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的色彩运用技巧探讨

2024-04-25 15:49张喆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运用技巧山水画色彩

摘 要:国画历史源远流长,注重意境表达,色彩运用是其中关键环节。我国山水画色彩应用研究历史悠久,为国画艺术发展贡献颇多。然而现代很多创作者对此理解不足,未能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并加以运用,故需加大对山水画色彩运用技艺的研究力度。针对山水画中的色彩应用进行详细阐述,剖析古代色彩观念对当代山水画创作的深远影响,同时深入探讨色彩运用技法,希冀能促进相关思考。

关键词:山水画;色彩;运用技巧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河南省研究生教育改革与质量提升工程项目(YJS2022KC33)、2023年度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2023-ZDJH-699)研究成果。

随着对外文化交流的增加,山水画受到国际社会瞩目,堪称我国优秀文化瑰宝。面对时代变革,思考如何巧妙地运用色彩以承载和传承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尤为重要。因此,深入研究山水画的色彩运用方式有着深刻且广泛的社会意义。于今日社会发展洪流之中,探索这一独特艺术形式的色彩演绎之道,将为其持续进步铺设稳固基石,具有重大深远影响(图1)。

一、山水画色彩运用发展脉络

自古以来,美术创作的色彩运用就已存在。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初期,人们使用色彩描绘陶艺饰品与岩壁图案,对于美术色彩的应用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色彩运用日渐成熟,绘画讲究用色华丽,布局细致周密,促进了中國文化的繁荣。至隋唐时期,强盛的经济政治深刻地影响着那个时期中国绘画的发展。山水画成为一门独立的画种,青绿山水画由初创逐渐走向成熟,成为这一时期山水画的主流样式。唐代画家李昭道的《春山行旅图》与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颇具影响力。山水画风潮转变发生中唐时期,水墨与青绿山水共融,从而使墨的地位显著上升。五代及宋,青绿山水画式微,水墨山水画大放光芒,彰显时代特色。元朝时,由于文人思想的转型,山水画的色彩趋向简约,黑白二色为主导,以展现画家萧索淡泊、平淡天真的心境和审美境界。这直接影响了山水画色彩的选择与使用。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完美地诠释了当时的色彩使用倾向。

二、山水画的色彩表现

感悟石色笔触之美。观察研究历代珍藏的绘画作品不难发现,在那个传统的山水画创作时代,画家们更乐于拿起素净的画笔,非常吝啬地用那些繁复的色彩。他们看重的是简单的色彩所具有的纯粹力,以更好地表达出自己深沉的情感,避免过于浓烈的色彩,抢走观者的注意力。例如,在青绿色为主要基调的山水画作里,画家们总是巧妙地运用石色实现作品的主题表达,并且在描绘画作中的各种元素时,也格外强调罩色等手法的运用。另外,赭石色在山水画中的广泛应用,赋予了画卷淡泊、静雅的风致,为画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领略重彩之韵。当前的研究表明,无论是哪个时期,山水画家们都对独特的创作技艺有极高的关注度及深入研究的热情,这种精神激励着现代画家勇敢地大胆创新,不断寻求突破,形成了一大批富有个人特色的创作理念和技巧,从而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山水画的发展。岩彩画相较于水墨画,突破了传统山水画的边界,大大减弱了线条的浓厚感,使得画面的层次更加丰富。除了颜料的选择外,绘画技巧也是影响色彩表现的关键因素,比如堆砌、打磨、喷绘和拓印等手法,这些都可以进一步提升作品的色彩表现张力。

墨彩交融之美。通过深度探究可知,中国水墨画有其独特而又深邃的表达方式,这种中式美学淋漓尽致地揭示出中国人特有的情感倾向。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和莘莘学子而言,认识和了解它,不仅有利于自身审美能力的提升,更有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绘画创作的具体实践中,画家通常关注的是如何在他们心中确定理想的绘画景象,然后通过笔墨再现出这种想象中的世界,这个过程中,画家们会坚持墨与彩的交互融合原则——即先用黝黑的墨色铺设底面,待水分蒸发后,再逐步加厚色彩,以保证整体画面质量。同样,在塑造山川的形象时,画家们往往会借墨色衬托色彩,增加画面的厚重感,给观者带来更强烈的视觉冲击。另外,无论何时,只要墨与彩得以有效结合与运用,就必然会使绘画作品的画面效果更加醒目,更具层次感,以此带给欣赏者强烈的视觉刺激。

