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家具与明清家具的雕饰纹样对比

2024-04-25 09:26韦雅琪
收藏与投资 2024年4期

摘要:白族家具与明清家具都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家具上的装饰纹样图案非常能体现不同民族的文化特性,雕饰纹样是家具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细节之一,是文化的外在体现。本文选取明清家具作为汉族家具的代表,与少数民族白族家具就纹样进行对比分析,整理出其中异同,并在解析纹样文化的同时为丰富我国家具文化体系作出贡献。

关键词:白族家具;明清家具;家具雕饰纹样;家具艺术;家具文化

家具中的雕饰纹样相比于其他组成部分更能直观地体现地方特色与民族文化,并折射出当时人们的生活理念与精神需求。透过纹样图案的对比,可以深入了解不同地域的人们是如何将美好的愿景融入工艺品中的。家具本身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其装饰纹样与图案都带有历史文化的痕迹。其中,明清家具作为汉族家具的代表之一,其种类远远多于白族家具。由于明清家具的地位堪比泰山北斗,门类众多,所以本文所选取的是明清家具中有代表性的雕饰纹样。笔者通过对比分析,深入研究纹样和图案的异同,并对雕饰纹样本身进行解析,从学术的角度为中国家具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研究支持。

一、家具雕饰文化综合概述

白族家具的雕饰语言可以充分展现民族文化的特色,一般情况下和大多数家具一样,白族家具的很多装饰语言都蕴含着白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论何种图案都带有“吉利与美好”的祝福,比如吉祥如意、石榴多子等。其与彩绘的结合更是让纹样本身变得别具一格。总体而言,白族的雕饰纹样语言就如它的整体风格般厚重朴实而又直白独特,贴近生活,充满白族人民的生活氣息。

明清家具的雕饰纹样语言丰富。明代家具的雕饰风格比较均衡,变化有度,协调柔美。清代家具在协调均衡的基础上略有不同,其雕饰语言更加华美。清代家具的奢华精致有一半都来自其精美的雕刻装饰,再与优质硬木结合,风格繁复美丽的同时又带有温润之感。豪华繁缛是清代家具的代名词,其背后是与外来文化碰撞的痕迹。同时,清代的民间用家具以经济实用为主,只是保留了部分明代家具的雕饰身影。因此,雕饰纹样非常能体现不同民族的文化特性。

二、白族家具与明清家具雕饰纹样类别解析

(一)动物纹

动物纹在家具中的使用率较高,观察研究发现,动物类纹样中的龙纹、凤纹、狮子纹、蝙蝠纹、麒麟纹、鹿纹,白族家具和明清家具基本是共有的。其中,白族家具的扶手部分所用动物纹样较多,腿足造型一般也是动物类。腿足雕刻的纹样跟明代家具有共同点,都是偏抽象性的动物纹。清代家具使用的动物纹较于前者则稍多一些。以下将对家具上的动物纹作详细解析。

1.龙纹与凤纹

龙作为“四灵”之一,一般都象征皇权,例如“在走访传统白族地区的居民家时,常可了解到这样的说法,家具上的动物装饰与阶级地位密切相关。比如普通老百姓使用的家具,装饰纹样通常只是狮、虎之类,较少用龙的图案,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白族家具所体现的等级性特征”[1]。就龙纹而言,一般分为“正龙纹、升龙纹、降龙纹、坐龙纹、团龙纹、草龙纹”,清代的红木家具用得更多一些,紫檀家具上也常见龙纹装饰(图1)。“清代龙纹基本上继承了明代龙纹的形式和特点,但龙的容貌和神态显得苍老、凝重……其总体形态比明代的龙略显秀气、生动,但气势较弱。”[2]此外,还有不同的组合纹,比如很有名的“龙凤纹”,还有“双龙戏珠、龙生九子”等。在白族家具中龙纹、凤纹运用得最多(图2)。凤是四灵之一且是百鸟之王,一般有几种形态,除了团凤纹是单独由凤纹组成的(图3),其他一般是组合纹,如凤戏牡丹、丹凤朝阳、双凤朝阳、仪凤图。此外,龙凤组合包括龙凤飞舞、龙凤呈祥,这种龙凤组合类的纹样白族中出现的频率要低于明清家具。

