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演奏中美学价值的表达途径探索

2024-04-25 04:04
绥化学院学报 2024年3期
关键词:钢琴演奏演奏者弹奏

王 璐

(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 辽宁沈阳 110818)

钢琴弹奏是一门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其本质就是要把审美思维贯穿于整个弹奏活动中。从美学的角度,钢琴演奏是一种践行美学的途径,也是一种可以映射出演奏者审美素质与美学探索的艺术传达方式。所以,弹奏和审美是一个无法分开来讨论的有机整体。对于演奏者而言,弹奏钢琴同样也是一种艺术的二次创作,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将音乐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展示,将音乐中所包含的审美思想和美学价值展现出来,通过艺术内涵激发观众的情绪,使音乐表现出艺术的张力。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把音乐和技巧相融合,运用音乐的艺术张力和演奏者的个人魅力去传播美,给观众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愉悦。

一、钢琴演奏的音乐表现与美学价值的内在联系

(一)钢琴演奏追求的美学价值。首先,在媒介性方面,钢琴演奏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可以将现实世界和超验世界联系起来,成为人们实现情感和思想交流的桥梁。钢琴演奏的音乐作品可以传递出丰富的情感、思想和文化内涵,使人们在欣赏中领略到不同介质的美。其次,在情感性方面,钢琴演奏的美学价值建立在人类的情感基础之上。演奏者通过钢琴演奏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而鉴赏者在欣赏中获得精神愉悦感和艺术美感。钢琴演奏可以帮助人们释放情绪,减轻压力,让人们感到心灵的安宁和满足。第三,超脱性是美学价值的根本性质。在钢琴弹奏的过程中,人可以摆脱现实生活中种种羁绊,获得心灵上的自由和超脱。演奏者和鉴赏者通过钢琴演奏感受到不同的情感和思想,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升华和超越。

(二)钢琴演奏是体验美学价值的路径。钢琴演奏是一种视听上的双重体验,不仅需要演奏者具备高超的技巧,还需要他们在演奏过程中将情感融入其中,通过情感演绎表达音乐的内涵。这也是钢琴演奏被称为“二次创作”的原因,因为演奏者需要在乐曲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把自身的情感与感悟融汇其中,以此获得观众与之心灵相通[1](P2)。每个演奏者会秉持不同的技法与情绪,受众感受到的是相异的艺术魅力与美学体悟。这与演奏者的个性风格与审美素养密切相关。观众在欣赏钢琴演奏时,不仅能够感受到音乐的美感,更能够感受到演奏者与作品之间的情感交流。

乐谱是创作者依据音乐规律与创作理想,将相关音乐符号有机组织在一起的音乐话语。然而,演奏者对乐谱的理解与创作也具有自身的独特性。通过对乐谱的二次创作,演奏者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理解,更好地与观众进行情感共鸣。各种演奏形式与欣赏取向也会引领相异的美学感悟,其与演奏者、欣赏者的情绪紧密关联。由此,在体验钢琴演奏的过程中,有必要对作品的创作渊源、作者的人物生平与创作思想进行全方位了解,有效地传递乐谱本身的内在思想、艺术成就与审美意义。

二、钢琴演奏实现美学价值的原则

(一)演奏技术与艺术美感的统一。

1.演奏者的技术与艺术美感是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演奏者需要娴熟掌握演奏技巧,客观呈现作品的意象美与意境美。这种有机的统一体不仅要求演奏者有高超的技术水平,还需要演奏者对音乐有深入的理解和体验。

2.演奏技术是呈现美感、创造美感的主要手段。单纯的演奏技法所彰显的并不是作品的全部审美意义,而是要有效融合其技术性和音乐性。演奏者需要在演奏过程中围绕听众的审美体验进行二次创造,以呈现作品的艺术意蕴与演奏者的审美情趣。

3.要实现钢琴演奏的美学价值,需要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注意一些细节。例如,演奏过程要注意节奏的掌握、音乐的情感表达、音乐的细节处理等,这些细节的处理是演奏者营造美感的主要办法。

(二)艺术表现力与创造力的统一。

1.演奏者需要了解作品的创作者、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这是进行“知人论世”的基础。只有深入了解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演奏者才能较清晰地呈现作品的深层思想与本原追求,这也是艺术表达的根本原则。