三、山水画中色彩的运用技巧

(一)青绿山水

青绿山水作为中国画的传统技艺之一,可划分为大青绿、小青绿两种类型。对于大青绿而言,画家在创作过程中需重视笔触的排列,确保勾勒与皴擦之间的自然衔接,并避免过度运用墨色渲染,以免影响前景的表现空间。若墨色使用过量,很容易造成整幅作品亮度降低。绘制完成后,画家应对各处的青绿色调进行全面策划安排。正式上色前,先用花青色进行初步晕染以营造画面深浅层次,随后加入适量石青色。多次罩染后,可继续使用花青色做局部提亮。最后,进行勾边处理。待颜料晾干后,经过石青色罩染的画面将呈现出石头质感、纹理,带给欣赏者逼真的视觉效果。此外,在山石部分,大青绿更适合表现大片树林和土壤,尤其是山体底部的赭色土石。过分突出或露出的山石不宜选择这种绘画手法。

用朱砂颜料时可用朱磦色和洋红色描绘脉络遍布的质地。用石黄颜料时则可借助赭石色增添明朗与鲜艳质感,使作品既富典雅风韵,又能稳住画面基调。使用石青颜料时,画家可根据远近及光影明暗程度选择头青或二青、三青进行描画。至于石绿颜料的运用技巧,一次石绿渲染完成后,先用草绿勾皴,随后用浅赭石渲染,最后再次用石绿进行完善。石绿适宜表现植被及草地,为展现石体下部赭石色泽,需在此处进行退晕处理。塑造雾境效果时,应以退晕手法呈现出纸张本色,让观者感受到雾气的流动感。在大青绿山水绘画过程中,经勾填步骤后,用草绿通染,接着用花青再次勾填,可确保作品层次分明。另外,考虑到作品的长久保存,建议选用矿物颜料作画。诸如《千里江山图》等作品,原料为矿物颜料,至今仍色彩鲜艳,视觉效果极佳。小青绿山水中,青绿占比较小,画家可先施以水墨整体色调,再局部点缀青绿。这种灵活组合和细致描绘,使画作拥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如勾勒水墨,再用石绿罩染,最后以石青凸显山峰。常规定义中,大青绿注重严谨与典雅,小青绿创作则可兼容工笔及写意两种方式,因此能赋予画作活力与轻松氛围。如今,小青绿在现代山水画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无论是大青绿还是小青绿,注意草木与山石颜色的协调搭配是关键,这有助于真实传达画作主题与情境,更好地让观众品味、鉴赏。

(二)金碧山水

金碧山水乃源自青绿山水的一种传统且精湛的技法。画家们在实际操作中,通常会以较为淡薄的墨色巧妙地绘制出山峦与岩石的立体轮廓线,接着便细致地为画面中的局部区域涂以彩色。完成了这一步骤后,他们便会运用色泽更为浓重的颜料去重新描绘山岩线条,借此使青绿山水那深沉而富有内涵的底层色调得到更充分的展现。在勾勒山岩线条的过程中,画家们会巧妙地把金色融入其中,带来如梦如幻的绚烂之美。一般来说,若画家欲展现艳阳高照下的午时风光或者是阳光洒满山脉的景色,他们便会对山岩采取金色勾边的处理手法,从而让耀眼的阳光效果直观地呈现在观者面前。此外,利用金碧山水的色彩技巧,还能生动地表现出秋日阳光的金色魅力。如,用金色勾勒出枯黄的树叶,以便更好地刻画秋季树叶的那一抹金色风采;又如,用金粉等涂抹山石,并在其间点缀少量白粉色,以此营造出秋日阳光普照之下的壮丽山水景象。

(三)浅绛着色

从五代时期萌芽的浅绛着色技法,在元朝时期得到了蓬勃发展。这种技法的显著特点是用水墨和淡赭石颜料勾勒皴擦山石的轮廓和纹理。具体来说,水墨主要用于表现山石背光面的肌理和质感,淡淡的赭石色则主要被用来强调山石受光照射部位的立体感和明暗变化。至于树木,传统的浅绛着色中,一般会用水墨点缀叶子,并以赭石颜料塑造树干,从而实现山石和树木在视觉上的和谐统一。浅绛着色本质上就是以水墨为主体,在此基础上结合花青、赭石之类的其他颜料,打造出通透明朗又不失韵味的艺术效果。在颜料的搭配运用上,画家们可以选择诸如草绿色、赭黄色这样的复合色调。此外,还有一种颇为独特的浅绛着色技艺——在人物、建筑以及树干等表面大面积应用赭石色,接着一次性统一染成黄色,最后再点缀以草绿色。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变迁,当代画家也对浅绛着色的技法进行了不断探索和实践,以期创作出更加富有创新精神和感染力的作品。例如,他们尝试使用赭石色作为主基调来衬托夕阳西下的意境美;或者反过来,利用花青色作为画笔下的主导色彩来突显山水的壮丽景色。然而,他们在运用这些创新的色彩技艺时,始终秉承着一个原则,即避免使用过多的颜色种类使得画面失去平衡,保持視觉效果的简洁明了。

