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粮菜轮作发展模式现状及对策

2024-04-23 08:56薛莲刘勇何忠军荆丹吴建静陈永刚牛娜魏芳勤顾朝军
长江蔬菜 2024年6期
关键词:洋县松花花椰菜

薛莲,刘勇,何忠军,荆丹,吴建静,陈永刚,牛娜,魏芳勤,顾朝军

(汉中市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中心,陕西汉中,72300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 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 粮菜轮作既稳定粮食安全生产,又保障“菜篮子”供给,有着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 近年来,随着陕西省政府大力实施农业“三新”工程,在农业新品种主体化、高新技术普及化、高效模式多元化的推进下,汉中市逐渐涌现出一批蔬菜高产高效新模式。其中,粮菜轮作的高效模式尤为突出,不仅使土壤理化性状得到修复和改善,土传病害得以减轻或消除[2,3],还稳定了粮食播种面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实现了“一年多茬、高效轮作、高产丰收”的目标。平川六县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排灌条件便利,是汉中市主要的粮食、蔬菜产区,除南郑、西乡两县区蔬菜种植面积较小外,洋县、城固、勉县、汉台4 个县区,粮食和蔬菜种植面积及产量均位于全市前列。 为掌握汉中粮菜轮作发展现状、存在问题, 进一步做好粮菜轮作技术研发和推广服务工作,推动粮食安全、蔬菜保供和农民增收协调发展,汉中市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中心深入洋县、 城固、勉县、汉台4 个县区粮菜轮作种植面积300 亩(20 hm2)以上的镇村,通过填写问卷及座谈交流等方式进行调研,并走访种植规模200 亩(13.3 hm2)以上的专业合作社、5~20 亩(0.33~1.33 hm2)的种植大户、2~5亩(0.13~0.33 hm2)的小农户及粮菜轮作区从事蔬菜育苗和蔬菜购销的企业、合作社和经纪人进行实地调查。

1 汉中粮菜轮作发展现状

粮菜轮作既能充分利用夏季良好的光温条件,保证秋粮水稻、玉米高产,又能在秋冬和早春季节进行蔬菜生产, 补充冬季和早春蔬菜淡季供应,增加农民种植效益[4]。 截至2022 年,汉中市粮菜轮作种植面积约4 000 hm2,主要集中在洋县、城固、勉县等县区。虽然粮菜轮作面积占全市蔬菜种植的份额较小(仅为6%),但此模式打破了以往单种粮食作物经济效益较低、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的现状,同时水旱轮作(水稻—松花菜/大蒜)极大减轻了土传病害的发生与蔓延,667 m2产值大多在5 000 元以上,特殊年份收入可接近1 万元,远远胜于单种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的经济效益。洋县、城固县一带很早就有种植花椰菜、大蒜的传统习惯,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收获后,农民会习惯性不撂荒,轮作多经作物, 这种种植模式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目前轮作的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蔬菜主要包括花椰菜、松花菜、大蒜等。 现有轮作模式以水稻—大蒜、水稻—松花菜、玉米—花椰菜等一年两茬模式为主。

1.1 水稻—松花菜

水稻4 月上中旬育秧,5 月下旬移栽,9 月上中旬采收;松花菜10 月中旬育苗,11 月下旬移栽,翌年4 月中下旬采收,此时正值蔬菜供应淡季,经济效益较高,就近销往周边县区。水稻选用黄华占、泰优7203 等品种,松菜花选津莹108、台松等品种。水稻每667 m2产量600~700 kg, 每1 kg 收购价约2.6 元,效益1 569~1 820 元。松花菜每667 m2产量2 500~3 500 kg,一般年份每1 kg 批发价2.0~2.4 元,个别年份每1 kg 批发价高达3.0 元,平均效益5 000~8 400 元。 总体来说,水稻—松花菜轮作模式年每667 m2产值在8 000 元左右。 该模式全市种植面积约0.9 万亩(600 hm2),主要分布在洋县磨子桥镇、马畅镇,城固县柳林镇,汉台区宗营镇,勉县新街子镇等108 国道沿线水稻主产区。该区域稻米加工企业密集, 水稻均选用优质品种进行订单生产,加工企业收购后经加工作为中高端优质米销往西安、成都等城市。松花菜目前种植面积不大,主要经本地超市、农贸市场销售,集中上市期部分产品发往西安市场销售。

