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传播研究

2024-04-25 04:36李清娟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红色资源建设

李清娟,张 旭

(邯郸学院,河北邯郸 056000)

乡村红色文化资源是河北弥留珍贵的宝贵财富。 开发并传播乡村红色文化资源,是推进革命老区健康发展的基本内容与必然要求。 现阶段,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应明确文化建设的先导性作用,从根源上整顿乡村文化开发问题,提高乡村文化建设的实效性。要坚持“留得住乡味”的理念与情怀,持之以恒地壮大并发展乡村文化。 只有乡村文化得以发扬和传承,才能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提供强大的支撑。而开发并传承河北红色文化资源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构建文明乡风、凝聚精神力量,吸引更多乡村居民、 社会大众参与到乡村振兴的过程,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1 乡村振兴战略下红色文化资源的类型与价值

1.1 乡村振兴战略下红色文化资源的类型

红色文化主要指我党引领人民群众在革命战争期间所创造的, 基于中国实情与马克思主义思想所形成的先进文化, 其历史底蕴与文化内涵筑牢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底蕴”[1]。红色文化资源具体分为“物质形态”与“非物质形态”两种。 其中,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包括革命烈士纪念碑、红军石刻、红军烈士陵园、革命遗迹、革命纪念馆等;精神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包括乐观豁达、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团结一心的革命精神, 以及通过媒体类传播的红色歌曲、红色影视作品、红色文学作品、红色戏剧等。 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红色文化资源是强化精神指引、思想教育、乡风建设的不竭动力,是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提高农民政治认同、政治意识的重要载体。 开发并传播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推进河北乡村文化建设, 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

1.2 乡村振兴战略下红色文化资源价值

首先是精神指引。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引领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改革、建设所创造的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的“综合体”,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精神、革命抗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精神内涵。加强修复河北革命旧居旧址和整理文献资料,推进文化建设,加速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能够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从而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其次是经济索引。红色文化是革命历史的有机组成部分, 拥有丰富的文化价值与历史内涵,同时也拥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将革命纪念馆、历史遗址、 革命文物纳入乡村旅游产业建设中,构建革命博物馆、开发红色文创产品,创作以红色文化价值、精神、历史为主导的红色文化作品,可以为河北乡村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撑: 可以通过推进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建设,助推乡村产业振兴,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落实,为河北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抓手。

2 乡村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传播的困境

在乡村振兴视域下,推动河北乡村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传播拥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和价值。红色文化资源能够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前提下,发挥“思想引领”及“经济牵引”的功能。 近年来,河北省对“发掘并保护红色文化资源”较为重视,在资源开发中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与尝试,积累了丰富的开发经验,并通过修复旧居、整理文献、营造文化氛围、加强基础建设等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为了推进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融合,河北省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政策文件,全面推进了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不足。

2.1 基于红色文化资源的乡村规划的“缺失”

要想全面发掘并传播红色文化资源,应围绕乡村红色文化资源的特质,规划乡村环境。 但在此过程中, 一些部门却面临着诸多方面的问题。首先是缺乏对乡村环境治理的重视。优美的乡村环境、浓郁的乡村氛围,是红色文化资源传播的前提保障。但部分乡村在“发展”与“规划”中普遍存在着“重经济建设”“轻环境治理”的现象,影响了乡村红色文化的广泛传播。其次是乡村定位不明显。 部分乡村都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然而在发展定位上,却没有以文化型乡村、旅游型乡村为定位,导致红色文化资源很难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 最后是缺乏长效机制。 即在乡村规划中无法通过制度手段确保乡村居民享受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传播的实惠,从而影响到村民参与红色文化建设及乡村振兴建设的积极性。

2.2 红色文化资源布局分散与传播模式简单

河北红色文化资源的布局比较分散,距离相对较远,存在碎片化、区域化的问题,缺乏整合,给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传播带来了阻碍,难以充分发挥思想引领、经济牵引的作用。譬如,冀南革命纪念馆、西柏坡旧址、狼牙山遗址等,都存在着红色产品开发“各自为政”的问题,难以实现“综合统筹”与“区域合作”的效果,导致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缺乏整体性与全面性,阻碍了红色文化产业发展[3]。 而在红色文化产业发展中又存在着资源内涵不深、新媒体化推动不足、传播能力受限、创新意识不够等问题。譬如,很多红色景区只有烈士墓、纪念馆、纪念碑,“展品”普遍是以图片进行展示的,没有通过新媒体来扩大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缺乏创新意识。

2.3 推进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人才队伍薄弱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河北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传播需要凝聚力量,让更多人参与到乡村文化建设、经济建设、产业建设的过程中,提高乡村建设的实效性。 但当前,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普遍面临着文化工作人员专业能力弱、 学历低、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难以提供高质量的文化服务。究其原因在于乡村条件艰苦恶劣及福利待遇低,优秀的青年人才不愿意返乡自觉参与文化建设与传播工作。 此外,培养体系的不完善导致青年人才难以了解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无法认识到红色文化传播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意义和价值,进而导致青年人才不愿意参与到乡村文化建设与红色文化开发等工作中。

