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头木版年画的数字化融合与创新

2024-04-25 18:29华美琪夏淑彬彭满华邹博文唐嘉
天工 2024年6期
关键词:数字化创新

华美琪 夏淑彬 彭满华 邹博文 唐嘉

[摘 要]滩头木版年画是一种很有湖南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滩头木版年画的历史与传统的考察,一方面是对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是对其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科学与艺术价值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借助成熟的影像技术,完成对滩头木版年画信息的完整采集与整理,为其学术研究、参观欣赏及开发利用等工作提供精确的数字信息,最终实现对湖南邵阳滩头木版年画的数字化融合与创新。

[关键词]滩头木版年画;数字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J2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4)6-0042-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华美琪,夏淑彬,彭满华,等.滩头木版年画的数字化融合与创新[J].天工,2024(6):42-44.

基金项目: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创新训练项目“数字乡村背景下非遗年画的创新融合设计”(项目编号:3939)。

一、滩头木版年画的发展现状

滩头镇位于湖南省隆回县东南方,距离邵阳市约30千米。元末明初,这个地方设立了一个镇,被称为“楚南滩镇”。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滩头镇的经济以农业为主。然而,滩头镇是手工业发展的重要地区,并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

滩头以苍翠的楠竹林而闻名,被称为“楠竹之乡”。漫山遍野的楠竹为滩头的手工土纸制作提供了丰富的原料,从而促进了滩头古镇土纸加工业的发展。后来,基于土纸的发展,滩头木版年画得以兴起,又被称为滩头花纸。滩头民风淳朴,吸收了其他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地方特色文化。由于地处山区,与外界联系较少,滩头人民的生活主要依赖传统的农耕文明。然而,由于生产力低下和自然灾害的影响,人们很难抵御疾病的侵害。因此,他们通过原始的宗教信仰和祭祀来寻求安慰和解脱,并将这种信仰融入当地的生产活动中。

滩头的地理位置、环境以及民俗文化共同塑造了中国民间艺术珍品——滩头木版年画。滩头木版年画与江苏的桃花坞木版年画、天津的杨柳青木版年画、山东潍坊的杨家埠木版年画一起被称为“中国四大年画”。作为湖南省唯一一种具有浓厚楚南地域特色的手工木水印年画,滩头木版年画与其他年画在许多方面存在显著的区别。它是湖湘民间美术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民间美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滩头木版年画体现了滩头年画艺人的手工技艺和审美思想,集中反映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以质朴中的新鲜、阳刚中的柔美、粗犷中的精致为特点,与其他地方的民俗画相比,更加质朴直接、鲜明浓烈。

以往,滩头木版年画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没有它就没有了过年的氛围。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城市和农村的居住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年画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小。人们对民间手工艺品的需求下降,导致滩头木版年画的生产规模不断缩小,年画印刷技术也逐渐衰落。

在古代,人们对门神年画有着吉祥、驱邪、祈福的需求。随着思想意识的发展,人们通过年画来装饰门户、表达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年画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精神载体。

滩头木版年画是我国民俗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传统文化技艺,也是人们的精神食粮。滩头木版年画与传统绘画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源于民间,技艺的传承需要通过民间艺术家的口耳相传。然而,由于手工艺人无法依靠这门技艺维持生计以及现代科技对年画艺术的全方位影响,年画艺术家逐渐放弃了传统艺术,转而学习新的艺术形式,导致年画行业不断衰落。此外,当地年轻人对滩头木版年画的兴趣不大,更倾向于外出打工。再加上滩头木版年画本身具有世俗性和本土性,使其在年画市场上缺乏吸引力和竞争力。因此,这种传统的民间手工艺逐渐失去了生存的空间。

