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太行精神传播路径探析

2024-04-25 05:14邢恺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6期
关键词:时代内涵传播价值传播路径

摘要:太行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环境下推动太行精神传承和传播,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影响。为促进太行精神广泛传播、彰显太行精神的文化影响力,助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精神传承工作的开展,文章主要采用文献分析和案例解析方法,分析太行精神的内涵、新媒体环境下传播太行精神的重要价值,以及利用新媒体技术传播太行精神的重要路徑,发现太行精神内涵丰富,在现代社会仍然能够产生巨大的影响力。研究得出结论:在新媒体环境下促进太行精神的传播,有助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助于传承红色基因,培养时代新人;有助于促进区域文化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

文章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媒体融合传播,保障传播的多元性;精选传播内容,打造特色传播品牌;注重受众互动,满足受众的精神需求;推进跨界传播,形成立体传播机制。旨在全面展现新时期媒体发展优势,有效促进太行精神传播工作高效化开展,使太行精神在新媒体时代仍能展现巨大的影响力,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使社会建设工作高效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助力,加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真正展现太行精神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新媒体;太行精神;时代内涵;传播价值;传播路径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6-0025-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3年度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第一批太行精神专项研究课题项目“新媒体时代太行精神的传承形态与时代价值研究”成果,项目编号:THJS2023Y15

太行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构成元素之一,也是在国家和民族处于危亡时刻,党领导太行儿女参与顽强斗争的精神思想,展现出太行儿女的艰苦奋斗精神、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精神等。在新媒体环境下,重新审视太行精神的时代内涵,并把握新媒体对其产生的影响,积极探索太行精神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能进一步凸显其综合影响力,助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一、太行精神的内涵

太行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领导太行山区广大军民浴血奋战、艰苦奋斗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伟大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太行精神在传播和发展过程中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即太行精神强调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和远大理想,始终保持革命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视角看,就是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1]。同时,太行精神体现了军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将其融入现代精神文明体系建设中,实际上就是强调要倡导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生活方式,反对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推动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此外,太行精神展现了军民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体现了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勇于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在传播过程中,要注重培养人民群众的斗争意识和精神,鼓励人民群众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敢于担当责任和义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2]。

二、新媒体背景下推动太行精神传播的重要价值

(一)有助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

太行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体现了中华民族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精神风貌。在新媒体时代推进太行精神文化广泛传播,需积极探索多元化的传播渠道,借助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广泛宣传太行精神,如此能引发受众对抵御外部风险和挑战、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思考,还能有效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实现良好的精神文化传播效果[3]。

(二)有助于传承红色基因,培养时代新人

太行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承载着红色基因和革命传统。促进太行精神的传播,能有效助力红色革命精神的传承和红色基因的传播,形成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传播空间,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党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从而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利用新媒体传播,太行精神,能显著增强精神文化思想传播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引发受众对时代发展和民族复兴的思考,强化受众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4]。

(三)有助于促进区域文化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

太行精神不仅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在新媒体环境下推动太行精神传播,能对区域精神文化体系的构建产生积极影响。

具体来看,借助新媒体技术的支持和载体的支撑,从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融合的视角推动太行精神传播,能让更多受众了解和认识太行精神,使他们受到精神思想的感染和熏陶,进而促使他们成为文化传播的载体,提升他们的思想认识高度,增强地区的文化软实力[5]。

三、新媒体背景下太行精神的创新传播路径

(一)媒体融合传播,保障传播的多元性

在新媒体环境下传播太行精神,要高度重视媒体融合。通过发挥多种媒体融合传播的优势,使传播工作多元开放,形成良好的社会化传播氛围,进而调动多方力量支持太行精神的有效传播和传承,使精神文化传播效能得到显著提升[6]。

具体来说,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等,以用户基数大、互动性强等特点,能为太行精神的时代化传播提供主阵地。因此,在探索利用新媒体传播太行精神的过程中,传播主体可以利用微博、微信、贴吧等平台的优势,发布关于太行精神的图文、视频等多媒体内容,吸引用户关注和转发。

在借助多媒体平台推动太行精神传播时,可以设置话题标签,引发用户讨论和参与,形成“病毒式”传播效应;或者与大V、“意见领袖”等合作,利用他们的影响力和粉丝基础,有效扩大太行精神的传播范围[7]。

例如,山西长治在传播太行精神的过程中,将“弘扬太行精神 展现壮美长治”作为主题思想,构建了多种媒体融合传播的模式,促使传播工作的综合优势得到进一步彰显。在线下传播中,精神文化传播单位把握地区优势和资源优势,开展了“不忘来时路 永远跟党走”图片展活动,以文物线、党史线形成流体化的传播体系。

同时,在传播过程中引入高科技手段,利用实景剧场再现抗战历史,并在微博、微信等平台发布相关内容,共同探索太行精神的广泛传播,构建了融媒体化的传播体系,使精神文化传播工作的开展更具生动性和形象性,切实提升精神文化传播工作的综合发展效能[8]。

通过这些举措,在太行精神传播实践中形成特色传播优势,构建多元融合的传播体系,使精神文化传播工作的开展得到受众的广泛认可。

(二)精选传播内容,打造特色传播品牌

传播内容会对精神文化传播工作的开展产生直接影响。要想提高太行精神的综合传播效能,就要在新媒体环境下精心选择传播内容,展现精神文化传播的权威性,打造特色精神品牌,使革命精神的现代化传播真正展现出巨大的效应[9]。

