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遗”角度审视道县龙舟文化的传承

2024-04-25 18:29王金意
天工 2024年6期
关键词:非遗传承困境

[摘 要]旨在分析道县龙舟文化的发展历程,探讨其作为非遗的重要性,指出当前传承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并从非遗保护的视角提出传承策略。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实地调查法等,结果表明,道县龙舟文化源远流长,是当地独特的民俗资源,其作为非遗,可以增强道县文化自信,推动文创产品等相关产业发展等。但在传承过程中存在参与群体流失、经费短缺等问题。因此,建议采取加强政策支持、实施标准化传承、丰富传承载体、拓宽传播渠道等策略,以有效保护和传承道县龙舟文化。

[关键词]道县龙舟文化;非遗;传承;发展;困境

[中图分类号]K89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4)6-0045-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王金意.从“非遗”角度审视道县龙舟文化的传承[J].天工,2024(6):45-47.

道县龙舟文化源远流长,是当地独特的民俗资源之一,对展示道县的历史文化和加强道县文化自信意义重大。作为非遗,道县龙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与文化多样性的维护密切相关。但是,当前道县龙舟文化的传承面临一系列困境。因此,有必要从非遗角度审视道县龙舟文化的发展历程、传承重要性、面临的困境以及未来的保护对策,以更好地弘扬和传承这一文化瑰宝。

一、道县龙舟文化的发展

根据史料记载,道县龙舟文化形成于元朝。当时,在每年的龙舟节,官府会组织民众进行龙舟比赛,这成为道县龙舟活动的开端。这一时期的龙舟活动具有明显的官方色彩和民间娱乐性质。明清时期,道县龙舟文化从官方活动逐渐转变为民间的自发性活动。每逢节日或丰收时节,村民都会自发组织龙舟比赛,以示庆祝。龙舟队伍也从官方统一组建变成由村民自行组建。明清时期奠定了龙舟文化的群众基础。近现代,道县龙舟文化逐渐成为地方特色体育运动。近代,道县的多所学校纷纷成立了自己的龙舟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和体育系统也推动龙舟运动的开展,一些民间龙舟队伍被整合到新成立的体育龙舟队。现代,道县还举办了多届龙舟赛事。龙舟文化由民间娱乐活动变为正式的竞技体育项目。当前,道县龙舟文化正处于转型期。它既保留了民俗文化内涵,又具有了标准化的体育运动属性。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使其既符合现代体育要求,又不丧失传统民俗特色。

二、从非遗角度审视道县龙舟文化的传承意义

(一)有利于增强道县文化自信

从非遗的视角审视和保护道县龙舟文化,可以有效增强道县文化自信。道县龙舟文化历史悠久,是道县优秀传统文化的缩影,承载着道县人民的文化记忆和文化认同。弘扬和传承龙舟文化,有利于激发民众的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此外,龙舟文化作为独特的民间传统文化,蕴含着道县先民的智慧。保护龙舟文化有利于这种独特的民间智慧的传承,体现了对本土文明成果的尊重与自信。通過非遗保护,向世人展现了道县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了人们的归属感与文化自信。

(二)有利于推动相关产业发展

从非遗视角保护与发展道县龙舟文化,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可以通过举办高水平的龙舟赛事,吸引更多人关注并参与其中。定期举办道县龙舟大赛,充分发挥这一特色民间传统项目的优势,还可以结合元素开发旅游产品和文创产品,丰富文化内涵。在保护道县龙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商业化运作,既可以扩大产业规模,增加群众收入,也可以为文化保护提供持续的经费支持。此外,注重现代文化与龙舟文化的融合创新,制作出一些市场潜力大、能增强龙舟魅力的文化产品,促进道县龙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三)有利于弘扬道县优秀传统文化

龙舟文化是道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和鲜明的民族风格。比如在龙舟的赛事仪式中,包含对历史传说的导引、对先民智慧的传承,这些都体现了道县独特的文化个性。将这些内涵推陈出新、传承创新,可以让道县的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历久弥新。同时,龙舟竞技体现了道县人民勤劳勇敢的品质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这些都是道县优秀传统文化的真谛。因此,通过保护和弘扬道县龙舟文化,既可以让历史的真谛得到延续,也可以激励现代人将这种文化继续发扬光大。

