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全国书院之城”建设路径
——基于颜元漳南书院的改革实践

2024-04-26 08:56邵通
河北画报 2024年6期
关键词:义学保定市书院

邵通

(中共保定市委党校)

2021年8月16日,中国共产党保定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提出要把保定建设成为“全国书院之城”。保定能被称为“全国书院之城”,主要基于如下原因:第一,保定具有悠远的书院历史,书院起源于唐代,当时全国共有书院50多所,其中保定就具有两所,分别是张说书院和棠荫书院。由唐及清的千年历史中,保定市的书院数量总量稳居河北省首位。第二,保定市书院的影响程度高,清朝时乾隆曾多次亲自来到莲池书院勉励学生。莲池书院为清政府及中华民国政府培养了胡景桂、冯国璋等众多名流,其更是被誉为“清末书院之冠”。第三,保定市书院分布广,市内各区县基本都有书院分布,部分书院至今仍可使用。但是,保定市想要擦亮“全国书院之城”这张金名片并非易事,需借鉴其他书院成功建设的经验。

放眼历史,颜元对漳南书院的改革就是适合的案例。颜元是清朝时期保定博野人士,开创了“颜李学派”。他早年倾心于陆王心学,后又改宗程朱理学,因对朱熹家礼的怀疑,进而对程朱理学提出了批判,创立了倡导习行的学术体系,其学说震动一时,成为当时有名的大儒。晚年受邀来到漳南书院主持院事,短短百日就使籍籍无名的漳南书院名誉全国。漳南书院的闻名离不开颜元对它的改革,在颜元到来之前,漳南书院一直是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偏僻义学,其发展面临诸多难题。

一、漳南书院发展面临的困境

漳南书院在前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金短缺和名师匮乏,对于这两个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当地士绅郝文灿的帮助。

(一)资金短缺

清朝时期,统治者意识到了教化对于政权稳定性的重要意义,于是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兴建义学,让普通百姓也接受教化。但全国范围内兴建义学需要大量资金,政府经费投入存在严重不足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统治者提倡地主、士绅承担起兴建义学的责任。在此背景下,1680年,廉吏于成龙出任直隶巡抚,肥乡县士绅郝文灿等人按照于成龙的命令在当地修建了一所义学。义学的日常开销也是一笔不菲的支出,为了维持义学的正常运转,郝文灿购置了学田百亩,通过收取田赋的形式来满足义学的日常开销,义学由此得以维持运营。

(二)名师匮乏

义学兴建后,由郝文灿出任了义学的学师。义学的规模在郝文灿的带领下得以不断扩建,但由于缺少名师,义学建立十几年来声望一直不高。于是,郝文灿又托关系找到了兵部督捕侍郎许三礼,请他为义学题名为漳南书院,并请许三礼广邀名师前来任学执教,在许三礼的推荐下,郝文灿三次敦请,终于请来了62岁高龄的颜元。但颜元主持漳南书院事务不过百日,便遭遇到了漳河泛滥,书院被毁,颜元被迫返回家乡,郝文灿虽又多次邀请,但颜元因水患持续不退始终未能前往。

二、颜元对漳南书院的改革

颜元主持规划漳南书院事务不过短短百日,就使漳南书院在河北省乃至全国脱颖而出,对中国近代的教育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其根源就在于颜元对漳南书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改革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学术理念的革新

颜元曾在漳南书院的习讲堂上书写一副对联:“聊存孔绪励习行,脱去乡愿禅宗训诂帖括之套;恭体天心学经济,斡旋人才政事道统气数之机。”“乡愿禅宗训诂帖括”是指颜元认为当时社会的教学脱离了孔子事业,陷入了繁琐的牢笼中,人们应躬行实践,革除积弊。“恭体天心学经济”旨在培养经世济民的本领,从而把握人才、政事、道统、气数的关键所在。在教学宗旨上,颜元提出了“宁粗而实,勿妄而虚”的理念,他倡导习行,主张通过自身的切实实践来获取知识,身体力行掌握实德实才,摒弃程朱理学传统教学的静坐读书主张。颜元在学术理念上几乎就是“量身定做的‘反理学’”主张[1],他提倡培养能造实绩、学以致用的人,颜元言:“人必能斡旋乾坤,利济苍生,方是圣贤;不然,虽矫语性天,真见定静,终是释迦牟尼,庄周也。”[2]只有将才能落到现实,泽被苍生的人才是真正的圣贤。颜元学术理念的革新应用到了漳南书院的教学中,漳南书院要培养的不再是只服务于封建政府的官僚,而是面向社会所需的实用人才。