2.演奏者要尽可能释放自身的音乐遐想与创新能力,以彰显乐曲的核心思想与艺术价值。钢琴演奏是极具创造力的艺术表达方式,演奏者在弹奏时把本人的艺术性和创造力融汇其中,呈现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音乐魅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演奏更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从而感染听众并达到艺术的最高境界。

3.演奏者要充分运用积累的感性审美体验,并结合自已的生活感受,进一步体会、再现审美意蕴。艺术是一种生活方式,它需要演奏者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对美的敏感和感悟,在演奏时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力融入音乐中,使演奏更具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三)乐曲、演奏者与欣赏者的融合。钢琴演奏的核心要求是以美学为导向。这意味着,钢琴演奏需要演奏者具有较高的审美理解和美学追求,渗透出多维度、全方位的信息。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需要不断探索曲子中的情感和内涵,让听众在身心上获得双重的审美体验。然而,要想获得这样的体验,欣赏者也需要具备较高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解读能力。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把握演奏者所要传达的情愫与意蕴,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身体与精神的双重愉悦。

此外,音乐作品由于本身的时空范围和历史局限,演奏者必须遵循作品自身的审美理念。与此同时,演奏者还要汲取其内含的艺术灵魂,契合当代人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这需要演奏者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对音乐的深刻理解[2](P1)。

三、钢琴演奏中美学价值的表达途径

(一)钢琴演奏的基本表现介质。

1.控制音高。音高是钢琴弹奏的主要表现介质之一,它是构成旋律的基础。不同的音高具有不同的音乐表现力,如高音清脆、中音婉转、低音浑厚,它们可以帮助演奏者更好地表达作品中的情感和意图。弹奏乐器的人可以用音高表现自己和创作者之间的感情沟通,使之达到与观众之间的情感共振。当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能够精准地掌握音高,将音乐元素融合到演奏中,能够给听众带来更加深刻的感受。演奏中,演奏者还需要注意把握音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让演奏更加流畅,呈现出更好的音乐效果。

2.控制音色。钢琴演奏的过程中,音色不仅是区别不同乐器的主要标志,而且对达到不同的艺术效果也有很大的影响。钢琴的声音是通过琴弦的振动产生,其振动的频率和形态会影响音符波形的变化,弹奏钢琴的技术水平、对材质的认识等都会对音色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弹奏力度和速度等因素都会影响音色的表现。演奏者通过控制这些因素,能够在演奏中表现出不同的情感与情绪,进而与听众进行更高效的沟通。钢琴演奏艺术中,音色的表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演奏者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探索,掌握钢琴音色的控制技巧,实现音色的多变和表现效果的最大化。

3.控制强弱。钢琴演奏中,弹奏的强弱不仅仅是音量的变化,还会表现出相异的音色效果。钢琴演奏者往往通过调节音符的强弱突出本人对作品的独到认识。强弱的娴熟处理在听众心中能够打下深刻的烙印,呈现出“余音绕梁”的艺术效果。这种强弱的控制不仅仅是音量的变化,还包括音符的持续时间、音符之间的连接与分离等方面。通过这样的处理,演奏者可以在演奏中体现音符变化的层次性,增强艺术效果。因此,演奏时,演奏者需要根据钢琴的结构和琴弦的变动掌握强弱的处理,以达到最佳的音效。

4.控制节奏。音乐创作中,节奏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它不仅仅是乐曲作品中长短不一的音符,更是情感表达的关键。韵律的变化可以表现出各种情绪,表现出乐曲自身和演奏者的美学思想。“节奏”的变幻是钢琴弹奏的精髓,对音乐节奏的掌握将直接影响到一首曲子的艺术感染力。

音乐中,某个界限内的节拍具有重复性与规则性,这种规则性能够让听众在听音乐的过程中更好地跟随节奏,产生共鸣。以肖邦《小狗圆舞曲》为例,音乐的前半部分就用点音表现动态的节拍,给人一种富丽堂皇、流线型的感觉。这种动感节奏能够让听众感受到肖邦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能够让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更好地把握音乐的情感表达,让乐曲更加生动有趣[3](P3)。

5.演奏者的动作、表情和体态。演奏者的动作语言、表情语言、体态语言等也是彰显美学价值的承载基础。演奏者的动作和表情可以传达乐曲中的情感变化,使听众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乐曲的内涵。演奏者需要通过自己的艺术修养和表现力展现乐曲的情感和思想,让听众与自己产生共鸣。