(四)有利于维护文化多样性

从非遗的视角保护道县龙舟文化,对于保护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拥有广袤的国土和悠久的历史,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都具有独特性。龙舟文化就是道县地域文化中耀眼的“明珠”。它展现了道县人民的物质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心理特征等,将其作为非遗加以保护,不仅避免了其在当代社会中被同质化和边缘化的风险,也保护了中华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从这个意义上说,道县龙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对保护中华文化多样性具有积极意义。

三、道县龙舟文化传承的困境

(一)传承人才青黄不接,后继乏力

道县龙舟文化的传承主要采用古老的师徒传承模式,老一辈的龙舟技艺传承人凭借多年的经验与技巧,将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授给年轻一代。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日渐降低,许多人选择外出务工或从事其他行业,导致龙舟竞渡等方面的传承人才出现断层。老一辈传承人日益减少,而年轻一代又难以及时补充,这种青黄不接的局面使道县龙舟文化的传承后继乏力,面临失传的危机。

(二)传承机制不够健全,缺乏保障

目前,道县龙舟文化的传承还缺乏健全的机制,主要体现在政策支持力度不足、传承平台搭建滞后以及社会参与度不高等方面。地方政府虽然出台了一些保护性措施,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缺乏切实有效的配套政策和监管机制。同时,龙舟文化传承所需的场地、设施、资金等也缺乏必要的保障,传承活动大多依靠民间自发组织,缺少统一协调和长效管理。这种传承机制的不健全,导致龙舟文化传承缺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三)传承资金投入不足,发展受限

龙舟文化传承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赛事组织、人才培养、宣传推广等各个环节。然而,目前,道县龙舟文化传承主要依靠政府有限的财政拨款和民间自筹资金,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资金投入的缺乏,直接制约了龙舟文化传承事业的发展。许多传承项目难以开展,宝贵的文化遗产资源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与开发。同时,资金短缺也影响了传承人才的培养和传承基地的建设,使得龙舟文化传承陷入发展困境。(四)现代生活方式冲击,传统习俗式微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的龙舟文化习俗在现代社会中面临冲击和挑战。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难以抽出时间参与传统的文化活动,电子产品的普及也分散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注意力。许多与龙舟相关的民俗活动,如龙舟祭祀、龙舟会等,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热闹场景,参与者日益减少。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导致部分龙舟习俗日渐式微,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弱化,龙舟文化传承面临失去根基的危险。

四、从非遗角度审视道县龙舟文化的传承

(一)打造龙舟文化体验营

道县作为地理位置优势明显、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特色县域,应充分展现龙舟文化的独特魅力,可以着手打造龙舟文化体验营。该体验营可模拟龙舟赛事现场,以互动体验的形式让游客亲身感受龙舟运动的激情与魅力。同时,通过多媒体展示、文物陈列、非遗传承人现场示范等方式,全面展现龙舟文化的历史渊源、竞技规则、器物制作工艺以及蕴含的哲学思想等。除了亲身体验,体验营还可以开设龙舟文化课堂,聘请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深入讲解龙舟文化的独特内涵,让游客对这一充满地域特色的文化遗产有更全面的认识。同时,体验营内可专门设置龙舟文创产品展销区,集中展示当地的特色工艺品、纪念品等,为游客提供实物纪念,也为当地手工艺人开拓销路。龙舟文化体验营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体验项目,使游客沉浸式地了解龙舟文化,感受其独特魅力,从而有效传承和弘扬这一珍贵的地方文化遗产。

(二)举办龙舟文化创意大赛

为了充分挖掘龙舟文化的创新价值,可以在道县举办龙舟文化创意大赛。该大赛以龙舟文化为主题,鼓励全国各地的设计师、创客、非遗爱好者发挥创意,围绕龙舟文化元素创作各类文创产品。大赛设置多个赛道,如服装设计赛道、工艺品设计赛道、动漫设计赛道、新媒体短视频赛道等,参赛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擅长领域自由选择参赛路线。在评审环节,可邀请行业内的资深人士、非遗传承人和文创投资人组成专家评委团,从创意性、文化内涵、市场价值等层面对参赛作品进行综合评判,择优给予奖励。获奖作品不仅有机会在道县内外进行实物展示和销售,更重要的是可以为当地龙舟文创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和灵感。通过这样的创意盘点,可汇聚各路才俊的智慧,促生出一批具有龙舟文化元素、兼顾传统与现代的文创精品,为龙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活力,助力其创新与传承。