二、滩头木版年画衰落的原因

一个文化符号的衰落,肯定不是由单个原因造成的。滩头木版年画的衰落受到文化、社会、市场、环境、工艺制作等因素的影响。

(一)年俗文化发生了变化

在现代社会,受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传统的节日和習俗逐渐被淡忘。另外,电子贺卡、微信红包等新型祝福方式使得人们更倾向于使用现代化的方式进行节日祝福,减少了年画的消费需求。滩头木版年画作为一种与年俗文化紧密相关的艺术形式,失去了其原有的文化内涵。

(二)市场需求萎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审美观念的变化,人们更倾向于现代化的文化内容和消费方式,更多人选择其他形式的装饰和艺术作品。同时,滩头木版年画的创新内容、销售渠道和手段比较单一,无法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这就导致滩头木版年画的销售量逐年下降。

(三)原生环境变化

随着时代的变迁,滩头镇的原生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老街、老房子逐渐消失,滩头木版年画的生产环境和生活场景也随之消逝,而且新型产业的诞生,导致滩头木版年画丧失了传统的生存土壤。

(四)工艺耗时耗力

首先,滩头木版年画一直以全手工的方式进行创作,从造纸到颜料的制作,包括刻版、选纸、蒸纸、脱胶、刷粉、配色、印刷、开脸等各个环节,都由人工完成,并采用了家族合作、自产自销的形式。这难以适应当今时代对快捷、高效的要求,所以制作的年画作品造价高昂,带来的收益十分有限。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机械化、数字化的印刷方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手工制作,机械印刷年画的规模越来越大,传统手工艺年画的市场与发展空间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市场份额不断减少,滩头木版年画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其次,传承方式的局限。滩头木版年画传承人一直恪守着“传内不传外”的祖训,这种单纯的师傅带徒弟的传承方式对于培养年画的传承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限制了年画的传承和发展。如今,只有高腊梅和李咸陆两个老工匠,新收的徒弟只有高腊梅的两个儿子,至于以前的那些学徒,大部分都没有毅力,要么出去打工,要么另谋生路,没有受到年轻人的欢迎。因此,这种民间技艺很可能随着老一辈传承人的离去而归于尘土,湮没于历史之中。

再次,保护力度不足。尽管滩头木版年画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在保护和开发方面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没有得到充分宣传,缺乏宣传手段,在外地的知名度较低。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的资金和资源有限,使得滩头木版年画的制作和推广受到限制。如今滩头木版年画面临技艺失传、资料流失等风险。同时,由于木版年画制作周期长、工艺烦琐,许多手艺人改行或转业,导致滩头木版年画技艺传承困难。

最后,缺乏内容创新。在文化艺术不断丰富的今天,滩头木版年画在内容和形式上缺乏创新,过于守旧,难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在现代社会,人们的审美观念和需求不断变化,如果木版年画不能与时俱进,开发新的内容,就难以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更难以开拓新的市场,也为弘扬和传承滩头木版年画增加了难度。

总的来说,与过去相比,现在的滩头木版年画已然是“只见草萧疏,水萦纡”。滩头木版年画的知名度并不高,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只有为数不多的作坊在运营,当地人很少将贴年画的风俗习惯传承下来。大部分人对传统手艺还是持支持的态度,认为这是一个时代符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青少年对这一传统技艺知之甚少,当地教育部门也没有设计相关课程,导致滩头木版年画濒临消失。因此,要注重弘扬与传承这种传统技艺。政府与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促进年画的传承和创新。

三、滩头木版年画的数字化融合与创新

随着网络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技术已经深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并持续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数字化技术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平台。

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近年来滩头木版年画在数字化融合与创新方面受到广泛关注。这种年画以古朴、夸张的造型和艳丽、润泽的色彩而闻名。在数字化时代,通过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滩头木版年画能焕发新的活力。

首先是数字资料的收集、记录和保存。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滩头木版年画面临衰落和消失的风险。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数字化摄影和三维立体扫描等技术收集图像和模型,进行数字化三维建模。此外,滩头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十分烦琐,需要经历雕刻、印刷、染色等多个环节。数字化技术可以帮助手艺人更精准地完成雕刻和印刷工作,提高制作效率。例如,使用数字化雕刻机可以精确雕刻复杂图案,而使用数字化印刷技术则可以实现大规模、高质量印刷。

