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干预对急诊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应用价值

2024-04-25 07:30魏云欣吴春燕
吉林医学 2024年3期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例数

杨 曦,魏云欣,吴春燕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天津 300211)

创伤性出血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不同程度的创伤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失血症状,创伤性失血的发生概率超过80%,创伤性失血会造成失血性休克,不同患者的失血性休克出发点不同,由临床报道显示一些患者在创伤后失血200 ml会出现休克状况[1]。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急救过程中需要配合优质的、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良好的护理内容可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预后结果、加快康复速度、提升康复质量、降低致死致残率。并且良好的护理对策可以降低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从发病到转移到治疗再到康复全过程中的风险事件,提高治疗总有效率[2]。本次研究根据90例急诊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医疗数据,对优质护理干预对其救治效果进行分析和说明。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为探究优质护理干预在急诊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急诊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标记方式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优质护理)各45例。对照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23~72岁,平均(37.29±2.17)岁;抢救原因:20例为交通损伤,10例为高空坠落,7例为工伤,6例为打架,2例为其他。观察组男30例,女15例;年龄22~70岁,平均(36.15±2.49)岁;抢救原因:19例为交通损伤,11例为高空坠落,8例为工伤,5例为打架,3例为其他。本次入选研究的患者均已获得知情权,并且本次研究已经获得本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选与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①入选患者经临床诊断均以确诊为严重创伤性休克;②患者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急救措施;③患者未伴有心脑、肝肾等严重脏器疾病;④患者的神志清楚。

1.2.2排除标准:①患者的神志不清,无法完成研究;②患者伴有严重的脏器损伤,或是血液疾病;③患者的依从性较差,不听医生嘱托;④患者未成年,或处于妊娠、哺乳阶段;⑤患者的资料不齐全。

1.3方法

1.3.1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呼吸道护理干预,评估患者的意识状况,观察患者的排尿情况,给予患者静脉通路建立,对日常注意事项做好叮嘱工作。

1.3.2观察组: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策略,具体内容如下:①建立急救科创伤失血性休克护理小组:设立1名组长、3名副组长、若干名组员。其中组长由护士长担任,负责急救科创伤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工作总责;3名副组长由有至少两年工作经验并且日常工作表现出色的护理人员担任;其中1组负责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接诊,2组负责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接诊后到院转移,3组负责手术室准备以及术中协助。术后由3个小组的护理人员共同进行术后护理和术后康复工作。急诊科内要制定明确的护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能和工作内容,并且以明文的形式列出来。急诊科内要建立问责制度,要保证当急救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和风险事件能够将责任追究到个人。急救科室内要以“月”为单位组织一次科室内护理问题的总结、分析会议,将本月内出现的关于创伤失血性休克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风险事件进行总结和因素分析,并且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完善对策,于翌日及时实施。②要规范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流程:当院内接到创伤失血性休克急救电话后,立刻将急救任务指派给急救科。1组护理人员即刻开展接诊工作,在接诊路上要与报诊人员取得联系,询问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大致病情、发病时间、原因等,并确定好接诊位置。到地方后将患者进行固定和转移,注意保持患者侧头,防治分泌物、液体、呕吐物堵塞气管和回流。在去往医院的过程中进一步仔细询问造成患者创伤失血性休克的具体原因、时间以及患者的精神状态、心理状态、情绪状态、原发性疾病等,建立医疗信息档案,并通知2组到院时间。2组护理人员要保证院内绿色急救通道的畅通,并做好手术室的准备工作,检查手术室的备品准备情况,确保手术器械、工作、手术物品等相关内容的完备。通知主治医生,当患者到院后2组对患者进行转移,做好医疗信息转接,必须由两名及以上医生对患者病情进行确诊,并确定治疗方案。为患者建立给氧通道、静脉通道、心电图监测通道以及生命体征监测通道,对于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其血液流失量大,体液缺乏,因此要建立两条静脉输液通道,确保患者机体酸碱平衡以及水电解质平衡的稳定性。3组人员在术中要辅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确保手术室良好的、恒定的温度状态。对患者术中生命体征进行监护,控制好输液温度,进行输血、补液、包扎等操作。因为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病情较为复杂,可能合并骨折、脏器破裂、损伤等多种问题,而且术中可能出现应激反应,包括胃部应激反应、心脏应激反应、肺部应激反应等,严重者会影响到患者生命,因此要做好对这些应激反应的预防、监测和干预工作。对于严重性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一般手术时间较长,术中需要大量的输血和补液,因此护理人员要尤为注意对这部分患者的术中生命体征、身体机能、应激反应、出血量、输液量的监测。③要优化患者的术后护理对策: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一般存在不同程度的开放性损伤,所以在术后要对创面进行反复情节,做好缝合处理。术后要严密监测创口感染情况,基于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和护理。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术中和术后都需要补充大量的血液和体液,会出现明显的体液异常的情况,所以术后要严密监督患者的输液总量和输液内容,特别是要监督患者夜间输液情况。制定三班制护理排班制度。

