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讲好中国故事”融入高职思政理论课的路径研究

2024-04-25 02:04芦晓娟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6期
关键词:思政理论课优化路径新媒体

摘要:新媒体时代,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方式已经发生巨大变化,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模式也有所转变,传统面对面的教学逐渐转化为“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新媒体技术在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高职思政理论课是培养学生思政素质的重点课程,其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讲好中国故事”融入高职思想政治课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思政理论知识,提高学生思政素质。在教学中,教师需科学合理地选择中国故事,以具有代表性、典型性、时代性的中国故事为主,反映中华传统文化和当代发展成果。教学方法也应实现多样化,借助多媒体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并加强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中国故事的魅力。基于此,文章围绕“讲好中国故事”对高职学生的重要性、高职思政理论课针对“讲好中国故事”的教学现状展开探讨,并从优化课程设计、整合关于中国故事的课程内容、应用新媒体教学手段讲好中国故事、重视教学评价不断改进“讲好中国故事”的教学方法、建设校园文化渲染中国故事氛围等方面入手,制定新媒体时代将“讲好中国故事”融入高职思政理论课的实现路径,旨在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讲好中国故事”;高职;思政理论课;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6-0201-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3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项)“‘一站式学生 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创新路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3zsszsx079

一、前言

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速度不断加快,内容呈现多元化特征,通过讲好中国故事,能够传递出积极的中国形象和价值观,打破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可以帮助其提升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

我国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故事中涵盖各类文明元素,将中国故事融入高职思政理论课,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高职思政理论课在“讲好中国故事”这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应借助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完善教学规划,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思政教学服务。

二、“讲好中国故事”对高职学生的重要性

首先,通过讲述中国故事,可以帮助高职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民族自豪感。

其次,中国故事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化观念和人生智慧,讲好中国故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和人文关怀,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最后,通过了解中国企业的发展历程、创新实践和社会责任等故事,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职业世界和社会环境,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1]。

三、高职思政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的教学现状

(一)内容选择不够合理

部分教师在选择中国故事时,有时可能会涉及过多的主题和内容,导致故事线过于分散,缺乏重点和深度,学生在听故事时难以抓住重点,无法深入理解故事的内涵和意义。有些故事过于陈旧,与现代社会和学生的生活背景脱节,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另外,个别中国故事的思想观念存在偏颇,如果教师没有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学生在学习时容易对故事中的价值观念产生误解或偏差,进而影响到自身的思想价值[2]。

(二)教学方式不够创新

当前,有些教师仍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学生往往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意识和能力。教师在讲述中国故事时,未充分利用课堂互动环节,学生难以深入参与到故事中,无法真正领会故事的内涵和意义。部分教师虽然在教学中应用了新媒体技术,但也仅限于PPT、微课课件等方面,缺乏对如VR、AR等技术的运用,使得教学方式略显单调乏味,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一些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教学,学生缺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而这也会影响学生对中国故事的领悟[3]。

(三)教学资源不够丰富

有些高职思政理论课的教材内容较为单一,缺乏丰富的中國故事案例和素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讲述中国故事。由于种种原因,一些高职思政理论课的教学资源开发不足,缺乏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料和辅助教材,使得教师缺乏充分的内容支持,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部分高职思政理论课的教学资源仍以传统纸质形式为主,缺乏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利用,教学资源与其他学校相比略显单薄[4]。

四、新媒体时代“讲好中国故事”融入高职思政理论课的实现路径

(一)优化课程设计

在课程设计之初,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确定需要讲述的中国故事主题和内容,以及与思政理论课的结合点,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时代性的中国故事,确保故事内容与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内容紧密相关。在设计具体的课程内容时,教师可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中国故事所蕴含的思想和价值观[5-6]。

同时,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实地考察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国故事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和思想认识。

另外,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综合评价学生对中国故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能力,通过评价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7]。

(二)整合关于中国故事的课程内容

对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进行梳理,识别和筛选与中国故事相关的内容,对这些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形成关于中国故事的知识体系。依托新媒体技术创建课程资源库,库中应包含图片、视频、音频、微课等不同形式的辅助教学资料,并在思政理论课程中设置专门的中国故事模块,合理安排学时,确保学生对中国故事有足够的学习时间。

此外,还要将中国故事与思政理论课程中的其他内容整合,将优质教学资源上传至高职院校内部的中国故事课程资源库,方便教师获取更多教学资源 [8]。

(三)应用新媒体教学手段讲好中国故事

高职院校可借助网络平台、社交媒体等新媒体手段开展中国故事的教学活动,以在线直播教学、视频会议的方式实现远程教学和互动交流,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融入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元素,制作精美的教学资源,以PPT、微视频等工具呈现生动的故事情节,辅以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穿戴VR头盔、眼镜或使用手机APP,进入更加真实的历史环境中,增强其对中国故事的情感共鸣[9]。