(二)教育内容的丰富

颜元在倡习行的学术理念下,其教育内容相比传统教育有了极大丰富,他以“事物之学”取代了“心性之学”,梁启超曾评价颜元的教育:“以实学代虚学,以动学代静学,以活学代死学。”[3]所谓“事物之学”是指尧舜周孔时代所倡导的“六府”“三事”“三物”“四教”“六行”“六艺”,颜元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实学,面对这些传统教育内容,亦不可照抄照搬,他指出:“夫文不独诗书六艺,凡威仪、辞说、兵、农、水、火、钱、谷、工、虞,可以藻采吾身,黼黻乾坤者皆文也。”[4]此外,颜元在漳南书院设置了文事斋、武备斋、经史斋、艺能斋、理学斋、帖括斋。显然,颜元已突破了传统教学内容的框架,针对时弊丰富了教育内容,立志于培养文武双全、经世致用、全面发展的人才,这种教学对近代教育发挥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三、保定市建设“全国书院之城”的启示

漳南书院从籍籍无名到颜元改革实践后的名誉全国,其面临及解决的问题与当代书院发展面临的问题具有共通性,当代书院发展面临的难题可以概括为缺资金、缺人才、缺学术、缺教育,具体到各个书院,缺的程度和比例会有所不同。保定市“全国书院之城”建设过程中应对这四个问题做出针对性调整。

(一)主动赢得资金支持

当代书院的建设不能仅依靠政府,它还离不开社会各方力量的扶持。古代书院的修建和维持,虽有部分是在官府的支持和褒奖下进行的,但大部分依靠民间设立,其经济来源离不开民间乡绅、热爱教育人士的资助。当代书院的公益化运营,充足的发展资金显得尤为重要。如何主动赢得官方力量、社会力量、民间力量的支持,是困扰当代书院发展的一大难题。想要解决这一问题,需着力打造书院特色,创新办学理念,探讨建设方向,提升办学层次,赢得官方、社会、民间的广泛认可才能获取支持。此外还可以有效利用书院周边资源,打造茶文化馆、国学主题精品酒店等配套设施,既服务于书院的各类学术文化活动,又可面向社会开放经营,为书院提供一定的经费来源。同时也可吸引大学生及普通市民参与到书院课堂教学和文化活动中来,既为他们提供了实习机会,增强其服务意识,还减轻了书院在聘请工作人员方面的经济负担。

(二)积极争取人才引入

从一所名不见经传、地处偏僻的义学发展为影响一时、载入史册的漳南书院,这个转变离不开人才的引入。肥乡士绅郝文灿邀请北派大儒颜元前来讲学,颜元的到来,既带来了学术思想的活跃,又对漳南书院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育内容等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漳南书院的成功离不开颜元这位名师。在当代书院的建设过程中,人才建设至关重要。尼山圣源书院名誉院长牟钟鉴在总结书院之所以能够办得有特色时,其中一点原因在于“以儒家精神办儒学的事业”[5]。一批志趣相投的事业骨干团结在一起,以文会友,不计私利,前仆后继地奔向书院事业的建设,书院的发展离不开这些有理想、热爱书院事业的人。当代书院建设需要的人才可分为教学人员和管理人员。在教学人员的选择上,应当不局限于选择本地讲师,要聘请具有丰厚教研功底的人才,如此书院才能有听众,有了听众,口碑才能树立起来。教学人员的聘请可积极与保定市内的各所高校探讨合作交流项目,壮大师资力量。在管理人员的选择上,要聘请真正懂文化的人进行书院的运营工作,规范管理,提升书院的运作质量,组织开展各类有意义有深度的服务和活动。全市的书院建设应形成一盘棋,各书院的教学和管理人员应加强互动交流,分享经验,共享资源,形成强大凝聚力,擦亮“全国书院之城”的金名片。

