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中的语言表达与沟通效果研究

2024-04-25 05:14于世畔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6期
关键词:传播效应新闻传播语言表达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新闻传播中语言表达的策略对沟通效果的影响,以期提高信息交流的质量和效率。研究从信息发送者、接收者、媒体选择和内容制作四个层面入手,分析各层面对沟通效果的贡献及其相互作用。在研究方法上,文章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案例分析、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手段,收集大量的实证数据,系统分析新闻传播过程中的语言使用和沟通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信息发送者通过提升语言技能和沟通技巧,能够更有效地传递信息并增强说服力。信息接收者方面,提高語言能力和加深对文化背景的理解,有助于他们更积极地参与信息解读和评价。媒体战略上,选择合适的传播渠道和媒介,能够发挥不同媒体的特点,扩大受众覆盖面。内容策略上,提升节目质量和选择与受众相关的主题,能够更好地吸引受众注意力,满足其需求。本研究的新发现在于,揭示了新闻传播中语言表达与沟通效果之间的具体联系和相互影响机制,为强化新闻传播效果提供了策略建议,但研究也存在局限,如样本的代表性和研究方法的局限性等,有待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新闻传播;语言表达;沟通效果;内容策略;交际效应;传播效应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6-0009-04

一、本研究的背景及重要性

(一)新闻传播的意义与影响

在信息交流中,媒体起着传递信息,塑造舆论格局,引导大众意识形态的作用[1]。传媒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它对大众的认识与行动产生了重要影响[2]。新闻既是一种记录事件的媒介形式,也是一种引领社会走向的动力。进入现代社会,媒介的作用日益凸显,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成为必然选择[3]。

(二)文字表述对新闻报道的影响

新闻作为一种重要的媒体形式,它以文字、图片、声音等多种形式向受众传递信息。在电视节目中,媒体的话语表述方式不仅关系到受众对节目内容的理解与诠释,而且会对节目的播出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4]。由于人们的言语表现形式会引起人们的情绪响应与态度变化,因而,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最大限度优化信息传达效果。

(三)信息交流效应对信息传递的作用

沟通效果是新闻传播的最终目标之一,也就是要传达符合受众期望的信息[5]。只有准确的言语表述,才能更好地传达信息,达到沟通目的。理解信息交流效应对信息传递的作用机制,既能引导媒介提高信息交流的有效性,又能更好地发挥其对社会的作用,对促进我国传媒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语言表达与沟通效果的理论基础

(一)语言表达的含义及其特征

言语交际是运用言语工具传达思想感情和信息的一个过程[6]。在新闻传媒中,其表现方式主要有文字、图像和声音等。它具有多元化、自适应能力,可以根据各种沟通需要而变化。言语表述是指以准确的表述形式传达出所要传达的信息,并引发受众共鸣。

(二)传播效应的内涵与评估准则

传播效应是指在传播过程中,听众对传播过程中所引起的反应与行为的改变[7]。在信息交流中,交际效应是指受众如何理解信息,如何形成态度,如何变化等。衡量交际有效性的指标主要包括信息的明确性、说服力和情绪表达等[8]。

(三)语言表达与交际有效性之间的联系

语言表达也就是言语表述,言语的表现与交际的有效性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们互相影响,互相促进。言语表现的好坏,直接影响交际的成功与否。优秀的言语表现能促进传播效果的强化,使受众产生正面的认识与态度[9]。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话语”与“话语”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阐明“话语”在“交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提高交际有效性奠定基础。

三、语言表达和交际有效性的影响因子

(一)发信人的要素:语言能力、表达能力等

发言人言语水平对传达信息是否准确、清楚有很大的影响[10]。高层次的交际能力使交际双方在交际中能更好地运用恰当的词语、句法等,以保证交际过程中正确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能否正确运用语言也是影响交际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受众的原因:语言理解能力、文化背景等

各种受众因素会深刻影响言语的表述和交际的结果[11]。具备较强阅读理解能力的受众往往能够更好地解读所要传达的内容。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人们对同样的话语会有不同的理解与反应,如西方国家的人往往习惯于采取非常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或需求,不喜欢就说不喜欢,并且这被认为是坦率和诚实的表现,但是在日本或者韩国等东亚国家,直接表达不喜欢或者直接拒绝,通常被认为是非常粗鲁的表现。所以,在信息传递过程中面向文化差异的研究和采用相关的措施与技巧尤为重要。