(三)建立龙舟文化创客空间

为推动龙舟文化的创新发展,政府和相关机构可以打造“龙舟文化创客空间”。这一创客平台以龙舟文化为主题,为有志于文创产业的年轻人提供一个实践创意的空间。创客空间可划分为多个功能区,设有手工坊、设计工作室、展示体验区等。手工坊区为有意向从事龙舟文创手工的创客提供场地及设备;设计工作室区则为从事二次元创作的动漫设计师、多媒体设计师等青年人才预留工作空间;展示体验区则用于展示创客的文创作品,并为当地群众提供文化体验项目。除了硬件之外,创客空间还可以定期举办各类培训讲座、交流會、路演活动,提供创业指导;同时可以为优秀文创项目对接投资渠道,助力项目孵化和产业化。作为一个创新实践的阵地,龙舟文化创客空间将有助于汇聚创意力量,培育新生代文创人才,进而为龙舟文化注入更多的活力。

(四)推出龙舟文化IP开发计划

龙舟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蕴含着巨大的文化IP开发价值。为了充分挖掘其文创潜能,有必要制定龙舟文化IP开发计划。该计划的核心目标是通过专业的市场调研和文化解码,系统梳理龙舟文化中的人物形象、传统故事、竞技仪式、手工器物等元素,赋予其当代审美和生活气息,并围绕这些元素开发出图像、动漫、游戏等具有市场价值的文创产品。在具体操作上,可组建专业的文创团队,包括文化研究者、设计师、动漫师、程序员等跨界人才,对龙舟文化进行深度解构和艺术再创作。同时,还可以通过委托第三方机构或联合其他文创公司等模式,开展龙舟文化IP的合作开发。无论采取哪种途径,关键是要将龙舟文化中蕴含的历史人文内涵提炼出来,赋予其全新的视觉呈现力,并借助多元化的文创产品形式更好地融入当代人的生活。

(五)启动龙舟文创集群计划

龙舟文化的传承和产业化发展,需要政策、资金、人才等多方面的支持。为此,道县可启动龙舟文创集群计划,打造一个涵盖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等全产业链条的文创产业集群。该集群的核心是吸引和扶持一批以龙舟文化为主题的文创企业。可以为这些企业提供一定的税费减免、场地租金补贴等优惠政策和配套服务,形成规模效应。同时在集群内部打造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研发设计、人才培训、产品展示、线上销售等多项配套服务。除了企业,集群内还需要吸引高校、研究机构等科研力量,开展龙舟文化研究和人才培养;同时还要引入资本力量,为文创企业的发展提供融资渠道。政府则可以作为协调者,统筹规划集群建设,为企业提供指导和扶持。龙舟文创集群一旦形成规模,将有利于形成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配套的产业格局,实现文创产品和服务的专业化分工,构筑起一个集约、高效的龙舟文化产业链,有力地推动龙舟文化的创新传承和高质量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道县龙舟文化历史悠久,是道县独特的民俗资源,对这一非遗进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在传承过程中面临一些困境,需要从加强政策支持、实施标准化传承、丰富传承载体、拓宽传播渠道等多个角度采取有效对策。希望通过弘扬和传承道县龙舟文化,增强道县文化自信,保护道县文化多样性,使这个文化瑰宝得以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辛朝.文化自信视域下我国龙舟项目的传承与发展[J].体育世界,2023(9):16-18.

[2]李鹏程,许贵泉,王晓东.龙舟运动市场化的发展路径研究[A].2023年首届国际体育科学大会论文集[C],2023.

[3]乘风破浪的龙舟经济呈现传统文化新亮点[J].廉政瞭望,2023(12):42-43.

[4]王洪军,李鹏程.文化再生产视域下龙舟文化的发展与创新[A].运动项目文化论坛论文摘要集[C],2023.

[5]李佳慧.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以龙舟为例[A].运动项目文化论坛论文摘要集[C],2023.

[6]文宇广.文化自信视域下龙舟文化国际化传播的发展困境与对策[A].首届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论坛论文摘要集——墙报交流(五)[C],2023.

[7]陈立华,李孟华.龙舟竞渡 文化瑰宝[J].中国民族, 2023(12):102-103.

[8]文宇广,唐泽方.龙舟精神的文化内涵与价值意蕴[A].第十三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墙报交流(体育史分会)[C],2023.

猜你喜欢
非遗传承困境
困境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