(三)全面激发学术活力

在影响书院发展的众多因素里,学术是一个关键因素,书院的兴衰与学术的兴衰休戚相关。宋代大儒朱熹主持修复了白鹿洞书院,制定《白鹿洞书院揭示》,广招弟子,白鹿洞书院成为当时理学传播的中心,学术的兴盛及深远的文化影响力使得白鹿洞书院影响绵延百年,至今仍每年召开学术研讨会,影响力辐射东亚、东南亚多国。颜元在漳南书院主持院事短短百日,勇于推进对传统书院教育模式的改革。他以“习行”为旨,摒弃了八股文教学的书本教育,反对理学家们提倡的静坐空谈义理,实现了由“理”向“实”的转变,经此番改革,漳南书院成为享誉全国的书院。古代书院的发展离不开学术的繁荣,名师基于社会现实,针对时弊,在长期讲学中形成了各自的学术体系,传播其学术思想,众多学者慕名来此求学论辩,书院成为学术思想的策源地,并因此不断壮大规模。保定市“全国书院之城”建设首先应推动学者立足保定实际,回应现实关切,为保定打造品质生活之城建言献策。其次,要不断壮大科研队伍,构建更多交流平台,促进思维碰撞,推动学术氛围的活跃,对学术新人予以积极扶持。另外,应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积极阐释保定精神的价值理念,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保定形象。

(四)深入推进教育改革

书院承担着提供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功能,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保定市“全国书院之城”建设过程中要不忘本来,书院的建设不是图名利的面子工程,其应当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强烈需求,在教育内容上要与时俱进,根据人们的真实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亲子关系讲座、民俗活动宣讲、传统国艺学习、传统节日庆典、非遗技艺学习等特色活动。此外,应秉持古代书院德育为先的原则。不同于专业院校侧重人们的“成才”问题,书院应弥补其功利性和技术性的倾向,以“成人”为重点,旨在塑造完善的人格,培养出既具备专业知识,又拥有健全人格的“完整的人”。保定市“全国书院之城”建设过程中要吸收外来,书院的发展不能固步自封,其应批判继承国内外书院建设的一切积极因素。高校作为现代教育的主要组织机构,要积极推动书院与国内外高校的交流合作,组织各类研讨活动,探索建设高端人才的流动站。同时应利用好保定市的人文资源,大力弘扬颜元的实学教育,深入开展畿辅地区哲学思想的研究,建设高校的“国学教育基地”“中国文化教学实践基地”,承办各类国学论坛,打造保定特色。保定市“全国书院之城”建设过程中要面向未来,固步自封、停滞不前的书院很容易被时代淘汰,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照抄照搬古代书院的学习内容和教育方式并不适合当代人的全部需求,坚持传统未必都是对的,要在继承中实现创新。紧跟时代步伐,以数字化赋能现代书院建设,打造线上、线下书院的联动,满足人民的多样化需求。

保定市“全国书院之城”建设过程中,应积极推动市域内的书院根据书院自身的特点打造特色,尽量避免同质化,不流俗,不脱离群众,主动赢得资金支持,做到开源节流,一方面效仿古代田赋维持书院运转的做法,打造一系列的配套服务设施,既服务于书院运营又面向社会获取收益,另一方面为市民提供公益岗位,缩减开支同时满足人们的实习需求。同时要重视人才在书院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不管是教学人员还是管理人员,都必须真正懂文化、热爱文化,所有人团结一致为书院事业而奋斗,各个书院在建设过程中不能完全各行其是,“全国书院之城”重点在城,保定市书院建设应形成一盘棋,各个书院的工作人员要加强沟通,形成强大合力,实现书院发展的联动。此外,应全面激发学术活力,学术思想的活跃助力书院的兴盛,书院工作人员要掌握扎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功底,做好传统文化的宣讲工作,但书院事业不能只停留在对传统思想的传播上,还要搭建平台促进学术交流,更重要的是实现返本开新,扎根保定回答当今的现实问题,为保定发展贡献力量,塑造好保定形象。最后应深入推进教育改革,承担好提供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功能,更好地发挥育人作用,放眼长远,运用数字化技术实现传统书院的现代化转型。

四、结语

三百多年前颜元对漳南书院的改革至今仍具有指导意义,保定市“全国书院之城”建设应从中汲取宝贵经验,结合保定实际情况,解决好书院发展面临的资金短缺、人才匮乏、学术停滞、教育落后问题,擦亮“全国书院之城”这张金名片。

猜你喜欢
义学保定市书院
朵云书院黄岩店
中国人民银行保定市中心支行
保定市
中国人民银行保定市中心支行
保定市
晚清兰州府义学初探
白鹿洞书院记
慈善公益视野下的清代山西义学运营实态
清代中越边境地区义学教育探析
清代山西义学经费来源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