(三)媒体的影响:传媒的选择、传媒的传播途径等

媒介的选用和媒介的不同,会对言语的表述及交际结果造成不同的影响[12]。比如,新媒体中的文字表述可以更加简洁,更加吸引人,而传统媒介更加侧重于深入和客观。在新闻媒体中,媒介的选择要结合受众特征、目标等因素进行适当调整,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四)信息质量:主题选择等方面的影响

内容因素直接决定了信息的质量和吸引力,从而影响语言表达与沟通效果。在新闻交流过程中,恰当地选择主题至关重要,选取与受众感兴趣的主题有关的内容,可以强化言语效果,更好地达到交际目的。

四、关于语言表达和交际效应的研究途径

(一)实证研究方法:调查问卷、实验设计等

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实验法等多种研究手段,访谈不同笔者类型的英语学习者,并对其进行分析。通过操控各种情境因素,如语言风格和传播途径等,考察在各种情境下交流的有效性。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挖掘信息系统中的复杂因果联系,以及最大限度优化信息沟通决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文本分析方法:语言特征分析、语义分析等

从语篇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了解其所产生的影响。它涉及对词语的选择以及全面剖析句子结构、语义内容等。从语法的角度来看,前者更注重其表面上的表现,后者更关注其背后的含义以及读者对其理解的可能性[13]。深入剖析语篇可以发现,不同的话语形式对信息的清晰度、说服力以及情绪的唤起等方面的作用,为强化信息沟通效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三)观察与研究:对新闻报道、访谈过程等的观察

“观察”是指直观地考察新闻报道和采访活动中的具体环节,从而对其进行有效的交际[14]。这样就可以让研究人员在实际交际情境下,从不同的角度来考察人们的言语表现以及听众的反应。通过信息分析,加深对各个信息传递环节的了解,其中包含信息传递技巧、受众反应、媒体运用等。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现实沟通中存在的问题,更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现实生活中的信息交流。

五、语言表达和交际效应的实证性研究

(一)新闻话语对民众心态与行动的作用

研究发现,不同的媒体在不同的媒体环境下会有不同的表现[15]。情感色彩表达、词语选择、句子构成等,都可以影响受众对某一主题的观点。比如,一篇侧重使用积极话语的新闻报道更容易激发人们对某个话题的肯定情绪,反之则容易产生消极的情感态度。另外,人们的言语表现也能侧面反映对事件的注意程度、参与程度等。通过分析各种话语形式对大众的心理与行动的作用,可以更好地了解新闻媒体的社会作用机理。

(二)传媒话语在政策制定与引导中的作用

媒介的言语表述对制定政策、引导公众行为具有重要影响。积极客观的表达方式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反之则会引起公众的不信任与批判。传媒的语言表述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它通过对公众意见的导向和塑造,在构建公众话题、树立公众意识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研究媒介话语对政府政策制定、舆情引导等方面的作用,可以更好地理解媒介话语的作用机理。例如,在报道经济危机的过程中,积极的语言表述可以是“政府推出刺激计划以促进经济增长”,新闻媒体通过报道政府的积极应对措施以及经济逐渐恢复的迹象,提振公众信心,支持政策的执行。而消极的表述“经济前景黯淡,失业率上升”,则可能引起公众的恐慌,影响政策的实施效果。

(三)在新闻交际中,言语表达与人们的认识、行动之间的联系

在建构人类的社会认知过程中,言语表现形式的差异决定了人们对某一问题的认识模式。透过剖析言语表达与社会认知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资讯沟通”对“人”概念与“人”的影响。另外,言语表达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人们的社会活动,比如公众参与和社会活动。通过实证研究深入探讨这一现象。比如,在进行气候变化报道中,报道的表达形式:如果使用紧急和激进的语言“气候危机正逐渐恶化”,会让公众产生紧迫感,促使他们行动起来;反之,采用“关于气候变化的各种说法存在争议”,则可能让公众质疑气候变化相关议题,削弱他们的紧迫感和行动力。对于公众而言,极具紧迫感的报道促使他们关注环保政策,采用更环保的行为;怀疑或者中立的报道,使他們产生怀疑。对于政策的制定者而言,强烈关注的语言表达促使政策制定者更加重视环保政策,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法规。反之,则会影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效果。