1.2 水稻—大蒜/蒜苗/蒜薹

水稻4 月上中旬育秧,5 月下旬移栽,9 月上旬采收;水稻选早熟品种,每667 m2产量500~700 kg,每1 kg 收购价1.0~1.2 元,产值1 200~1 680 元。 大蒜选用白皮蒜,9 月中旬种植, 翌年4 月上旬收获蒜苗; 也可在翌年5 月上旬收获蒜薹,5 月中下旬收获大蒜。 根据市场行情,酌情考虑收获。 蒜薹每667 m2产量200~400 kg,产值1 000~2 000 元;蒜苗每667 m2产量1 500 kg,产值2 100~3 000 元;大蒜每667 m2产量1 000~1 200 kg,产值4 000~4 800 元。 总体来说,水稻—大蒜/蒜苗/蒜薹轮作年每667 m2产值最少在5 500 元。 该模式全市种植面积约3.9 万亩(2 600 hm2),主要分布在洋县谢村镇、城固县沙河营镇、汉台区龙江镇、勉县温泉镇、南郑区梁山镇等汉江沿岸水稻、蔬菜主产区。 水稻经加工在本地市场销售,蒜苗和蒜薹主要作为蔬菜销往西安、兰州等地,大蒜作为调味品主要供应本地消费市场。

1.3 玉米—花椰菜

春玉米3 月下旬4 月上旬播种,8 月下旬采收。花椰菜7 月中旬育苗,9 月初移栽, 翌年3 月中旬采收。 玉米选用中金368、ND 367、汉玉11 号等品种。玉米每667 m2产量350~500 kg, 每1 kg 收购价约2.8 元,产值980~1 400 元。花椰菜每667 m2产量在3 000~4 000 kg, 菜花收购价格因年份变化较大,效益波动在6 000~6 400 元。 总体来说,玉米—菜花轮作年每667 m2产值最少在4 500 元。 该模式全市种植面积约1.5 万亩(1 000 hm2),主要分布在洋县戚氏镇、马畅镇,城固县龙头镇、文川镇,汉台区汉王镇、武乡镇,勉县老道寺镇等玉米主产区。 玉米主要由饲料加工企业收购,花椰菜主要销往西安、兰州、宁夏等地。

2 存在问题

2.1 栽培面积小且零散分布,种植模式单一

目前, 汉中市粮菜轮作模式主要分布在洋县、城固、勉县一带,作物种类少、模式单一,茬口衔接不紧凑,复种指数低,经济效益不高。 在粮菜轮作应用面积较大的县区,农民长期习惯以水稻/玉米—花椰菜、水稻/玉米—大蒜一年两茬的轮作模式为主,后茬蔬菜轮作种类少、种植模式单一,且这种轮作模式多分布在一家一户的小农经营主体内,每家每户零星分散种植,没有形成集中连片、可复制可推广的稻菜轮作种植示范片。

2.2 蔬菜茬口种植种类少,生长期长且上市集中

生产上, 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和玉米收获后,种植后茬蔬菜作物种类较少,仅局限在生育期较长的花椰菜、大蒜、萝卜等蔬菜作物上,且每种作物品种单一,退化严重,尤其像洋县水稻、玉米后茬轮作的花椰菜为生育期220~240 d 的晚熟品种, 生长周期长,上市时间集中在翌年4 月,单球质量为1.0~2.5 kg,价格波动大,有些年份批发价在1.0~1.5 元/kg,个别年份价格跌至几分钱,菜农经济收益不稳定。 这种个头较大的花椰菜商品性与当前消费者追求绿梗、松软、适中的消费需求差距较大。 同时,同一成熟期的菜花大量集中上市,没有形成早、中、晚熟成熟梯度, 容易压低市场收购价格。 不管是采收蒜薹、蒜苗,还是蒜头,大蒜常年使用白皮蒜,品种老化,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力度较小,致使经济效益不稳定。

2.3 农户小规模生产仍占主导地位,种苗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水平低

汉中市尚未有一家规模化、 集约化的育苗企业。 蔬菜种苗生产大多由小农户自己育苗,自给自足,或向规模稍大一些的合作社购买种苗。 小户、零散的育苗企业缺乏标准化管理技术,如育苗基质的配制、播种深度、水肥供应、温光调控等技术主要依靠个人经验,缺乏标准化的技术规程。 同时,缺乏实用高效的育苗配套设备。 基质配制、播种、灌水、嫁接、分苗、搬运、移栽等育苗操作环节以人工为主,机械化程度低,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育苗成本升高。 另外,育苗规模化程度低,无法享受规模化生产所带来的高效益,且抗风险能力弱,在遭遇灾害性天气时损失惨重。 因此,种种因素导致蔬菜幼苗质量参差不齐,大小不均。

