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性高血压药学管理模式对患者血压控制的效果

2024-04-25 07:30吴艳飞
吉林医学 2024年3期
关键词:肾性达标率药师

吴艳飞,陈 虎,金 钊

(宜春市人民医院药学部,江西 宜春 336000)

肾性高血压,指因肾脏实质性病变和肾动脉病变引起的血压升高统称为肾性高血压。其为最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高,是慢性肾脏病发展到终末期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有高达50%左右的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合并有肾性高血压[2],严重危及患者生命。我国CKD患者高血压的知晓率为85.8%,治疗率为81.0%,然而以靶目标血压<140/90 mmHg的血压控制率仅为33.1%。与普通高血压相比,肾性高血压血压更高、更难控制,往往需要联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降压药物[3]。传统高血压管理模式主要以护士为主导,采用面对面咨询、电话随访等形式,在用药指导、不良反应干预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4]。近年来随着药师服务能力的逐步提升,药师已广泛参与到慢病管理的队伍中,以药师为主导的药学服务增强了患者对疾病和合理用药的认知,提高血压达标率和用药依从性[5-6],治疗指标及患者生活质量均显著改善[7]。本研究旨在探讨肾性高血压的药学管理模式以提高CKD患者血压达标率,对两种管理模式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血压控制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等进行对比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宜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肾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48~72岁,平均(60.12±2.24)岁。试验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46~73岁,平均(59.52±2.14)岁。对照组、试验组的收缩压分别为(175.06±8.133)mmHg、(175.84±8.333)mmHg,舒张压分别为(87.28±4.536)mmHg、(88.64±3.800)mmH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1.2方法:所有患者均实施为期6个月的血压管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1)对照组采用普通高血压管理模式,流程如下:①创建健康档案:根据患者的基本信息、疾病状况等建立健康档案。②药物护理:护士在患者入院时开展入院宣教,入院后嘱患者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每天遵医嘱为患者测量血压。③开展讲座宣传高血压知识:每周由护士通知患者在病区参加宣传活动,讲座内容包括高血压疾病简介、药物简介及饮食保健等。活动当天组织签到,对入组的患者进行相应登记并发放调查问卷,同时发放各种高血压的宣教资料。④心理疏导:为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8],医护人员需经常与患者就其疾病进行有效沟通,嘱患者家属多关心患者的病情,鼓励患者参与社交活动,转移其负面情绪。同时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戒烟、戒酒、清淡饮食;减少食盐摄入量,每天食盐摄入量逐步降至<6 g,增加钾摄入[9],促进疾病好转。⑤电话定期随访。护士每2个月对患者进行一次电话随访,了解其血压控制情况,提醒患者按时服药,避免出现私减药量、忘记服药、不服药等情况。提醒患者的复查时间。(2)试验组在普通高血压管理模式下,再采用肾性高血压药学管理模式,流程如下:①建立患者的药历:为参与研究的患者建立药历,详细记录其既往疾病史、药物/食物过敏史、药物不良反应史、入院前至今使用的药物、血压记录(建立血压测量档案)、实验室检查报告等,对目前使用的药物存在的疑问等。②开设肾性高血压药学门诊:患者在院期间或出院后均可前往药学门诊进行用药咨询,药师为患者在用药过程中所产生的疑问以及在当前用药中产生的不适宜情况是否为药物不良反应等进行解答,指导用药。因肾性高血压控制血压难度较普通高血压难度大,对血压控制不佳者,建议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以判断患者的血压节律是否正常,以便为患者调整用药。③个体化用药指导:肾性高血压患者因年龄、BMI、CKD病因、CKD分期等不同[10],血压存在差异,药师通过面对面交流了解患者当下病情及用药方案,根据每位患者的相关检查指标和现行用药方案,对存在问题向主治医师反馈共同商讨、调整。药师根据药物药代动力学特点对患者正在使用的药物进行整合,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包括用药注意事项、药物的最佳服用时间、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何自我监测及其防治等。④以互联网为依托,利用抖音短视频联合微信开展药学科普。药师定期录制短视频上传至抖音APP,科普内容包括血压的测量方法、高血压用药注意事项、常见用药误区、药品的服用方法、药品的保存方法、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健康生活方式及运动医学等。患者入组时发放上传视频日程表,临近日期时,微信或电话通知其观看;建立微信群,患者扫码入群,药师为患者提供便捷的用药咨询,同时定期在群里发送问卷调查链接,评价科普效果及患者的满意度。微信、电话或药学门诊定期随访:在慢性病管理中,定期随访和行为干预,针对不同程度患者的管理,加强个性化干预方案的制定非常重要[11]。每个月药师对建档的患者进行随访,对于微信随访不到的患者进行电话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服药的依从性、血压控制情况、服药期间是否有不良反应、每天摄盐量等。血压控制不佳者,建议前往药学门诊进行随访,药师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用药,嘱患者测量调整用药后2 w内的血压水平,并进行记录,以便为下次就诊给予进一步指导。

