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背景下生活服务类广播节目的主持创新策略探究

2024-04-25 18:52杨生妮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6期
关键词:主持广播节目媒体融合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众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广播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之一,又重新焕发了生机。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广播媒体主动采用新技术,搭建新平台,丰富传播渠道,坚持开展主持创新,推出相应的应用程序和APP,并针对年轻受众的喜好,推出了多档生活服务类、美食类、健康类等广播节目,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受众的关注,影响力和传播力日益提高。文章采用案例分析法,以福州人民广播电台《主播星游记》节目为例,围绕不同媒介的传播需求、不同媒介下语境细分要求、主持语言规范化和多栖化要求以及主持人语效增值要求等方面,分析媒体融合态势对广播节目主持提出的新要求。文章进一步通过线上服务和线下服务分析了生活服务类广播节目主持的新样态,提出增强主持人服务的专业性、强化为受众服务的心态、针对节目内容创新语言风格等增强主持人服务意识新举措。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节目主持人要满足节目在形式、内容、包装等方面的创新需求,树立互联网思维,迎合受众需求,拓展线上线下服务,做优节目内容,从而提升节目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关键词:媒体融合;生活服务;广播节目;主持;创新

中图分类号:G2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6-0116-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3年度陕西省教育厅重点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节目的传播策略研究” 成果,项目编号:23JY047

近年来,广播这一传统媒体又重新焕发了生机。在各級广播电台开通的广播节目中,福州人民广播电台开通的《主播星游记》节目以其准确的定位、新颖的模式和精彩的内容,获得了受众的认可和追捧。

2015年12月福州人民广播电台《主播星游记》正式开播,该节目改变以往台本位思想,以听众为中心,向听众介绍旅游信息,并为听众争取景区优惠[1]。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生活服务类广播节目不断创新。

《主播星游记》自开播后,不仅每周都会为听众争取专享特惠价格,而且创建了微信公众号为听众解答疑难,最大限度地满足听众需求,并在线下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增强对受众的吸引力。与此同时,媒体融合态势对生活服务类广播节目主持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节目主持呈现出新样态。为促进生活服务类广播节目更好发展,须明确节目服务宗旨,不断增强节目主持人服务意识。

一、媒体融合态势对广播节目主持的新要求

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节目逐渐与新媒体融合,先后打通了节目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传播渠道。在新形势下,广播节目主持业务也需要不断适应新要求,即满足节目多元化媒介传播需求,满足不同媒介语境细分要求,满足主持语言规范化和多栖化要求,以及实现语效增值要求[2]。

(一)适应不同媒介的传播需求

媒体融合态势下,广播节目传播的路径逐渐扩大,如借助平板电脑、手机等载体实现广泛传播。这要求主持人不断提高口语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满足多元化传播媒介的要求,更好地吸引受众注意力。另外,主持人还需要在传播业务上提高跨媒介编辑、播报的能力,提高实时信息处理和归纳的能力,能够对突发事件进行客观点评[3]。总之,广播节目主持人需要打破以往传统主持业务限制,全面提高主持业务的综合能力,以适应不同传播媒介的传播要求。

(二)满足不同媒介下语境细分要求

媒体融合态势下,受众接收终端呈现集成化特点,但是接收平台却是多样化的,如受众可以通过网站、微电台等平台收听广播。这就要求广播节目主持人能够辨别不同传播渠道的特点,详细分析在不同接收环境下受众收听行为的特点,并针对受众接收特点详细分析其口语传播语境[4],以此制定具有较强适应性的传播方案。同时,针对手机、平板电脑等新型载体的传播特点,制定适合新媒体传播语境的传播方案,满足听众在不同收听渠道、收听平台中的多样化要求。