演奏者需要强化技术磨炼,全面表达作品的艺术张力与情感元素,将乐曲中的情感细节发送给听众,达到心灵契合。钢琴演奏需要演奏者具备扎实的技术功底,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情感表达能力,通过自己的动作、表情和体态传达乐曲中的情感变化,无限缩短与听众之间心理的距离。

(二)钢琴演奏的审美意境营造。钢琴演奏是一种艺术表演形式,它的目的不仅在于演奏音乐,更在于通过音乐制造一种审美氛围,这与诗歌中意境的塑造类似。演奏过程中,演奏者不仅需要具备娴熟的技巧和音高处理能力,还需要通过音乐中的节奏快慢和强弱变化,强化美学价值。例如,像《野蜂飞舞》这样的曲子,快节奏强音表达情绪的悲愤与激情,弱音则表达宁静与舒缓,营造出一种特定的审美意境。

通过这些手段,演奏者可以传达给听众不同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追求。当演奏者通过技巧和音乐的处理营造出一种温柔的意境时,听众会感受到一种温暖和安心的情感体验。而当演奏者通过快节奏和强音表达情绪时,听众会感受到一种激情和悲愤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能够满足听众的精神需求,从而使听众感到愉悦和满足[4](P3)。

(三)演奏者的艺术表现力。

1.审美修养。弹奏是一种优雅的艺术,弹奏出的作品是否具有美感,主要取决于弹奏人自身的审美素养。演奏者的审美态度与时代背景、个人社会阅历、审美认知密切相关。这些因素往往会影响演奏者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解读。弹琴的过程就是把自己的美学素养表现出来,把自己的艺术诠释和观众的心理需要结合起来的过程。演奏者的审美修养不仅关乎其个人修养,也与其演奏水平密切相关。因此,演奏者需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与艺术解读力,不断深化对音乐的理解和领悟。

2.演奏风格。钢琴演奏中,演奏者的艺术风格和个人艺术取向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不同的演奏者有着不同的音乐风格和音乐理解,这些都会影响到演奏的艺术效果。例如,某些演奏者可能更偏爱浪漫主义风格,而另一些则更喜欢现代主义风格。这些不同的风格会体现在演奏者的演奏技巧、音乐表现力和音乐理解上。

除了艺术风格和个人艺术取向之外,演奏者的个性、生活态度等因素也会对音乐作品的审美价值产生影响[5](P66)。例如,某些演奏者可能更加注重音乐的情感表达,而另一些则更注重技巧和速度。这些不同的态度会影响到演奏者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表现。

3.技术呈现。钢琴演奏技术在音乐艺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能够展现出音乐作品的美感,还能够表现出演奏者的个人风格和艺术水平。要在钢琴演奏上取得成就,就需要长时间持之以恒勤加练习,使自己的弹奏技巧得到持续的提升。演奏者的技术高低决定着演奏效果的好坏,对于技术不成熟的演奏者来说,即使是一首简单的曲子,也难以演奏得流畅自然。当技术日趋成熟与稳固时,其表现将会更佳,表演的审美价值也将会更高。因此,演奏者需要不断强化基本功练习,做到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结语

要充分发挥钢琴弹奏的美感,就必须要有熟练的弹奏技巧,并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演奏技巧的娴熟是基础,而灵活的运用则是关键。只有将技术性和音乐性有效结合,才能将作品演绎得淋漓尽致,令听众感受到美。钢琴演奏的美学价值不仅仅在于演奏技巧和审美素养的提升,更在于演奏者的情感投入和对音乐的理解。当演奏者能够将自己的情感和对音乐的理解融入到演奏中,作品就会焕发出更加动人的魅力,引发听众的情感共鸣,实现钢琴演奏的美学价值。

猜你喜欢
钢琴演奏演奏者弹奏
弹 奏
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与建议
弹奏四步曲,抒写真感受——怎样写好读后感
如何弹奏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赋格
布赫宾德的贝多芬阐释对钢琴演奏的启示
钢琴演奏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探讨
浅析提高钢琴演奏技巧的有效途径
浅析钢琴演奏过程中如何放松
器乐演奏者艺术修养的重要性探析
初中音乐合唱教学中的钢琴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