(四)石墨结合

在石色和墨色相结合的画法上,石色可以有效地遮盖掉部分色块,呈现出独具特色的视觉效果。画家们在运用传统色彩技巧来创作作品之时,通常倾向于选择透明度更高的植物颜料,这样能使画面更为自然生动。然而,在过去的数十年里,色彩变化的丰富多样逐渐成为画家们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表现偏灰调物体时,画家们会加入颜色透明度不高的颜料,以此来增强画面色彩组合的和谐感,将石色与墨色巧妙而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此外,画家们不局限于使用传统颜料,化学颜料,如水粉等,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比如,中国近现代著名画家林风眠便是借用石墨结合的手法开创了青绿山水的全新绘画技法。首先,将石色与别的色彩进行精心调配,运用调配好的色彩进行绘画创作,以便更好地展示出色彩之间冷热对比的微妙之处。其次,借助颜料填充留白部位。以上这些步骤深受从暗到明、强调整体的西方绘画技巧影响,使得色彩呈现出强烈的个性化特征。在画作《秋艳》中,林风眠通过将石墨与蓝色、紫色颜料进行巧妙结合,同时加入水粉颜料,将中国画独有的清新透明和西画的华丽明亮融为一体。

(五)改变设色顺序

传统的山水画创作过程中,色彩布局是精心考究的,通常遵循勾绘、皴擦、着色和渲染这一严谨的步骤顺序。然而,随着时代变迁,画家们开始追求色彩的创新表现形式,纷纷对传统的布色顺序做出调整。目前,上色后再行勾线以及勾线与上色穿插进行的方法日益普遍,这些新颖的手法在某种程度上丰富了作品的色彩效果。另外,部分画家甚至采用揉皱纸张等特殊技法,使得作品的色彩表现力更强。在作画过程中,画家可根据个人审美偏好在空白画纸之上涂抹多种颜色,以此作为书画底纹。随后,可在色彩过渡之处及墨迹轮廓线上勾画出鲜明的线条,以构筑整幅作品的艺术氛围。最终,通过调整画面的虚实比例、冷暖调,画家得以将画中山水的立体效果具体地呈现出来,既有具象又有抽象。

四、结语

在当前社会变革浪潮持续推进的大环境之下,将国画山水画法与现代绘画技法精心结合,有利于推动绘画艺术的繁荣昌盛。若欲推动二者充分交融,进而开拓独树一帜的崭新发展天地,必定要高度重视色彩运用技巧的深入剖析与细致探究。因此,当致力于拓宽山水画的前行之路,主动与全球绘画艺术领域开展紧密合作,加强沟通,全面且系统地解析不同历史时代的色彩运用技巧,敏锐地捕捉适合新时代国画崛起的色彩运用策略,从而持续推动我国山水画蓬勃发展,更上一层楼,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参考文献:

[1]邓恩谦.从局部画起:阿维格多·阿利卡的油画创作技法[J].美术向导,2013(2):81-82.

[2]杨巍.基于创作技巧下国画艺术特色的研究[J].艺术品鉴,2017(3):193.

[3]林国富.寿山石雕工艺特色和创作技法探析[J].天工,2017(5):113.

[4]牟鹤.水彩创作中“水”的表现与研究[J].艺术研究,2021(1):34-35.

[5]王丹雅.浅析工笔画的创作技法对陶瓷装饰艺术的影响[J].艺术品鉴,2015(6):182.

作者简介:

张喆,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综合材料绘画、当代水墨。

猜你喜欢
运用技巧山水画色彩
我来打开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神奇的色彩(上)
初中数学教学中“举反例”技巧分析
美声演唱中气息的运用技巧分析
陆俨少山水画谱 (五)
“问题导学”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激趣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技巧探讨
春天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