(三)适应语言规范化和多栖化要求

一方面,在节目内容数字化和受众收听终端集成化的趋势下,主持人需要不断规范主持语言,满足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节目内容制作标准化和配置通用化的要求,使广播节目制作具有逻辑性[5]。另一方面,主持语用互文也要求主持人语言多栖化。这要求主持人不断强化主持业务的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追求播音语言多栖化发展,即谋求不同媒介的多栖化发展,使用不同媒介进行传播;谋求各种节目类型的多栖化发展,在节目中融入不同节目元素;谋求不同职业类型的多栖化发展,了解不同职业特点,增强主持人专业性[6]。

(四)实现主持人语效增值的要求

媒体融合态势下,主持人语效增值要求体现在心理、时效和范围三个方面。

首先,心理涵盖了受众从获取信息到采取行动的整个心理过程。受众收听广播节目,可以从主持人讲述的内容中获得感兴趣的信息,并随着主持语言传播效果的不断加强,改变以往对某事某物的态度,并增强行动意愿,由此实现语效增值[7]。

其次,时效指的是受众在收听广播节目后受到影响的程度。媒体融合背景下,要求主持人不断增强语言传播效果,使短期效果扩大为长期效果,提升节目对受众的吸引力,以此实现语效增值[8]。

最后,范围指的是受众被影响的广度。要求广播节目主持人将目标受众群发展成为更广泛的受众群,以此扩大语言传播的语效范围,实现语效增值[9]。

二、生活服务类广播节目主持的新样态

媒体融合背景下,生活服务类广播节目主持呈现出新样态。线上服务方面,主持人形象多变,在交流时始终以受众为中心,服务受众;线下服务方面,主持人在节目结束后仍为听众服务,并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下集体活动,提升了生活服务类广播节目对听众的吸引力和影响力[10]。

(一)线上服务

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节目主持早已不是主持人负责讲、听众负责听的传统主持模式。在新形势下,广播节目以受众为中心,创造出一种主持人、嘉宾和受众共同聊节目的播出形式。而生活服务类节目聚焦听众日常生活,在新形势下也显现出新样态[11]。

首先是主持人形象多样化发展。如《主播星游记》中的主持人大亮,在节目中他既是为听众着想的朋友,也是精通旅游的达人,还是旅游团体的组织者。多重身份增强了听众对主持人的信任感和认同感,同时也增强了生活服务类广播节目的服务特性,提升了节目影响力[12]。

其次是主持人以受众为中心的交流行为。新形势下节目主持人的交流模式有三种,即主持人和嘉宾、主持人和听众、主持人和嘉宾及听众。不同于以往的“我说你听”的交流状态,主持人在这三种交流模式下,需要以受众为中心,为受众服务。

(二)线下服务

受时间限制,广播节目在一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内无法满足听众的所有需求,因此需要开展线下服务,这也是媒体融合背景下生活服务类广播节目主持的另一个新样态[13]。首先,节目结束后,主持人和节目助理会收集整理听众需求,并予以解决[14]。其次,主持人会在线下定期开展活动计划,如举办同乐会、亲子游、自驾游等形式的集体活动,提升节目对受众的吸引力。

三、增强主持人服务意识的新路径

媒体融合背景下,生活服务类广播形式、内容多样化发展,但是服务听众的宗旨始终不变,这需要不断强化主持人的服务意识,以此体现节目核心特征。因此,主持人需要增强服务专业性,强化为受众服务的心态,针对节目内容不断创新语言风格。

(一)增强主持人服务的专业性

生活服务类广播节目中的主持人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专家型,负责向听众解释某事某物;另一种是提问型,主持人从受众角度出发进行提问,帮助受众解决问题。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主持人,都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这就需要主持人不断提高专业素养,深化专业服务意识[15]。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生活服务类节目形式多样,传播渠道多元,对主持人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够为听众提供专业服务的主持人,才更容易得到听众的认可和喜爱。

(二)强化为受众服务的心态

生活服务类广播节目与听众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主持人需要在主持节目时,将热爱生活、珍惜生活的精神传达给听众,满足听众需求,使听众能够更好地追求和探寻美好生活。同时,主持人还需要在与听众互动的过程中,将爱心和关怀传递给每一位听众,激励听众珍惜和热爱生活。因此,生活服务类广播节目主持人需要坚持为受众着想的宗旨,强化全心全意为受众服务的心态,耐心、亲切地解答受众的各种问题,增强生活服务类广播节目的服务效果。