因此,新媒体时代,在传播太行精神的过程中,应该将精神文化内容的筛选作为基础性工作,从多角度探索合理化传播措施,助力传播品牌效应的形成。

例如,在短视频广泛应用于信息文化传播的时代背景下,山西省在推进太行精神新媒体化传播的过程中,就有意识地精选传播内容,将“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作为主题思想,通过探寻红色足迹、打卡红色景点、观看红色演出、讲述红色故事等形式挖掘太行精神,探寻太行精神的时代内涵和精神意蕴[10]。

在筛选合适精神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主要借助短视频、Vlog等传播方式,发挥微博、视频号和抖音短视频平台的作用,将山西太行红色故事作为传播内容,系统解读太行精神的内涵,构建起品牌化的综合传播体系,使太行精神的国际化传播得到广泛支持。

同时,在传播实践中,为了凸显传播内容的权威性和可靠性,还制作了《在太行山上》系列红色故事和《红色太行VLOG》专家太行行两大系列短视频,展现太行山名人将帅的感人故事,使受众能比较直观地体会太行精神和红色基因的传播,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传播体系,切实保障传播活动的开展能够取得良好的发展成效[11]。

(三)注重受众互动,满足受众的精神需求

从传播学视角来分析,受众对传播内容的接受度会对传播效果产生巨大影响[12]。在积极推进太行精神新媒体传播的过程中,应注意加强与受众的互动,争取获得受众的支持和认可,使他们能主动参与到精神文化传播实践中,从而保障传播工作的效能。因此在开展太行精神传播工作的过程中,应积极探索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并构建与受众多元互动的传播体系,引发受众的精神文化共鸣,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引领效应,从而为太行精神的时代化传播、信息化传播助力[13]。

例如,在积极推进太行精神传播互动的过程中,传播主体可以探索应用先进技术,构建能支持互动的新型传播模式,使受众在观看和传播文化的同时,获得沉浸式体验。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是新媒体领域的前沿技术,能够为用户提供沉浸式、交互式的体验[14]。

在传播太行精神时,传播主体可以利用这两种技术创建虚拟的历史场景或纪念馆,让用户通过穿戴设备进入其中参观和体验,确保他们能相对生动形象地了解太行红色儿女的革命文化故事,使紅色基因借助沉浸式的文化体验空间得到相应的传播。

如此,借助先进技术和构建多维互动的红色文化基因传播模式,在推动太行精神传播的过程中,受众不仅能直观地了解太行精神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还能身临其境地感受英雄人物的伟大事迹和崇高精神,有助于打破传统传播的局限性,为用户提供更加真实、深刻的体验,进一步增强他们对太行精神的认同感,保障受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极大满足[15]。

四、结语

实践证明,发挥新媒体载体、技术的支持作用,形成全媒体传播模式、立体化传播体系,能够很好地传播太行精神。新媒体时代,应正确认识到新媒体对太行精神传播的影响,从多角度探索构建太行精神现代化传播体系,有效提升传播效能,为太行精神的传播奠定基础,保障太行精神在新媒体时代展现出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娟.影像中的符号建构与文化精神传播:以电影中“黄河”“太行”“嵩山”符号作为考察对象[J].新闻爱好者,2023(10):72-75.

[2] 邵艳梅,李娟.新媒体背景下长征精神传播的困境与解决路径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3,44(3):44-50.

[3] 阴旭宏,张胜洋.用广播剧唱响新时代太行精神[J].新闻战线,2023(1):94-96.

[4] 常静,韩鹏霞.新媒体背景下太行精神传播路径探析[J].中国报业,2022(24):74-75.

[5] 陈旭.基于新型社交媒体的山西红色文化传播路径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22:23.

[6] 杜振兴.新媒体背景下高校体育精神文化传播路径选择[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31):227-229.

[7] 李霞.传播抗战历史 弘扬太行精神:电视剧《太行山上》的音乐运用[J].电视研究,2020(11):86-87.

[8] 苗慧敏.太行精神内涵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21:12.

[9] 郭美静.山西红色精神图谱及当代价值[J].长治学院学报,2023,40(6):103-108.

[10] 姬晓凯.太行精神融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价值及路径探析[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25(2):86-89.

[11] 李东泽,赵笑蕾.太行精神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探索[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9(1):34-38,46.

[12] 常静,韩鹏霞.新媒体背景下太行精神传播路径探析[J].中国报业,2022(24):74-75.

[13] 柴雅倩.用“太行精神”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文教资料,2021(21):139-140,150.

[14] 孙婧.太行精神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长治学院学报,2020,37(1):89-91.

[15] 段树琴.太行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D].太原:山西师范大学,2020:12.

作者简介 邢恺,副教授,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猜你喜欢
时代内涵传播价值传播路径
冬奥会背景下“中国冰雪”APP内容设计与传播价值
中盐集团获评“最具传播价值中国民族品牌”
论儒家“自强不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能量”传播的路径研究
都市报传播城市文化的创新路径
新媒体时代科普类微博的传播路径探析
网民介入公共政策传播的路径及其风险规避
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及其传播价值
微信的大学校园文化传播价值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
魏晋风流的时代内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