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院校中国人物画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

2024-04-25 15:49谭媛元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人物画线下教学模式

摘 要: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下的新模式——教育4.0,融合了“互联网+”“智能+”技术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教学信息的主要载体从传统媒介过渡到互联网与智能终端,教学方式呈现线上、线下、混合式等多样化模式。通过对高等师范院校中国人物画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的研究,探索新时期教学新模式与新理念,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与教学能力,培养具有創新精神和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四维能力人才,促进“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展演”的四位一体“大美育”实施体系的建设。

关键词:四位一体;混合式教学;中国人物画课程;高师院校;教育4.0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教育4.0时代高师美术学专业中国人物画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HNJG-2021-0233)研究成果。

在科技创新的社会背景下,混合式教学走向“新常态”,融合了“互联网+”“智能+”技术的教学方式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下的新模式——教育4.0,高校教育需要摆脱传统思维模式,教学信息的主要载体从传统媒介过渡到互联网与智能终端,教学方式从线下教学转为线上或混合式教学等多样化模式。高等师范院校的中国画技法类课程以线下教学为主,在线课程与混合式课程甚少。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因学生绘画能力的差异,统一的教学进度对于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并不明显。本文紧跟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步伐,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需求,对中国人物画课程混合式教学进行探索,为高校美术教育提供实践参考。

一、高师院校美术学专业混合式教学的发展脉络

我国的混合式教学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末至2006年之间,混合式教学强调技术性,被定义为课堂教学辅助工具,用于改进教学的有效性与教学空间的不足。2007—2013年进入整合阶段,强调交互,即学习者与学习资源、传授人员之间的在线互动性,注重混合式教学,促进、提升与改进科学教学,研究教学设计的改变。第三阶段是“互联网+”,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创造一种真正高度参与的具备个性化学习体验的教学模式。从混合式教学实践情况来看,“互联网+”发展前期由于各高校线下教学占据绝对主流,因而国内关于混合式教学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学习状况分析、学习模式探索、教学策略研究等方面。近些年教育4.0全球框架的发布,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了《未来学校: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定义新的教育模式》报告,线上教学与混合式教学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普及,学者对混合式教学更加关注,对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质量、教学改革措施进行更为具体的研究。

关于中国画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学者姚欣以写意花鸟课程为例,设计和实施了基于慕课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方案。学者闫小荣和姜凤斌围绕工笔花鸟课程提出基于OBE理念的混合式教学的评价机制、具体教学任务设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改进措施等。学者刘艳卿和屈健围绕中国美术史课程提出智能化、模块化、情境化的改革实践,增强学生的探究性与自主性学习。学者王慧以工笔画课程为例,提出线上课程学习设置、创建示范课微视频、学习目标实时监督管理等。学者张淑云针对国画类课程提出构建“学+研+训”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结合师范专业特性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有学者从小学美术教育的核心素养培养出发,结合互联网思维的特征,提出“互联网+小学美术教育”模式的创新是思维融合、教学内容、教学机制环境等诸多因素的改变;也有学者针对混合式教学改革,提出教学单位“去中心化”的改革、教师培训及体系的构建、信息采集及数据的支持、师范专业实践方式的多样化等。然而对于高校美术混合式教学的多维度研究还需进一步拓展,缺乏对师范专业中国人物画混合式教学的实证研究。

因此,大多数混合式教学的研究侧重于对线上教学学习现状、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策略等方面的研究,关于线上资源建设如何适应新时代的需求、线上线下如何有效结合等方面探究仍处于探索阶段。近年来,有部分学者把研究目光转向美术教育,但对于高校美术混合式教学的多维度研究还需进一步拓展。面对教育4.0创新社会时代提出的全球框架及人才培养体系,学者们提出了教育发展的大致路径与典范模式,仍需要结合具体专业培养方案或教学课程进行分析与研究。

二、高师院校中国人物画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

新构建

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经验和理论基础上,结合教育4.0创新时代提出的人才培养体系与目标,对高师院校中国人物画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新构建需要进行探索,进一步调整与完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反馈、教学评价、学生心理、学习方式、学习质量等方面,以丰富中国人物画课程的在线教学理论体系,促进信息化技术与专业教学内容和知识的深度融合,增进艺术与科学的融合,加强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的统一,推进信息化建设、混合式教学与“互联网+”“智能+”等教学模式的发展。

(一)构建“线下主导、交互和协作式”混合式教学模式

教育4.0的全球框架提出构建“创新创造、技术技能、人际交往、全球公民意识”四维能力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混合式教学模式分为:线下主导型、线上主导型、完全融合型。中国人物画课程内容较为适合“线下主导、交互和协作式”的混合式教学。这种模式强调开展协作性学习、跨学科实践与研究,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具备四维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要求。

在混合式教学系统的构成要素中,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与自主性是混合式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学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则影响着混合式教学的质量。中国人物画课程组织实施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和训练方法组织教学,强调写生与创作相结合。围绕课程目标,在教学内容和多元评价需求上进行整体规划,从古今名作赏析到当代人物画前沿观念的引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并通过线上讨论、问答形式形成自我思考,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同时,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在实训写生中融入意象造型观念,将以线造型的写生与创作相结合,让学生以强烈的造型意识表现对象,学会将知识运用于实践。授课前期,注重线上发布学习任务与问题讨论任务,采取小组讨论与协作式学习,针对学生分析临本题材、内容、形式技法进行训练,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入课程思政环节,使学生深刻理解中国人物画的审美观念与文化传承价值,增强文化自信的同时促进师生互动与教学相长。