1.4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观察两组患者的抢救有效率、满意度、休克指数、不良反应率等指标。①休克指数:采用脉律/收缩压进行计算[3],其中无休克指数为0~0.5;轻度休克指数为1.0~1.5;重度休克为>2.0,指数越高表示患者的休克状况越强。②抢救有效率:根据患者的休克指数对抢救效果进行评价[4],显效:干预后患者的休克指数为0.5~0.99;有效:干预后患者的休克指数为1.0~1.5;无效:干预后,患者的休克指数为>2.0。抢救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③满意度:采用本院自拟的满意度问卷对患者的干预情况进行评估[5],包括:专业水平、急救速度、方案选择、语气态度、操作手法等,总分为100分,满意为>85分,一般为70~84分,不满意为<70分。满意度=(满意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④不良反应率:如感染、脏器衰竭、电解质紊乱等。

1.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及χ2检验。

2 结果

2.1两组休克指数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休克指数(0.91±0.0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休克指数(1.35±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抢救效果比较:观察组抢救有效率(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8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抢救效果比较[n(%),n=45]

2.3两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满意度(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满意度比较[n(%),n=45]

2.4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44%)明显低于对照组(1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n=45]

3 讨论

造成创伤失血性休克的原因除了病理性因素之外,心理因素、情绪因素和精神因素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6],许多患者在创伤产生后由于失血量过多,导致其心理压力过大、情绪过于紧张、精神过于亢奋,以及患者自身可能存在畏血、畏痛等问题,进而导致休克[7]。所以对于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治疗除了要给予及时、有效的止血治疗之后,还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情绪状态、精神状态进行干预,由此可以加快患者休克苏醒后的精神、意识、认知恢复速度,提升患者创伤位置的康复速度和康复效果,增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减少因为创伤性失血以及创伤失血性休克而导致更多不良反应和相关并发症[8]。创伤失血性休克具有明显的危害性以及对身体的负面影响,创伤失血性休克可能导致患者器官、组织出现缺血、缺氧性病变以及失血后再灌注会诱发多种功能性损伤和障碍,累及全身多种器官、组织、系统[9]。创伤失血性休克具有较高的致死致残率,因此临床治疗以“早发现、早治疗”为核心原则,一般临床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的失血量界定点为500 ml,可能会更少[10]。治疗介入的时间越早、治疗介入得越及时患者的治疗效果越好、预后结果越好、治疗后产生的并发症、风险问题更少、致死致残率更低[11]。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治疗过程中患者身体会出现多种应激反应,病情也会发生快速变化,因此需要配合优质的、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12]。特别是对于急诊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而言,护理手段是与治疗同等重要的内容,护理内容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功能恢复效果甚至是治疗后的生存质量、生存情况。

优化护理是一种现代化、先进的护理理念和护理对策,本研究显示,良好的医患关系可以让患者家属或陪同人员在急救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依从性和配合度更高,院内的治疗效果更好。当患者完成治疗后需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根据相关医疗研究报道指出约有72%的患者在创伤失血性休克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情绪和心理问题,并会对患者康复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13]。护理人员要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情绪状态对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和情绪干预,帮助其做出心理恐惧和心理阴影,帮助其建立康复信心。

本研究与张莹等[14]的研究报道相一致。说明优质护理策略对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使急救效果更加显著,为患者提供良好预后。

综上,在急诊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中,采用优质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效果,增强患者的满意度,并还可以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猜你喜欢
失血性休克例数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失血性贫血
谨防过敏性休克
更正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早期肺损伤的治疗作用
55例异位妊娠破裂休克的急救护理体会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