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个丝瓜新组合品种比较试验

2024-04-23 09:06黄昊马慧斐李永平康玉妹薛珠政
长江蔬菜 2024年6期
关键词:瓜长丝瓜福建省

黄昊,马慧斐,李永平,康玉妹,薛珠政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福州,350111)

丝瓜(Luffa cylindrica)是葫芦科丝瓜属的一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又名布瓜、绵瓜、吊瓜。 其起源于亚洲热带地区, 目前种植地区主要分布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最早于6世纪初传入我国,在北宋时期已普遍栽培[1]。丝瓜是我国蔬菜市场中常见且重要的瓜类蔬菜,以其嫩果食用,瓜肉细腻柔软,味道鲜美,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如蛋白质、淀粉、钙、磷、铁及各种维生素等,适宜煮汤或清炒食用。 丝瓜不仅有较高的食用价值,还有特别的药用价值,丝瓜因其性凉、味甘,且含有皂苷、黄酮类、固醇类、生物碱类等活性物质,具有抗菌消炎、清热化痰、凉血解毒、疏经活络、提高免疫力等功效,深受市场的喜爱[2,3]。

近年来,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瓜类蔬菜需求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消费者对丝瓜的品质也越来越挑剔。丝瓜是福建省主要种植的瓜类蔬菜之一,常年播种面积约50 万亩(3.33 万hm2),目前主要的栽培种有普通丝瓜和有棱丝瓜,福建省消费市场偏爱中长筒形丝瓜,因其在运输过程中不易折断,不会降低销售品相。然而,福建丝瓜遗传育种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基础较弱,明显落后于其他作物的育种进程, 所以需筛选丝瓜优良新品系,培育新的丝瓜品种,满足市场的需求。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选自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蔬菜研究室配置的丝瓜新组合21个, 分别为C1~C21。 农福805 (对照,CK)是福建本地常栽丝瓜品种,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闽丰种业公司提供。

1.2 试验方法

每个试验组合选取品相较好、籽粒饱满的成熟种子, 用清水清洗后浸泡8~10 h,后用清水漂洗1 次,用湿布包裹,外层套个塑料袋保湿,放入28~30℃温箱中催芽, 每天早晚用清水各洗1 次,直至种子出芽。当种子露白时及时播种,用50 孔塑料穴盘装上育苗土,种子平放在穴孔内,再覆盖1 cm左右的育苗土,浇适量清水,放在育苗棚内育苗。 待幼苗2 叶1 心时移栽定植。定植前炼苗1 周左右,使幼苗适应早春低温潮湿的环境。

1.3 田间栽培

试验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蔬菜研究中心综合试验基地进行。 种植地每667 m2施腐熟有机肥3 000 kg、三元复合肥60 kg。 每个试验组合为1 个处理,小区面积15 m2,3 次重复,定植株行距70 cm×40 cm,畦宽1.5 m,每畦种1 行。 幼苗于2022 年3 月6 日播种育苗,4 月14 日定植, 小区随机排列,两头设保护行,作高畦、覆盖地膜定植,定植后施足量定根水,田间管理同常规栽培[4]。

1.4 田间考种

根据《丝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对丝瓜试验组合的种质资源信息、农艺性状、生长势、产量等进行观测和登记, 每小区选10 个具有代表性的成熟商品果进行调查。 2022 年6 月上旬,开始调查生长势、第一雌花节位、叶形、叶边缘形状等性状;2022 年6 月下旬,植株进入结瓜盛期,取熟性一致的商品瓜调查瓜长、瓜径、瓜形、瓜面特征、瓜皮色、单瓜质量等性状[5];2022 年5 月31 日开始采收商品果进行称重,并累计每次的产量作为小区产量,同时折算667 m2产量。

1.5 数据调查分析

数据分析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1 软件,多重比较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参试丝瓜生物学性状与熟性比较

由表1 可知,21 个参试组合在田间表现出不同的生物学性状,大部分叶形为浅裂,C2、C3、C5、C14为中裂,其中C4、C10为中至深裂,叶边缘均为锯齿状。从熟性来看,与农福805(CK)相比,参试的21 个组合中C1、C17相对早熟;有6 个组合与农福805(CK)熟性基本一致;其他13 个组合比农福805(CK)熟性迟。 从生长势表现来看,21 个丝瓜组合生长势都为强。

表1 参试丝瓜生物学性状比较

2.2 参试丝瓜商品性状比较

由表2 可知,21 个参试组合的果实性状差异较大,大部分瓜形为中长筒,少量为短筒、长筒、棒状。瓜面均有瘤状突起,且均为竖条纹。 瓜皮色大部分为绿、黄白。福农805(CK)的瓜长最长,为35.0 cm;C21的瓜长最短,为18.2 cm;其他参试组合瓜长在20~30 cm; 所以参试组合的瓜径在5.5~7.3 cm,单瓜质量均在500 g 左右,符合目前福建省消费市场对于中长筒状丝瓜的偏好,参试组合瓜长、瓜径、瓜质量均符合育种目标。

表2 参试丝瓜商品性状比较

2.3 参试丝瓜产量性状比较

由表3 可知,21 个参试组合的小区平均产量均高于福农805(CK),其中C20、C6、C4的小区平均产量在所有参试组合排前3 名, 分别为251.2、240.6、239.5 kg,与福农805(CK)差异达显著水平,折合677 m2产量分别为3 768.2、3 608.9、3 592.8 kg,分别比福农805(CK)增产17.4%、12.5%、12.0%。

表3 参试丝瓜产量性状比较

3 结论与讨论

近年来,随着设施栽培的发展,居民消费市场的扩大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市场对丝瓜的生产和果实品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培育出适宜市场消费需求的产量高、瓜形短、品相佳的丝瓜品种,开展了本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丝瓜参试组合C4、C6、C20产量高,植株长势旺盛,分枝性强,主侧蔓结瓜,瓜长20~25 cm,瓜径粗5~7 cm,瓜圆筒形,单瓜质量450~550 g。丝瓜参试组合C4、C6、C20的产量、瓜形等商品性指标符合市场需求,果肉白色,肉质细嫩,味微甜,综合性状表现优异,可作为优质丝瓜品种进行推广。

猜你喜欢
瓜长丝瓜福建省
丝瓜
夏季佳蔬——丝瓜
狡猾的丝瓜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优质南瓜新品种红蜜3号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丝瓜娃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
早春露地黄瓜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