(二)“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展演”四位一体

传统中国人物画教学可分为五个阶段:线性素描训练、传统画作研习临摹、创作性写生、意象性创作、毕业创作。混合式教学则围绕理论与赏析、以线造型训练、创造性临摹、创新性写生、自主性创作五方面,形成中国人物画完整的课程体系,有助于提高学生创作、教学与创新能力,提高美术专业教学质量及学习成效。课程线上授课内容与线下实践中进一步强调以线造型,提高学生写生创作与教学示范能力。强化课程专业性特征,以碎片化的知识点结合混合式教学,课程体系完整性增强,以微纪录片、微视频等制作方式,给予移动媒体时代全新的学习体验,赋予课程设计艺术性。

依托在线资源,中国人物画课程混合式教学将有别于线下传统人物课程仅以临摹为主,而是“授之以渔”,运用大量在线资源,结合线上课程资源,培养学生自主能力与创作意识,逐步形成国画专业学生在人物画领域的系统学习,掌握古今中国人物画技法与创作方法。在课程实践环节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观念,注重独立写生与创作环节,强化学生以线条造型为主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具备中小学国画类课程教学实践能力,并在院系暑假艺术公益支教中运用。课程扩展注重活动参与,包括校园文化建设与艺术展演,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激发学生跨学科实践与研究。

(三)传承与发展结合,整合线上资源,凸显学生中心

课程内容紧扣核心素养,以提高专业素养、教学能力与综合育人三方面为培养目标,建构课程教学體系。依据学科前沿动态整合信息化课程资源,转换以往中国人物画课程以临摹为主的教学,而将赏析与临摹结合、写生与创作结合,四者有机统一,提高课程的穿插性与连续性。在理论学习与艺术赏析中引导,在临摹中重视创造性训练,在写生中运用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创作能力。学生掌握专业表现技法,关注艺术前沿思潮,拓展思维空间,具备教学与创作能力,在实践中自觉弘扬与发展传统文化,凸显文化精神与文化自信。

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设计合理且针对性强的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以往人物画教学过程中,因学生绘画能力的差异,统一的教学进度对于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并不明显,无法清晰了解不同学生的艺术感悟。采用线上辅助线下教学后,教师将最前沿的教学资源放在线上平台,设置讨论、作业、问答、反馈,能够精准地统计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指导。学生学习模式和思考方式也将进一步转变,合理地将线上与线下结合,依靠教育持续变革所产生的动力,更好地推进教育现代化,拓展教学时间与教学资源,完善课程体系。

(四)实行全过程课内课外的学习评价

运用智慧教学平台实行课程管理与评价科学测量,采取线上线下评价模式。教师备课明确,为学生制定阶段性学习任务点,丰富知识储备,学习管理严格有效。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等采用线上线下多元化考核评价,教与学的过程清晰明确,教学改进积极有效。数据化教学过程材料完整,可监督可完善。

同时,让学生根据学习情况拓展学习时间与学习资源,可反复学习、随时学习,实现自适应。通过线上数据化分析学习轨迹与反馈,提高教学效果,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课程评定方式也可随之进行调整,例如,平时成绩分为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随堂考试则采取以理论测试和实践创作相结合,线上生成数据化分析表,综合评定课程成绩。

三、实现教育4.0时代下的“大美育”教学体系

高师院校中国人物画教学要在教育4.0时代下紧跟教育改革创新的步伐,在教学内容与理念上与时俱进,拓展课堂教学新形式,从传统教学观念转变为信息化教学观念,最大限度发挥线上线下教学的组合优势;将互联网融入美术课堂,逐步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育资源的多元化、学习媒体的数字化、教学效果的优质化。

“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展演”四位一体“大美育”教学体系的实施,以产出为导向,结合线上教学资源与智慧课堂平台,结合课程思政传承传统文化,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拓展实训方式,如小组研讨、问卷调查、名作分析研讨等。课外为学生创设多种锻炼途径,参加美育公益实践,如暑假“三下乡”的艺术公益支教,导师工作坊的课堂展示与教研活动等,有利于学生及时反思与完善自己,始终保持自身成长与社会发展需求相协调的前瞻性意识,不断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文化自信心,实现全面发展。同时为了培养自信的个体与优秀艺术人才,以产出为导向,促进人才全面发展,结合课程思政传承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冯晓英,王瑞雪,吴怡君.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述评: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分析框架[J].远程教育杂志,2018(3):13-24.

[2]刘艳卿,屈健.智能化、模块化、情境化:中国美术史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探索[J].陕西教育(高教),2021(2):71-72.

[3]张淑云.广西地域文化视野下“中国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研究[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3(1):120-126.

[4]冯晓英,孙雨薇,曹洁婷.“互联网+”时代的混合式学习:学习理论与教法学基础[J].中国远程教育,2019(2):7-16,92.

[5]秦楠.“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建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7.

[6]于歆杰.论混合式教学的六大关系[J].中国大学教学,2019(5):14-18,28.

[7]曹海艳,孙跃东,罗尧成,等.“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混合式教学课程学习设计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1):187-192.

[8]张倩,马秀鹏.后疫情时期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建议[J].江苏高教,2021(2):93-97.

[9]姚欣.混合式教学在老年学历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以美术专业《写意花鸟(下)》课程为例[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19(4):58-62.

[10]闫小荣,姜凤斌.“OBE”理念下混合式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以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工笔花鸟》课程为例[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20(2):129-132.

[11]王慧.“互联网+”背景下美术学(师范)专业工笔画课程混合教学模式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1(14):123-125.

[12]郑玲玲.基于“互联网+小学美术教育”模式的创新应用研究[J].农家参谋,2017(21):199-201.

作者简介:

谭媛元,博士,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理论与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人物画线下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陆俨少人物画谱(九)
陆俨少人物画谱(二)
马海方的重彩写意人物画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写意人物画的断想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