1.3观察指标:发放问卷调查表或发送问卷调查链接至微信,对患者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患者的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养成率(包括合理饮食、规律运动、定时定量用药、血压测量,各项分值 0~10分,分数越高提示行为越好)、血压控制达标率(血压达标标准为血压<140/90 mmHg)等。同时,评估和分析患者满意度情况。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t及χ2检验。

2 结果

2.1两组血压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改善情况进行比较,两组之间收缩压的降压幅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血压波动情况数据比较

2.2两组血压控制的达标率:对照组达标31例,不达标19例,达标率为62%;试验组达标47例,不达标3例,达标率为94%。研究组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918,P<0.05)

2.3两组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情况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对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n(%),n=50]

2.4两组健康行为养成情况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健康行为养成率的比较[n(%),n=50]

2.5两组满意度比较:两组满意度比较,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满意度比较[n(%),n=50]

3 讨论

高血压管理是控制高血压进一步发展的有效手段,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是目前我国社区主要运用的管理模式,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情况,减少脑卒中发生率,在一定程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2-13],但单一的干预手段已无法满足有效控制高血压的现实需求。肾性高血压患者个体差异较大,个体化降压方案、个体化健康教育,可帮助肾性高血压患者提高服药率及血压控制率,改善心理状态[14-15]。

肾性高血压普通高血压管理模式主要以医生、护士为主导,药师参与较少,药师发挥药物治疗的空间较小。然而,肾性高血压药学管理模式在普通高血压模式的基础上,药师以负责的态度为患者提供药物治疗服务,以达到特定的治疗效果,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16]。药师结合患者的病情及用药情况,建立高血压档案及药历,对患者进行药学干预,进行个体化用药指导,为其提供科学、合理的用药保障,从而提高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17]。同时利用新媒体等多种形式开展药学科普,提高患者对疾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水平,药师在药物治疗及随访跟踪方面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高血压信息化管理模式中采用微信平台远程管理,药师微信群中定期指导用药,督促患者坚持服药、按时服药,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及血压达标率等[18-20]。截止到目前,本院药师参照上面的步骤,对参与研究的肾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药学管理模式后,大部分患者对自身的疾病和治疗方案有了更详细的了解,饮食生活习惯也有了明显的改善,血压控制情况平稳,血压达标率显著提高。患者对目前采用的新媒体(如抖音短视频)开展药学科普的反响较好,对药学门诊的咨询服务满意度也显著提高。然而,因这些措施实施时间不长,病例数也不多,想要获得全面而准确的数据反馈需要一定时间。故在以后的工作中,药师会按照这个方法逐步深入探究肾性高血压的药学管理模式,力争整理出一套更完善的管理方案,为肾性高血压慢性病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猜你喜欢
肾性达标率药师
药师之歌
药师之歌
药师“归一”
刘光珍治疗肾性蛋白尿临床经验
付滨治疗肾性蛋白尿经验及验案举隅
陕西省地下水水位考核情况
山西省2017年地表水功能区水质现状评价分析
四川脱贫攻坚半年“成绩单”出炉
特拉唑嗪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肾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分层随访模式对院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