六、语言表达与传播效应的最优对策

(一)发送者战略:提高自己的言语技能与技巧

要想达到有效的沟通目的,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言语技能[16]。首先要清楚、正确地传递信息,这一点很重要。发送方须保证所提供的资料正确无误,以免产生模糊或混乱。在这种情况下,发送方可以借助精心设计的语言组织与逻辑推理,将所要传达的信息表达得更加清楚,进而起到增强受众的认知与接受能力的作用。运用适当的文体与修辞技巧,提高言语信息质量。在各种交际场合,适当地应用言语形式,可以加强交际双方的联系。比喻和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的应用,也可以增加语言的情感色彩,从而提高表达的说服力。情绪的有效运用也是提高说服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恰当的时机,发送方应学习如何使用感情因素来增强信息传递效果。情绪上的共振,使受众更易于在情绪上与所传递的信息产生关联,进而更乐于接受和传递。这就要求发送方对受众的情绪要求有着深入的了解,并将其与受众的感情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得消息更加人性化,更加亲切。

要想持续提高自己的言语表达水平与技术,就需要加强职业训练,并在实际工作中积累更多的应变经验[17]。在交际过程中,说话者要根据自己所处的人群和交际环境,适当调整自己的语言表现形式。专业性的文章要求用词准确以及获得充足的资料支撑,而对公众的沟通要求简单明了,不能过多地使用专业名词。通过对各种语言表现形式的灵活使用,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受众的需要,从而达到传播效果最大化。

(二)受众战略:增进对语言的理解力与对文化的认识

受众应具有较强的媒体阅读素养,并具备批判思考、对媒体内容进行解读的能力。在信息大爆炸的年代,人们必须具备辨别信息来源和判断信息价值的能力。批判思考有助于人们理性看待新闻,不轻易相信流言和错误的消息,进而增强识别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媒体的内容进行剖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媒体的动机与目标,帮助受众对新闻形成更完整的认识,进而产出独立而明智的观点。

受众要持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语言作为传递信息的载体,要准确地把握语言,就必须对其进行恰当的解读。通过学习、自学和社会实践,受众的阅读水平得以提高,能够更好地了解所要传达的内容及意义,从而减少由于对文字的错误解读而造成的误会。

在跨文化交际中,受众更应该懂得在不同的文化中使用自己的言语习惯。分析多民族多国家的特征,可以使人们更好地理解所要传达的内容,从而减少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提高文化敏感度可以让受众对各种文化内容有更多的了解,从而营造出更和谐的交流环境。

借由提高个体素质及文化敏感度,受众可以更积极地投入资讯传播当中,并变成具有思想与判断能力的信息接收者。通过这种方式,受众不但可以更好地了解所要传达的内容,而且可以更加主动地加入媒介会话中,提升整体交流效率,促进信息的健康传递。

(三)传媒战略:传媒遴选与宣传途径的最佳化

新闻工作者必须对各种媒体的特性及受众有深刻的认识。比如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其涵盖范围较广,更适于提供深入的报道与分析。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新兴媒介则更强调即时交互,适合快速传播短消息,并能与受众交互。所以,媒体的选用要结合新闻本身的特点以及目标受众的特点,对媒体进行细致剖析。目前,数据分析已逐渐成为媒体筛选与发布资讯的重要手段。通过迎合受众的喜好,新闻工作者能更好地理解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形式的信息是最合适的。此外,这些数据分析可以让广告商更准确地找到目标,让其在竞争激烈的媒介市场上崭露头角。

(四)内容战略:提高新闻品质与选题

新闻工作者必须以准确、可靠和时效性强的方式传递信息并且保证信息的真实性。要保证资料的真实与客观,就必须对资料进行深度研究与综合分析。采取可信的资料来源,保证编辑的严谨性,是改善信息品质的重要手段。