2.4 农用机械应用少,机械化水平较低

机械化生产是农业的发展趋势。 目前在水稻、玉米上,机械化应用水平不断提高,插秧机、点播机、收割机逐渐普及。 然而,蔬菜生产因为种类多、田间管理工序繁多、 操作复杂, 蔬菜机械化水平仍十分滞后。 尽管国内外市场上针对一种或一类蔬菜播种、育苗、移栽、肥水管理、采收等环节存在各式各样的新型农机设备, 但普遍存在价格较高、 维修不便等问题,影响蔬菜生产机械化发展。 调研中发现,农户因传统观念思维局限, 一次性购买新型机械成本较高等因素制约,对新型农机具的认可程度低,且政府层面缺乏相应的农机农具资金补贴政策, 大多农户仍以传统人工劳作为主,机械化普及率低。

3 发展建议

3.1 建立集中连片示范基地,示范推广粮菜轮作新模式

以水稻/玉米—大蒜、 水稻/玉米—花椰菜等一年两茬轮作模式为基础, 开展水稻/玉米加松花菜、大蒜、小青菜、莴苣、大白菜等多种作物轮作试验,熟化集成水稻/玉米—松花菜—松花菜、 水稻/玉米—蒜苗—松花菜、水稻/玉米—莴苣—小青菜等一年三茬轮作模式,加密茬口安排,提升复种指数。 在城固县、洋县及汉台区集中打造一批粮菜轮作核心示范基地,集中示范推广粮菜轮作关键技术及高效轮作模式,通过联合各县区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一批蔬菜产业园区、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建立“科研-推广-生产”一体化的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体系,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推进汉中粮菜轮作模式快速发展。

3.2 优化后茬蔬菜种类和品种,集成配套关键技术

根据生态气候条件和粮菜作物光温需求,合理安排粮、菜生产季节茬口,科学布局粮菜品种。根据粮食作物收获时间, 安排后茬蔬菜种类播期试验,筛选出适宜粮菜轮作的蔬菜种类。引进一批专用优质、高产、广适、抗病的蔬菜新品种,比如可选用生育期70 d 左右、适应性广、品质佳、产量高的松花菜品种津莹108,根据种植需求选用不同类型的白皮蒜、紫皮蒜、独头蒜等。 组建技术攻关团队,开展茬口安排、品种筛选、播期确定等试验,示范推广漂浮育苗、大蒜覆膜栽培、绿色防控等技术,集成粮菜轮作关键配套技术。 示范推广早熟、优质、高产水稻、玉米品种,在保证粮食产量的前提下缩短生育期,为后茬蔬菜作物预留充足的生长时间,便于蔬菜作物优化品种、茬口布局,逐步实现由粮菜一年两茬轮作向粮—菜—菜三茬轮作过渡[5]。

3.3 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加大新型农机具的应用

政府应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 加大政策扶持,整合粮食安全生产和蔬菜保供等方面资金、 项目,支持推广粮菜轮作种植新模式,鼓励合作社、涉农企业、大户示范推广粮菜轮作模式,加大对中小型旋耕机、插秧机、播种机及收割机等农机农具的资金补贴力度,在中央、省直补基础上,市区财政再适当给予补贴,通过政策资金双重施策,提高农户生产积极性,逐步提升机械化水平普及率。

3.4 培育骨干育苗企业,推进种苗一体化发展

政府部门应重点培育1~2 家规模化、集约化的育苗企业,加大对设施蔬菜工厂化育苗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通过新建或改建原有项目的基础设施,提供足够的工厂化育苗基础设施保障,减轻企业的基础投入压力[6]。 同时,积极寻求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引进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壮大农业技术人员队伍,通过召开技术培训会、现场指导会、观摩会等形式提高农技人员综合素养[7]。

猜你喜欢
洋县松花花椰菜
寿字松花砚
大美洋县
孙德岭苦战30年化解花椰菜种子难题
花椰菜高产种植管理技术
去洋县,邂逅“东方宝石”朱鹮
头顶上的花椰菜
松花鸡下松花蛋
头顶上的花椰菜
松花菜品种比较试验
松花菜花药培养再生植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