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主义对油画创作的影响研究

2024-04-25 04:44郑琦鋆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油画创作结构主义

摘 要:结构主义语言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哲学思维,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重要影响。阐述结构主义的缘起与发展,探析结构主义在西方绘画中的应用,并结合塞尚、马蒂斯、毕加索、蒙德里安这几位画家的创作经历及其艺术思想来探索结构主义是如何影响绘画的,然后分析结构主义对中国现代绘画的影响,期为中国当代画家带来些许启示。

关键词:结构主义;油画创作;中国现代绘画

一、结构主义的缘起与发展

(一)结构主义概述

结构主义源于19世纪的一种方法论,而不是哲学派别。它由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创立,后由维特根斯坦、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拉康等人发展。这里的结构是指整体与部分之间保持各种变革与重组之下稳定关系的总和。

语言学著名人物索绪尔把语言的历时性和共时性区别开来,在承认历时性研究方法的价值的同时,更强调共时性研究方法的重要性。法国人类学家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注重人类学研究,特点是忽略研究对象的社会性内容,注重社会现象中符号的“表达平面”,并正式提出结构主义这个词。法国精神分析学家拉康将结构主义与精神分析学结合起来,对人的潜意识进行深入研究,并基于“镜像理论”将人分成三个阶段。福柯、巴尔特、德里达等人都否定固定的结构,主张结构是变化的,结构主义学者经常使用此方法论来分析社会文化。总的来说,结构主义企图探索一个文化意义是通过什么样的结构被表达出来。

(二)结构主义的发展

没有任何的成功是一蹴而就的,结构主义也不例外。尽管它的黄金时代是20世纪60年代,但它并不是20世纪60年代才产生的,其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西方的一些学者认为“原子论”的文化分工只追求局部,而不讲究整体的方法并不恰当,所以渴望注重综合研究,提出了“体系论”和“结构论”的思想,强调从大的系统方面来研究规律性。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见解是,所有的事物与事物之间都有一个结构网,这个结构网的状态,就是众多相关事物的组成,这种结构网就是这个状态的结构关系。此为最初的结构主义思想。

索绪尔是将结构主义思想运用到语言学的第一人。19世纪,比较语言学在语言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而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是与它对立的。比较语言学其特点是注重语言的历史演变和比较,注重语言的个人因素。而索绪尔认为比较语言学只注意语言在历史上的比较,忽略了语言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的依赖关系,也忽视了语言是一个整体。此外,他还认为语言学中产生意义的不是符号,而是符号的组合关系,并把语言的特点看作是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意指的结构,这就是结构语言学中的主要理论。

由于第三世界国家的独立,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一样,法国的学者不能自由出入这些曾經是他们殖民地的国家进行考察,因此重实地调查的研究方法也不再适合他们。而结构主义的出现,正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后来随着法国经济、文明、科技的飞速恢复,人们对存在主义的概念失去了兴趣,于是在存在主义的退潮声中,结构主义登上历史舞台。

二、结构主义在西方绘画中的应用

艺术史是一部视觉方式变化的历史,而观看是一种习惯、一种对事物的概括,这个概括,也包括人们对自然的理解。随着文明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已经不再相信文学所捏造的虚幻,而是希望找到真正的自然真实,也就是自然结构。本节着重探讨西方不同艺术家对于结构的理解,并研究这些艺术家是如何将结构主义方法体现在自己的艺术理想和创作实践中的。

(一)“现代主义艺术之父”塞尚的绘画实践

保罗·塞尚是法国后印象主义画家,他的作品和理念影响了20世纪众多艺术家和艺术运动,尤其是立体画派。在他生前的大多数时间里,他的艺术并不被大众理解和接受,但是他坚持对19世纪之前所有的常规绘画提出挑战。塞尚的最大成就是对明暗与色彩进行前所未有的精确分析,颠覆了以往的视觉透视点,空间的构造被从混色的印象里抽掉,使绘画领域正式出现纯粹的艺术,这是以往任何绘画流派都无法做到的,因此,他被誉为“现代艺术之父”。他认为形状和色彩的关系密不可分,并习惯用几何的笔触在画布上平涂,从而形成完整的画面。同时,他拒绝使用线条和明暗来表达物体,而是用对比颜色的团块来表现,并利用色彩的冷暖变化造型,用几何元素构造形象(图1)。