3 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传播的策略

乡村红色文化资源是河北革命老区所特有的精神财富,开发、传播红色文化资源是对革命传统、革命精神、红色血脉的传承与弘扬,能够为相关政府部门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精神力量”与“思想源泉”。 河北省在乡村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以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革命纪念馆、主题小镇等形式,将红色文化资源的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与“产品优势”,使各县、乡、村的红色产品拥有区域性、本土性及多样性的特点。 为了充分开发并传播红色文化资源, 我们还需要从乡村规划、资源整合、人才培育等角度出发,形成全新的资源开发格局。

3.1 加强乡村规划, 提高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传播质量

乡村规划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内容。完善基础设施、治理居住环境、推进精神文明对传承乡村文化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所以, 地方政府部门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多管齐下、因地制宜,多角度、全方位地推进革命老区的发展与建设。 一是以美丽乡村规划为抓手,为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与环境。譬如,推行垃圾革命、厕所革命,加强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工作,都能为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传播奠定环境基础。二是加强对科技、经济、社会的总体部署, 围绕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传播,重塑村庄定位,形成以红色文化旅游为核心,以红色传播、旅游发展为抓手,充满民俗民风、环境优美的文化新村。三是吸引社会各界参与到乡村文化开发与传播中,以形成市场运作、农民参与、企业实施、政府指引的发展模式,充分激活社会资源参与“文化传播、传承”的活力,让乡村规划更具多样化、多元化[4]。四是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跨区域规划。例如,根据调查显示,河北省乡村文化资源存在着布局分散的特征,所以在文化资源开发与村庄规划中, 应明确不同村庄的资源特色、特点,从红色文化精神、红色文化遗产、红色文化制度等角度,规划本村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方向。 以“打造品牌特色”的方式,深化不同村庄在资源开发、传播上的联系,提高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质量。 五是构建长效机制。 在乡村规划中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推广,需要建立全面且持续地发展机制,确保建设过程中能够根据动态信息持续优化和反馈。 这样的机制应以政府为核心,汇集企业、乡村和家庭等各方的力量共同推进, 而核心目的是要让村民享用文化建设的利益, 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对红色文化的归属感,激励其主动参与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建设。

3.2 整合现有资源,促进红色产业的“建设”与“升级”

在乡村振兴视域下,河北要想全面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开发并传播红色文化资源,需要健全市场体系与产业体系,优化经营机制,培育全新的文化业态。 一方面,红色文化产业若要成功实现产业升级,必须致力于优化其产业结构,并努力推动红色文化产业的转型与发展。 例如,通过整合文化资源,开拓发展渠道,形成特色产业链等方式,使红色文化产业成为拥有高附加值的文化产业链。即明确文化产业环境、产业结构、产业能力、产业资源、产业关联、产业效益等要素,强调对红色物质资源、 红色非物质资源的整合,从红色文化博物馆、纪念馆、红色舞蹈、红色歌曲等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入手,促进乡村红色文化产业的转型,使其形成全新的经营、管理、运营、发展态势。 另一方面是拓宽新媒体渠道,整合网络资源,发挥网络平台在推进产业发展中的优势与作用。 一是通过短视频的形式,强化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传播效果。 譬如,唐县白求恩纪念馆通过短视频平台的方式, 吸引了社会大众的关注;二是通过发展电商平台, 开发红色文创产品,让更多的人感受并体悟到河北红色文化资源的魅力。 例如,打造以红色文创产品、红色书籍、红色影视作品、红色纪念物为主的电商格局,让更多人通过网络购物的方式,体悟到乡村红色文化的人文魅力。 此外,在文化资源综合及文化产业发展与建设的过程中,河北省政府部门可以发挥自身的引领功能,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制造业、服务业的融合,打造一个具有红色文化特色的产业集群,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落实。 总而言之,就是全方位、多元化、多角度地整合红色文化资源,优化红色文化产业结构,提升红色文化开发与建设质量[5]。

3.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发挥乡村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和功能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我们应优先支持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的发展,因此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加强乡村红色文化的教育和宣传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应积极创新宣传方式,运用广泛而深入的网络推广手段,增强河北红色文化资源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通过品牌化建设吸引更多的社会投资。 在人才建设方面,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各种扶持和招聘策略,吸引有激情、有学识、有理想的青年人回归, 参与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深入基层与当地优秀青年交流, 传达红色文化开发的相关政策和举措,加强对青年群体的培训工作,使他们更好地了解红色文化的价值,继续传递“红色基因”。 例如,引导乡村的青年到保定、邯郸等地参观红色史迹,深入了解晋察冀和白洋淀的伟大精神。 此外,政府部门应从乡村振兴的角度出发,鼓励乡村中小学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课堂教育中,使学生认识到共产主义、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意蕴, 体悟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的人文价值,强化自身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意识,自觉参与到红色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

红色文化拥有较强的教育功能、精神引领价值、经济索引作用,将其应用到乡村文化建设中,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必然需求,是激发乡村居民、社会大众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新契机。红色文化能够指引人们领悟“艰苦卓绝”“砥砺前行”的奋斗精神,让人不断努力、积极进取,提高人们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同感。因此,要开发并传播红色文化资源,从红色文化建设的维度激活各方面的力量,通过多渠道、多方位、多路径的摸索和实践, 促进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红色文化资源的整合、红色文化品牌的建设,实现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充分开发与传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落实。

猜你喜欢
红色资源建设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红色是什么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红色在哪里?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资源回收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追忆红色浪漫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