2.其他动物纹

除了龙纹、凤纹是最常用的纹样之外,其他纹样也非常有特点。狮子纹象征威严庄重,主要有九狮图、太狮少狮纹和狮子滚绣球等,两种家具都有使用。蝙蝠纹也都有使用,主要有4种形式,如福寿如意、五福捧寿、福寿双全和福在眼前,一般蝙蝠纹会与寿桃或钱币纹样组合使用。麒麟纹与鹿纹在两个民族的家具中都有应用。麒麟外形酷似鹿(图4),常与孩童组合成“麒麟送子、天仙送子”等纹样表达添丁的愿景。鹿纹也多与松树、鹤、蝙蝠等寓意吉祥的象征构成组合纹样。螭纹、鹤纹、象纹,明清家具使用多于白族家具,常用于点缀局部。螭纹所谓“螭虎龙纹”,是龙纹的一种变体形式(图5)。鹤纹与鹿纹相似,常以组合的形式呈现,例如与山水石、寿桃、松树等元素组合。象纹出现得比较少,一般也寓意着吉祥平安,常与万年青组合,这在白族家具中几乎没有使用。

(二)植物纹

1.白族家具中的植物纹

植物纹图案不论是在白族家具还是在明清家具中使用频率都特别高,可做造型也可做雕饰纹样。“使用频率较高的是卷草纹,通常与其他植物与卷草纹结合形成牡丹香草纹、莲花香草纹等吉祥组合纹样。”[3]在白族家具中,腿足和板面部位多用植物类组合纹,也会有文字或几何类纹样,不过板面部位的图案雕刻会更丰富一些。牙子和椅背部都是一般都是以植物类或组合类纹样为主(图6),加上彩绘很有白族风情,也有动物纹样的吉祥寓意组合图案。“云南白族家具中植物类雕饰题材较多,有卷草纹、葡萄纹、牡丹纹、莲花纹、梅兰竹菊等。”[4]

2.明清家具中的植物纹

相比于白族家具,明清家具的雕饰风格有一定的范式,尤其是牙子、椅背部等位置的雕饰,纹样一般以简洁的植物纹为主,偶有几何纹或抽象龙凤纹,“体现了对前朝图案的继承性,如祥云、卷草、草龙、夔龙、饕餮、海棠、灵芝等,这些题材在前朝及同时期织物、漆器中常可见类似造型”[5],这是明代家具雕饰的一大特色,而且使用的植物纹多于动物纹,部分雕饰中的动物纹样会被弱化,融入植物纹的构图以及加强相应的植物特点(图7)。交椅后背的椅板浮雕开光,弱化了中间麒麟的视觉主体效果,整体和谐。清代家具的雕饰纹样则更为具象化且充满生活气息,偏爱组合纹样,植物纹运用不如明代家具多,花草纹多以山水、动物组合出现,以下将对动物纹作详细解析。

3.植物纹解析

关于植物纹,白族家具与明清家具的共同点是“卷草纹”的运用频率最高,此外,主要有牡丹纹、葡萄纹、梅兰竹菊纹和莲纹。这4种纹样是两种民族家具中使用较多的,还有“缠枝纹、灵芝纹、西番莲纹、石榴纹”等,明清家具多于白族家具。卷草纹以波曲状的花草形态构成装饰图案而得名,元素取自忍冬、牡丹、荷花等植物,特点是以卷曲的藤枝形式展开蔓延,给人以自然灵动之感,寓意生命与美好,常见于券口和牙子处。

图8是明式黄花梨镶瘿木官帽椅,座面席质,壶门式券口牙子,牙子正中间绕成交缠卷草纹作分心花,灵动雅致。牡丹纹一般与桃花、水仙和凤凰进行组合,比如“凤戏牡丹”纹案,寓意富贵昌盛。葡萄纹与石榴纹寓意类似,都表达了多子多孙的祈愿,石榴一般与桃、蝴蝶组合呈现。梅兰竹菊常被称作“四君子”,常见于座屏中。其中,梅花纹常与喜鹊等鸟类成组出现(图9),菊花也是,竹子也常与水、月、长春花、灵芝等吉祥元素组合呈现。莲纹寓意与兰花相似,象征圣洁,常分为朵纹或瓣纹,或是莲花、莲蓬、莲藕成组出现。缠枝纹是卷草的变体,常用牡丹、莲花、菊花等植物元素作主体。灵芝纹象征长寿,常与竹桃、月季、水仙组合出现。西番莲纹常见于清代家具,即“洛可可”,是一种西式纹案,形似牡丹,常用于边缘处装饰。

(三)器物纹

器物纹也是常用题材之一,部分器物纹木雕部分结合彩绘,是白族家具的一大特色。器物纹一般分为4种:如意纹、博古纹、八宝纹、花瓶纹。经过笔者的对比研究发现,白族家具在这一块的使用略多于明清家具,“博古纹”“暗八仙”是白族家具的特色[6]。“白族家具设计也就是对各种造型符号进行编码。”[7]博古纹,题材元素多为书画、玉器、盆景等以展示博学多才。其含有博古通今、崇尚雅趣的意思。在各种工艺品上常用这种题材作为装饰,寓意高洁清雅,具有典型的中国民族文化特色[8],如意纹常以组合形式出现。八宝纹分为道八宝、佛八宝、杂八宝,其中道八宝即“暗八仙”,单独指八仙各自用的法器。花瓶纹寓意平安,一般与插入的不同花组成图案(图10)。例如与月季组合象征“四季平安”。