其次,需要对数字化的信息材料进行参数化登记,建立综合信息数据目录以便检索,并采用数码储存技术进行保存与分类。

调查显示,长沙学院的社会实践团队曾前往滩头镇进行滩头年画的调研和学习。他们与当地的年画艺人合作,设计了一系列新颖的年画产品,如以当地历史为主题的年画作品。这些活动不仅加深了年轻一代对传统年画的理解和认识,也促进了当地非遗的传承和发展。滩头木版年画在文化变迁与生态重构方面面临着挑战,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开始探索新的发展可能性,重构新的文化生态。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非遗,隆回县文化部门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引入社会力量、加强宣传展销力度等,以激发传统“纸文化”的潜能。例如,福美祥年画作坊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制作了生肖年画、年画册页、年画中国结、年画灯笼、年画挂历等多种衍生产品。

再次,在展示和传播方面,以数字媒体平台为基础所构建的体系可以整合各种形式的滩头木版年画信息。手艺人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艺术网站等平台展示作品,吸引更多消费者和收藏家。同时,数字化技术也让滩头木版年画走进新领域,为观众提供了更丰富、立体的观赏体验,增强了人们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利用多媒体集成、数字影像、虚拟技术和互联网络,滩头木版年画得以全面展示、传播与开发利用,突破了时空限制,实现了资源的利用和共享。将滩头木版年画的数字信息纳入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可以提升其文化与品牌价值,有助于现代化转型,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深入应用,滩头木版年画正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数字化技术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全新的路径和更多的可能性。通过利用数字化手段,滩头木版年画得以在虚拟空间中永久保存和展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这一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数字化技术也为滩头木版年画的制作和传播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使其在当今社会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我们相信滩头木版年画这一传统艺术瑰宝必将在现代科技的推动下迎来更加辉煌的未来。

滩头木版年画作为我国的文化瑰宝,在数字化技术的加持下实现了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在各个方面得到了创新,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数字化技术为滩头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通过数字化的记录和展示,人们能够更加形象、直观地了解滩头木版年画的发展历程、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促使其在当今社会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在数字化技术的推动下,滩头木版年画焕发新的光彩,也能得到可持续发展,为中华文化的传播提供助力。

总之,在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滩头木版年画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我们需要抓住发展机遇,对滩头木版年画的主题内容和艺术形式进行创新,然后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其进行传播,使其获得更大的发展。同时,还需要面对滩头木版年画传承遇到的各种挑战,加强传承人培养,提高传承人的综合素养,加大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力度,更广泛地传播滩头木板年画,使这项优秀的传统艺术得到更好的发展。

四、结束语

数字化保护为滩头木版年画的保存提供了新的机遇,我们应善于利用新技術、新理念和新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滩头木版年画应顺势而为,适应新时代的需求,顺应社会民风民俗的变迁,呈现出崭新的内容和主题。同时,还要与国际接轨,寻找差距,为滩头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发展夯实基础,使其在世界文化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何滢.湖南滩头木版年画的保护与传承[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32(6):196-198.

[2]马俐,刘旸.对朱仙镇木板年画现状与前景的思考[J].广西轻工业,2011,27(9):156,205.

[3]李端婧,范莎,傅蔷.传统年画的市场开发现状与营销建议:以山东杨家埠木板年画为例[J].技术与市场,2011,18 (7):437,439.

[4]张光俊.湖南滩头年画的艺术特色[J].美术,2018(8):118-119.

[5]裴景旺.浅议滩头木版年画的造型意蕴与色彩美学[J].明日风尚,2020(10):70-71.

猜你喜欢
数字化创新
数字化:让梦想成为未来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数字化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