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流视角下广西少数民族社交礼仪服饰的时尚创新设计研究

2024-04-25 18:29沈慧基尹红
天工 2024年6期
关键词:文化交流少数民族广西

沈慧基 尹红

[摘 要]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各个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新型社交活动的多样性导致少数民族社交礼仪服饰亟须进行时尚化的创新。对广西布努瑶服饰的款式、色彩、纹样、工艺进行分析,并运用于社交礼仪服饰的创新设计之中,从而适应现代社交场合,彰显新时代下民族的新形象,体现服饰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民族价值。这不仅实现了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流、传承和发展,同时为民族社交礼仪服饰的创新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广西;少数民族;社交礼仪服饰;布努瑶;时尚创新;文化交流

[中图分类号]J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4)6-0036-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沈慧基,尹红.跨文化交流视角下广西少数民族社交礼仪服饰的时尚创新设计研究:以布努瑶服饰为例[J].天工,2024(6):36-38.

基金项目:广西艺术学院2023年研究生创新项目“跨文化交流视角下广西少数民族社交礼仪服饰的时尚创新设计研究”(XJYC2023087)。

礼仪之大,故称夏;章服之美,谓之华。[1]中国自古被誉为礼仪之邦,有衣冠上国之称,服饰礼仪对中国来说尤为重要。社交礼仪服饰是指在社交场合中,为了尊重他人、展现自己的修养和品位,所选择的合适的服饰。而少数民族的社交礼仪服饰应该是反映民族的文化内涵、精神面貌和物质文明,又符合社交规范的服饰。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少数民族的聚集地之一,拥有12个世居民族,每个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传统服饰,绚丽多姿,各具风采。随着广西经济的快速发展,少数民族的社交生活不局限于传统的节日、礼宴、婚俗,在快节奏的发展趋势下,社交场合不断拓展,这就需要既能凸显广西地区民族特色,又能适应现代化社交需求的正式性礼仪服饰,因此,对少数民族社交礼仪服饰进行时尚创新设计研究迫在眉睫。

一、少数民族社交礼仪服饰文化的传承与价值体现

(一)少数民族社交礼仪服饰文化的交流与传承

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风格都是经过漫长的艺术实践与交流形成的,并且具有强大的稳定性与延续性。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文化都是对传统服饰表象的延续,也是对传统服饰精神内涵的传承。[2]在多元化的发展背景下,少数民族社交礼仪服饰渐渐呈现出一种交融的态势。少数民族社交礼仪服饰的创新,有利于展示民族形象,实现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审美碰撞。少数民族文化融入社交礼仪服饰,可以立足本土,推陈出新,利用新技术、新思维捕捉民族服饰文化的精髓,促进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少数民族社交礼仪服饰的价值体现

少数民族社交礼仪服饰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民族价值几个方面。其中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少数民族社交礼仪服饰的设计可以增强族群共同意识,凝聚民族力量,提高民族的自我认同感,促进各个民族之间和谐共存、共同发展,进而促进社会和政治的安定。少数民族社交礼仪服饰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少数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根基,其独特的服饰结构、纹样图案更是一种象征性的文化符号。在快速拓展的社交场合和多样化的社交活动中穿着具有本民族特征的社交礼仪服饰,可以促进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和传播,这便体现了其文化价值。民族价值主要体现在少数民族社交礼仪服饰保持了民族文化的延续性,并赋予了服装民族识别功能。每个民族的社交礼仪服饰都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样式,成为识别各个民族的主要标识,也增加了民族个体的身份认同和自我认知。

二、广西布努瑶服饰的历史文化及服饰特点

(一)布努瑶服饰的历史文化

布努瑶最早起源于长沙、武陵两地,即湘江、洞庭湖西岸等地,后几经迁徙,一部分深入广西腹地,现分布在广西都安、巴马、大化、平果等地。由于在偏远山区定居,交通闭塞导致布努瑶至今还保留着較为完善的传统文化,如祝著节、密洛陀文化、干栏式建筑、传统服饰等。布努瑶人民认为创世女神密洛陀创造了天地万物和人类,因此将密洛陀病逝到归祖期间,即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九定为纪念密洛陀最隆重的节日——祝著节,在此节日人们会穿上传统服饰来祭祀祖神密洛陀。

广西布努瑶服饰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民族的代表符号和文化结晶,与其生活方式和传统信仰密切相关。首先,生活方式在服饰上的体现由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构成决定。布努瑶自古就有依峻岭而居的习惯,绝大多数布努瑶人都居住在高山密林中,高山密林较为潮湿阴凉,而传统的干栏式建筑四面透风,因此,布努瑶女性服装腰部用裤腰、百褶裙和围裙三层布料进行围裹,可以抵抗高山寒冷气候,同时保护女性的小腹。布努瑶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农业,由于长期务农劳作,他们多采用深色土布面料,既耐磨耐脏,又能抵御寒冷。