主题的选取是引起受众注意和精力投入的关键。把握受众喜好与关切的焦点问题,选择能够引起受众情绪共振的主题和话题,有助于提升信息的传递效能,达到快速传播的目的,并且还可能出现受众主动进行新闻信息的二次传播的情况。在互动报道、多媒体内容等方面,适当引进多元化、新颖的内容形态,既能提高受众的交流体验,又能增加新闻的吸引力。

采用合理的报道方式,既可以提升新闻的品质,又可以激发受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对受众进行经常性的市场调查与回馈,掌握受众的需要与期待,并据此调整节目的内容战略,以更好地适应受众需要。在当今这个资讯爆炸的年代,优质、吸引眼球的资讯,是扩大资讯交流效能与扩散范围的重要手段。

七、结语

文章从发送者战略、受众战略、传媒战略、内容战略四个方面论述新闻传播中语言表达与传播效应的对策,以保证新闻的高效、准确传播,在提高新闻的感染力的同时,提升社会大众的认识与参与度。当今社会,传媒生态日趋多元化、复杂化,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在深刻理解受众的需要与传媒生态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通过准确、高效的言语表述、恰当的媒体筛选、优质的内容创作,使新闻传媒更好地为大众所用,推动资讯传播良性循环,提升公众话语品质。此外,提高受众的媒体素质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受众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与文化敏感度,能更深刻地了解与评判所接收的信息,从而营造出一种更健康、正面的交流氛围。总之,在信息交流和新闻传播中,要使信息传递达到最佳效果,必须从多个层面和多个角度着手。这既依赖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又离不开受众的主动参与,还要靠相关舆论氛围支撑。在这一进程中,为了顺应发展形势,积极探讨与创新,将对提高资讯传播水平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孟雅欣.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播音主持的情感表达研究[J].记者摇篮,2023(12):27-29.

[2] 李昕.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媒体如何开展新闻传播工作[J].记者摇篮,2023(12):78-80.

[3] 谭栋.用融媒体理念提升城市台广电新闻影响力[J].记者摇篮,2023(12):93-95.

[4] 吕茂隆.互联网语境下的新闻传播新样态与新闻工作新面向[J].新闻采编,2023(5):39-41.

[5] 刘倩茹.新媒体时代下主流媒体新闻传播的创新模式[J].采写编,2023(10):79-81.

[6] 张小平,蔡惠福.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意识形态属性与责任再认识[J].社会科学战线,2023(10):164-173,282.

[7] 张鑫.自媒体影响下传统媒体增强新闻传播效力的策略[J].新闻文化建设,2023(18):11-13.

[8] 林榕炜.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府新闻发布会沟通效果研究[D].广州:广东财经大学,2023.

[9] 王储.短视频新闻主持人语言风格特征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22.

[10] 蓝天.专题报道出镜记者的语言表达策略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22.

[11] 毛家鑫.新闻热点话题在短视频中的语言表达策略[D].乌鲁木齐:新疆艺术学院,2022.

[12] 刘丹,李东平.自媒体时代新闻传播语言文字应用规范性研究[J].新闻前哨,2021(10):46-47.

[13] 江蒙梦.恐惧诉求视域下电子烟的风险沟通效果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21.

[14] 肖蕾.传播学视阈下主持人在自媒体中的人格化语言表达分析[J].戏剧之家,2021(13):167-168.

[15] 沙德芳.融媒体背景下移动新闻直播的语言表达研究[J].记者摇篮,2020(9):46-47.

[16] 刘捷.论新闻发布会的告知效果和沟通效果[J].新闻传播,2020(7):115-116.

[17] 张尹.新闻传播中语言艺术的表达:评《全媒体视野下的语言传播艺术探究》[J].中国广播電视学刊,2020(4):129.

作者简介 于世畔,研究方向:口语传播。

猜你喜欢
传播效应新闻传播语言表达
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意义生产与传播效应——以山东“腰斩黄河写生活动”为例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热点新闻事件中网络流行语产生的原因及其传播效应
媒介融合背景下融合新闻传播效应与策略研究
媒体融合环境下提升气象新闻传播效应的思考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自媒体与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互补性研究
当传播遇上新技术,媒体人需怎样的新闻坚守?
运用科技手段提升传播力
新闻传播专业硕士产学对接路径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