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扶贫”模式下湖南少数民族织绣创业工坊的建设与发展

2024-04-25 18:29黄嘉曦袁皓弘
天工 2024年6期
关键词:织绣扶贫非遗

黄嘉曦 袁皓弘

[摘 要]研究了在“非遺+扶贫”模式下,如何促进湖南少数民族织绣创业工坊的建设与发展。通过分析该模式的可持续性和发展前景以及面临的挑战和困境,从教育传承、创新现代化、政策支持、文化交流和社会参与等方面对创业工坊建设与发展提出了建议。这些创业工坊的建设与发展有望推动湖南少数民族织绣文化和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实现湖南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与拓展。

[关键词]“非遗+扶贫”;湖南少数民族;织绣;创业工坊

[中图分类号]J5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4)6-0009-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黄嘉曦,袁皓弘.“非遗+扶贫”模式下湖南少数民族织绣创业工坊的建设与发展[J].天工,2024(6):9-1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湖南省社科基金“‘非遗+扶贫模式下湘西地区少数民族织绣创业工坊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YBA211)成果。

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一体化的冲击,湖南少数民族织绣文化和技艺正面临着衰落和失传的风险。为了保护和传承湖南少数民族织绣文化和技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非遗+扶贫”模式下创业工坊的建设与发展被提及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旨在研究在这一模式下,如何有效地促进湖南少数民族织绣创业工坊的建设与发展,以更好地传承湖南少数民族织绣文化和技艺,最终实现湖南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与拓展。

一、湖南少数民族织绣文化和技艺的现状

当下湖南少数民族织绣传承与发展正面临着诸多困境与挑战。首先,随着现代工业化的发展,湖南少数民族织绣传统技艺逐渐被机械化生产所取代,导致湖南少数民族织绣技艺传承面临严重的危机。其次,现在功能性单一、时尚度不足且售价较高的湖南少数民族传统织绣产品因与消费者需求不合,而陷入销售困境。最后,湖南少数民族织绣文化和技艺的传承与发展还面临着人才培养的难题。传统织绣技艺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但是现代年轻人更倾向于选择更为现代化的职业和生活方式,因此对湖南少数民族织绣文化和技艺学习及从业意愿较低。同时,地方性高等院校也缺乏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机制,导致湖南少数民族织绣文化产品设计与产业建设的从业人才队伍凋零。

二、“非遗+扶贫”模式下湖南少数民族织绣创业工坊建设和发展的意义与作用

(一)保护和传承文化和技艺

首先,湖南少数民族织绣创业工坊的建设和发展为当地多种织绣文化和技艺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更多的生存空间。其次,湖南少数民族织绣创业工坊的建设和发展为当地织绣文化和技艺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人力、物力与资金支持。

(二)巩固和拓展脱贫成果

这一模式下湖南少数民族织绣创业工坊是巩固和拓展当地脱贫成果的有效模式。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发布的《关于支持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通知》和文化和旅游厅印发的《关于大力振兴贫困地区传统工艺助力精准扶贫的通知》提出了建设创业工坊对振兴贫困地区有重要意义。2019年,全国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2 310个,带动20万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 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印发《关于推进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建设的通知》,进一步扩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建设范围,全面推进非遗助力精准扶贫。随后,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文件强调重点扶持湖南少数民族地区创业工坊的建设,并公布创业工坊是“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并能辐射引领全省脱贫和巩贫成果的新模式。

(三)增强当地文化自信

这一模式下湖南少数民族创业工坊的建设和发展可以增强当地居民的文化认同和自信,扩大了传统文化和技艺的展示及消费平台,促进了民族民俗活动的开展,引发了人们对非遗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四)促进地方旅游业发展

2023年6月,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等十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若干措施》,文件指出实施传统工艺品牌扶持计划,丰富传统工艺产品供给,扩大传统工艺消费市场,依托非遗工坊开展传统手工类职业技能培训,培育特色劳务品牌。到2025年,打造100个非遗工坊、非遗村镇、非遗街区省级示范点。

三、“非遗+扶贫”模式下湖南少数民族织绣创业工坊建设和发展对策

(一)非遗保护与传承机构的作用与作为

非遗保护与传承机构在对湖南少数民族织绣创业工坊传统技艺培训、工艺产品创新、产品销售渠道扩展、非遗+扶贫宣传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机构包括政府设立的非遗保护中心、文化遗产研究所、博物馆、高校、非营利组织及基金会等。

1.传统技艺的保护与传承

非遗保护与传承机构致力于帮助湖南少数民族织绣创业工坊对图案纹样、工艺流程进行考证和整理,并针对创业工坊所遇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确保湖南少数民族织绣文化和技艺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

2.产业资源的整合与开发

非遗保护与传承机构致力于引导湖南少数民族织绣创业工坊整合与开发当地文旅、农业、轻工、纺织等产业资源,共同打造国家级、省级非遗街区与非遗村镇,并通过联合举办展览、市集、文化节庆等活动树立湖湘特色产业品牌。

3.国际交流与合作

非遗保护与传承机构致力于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组织湖南少数民族织绣创业工坊负责人赴海外参加国际学术研讨及文化交流活动,与国际非遗组织合作开展项目,推动湖南少数民族织绣创业工坊国际化发展。

4.政策倡导与推动

非遗保护与传承机构就湖南少数民族织绣创业工坊的建设与发展提出改革建议,积极推进法规的完善并监督相关政策法规的实施,为湖南少数民族织绣创业工坊建立与发展争取更多的政策红利。