其次是传统信仰在服饰上的体现。从装饰上看,女子头戴方形头巾,寓意出嫁四方、过得圆满;头饰上的银钗,戴上出门可以得到祖先保佑,逢凶化吉;女子胸前常佩戴月亮形状的银项圈,代表月亮女神,布努瑶人民认为月亮是密洛陀升天后的化身,佩戴银项圈表达了不忘祖先;腰间佩戴的银质烟筒被作为青年男女的爱情信物,当遇到心仪的人,便将烟筒里面的烟叶拿出来送给对方,表达一见钟情。从服装上看,百褶裙前后厚度不一致,前幅更为厚实,以此当作一道“铜墙铁壁”[3];上衣肩背上有一条弧形绣线,这是对月亮女神的悼念;衣服边缘的绣花由小三角形排列组合而成,且多色交织,是布努瑶人民对山清水秀的环境的描绘。

(二)布努瑶服饰的特点

布努瑶服饰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且男女装束不同,女子服饰由上衣、裤子、哈西、百褶裙、头巾、银钗、银项圈、串珠、鞋子等部分组成;男子服饰较为简洁,由上衣、裤子、头巾、鞋子组成。

1.服饰的款式与工艺

布努瑶女子上衣为立领右衽,因常在山区用背篓搬运物品,上衣较为贴身,衣襟右开,衣身较短,方便行走。上衣的衣领、斜襟、下摆、后背、袖口均有刺绣花边,用不同颜色、宽窄的绣条拼接。由于上衣长度仅过肚脐,下裤为高腰直筒裤,裤脚用锦条装饰,类似干栏建筑,故又称“干栏衣”。腰部用百褶裙以绳系在腰间来固定裤子,百褶裙用手针紧密缝制褶裥,中间褶量紧凑,两边平展,整体长约30厘米,高约25厘米。腰部外围有哈西装饰,经缠绕两圈,将四个有挑花的哈西头垂至臀部下方,高约30厘米。头饰由头巾、绒花、哈西、银簪组成,先用条纹或净色织布头巾包裹在头部,然后是戴在额头前的绒花,五彩斑斓的小绒球,再佩戴哈西,哈西头垂向左右两边,搭在肩前,最后在头部后方插上银钗,银钗一般为双数,以8支居多。

布努瑶男子服饰上衣为开襟衫,门襟呈长方形搭在服装右片,下裤与女子相同,裤腰用绳子来固定,腰间挂有银制烟斗、小刀等银饰装饰。男子服饰更加简洁,体现了男子敢于扛起生活重担,爱惜女性。

布努瑶服饰的制作工艺精良,大致包括自种、自织、自染、自裁、自缝、自绣几个步骤,用自染的黑色土布结合大量的挑花纹样进行装饰,具有淳朴的民族气息。织布工艺是先将弹好的棉花搓成棉条进行组纱,最后通过经纬交织织出土布;染布工艺是先将植物捣碎出汁,再与石灰膏进行混合并用沸水煮至黏稠状,均匀涂抹在土布上,使染料的汁液在高温状态下浸入纱线,提高色彩的牢固度;布努瑶挑花工艺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其布局紧凑、章法有序、图案典雅,先用彩色绣线按照经纬线交织的方法挑出交叉或十字,再组合成想要的图案。

2.服饰的色彩与纹样

布努瑶服饰底色较为单一,以黑色为主。首先,由于布努瑶人民长期居住在山区,以务农为主,再加上山区水源较为匮乏,不便洗衣,所以他们更喜欢耐脏的黑色衣物。其次,黑色服装可以更好地吸收阳光的热量,在冬天或潮湿的山区可以抵御寒冷。最后,布努瑶人民质朴、隐忍的性格与黑色所体现的朴实、沉稳、低调相契合。随着布努瑶染布技术的进步,他们发现布料颜色可以通过调节蓝靛染料黏稠度、染布次数和浸泡时间来实现,后期又细分为黑色、蓝黑色、深蓝色几大类,是布努瑶服饰的主色调。

布努瑤服饰纹样色彩丰富,被世人称为“好五色斑衣”。布努瑶人民经常在领口、斜襟、衣摆、袖口、裤边等部位装饰纹样,运用各种颜色进行搭配且寓意各不相同。例如孩子多采用红色、黄色、绿色,祈福健康成长;中年人多用红色、蓝色、黄色寓意前程似锦;老年人则用黑色、红色、白色,显示德高望重[4]。此外是挑花纹样,其中多米星纹运用最广,既代表星星又代表粮食,是人们在向上天祈求五谷丰登;还有简单的长条形、方形纹样,寓意要堂堂正正做人;还有一些由山茶花、八角花所转化的纹样,展现坚毅不屈和高雅端庄的品行,寓意富贵吉祥。现代的布努瑶服饰纹样已有所转变和丰富,但基本寓意仍然保留。