在塞尚的文字里经常会提到“实现”和“调节”。他认为没有线条和色彩的组织,便不能达到他所追求的真实,正是有了这种方法论,才使得画布上的形象具有一种清晰感。塞尚所追寻的真实的途径是不断挖掘自然结构,并通过调节,不断促使画面与自然的真实性达到和谐统一,也就是画面所呈现的平衡。结合结构主义方法的特征,我们可以看出,塞尚在画面中所创造的整体仍是以自然元素为基础,并不是以画面本身为整体的创造结构,这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塞尚绘画的局限性。

(二)野兽派代表马蒂斯的绘画实践

马蒂斯早年从事法律事务,23岁改学绘画,后入朱利安美术学院从师布格罗,而后转入象征主义画家莫罗门下。莫罗的色彩方法论对马蒂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常说,美的色调不能从自然中抽取,而是在绘画时经过思考、想象、梦幻才能得到。

马蒂斯离开美术学院后受新印象主义点彩画法的影响,绘制了《红色的和谐》(图2),此画表现出马蒂斯极强的构思能力。粉红色、蓝色、土黄色的组合,充满了欢乐的气息。此画一经问世,便使马蒂斯赢得了众多青年画家的崇敬。他的作品充满了平面装饰,运用平涂画法,彻底舍弃了空间的透视,画面被分割成几何形体,虽然构图比较单纯简洁,但是主体突出,结构严谨,画面非常有张力,由此也能看出他晚年剪贴画的影子。马蒂斯抛弃了西方传统绘画中强调的透视法则,突破了空间限制,从立体转为平面,将所有的物象压缩并归入一个平面当中,让画面传达出画家有意识的构图分布。在马蒂斯的作品中,画面的整体布局不仅体现出形式美感,表达他的自我情感,我们还能清楚地感受到均衡性,无论是人物的位置、空间,还是色彩比例关系,每一物体的分布都有其存在的独特意义。

(三)立体主义代表毕加索的绘画实践

1881年,毕加索出生于西班牙马拉加。他在1897年前往普拉多艺术馆进行学习,1900年前往巴黎工作和生活,1903年完成画作《生命》。他在1907创作的《亚威农少女》是第一幅被认为有立体主义倾向的作品,具有里程碑意义。1937年的《格尔尼卡》(图3)、1949年的《和平鸽》完成创作,直到1973年,毕加索于法国穆然逝世,享年91岁。

立体主义在西方的现代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影响深远,且与塞尚的艺术观念相关。立体画派画家曾经声称,如果能理解塞尚,就能够理解立体主义。塞尚用圆锥体、圆柱体、球体来表达自然的思想观念,对立体画派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力求将几何图形组织成画面,虽然画面中能看到具象的影子,但是从本质上看,这些物象与客观世界有着天壤之别。

他们认为,塞尚观看物体的方式是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同一个物体。例如毕加索的《数学老师》,人物正面的脸和侧面的脸画在一块,两只眼睛都长在头颅的侧面,这是立体主义非常重要的特点。后来的艺术家学习塞尚对绘画结构的理解,并分析物与空间的重构与重组。绘画技术在这个时候也不再照抄自然的现实事物,而是去挖掘物体的本质,借助这种洞察力来把握物体的真实情况。同时,摄影技术的进步也迫使绘画产生变化。由此,毕加索便运用了摄影的曝光技术,把不同地点、不同时刻的录像聚集一起,引发观者对画面与时空的思考。这一特征在毕加索之后的作品中也有体现,他从最开始的古典主义到立体主义,画面变得越来越抽象,而塞尚的作画方式为毕加索提供了灵感,他用几何形体来处理视觉看到的对象,并再现了物体的结构。