(三)针对节目内容创新语言风格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节目从传播渠道到包装、语言等都发生了质的飞跃。要想适应时代发展,生活服务类广播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不能一成不变,也不能与节目内容不符,应当不断创新语言风格,满足受众日益多元化的需求。收聽生活服务类广播节目,听众不仅意在获取信息,更享受获取信息的过程。这就要求不断创新节目策划以及主持人的主持方式。

在节目开始之前,节目主持人需要将编辑和记者提供的信息进行加工,减少模块化的内容,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给听众一种亲切且轻松的感觉,拉近与听众的距离。生活服务类广播节目的主持语言风格一般是亲切平实的,主持人在此基础上可以适当增强趣味性,更多地调动听众听觉神经,提高听众参与的积极性。生活服务类广播节目的形式和内容多样,主持人语言风格需要根据节目内容进行调整,毕竟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四、结语

媒体融合背景下,生活服务类广播节目形式、内容、包装等不断创新,对主持人的主持风格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主持人需要不断拓展线上和线下服务,以增强受众对节目和主持人的认同感和信任感。同时,为强化生活服务类广播节目服务宗旨,需要主持人增强服务意识,为听众带来更贴心的广播节目。

参考文献:

[1] 袁维.融媒体时代电视节目主持人转型策略:以央视《主持人大赛》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22(1):179-181.

[2] 高贵武,乔秀宏.胜任力与新走势:参与式文化视域下主持人的社会关注[J].电视研究,2021(10):26-29.

[3] 薛丹.融媒体时代综艺主持人“跨屏主持”能力培养:基于央视、省级卫视、网络媒体主持人大赛分析[J].传媒,2021(14):53-55.

[4] 高贵武,薛翔.融媒体时代节目主持人的专业面向:兼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19主持人大赛》的启示[J].新闻与写作,2020(2):91-95.

[5] 陈虹,杨启飞.基于场景匹配的口语传播:智媒时代之播音主持教育[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0(6):164-168.

[6] 鲁景超.传媒变局对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影响和要求:基于对中国传媒大学毕业生的问卷与访谈[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4):149-152.

[7] 马谛.校台合作,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创新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综述[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11):132-134.

[8] 王彪,高贵武.反思、融合与重构:新文科建设视域下播音主持学科的建构进路[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3(3):74-78.

[9] 梁海新.融媒体时代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现场报道教学改革探索[J].新闻研究导刊,2022(16):192-194.

[10] 张寅,李涵舒.对话理论视域下电视理论节目的创新: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为例[J].青年记者,2020(27):75-76.

[11] 孟伟,郑葵.融媒时代的广播传播路径转向:以广西电台教育广播“私家车930”为例[J].新闻记者,2015(3):90-92.

[12] 喻国明,耿晓梦.元宇宙:媒介化社会的未来生态图景[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110-118,2.

[13] 喻国明,耿晓梦.试论人工智能时代虚拟偶像的技术赋能与拟象解构[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23-30.

[14] 喻国明,王佳鑫,马子越. 5G时代虚拟现实技术对传播与社会场景的全新构建:从场景效应、场景升维到场景的三维扩容[J].媒体融合新观察,2019(5):4-8.

[15] 马勇.生理表情对播音员主持人情绪体验的能动性作用探讨:基于“具身认知”的心理学研究思潮[J].新闻研究导刊,2022(12):172-174.

作者简介 杨生妮,一级播音员,研究方向:播音主持、融媒体。

猜你喜欢
主持广播节目媒体融合
论微博、微信在广播节目中的作用
广播节目创优策划探析
多媒体融合视角下的广播电视节目主持创新研究
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新闻节目主持人的适应性
播音主持临场发挥语言技巧的掌控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论循证新闻的方法与意义
当代电视播音主持业务发展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