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C延续性护理结合加速康复护理模式对脑梗死患者应激反应及心理感受的影响

2024-04-25 07:30
吉林医学 2024年3期
关键词:延续性出院脑梗死

张 雯

(天津市人民医院C5北急诊病房,天津 300121)

脑梗死也称脑卒中、脑血管意外,是一种常见及多发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包括缺血性脑梗死和出血性脑梗死等。现代医学认为脑梗死是由于脑动脉血管粥样硬化,血管内生成血栓,导致动脉管腔变小甚至闭塞,由此发生脑血管疾病[1]。近年来,脑梗死患者的死亡率显著下降,但是很多患者伴随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特别是脑梗死后肢体痉挛当前比较常见,主要表现为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痉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患者在长期的诊治过程中多伴随有心理障碍,严重危害患者的生活质量[2]。脂联素(APN)是一种内源性生物活性蛋白质,参与机体内蛋白质、糖代谢与脂类代谢,可反映脑梗死患者的恢复情况。同时很多脑梗死患者在面临自身患病的同时常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感受,可影响患者的护理进程,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3-4]。加速康复护理模式是当前常用的护理方法,不过多数只考虑院内护理,没有对患者的院外护理进行持续关注,造成护理效果不佳[5]。4C延续性护理是近年来慢病临床中应用的护理干预模式,其弥补了传统延续护理的弊端,是联合患者住院医护人员、社区护理人员和家属共同对患者出院后的护理个体化护理进行管理[6],达到持续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7]。本研究探讨了4C延续性护理结合加速康复护理模式对脑梗死患者围术期指标、氧化应激及心理感受的影响,以明确4C延续性护理的价值与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调查法选择2020年2月~2021年2月天津市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处于病情稳定期;患者对自己病情充分了解,知情同意本研究;年龄20~75岁;能正常沟通。排除标准:认知障碍者;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妊娠与哺乳期妇女。本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根据入院顺序把患者分为4C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加速康复护理。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身体恢复情况,出院前给患者讲解饮食、运动等注意事项及术后复诊的重要性。4C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4C延续性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建立4C延续性护理工作小组:每组由1名护士长、1名主治医师、1名主管护师及2名护士组成,由护士长担任组长。护理小组人员均统一培训,考核通过上岗。②在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对其一般资料、心理状况、生理状况等料进行收集,建立个人护理档案,并结合个人需求制订护理计划。③回访:护理人员主动询问患者病情,积极采用支持性干预、强化性干预、认知干预、拓展干预等方法,掌握患者负面情绪,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建立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健康教育内容,实时上传患者的病情状况。④加强医院医护人员、患者家庭成员、社区医护人员的合作:三者之间采用微信、电话、邮件等方式进行沟通、交流,随时调整患者护理计划,最大限度地护理患者。两组护理观察时间为1个月。

1.3观察指标:①近期疗效:根据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无达到上述标准甚或恶化。②在护理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患者的心理感受状况。③在出院后3个月以生活质量问卷(EORTC QLQ-C30)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包括健康状况、功能状况等两个正向维度与症状领域、躯体领域两个负向维度。

1.4统计方法: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进行χ2及t检验。

2 结果

2.1两组近期疗效比较:护理后4C组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后近期疗效比较[n(%),n=40]

2.2两组护理前后血清APN值变化比较:两组护理后的血清APN值高于护理前,且4C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的血清APN值比较

2.3两组护理前后焦虑与抑郁评分比较:两组护理后的焦虑与抑郁评分都低于护理前,且4C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前后焦虑与抑郁评分比较分,n=40)

2.4两组出院3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4C组出院后3个月的健康状况、功能状况评分高于对照组,症状领域、躯体领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出院3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n=40)

3 讨论

护理工作是比较独立的学科,主要注重临床上所出现的病症进行有效的综合护理工作[8-9]。4C延续性护理结合加速康复护理模式将各项护理措施进行优化,降低各项护理措施对患者引起的应激,使机体更接近非疾病状态,从而促进患者康复。本研究显示护理后4C组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75.00%,两组护理后的焦虑与抑郁评分都低于护理前且4C组低于对照组。从机制上分析,4C延续性护理弥补了传统护理模式对出院后的干预缺陷,更人性化地服务患者,缓解出院后患者的负面情绪,从而有利于患者康复[10]。特别是4C延续性护理符合当前患者的健康需求,也是健康管理视域的发展方向,能最大化利用现有医疗资源,有利于发挥不同护理层次在促进患者康复的作用[11-12]。

很多脑梗死患者不仅需面对疾病带来的负面情绪,同时也需克服长期治疗对自身健康担忧等不良情绪,也会造成自身机体生物相关因子分泌失衡[13]。APN可通过NF-κB途径抑制雌激素的合成,也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因素,APN水平与脑梗死的发生呈负相关。本研究显示两组护理后的血清APN值高于护理前,4C组高于对照组,表明4C延续性护理的应用能促进APN的分泌。从机制上分析,延续性护理能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给予相应的管理,提升其对疾病治疗的信心,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14]。

当前以人为中心的整体医疗护理理念立足于患者,着眼于一体与连续性的个性化医疗服务,给予患者全方位高质量的护理体验。从机制上分析,4C延续性护理体现了“以人为本”护理理念的体现,能实现护理的连续性[15];其可鼓励患者以积极、理智的心态去面对疾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16-17]。不过本研究为小样本的研究,也为单中心分析,有待进一步进行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

综上,4C延续性护理结合加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死患者的应用能加快患者康复,有利于促进血清APN的释放,缓解焦虑、抑郁等心理感受,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延续性出院脑梗死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延续性护理管理在回访中心的应用
第五回 痊愈出院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并发痴呆70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