(四)新造型主义代表蒙德里安的绘画实践

立体画派在后期将绘画艺术糅入有形的视觉形象,并在画画中引入拼贴手法和材料,于是将艺术引向了另一个方向。蒙德里安是几何抽象画派的发起人,也称自己为新造型主义,其主要特点是画面由几何图形构成。蒙德里安认为,艺术应该以表现精神为主旨,脱离外在自然的形式,后人将其称为纯粹抽象。

蒙德里安受哲学家苏恩梅克尔的影响,在创作中展现自己的艺术理想。苏恩梅克尔认为,塑造我们星球的两个基本、完全的相对(概念或因素)是地球绕太阳运行轨迹的水平线,以及从太阳中心发出的垂直射线。此外,在他著作中还有对于色彩的认识,即三原色是最基本的色彩,黄、蓝、红是唯一存在的色彩。苏恩梅克尔关于直线和色彩的理论对于既接受过通神学,又对立体主义的造型手段感到不满并想要寻找新的造型手段的蒙德里安而言,起到了重要的指向作用,让处在迷茫期的蒙德里安受益匪浅。因此,蒙德里安认为,苏恩梅克尔对于艺术的理解更加具有远见性,这就促使蒙德里安创造了新造型主义,并借助新造型主义,表达了对世界的理解,将丰富的自然界转变为可以控制的结构,使艺术转化为数字。蒙德里安创建了属于自己的抽象语言,通过理性控制艺术结构,准确地表达了世界万物的本质。

三、结构主义对中国现代绘画的影响

由上文可知,结构主义的思想方法与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是互相关联的。我国的很多艺术家认为,我国的艺术环境是现代艺术与当代艺术的混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加速,社会秩序、法律的持续完善,我国大众对艺术的品评水平不断提高,促使我国转向了对理性的思考。自古以来,我国艺术家的思维方式是感性大于理性,而结构主义往往是排斥感性而强调理性,因此,探寻理性真实的主张在我国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价值。例如抽象艺术家王怀庆与周长江,虽然二人使用的结构方法不同,但都能看出来他们的作品受到了结构主义的影响,前者常使用黑白灰关系及各元素组合,共同建立画面的整体结构,后者更多的是对于色彩的运用。

尽管现代绘画不再局限于描绘自然事物,但是任何一个能在绘画中看出结构主义思想的人,都可以看到二者的连续性。这些不再局限于自然物体的绘画,它所蕴含的意味可以直接被人们捕捉到。从这个角度来看,传统绘画与结构主义思想之间是不存在鸿沟与断裂的。对自然理解的纯粹并不是结构主义,即使它所包含的线条有着丰富的意义。在中国现代绘画中,人们能看到的线条、色彩及空间分布都具有结构主义的特征。艺术最终会变成什么样,这个终极难题的答案可在《艺术与视知觉》这本书中找到。阿恩海姆认为:“任何一种特殊的艺术风格,都不会成为艺术的最终顶峰,每一种艺术都是观看世界的一种有效方式。”中国现代绘画将继续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并与当代社会、科技以及全球化的趋势相融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艺术作品。我们可以期待看到涌现出更多的艺术家探索新的艺术语言和媒介,挑战传统边界,突破创新,为观众带来新的视觉盛宴。

参考文献:

[1]马俊营.结构主义在现代绘画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2]成宇诗.马蒂斯的绘画语言及其影响[J].美与时代(中),2022(8):93-95.

[3]莊无忌.毕加索立体主义时期绘画作品的表现形式及影响[J].艺术评鉴,2022(18):49-52.

[4]贾舒捷.蒙德里安艺术思想研究[D].济南:山东艺术学院,2021.

[5]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尧,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郑琦鋆,湖北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

猜你喜欢
油画创作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文论回望与再探
《从街角数起的第二棵树》的结构主义解读
结构主义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从当下油画市场视角浅析油画创作
中俄冰雪题材油画创作中技法的分析
油画创作中的体验与反思
浅析油画写生与创作教学
论油画创作中潜意识作用及运用
浅析情感因素在油画创作中的重要性
关于舞台空间符号的能指与所指关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