此外,还可建立专门的在线学习平台,教师在平台上布置学习任务,学生可以通过该平台展开自主学习、在线测试和探讨交流,促进生生之间的互动学习。同时,鼓励学生在平台上提出问题、发表观点,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10]。

(四)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以加深学生对中国故事的认知

高职院校可定期举办“中国故事与现代社会”主题演讲比赛,鼓励学生从自身角度出发,讲述对中国故事的独到见解[11]。教师可以参照该比赛内容、模式设计关于中国故事的知识竞赛题目,涵盖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激发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竞争意识。在知识竞赛中,学生需要通过回答问题如“中国四大发明是什么”“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是什么”等,展示自身对中国故事的掌握程度。利用新媒体技术,如VR、AR等,模拟还原中国故事的历史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的文化内涵。在VR、AR技术下,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红军长征的艰辛历程,更加深刻地理解长征精神的历史意义,此种体验式学习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中国故事的认识[12]。

(五)重视教学评价不断改进中国故事教学方法

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制定针对中国故事融入思政理论课的教学评价标准,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氛围等多个方面,且评价标准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量化性,以便对教学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在教学时,教师应通过课堂观察、学生反馈等方式,收集关于中国故事教学方法的评价信息,并对收集到的评价信息进行深入分析,了解教学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之处[13-14]。

此外,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需求和问题,以及教学方法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目標的契合程度,根据教学评价结果优化故事的选择和呈现方式,改进课堂讲解技巧,加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借助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在线学习平台等手段,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辅导。

(六)建设校园文化渲染中国故事氛围

高职院校可以设立有关中国故事的展示墙、展示橱窗或文化长廊,定期更新展示内容,向学生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和当代发展成果,或扩建图书馆、阅览室等文化场所,提供有关中国故事的书籍、期刊等文献资源,供学生借阅和学习[14]。定期举办与中国故事相关的主题活动,如讲座、展览、文化节等,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增强学生对中国故事的兴趣和了解。

另外,高职院校还应开通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定期发布有关中国故事的新闻、文章、视频等内容,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并将中国故事融入思政理论课程中,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讲解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故事所蕴含的思想、价值观和文化内涵[15]。

五、结语

文章通过研究新媒体时代“讲好中国故事”融入高职思政理论课的实现路径,发现目前高职思政理论课的“讲好中国故事”存在内容选择不够合理、教学方式创新性不足、教学资源不丰富等问题。若要促进“讲好中国故事”与高职思政理论课的高度融合,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情况、新媒体技术来优化课程设计。同时,通过强化实践教学来加深学生对中国故事的认知。此外,教师还需重视教学评价,及时调整讲好中国故事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中国故事的学习兴趣,以提升高职思政理论课的整体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娜.“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研究[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3,28(6):53-56.

[2] 石铁伟.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和实践路径[J].西部素质教育,2023,9(24):14-18.

[3] 苏嘉烨.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挑战与应对[J].青年学报,2023(6):73-77.

[4] 李然.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研究[J].天津电大学报,2023,27(4):23-27.

[5] 池鑫彤,于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功能的结合路径[J].黑河学院学报,2023,14(12):35-38.

[6] 郑幼维,黄玉桃.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以宁德高校为例[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97-102.

[7] 郭菁.新媒体环境下“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路径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24):188-190.

[8] 廖灵丹,夏代会.“大思政课”视域下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路径探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4(1):38-41.

[9] 王俊萍.吕梁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进路研究[J].吕梁学院学报,2023,13(6):32-35.

[10] 黄敏侠,王军锋,王光义.话语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提升路径析论[J].陕西开放大学学报,2023,25(4):80-85.

[11] 张晓芳.“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对策思考:以昌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3(4):86-89.

[12] 洪子斐.讲好中国故事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路径探析[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3(3):25-27.

[13] 赵鸿忠.讲好“中国故事”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现路径研究[J].昌吉学院学报,2021(4):46-51.

[14] 王伟娟.习近平“讲好中国故事”思想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对策:以概论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7):120-121.

[15] 王伟娟.习近平“讲好中国故事”思想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意义[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5):128-129.

作者简介 芦晓娟,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思政理论课优化路径新媒体
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思路探讨
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创新研究
微媒体与高校思政理论课创新探析
信息安全下企业经济信息管理分析
运用激励理论开展企业管理面临的困境分析
新形势下的党群干群关系及优化路径探索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