(二)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的机制与途径

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对湖南少数民族织绣创业工坊的建立与发展也非常重要。社会力量包括企业、NGO组织、志愿者、文化爱好者等,他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和支持湖南少数民族织绣创业工坊的建设与发展。首先,各界社会力量可以通过联合、联名等方式与湖南少数民族织绣创业工坊共同研发非遗织绣创新产品,帮助湖南少数民族织绣创业工坊提升市场竞争力。其次,NGO组织能为湖南少数民族织绣创业工坊建设与发展提供资金、技术培训和项目推广等方面的支持。再次,志愿者可以通过参与湖南少数民族织绣创业工坊的各种活动,促进少数民族织绣创业工坊的建立与发展。例如,帮助织绣创业工坊整理资料,利用自媒体宣传报道,通过增强社会对湖南少数民族织绣创业工坊建设和发展的关注,向世界传播民族文化。最后,游客和非遗爱好者也可以通过购买湖南少数民族织绣创业工坊的产品、体验创业工坊、观看节庆与竞赛活动等方式,来支持湖南少数民族织绣创业工坊的建立与发展。

四、“非遗+扶贫”模式下湖南少数民族织绣创业工坊的前景展望

根据先行研究结论,这一模式下湖南少数民族织绣创业工坊的建设和发展是保护湖南非遗技艺“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新模式,也是生产性保护湖南少数民族织绣的最佳路径,具有巨大的可持续性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首先,这一模式下湖南少数民族织绣创业工坊的建设和发展培育和壮大了民族特色手工艺产业,解决了留守老人、孩子无人可依的社会问题,吸引了更多外出打工者回乡就业创业。其次,这一模式下湖南少数民族织绣创业工坊的建设和发展带动了当地产业与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不仅促进了传统手工艺产业的成功转型发展,同时也带动了纺织、轻工、文旅、农业等产业链的多元融合。最后,这一模式下创业工坊的建设和发展,增强了当地民众和游客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从而激发他们更积极地投身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地区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共同促进湖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一)这一模式下创业工坊面临的挑战与困境

首先,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湖南年轻一代对少数民族织绣创业工坊的建立和发展的兴趣不足,从而导致创业工坊建立和发展面临人才传承断层困境。因此,如何吸引年轻人关注并参与这一模式下湖南少数民族织绣创业工坊的建立与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挑战。其次,消费者的审美观念和购买需求早已不同往昔,大部分湖南少数民族织绣创业工坊面临着从业人员年龄偏大、受教育程度较低、审美和观念守旧、缺乏创新创业能力等诸多问题,如何创新湖南少数民族织绣创业工坊产品以满足当代消费者的需求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再次,湖南少数民族织绣创业工坊的建立和发展面临资金和政策支持不足的问题。湖南少数民族织绣创业工坊多集中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民族村寨,相关轻工纺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都不够成熟,因此湖南少数民族织绣创业工坊的建立和发展更需要当地政府、企业和相关机构资金和政策的大力扶持。最后,全球一体化对湖南少数民族织绣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带来了冲击与挑战,也给湖南少数民族织绣创业工坊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如何在全球一体化的冲击下使这一模式下湖南少数民族织绣创业工坊的建立与发展向现代化、时尚化、多元化转变,是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

(二)这一模式下创业工坊未来发展方向与建议

1.教育与传承

加大湖南少数民族织绣文化和技艺的教育普及力度,特别是要注重培养年轻一代的兴趣和爱好。一是非遗入校园。建议湖南少数民族区域的学校从幼儿园开始逐步系统地开设织绣文化和技艺的教育、体验及创新课程,为湖南少数民族织绣工坊的建设与发展奠定基础。二是承办中国非遗传承人研培班。帮扶少数民族區域有能力的创业工坊、高校和机构申报和承办中国非遗传承人研培班,为湖南少数民族织绣创业工坊的建设与发展储备人才。三是举办民族民俗节庆活动。大力举办少数民族节庆、民俗及服饰展演和技能竞赛等活动,为湖南少数民族织绣创业工坊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更多的生存空间。

2.创新与现代化

这一模式下湖南少数民族织绣创业工坊的建设与发展需要与现代市场需求相结合。一是建立校、地、企共建研发基地,帮扶少数民族织绣创业工坊模式和产品的改革与转型,成功创立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品牌。二是建议区域内高、中专院校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课程,培养专业对口的相关人才。三是建议创业工坊拓宽销售和传播渠道,提升创业工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政策支持

加大对湖南少数民族织绣创业工坊建立与发展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创业工坊建设与发展,同时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对创业工坊创新成果的保护和管理。

4.文化保护与交流

加强与其他地区和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其他地区与国家的成功经验,推动多元文化的交融,促进湖南少数民族织绣创业工坊国际化建设和发展。

5.社会参与意识提升

加强社会各界对湖南少数民族织绣创业工坊建设与发展的认知和关注,建议创业工坊定期面向居民和游客开展文化普及、技艺体验及成果展演活动,提高公众对湖南少数民族织绣文化和技艺的认同感和支持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五、结束语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发现教育传承、创新现代化、政策支持、文化交流和社会参与等对策对湖南少数民族织绣创业工坊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些对策的实施有望促进湖南少数民族织绣文化和技艺的保护与传承以及少数民族织绣创业工坊的建设与发展,为实现湖南少数民族区域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和拓展做出积极贡献。同时也希望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推动这些对策的落实,为“非遗+扶贫”模式下湖南少数民族织绣创业工坊建设与发展提供支持。

猜你喜欢
织绣扶贫非遗
“丝绣华章——清华藏珍·织绣展”展览
新媒体环境下金秀瑶族织绣艺术传承发展问题及对策*
东正,与织绣拍卖同成长
乾隆时期的藏传织绣佛像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证监会“扶贫”
管仲“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