(四)几何与文字纹

几何纹在明代家具中会稍多一些,一般分为回纹、十字纹、拐子文等,一般会在陶瓷、青铜器、服装等领域运用多一些。文字纹通常可以更直观地展示祝福,常见的是万字纹“卍”、寿字纹、喜字纹,常见于白族的椅类家具,可凸显白族人民的淳朴。

(五)景物纹与组合纹

景物纹包含了山水纹、云纹、海水江崖纹等,这类纹样在明清家具中用得较多,尤其是紫檀家具。云纹本身就有丰富的样式,常见的有团云纹、如意云纹、灵芝云纹等。山水纹则会与亭台楼阁进行组合,展现古色古香的意境,这一点也常被用于新中式家具的创新。

三、造成家具雕饰纹样差异的机理

雕饰纹样文化的背后是民族文化。白族家具精致的图案背后也是剑川木雕文化,其用一流的水准来展示民间文化。也有部分纹样,如回字纹和万字纹等,与宗教文化、本主崇拜等有关。除了雕饰纹样本身,“云南白族家具以雕刻技艺见长,同时喜欢使用彩绘装饰和大理石镶嵌装饰,表现白族家具独特的装饰艺术魅力”[9],这也符合白族的文化特性。除了受到本土文化的影响,白族家具的纹样也受到后来的明清家具文化,尤其是清代家具的影响。

明清家具的雕饰纹样深受江南文化、园林建筑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明代官僚地主和富商大贾竞相建造府邸、园林和住宅,当时不少文人、画家直接参与设计园林、住宅和家具,他们在文学、绘画、美学方面的功底直接影响了当时园林建筑和家具雕饰风格的形成。”[10]总体而言,明清园林与明、清家具本身的整体设计风格也较为统一,尤其是明代家具的纹样,植物纹样偏多,江南文化气息也极为明显。清代家具本身会“有序地排布形成平衡的构图形式,再配合浅浮雕、透雕等技法,最终获得丰富的雕刻纹样层次性”[11]。其纹样的变化与清代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

四、结语

综上所述,明清家具相比于白族家具的纹样设计有一定的范式,尤其是在椅背部、牙子或腿足部和结子等地方,图案会更加规范。它们的共同点是白族家具与清代家具相比于明代家具都偏向于使用组合类纹样,白族家具一般会结合吉祥类的动植物图案来丰富家具符号,尤其是在椅背和牙子的位置。明代家具纹样的牙子部位更偏爱几何类纹样同时更为精简。此外,明代家具惯用植物类和抽象动物类纹样,甚至会弱化动物纹的部分特征,融合植物纹,达到最终的素雅之感,这一点与白族家具的腿足部位纹样相似,但腿足造型依旧是动物类。清代家具的纹样更为具象化,动物的组合纹也多于明代家具与白族家具,只是白族家具在扶手部位更倾向于用动物纹。白族家具的特色在于纹样与彩绘的结合以及部分八宝纹和文字纹的使用,与整体的家具风格结合有浓郁的白族风情。

因此,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文化形成了家具纹样雕饰方面的差异,这不仅是文化的外现,也是当时人们审美、精神、物质需求等不同维度思想的呈现。此研究不论是对古代家具研究的完善,还是对日后家具再创新都有不错的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韦雅琪,女,汉族,江苏扬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家具设计。

参考文献

[1]许佳,李正红.云南白族家具的艺术风格[J].艺术百家,2007(6):199-200.

[2]北京文物鉴赏编委会.明清家具[M].北京: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05:26-33.

[3]曲媛.剑川白族木雕典型性装饰图案图解及研究价值[D].昆明:云南艺术学院,2016.

[4]苏艳炜,沈华杰,吴章康,等.云南白族家具雕饰图案使用偏好研究[J].轻工科技,2020(6):116-117.

[5]赵桂玲,邓宗极.明清京作雕饰家具设计文化探析[J].设计论壇,2021(6):69-70.

[6]孙丹婷.大理白族建筑木雕装饰[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2.

[7]张宪荣.设计符号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8]陈凌.浅谈清代瓷器中的博古纹装饰[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5(8):24-25.

[9]袁哲.叶喜,强明礼.中国民族家具精选—云南白族家具[J].林产工业,2002(29):54-57.

[10]高伟霞,吴智慧,余继宏.明清苏作家具雕饰艺术特征分析[J].包装工程,2020(4):149-150.

[11]刘谦.耀州窑装饰纹样的构图特征[J].陶瓷学报,2012(4):54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