三、布努瑶服饰元素在广西少数民族社交礼仪服饰上的创新设计应用

布努瑶服饰拥有精良的制作工艺、协调的色彩搭配、厚重的文化积淀,将其融入广西少数民族社交礼仪服饰设计之中,在保留社交礼仪服饰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时尚创新设计,既富有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又符合现代审美和时代需求,具有巨大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

(一)传统款式的时尚创新

少数民族社交礼仪服饰是传统与现代、民族与国家的兼容体,是少数民族展示形象、标识传统、传播文化的承载体[5]。在款式设计上要讲究端庄大气,蕴含民族特色。将传统布努瑶服饰复杂的形制进行简化,并通过提取布努瑶服饰代表性的结构,融入社交礼仪服饰的设计。例如提取布努瑶服饰中的立领、右衽并结合现代旗袍、西服款式,将上衣右衽搭片直接改为斜襟,使服饰整体更显得精神、干练,还可以将起装饰作用的短百褶裙加长形成时尚单品等。既彰显了传统民族服饰的文化韵味,又具有现代时尚感。

(二)纹样元素的融合创新

通过提取布努瑶服饰与社交礼仪服饰相适应的元素,并根据现代审美采用分解重构、抽象变形、交叉融合等设计手法进行纹样创新,以及研究社交礼仪服饰纹样的运用与布局,对布努瑶纹样进行合理布局。例如在APEC会议领导人穿的“新中装”中运用了提花万字纹、祥云纹、海水江崖纹等[6]中国传统纹样,对其进行数字化创新设计,将纹样的色彩、布局、构成进行变换,从而打造精致高雅的纹样。在广西少数民族社交礼仪服饰的纹样创新中,可以将山茶花的形制和多米星纹,结合数字技术并根据现代审美进行重组再创造。在色彩上可以提取布努瑶服饰的传统色彩深蓝色,并与中国传统的莲红色结合,整体舒适和谐,体现出沉稳、谦逊的品质。在民族纹样中注入现代审美进行创新设计,使人们能快速感受民族服饰的魅力,热爱民族文化。

(三)传统技艺的科技创新

社交礼仪服饰讲究面料的舒适性、抗皱性和品质感,面料的选择尤为重要。首先,布努瑶传统服饰面料以土布染色为主,面料质感较为粗糙、易掉色、易变形,为此可采用新型面料进行替代。例如采用丝绸面料、提花织锦面料、醋酸面料、羊毛纤维混纺面料等,实现定织定染,更为平服挺括,弥补了土布面料存在的缺陷。其次,布努瑶传统挑花工艺制作缓慢、成本较高、修改较难,运用现代技术电脑制图、机器制作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如运用电脑提花、定位织造技术来实现。传统技艺创新使少数民族社交礼仪服饰向便捷、快速以及注重人体工程学的方向发展。

四、结论

在现代服饰文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如何在顺应潮流的同时展示自我、坚守自我,在文化的交流中取长补短,突破创新尤为重要。本文以布努瑶服饰在广西社交礼仪服饰中的创新应用为基础,融入布努瑶的服饰文化与精神内涵,最终形成能够适应新时代审美需求和现代社交场合的服装。对广西少数民族社交礼仪服饰进行时尚创新设计,可以促进广西形象的树立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不断吸取彼此的精华,完善自我,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参考文献:

[1]杜预注,孔颖达疏.春秋左传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李迎军.从中山装看传统服饰文化的继承与创新[J].艺术设计研究,2010(1):34-37.

[3]许立坤.田东布努瑶传统服饰的特点、内涵及传承:田东布努瑶文化研究系列之一[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24(6):58-63.

[4]陈辰.布努瑶服饰探究及在现代服饰中的应用:以都安、大化瑶族自治县为例[D].南宁:广西艺术学院,2014.

[5]刘元风.从时代的角度看待服饰 从未来的高度认识传统:第21届APEC会议领导人服装设计的感悟[J].北京教育(高教),2015(10):23-25.

[6]杜桂丽,石维丹.民族特色服饰彰显文化自信:以APEC“新中装”为例[J].中华文化论坛,2015(2):142-146.

猜你喜欢
文化交流少数民族广西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以“春风化雨”的文化交流,加强两国“心通意和”
充满期待的中韩文化交流年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广西广西
广西尼的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