,前脚掌撑地,保持双臂与双腿摆动的协调性;

(3)终点跑训练,身体逐渐前倾,用胸部或肩部撞线,

保持高速跑过终点,并继续奔跑一段距离,逐渐减速。以上专项训练活动可以让学生熟练地掌握50米跑的运动技术。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认真观察,及时纠正学生在技术动作上的错误,帮助学生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训练。需要注意的是,专项训练不需要全体学生参与,教师可预先组织学生进行测验,如果学生在某个项目中表现得比较优秀,就可以不参与相应的专项训练活动,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其他有待提升的项目上。可见,专项训练的方式既能够落实体育新中考测试的要求,也能照顾到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能够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要明确新中考对初中体育教学的意义和影响,也要看清当前体育教学面临的挑战,依据中考体育测试的要求,革新体育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发挥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既要落实新中考的统一要求,也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基础和运动能力水平,有计划、有层次地开展体育训练活动,促进全体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从体育活动中获益,实现身心健康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魏正通.论体育中考视角下的体育课堂教学[J].拳击与格斗,2022(11):121-123.

盛忠良.中考体育考试视角下初中体育教学提升路径分析[J].漫画月刊,2022(29):47-49.

庞智强.体育中考背景下优化体育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2(17):108-111.

历启.中考体育改革视域下初中体育教学创新策略研究[J].体育视野,2022(16):53-55.

付永国.中考体育改革对初中体育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15):12-14.

作者简介:邱丰萍(1976.3-),女,福建建瓯人,

任教于福建省建瓯市小松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初中体育教学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初中体育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如何预防初中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发生
基于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探析初中体育教学中主体参与模式的应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