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分析

2024-04-26 07:46孙永叶王功新
新校园 2024年3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班级心理

孙永叶 王功新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还并不具备良好的抗压能力,容易出现消极心理,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健康成长。班级管理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班主任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更要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采取对应措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班级管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有效的班级管理也有利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本文对小学班级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对于班级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进行了探讨,力求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小學阶段正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概念,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还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维持和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对于心理健康有一定的依赖性。小学生思想水平有限,大多不能够认识到学习的真正意义,常常会依据于自己的心理状态展开学习。例如,心理状态比较积极时,就能够热情投入学习活动中,心理状态不佳时,就不愿意参与学习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及时调节情绪,从而提高其学习效率。

(三)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人格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和学生多进行沟通和交流,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当学生出现不良状况时,能够及时介入,帮助学生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去处理失误;当学生具备良好心理状态时,及时夸奖和鼓励,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从而逐渐塑造健全的人格。

(四)有利于实现班级高效管理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关心学生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学生融入班集体中,感受集体精神、团结精神,培养与人交往、合作共赢、互帮互助的能力,构建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进而提升班级管理的效率。

二、小学班级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创设和谐、融洽的班级管理环境

将班级打造成为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集体,学生才能在集体生活中敞开心扉,感受到爱,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1. 提升师生关系融洽程度

小学生大多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等特点,对于周围的事物具有较强的探索欲望。对此,班主任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认识环境,帮助学生开展探索认知,并在这一过程中拉进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例如,利用温和的引导性语言,站在学生的视角和学生沟通交流,使学生放下对自己的敬畏,真正地敞开心扉,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同时,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也尽量不指责,而是让学生能够发自内心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学会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

2. 鼓励学生合作、交往

同学之间的合作、交往是班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教师也要提高关注度。例如,可以在一些需要团队协作的活动中,将人际交往的方法和原则教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团队活动中培养合作、互助能力,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3.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制订班级规则、班级口号、班级纪律等。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管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中,根据自己的优势,找准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树立起自信心,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

(二)在学科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每个学科都有自身的特点,在学科教学中也能够融入心理健康内容。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人物形象的解读,让学生学习人物精神等,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小组寻求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从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三)举办有关心理健康的主题活动

班级活动是学校教育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同时也是学生切身体验的日常活动。对此,班主任可以借助班级活动,举办有关心理健康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例如,可以开展“学做情绪的主人”的主题活动,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体会自己的情绪,认识愤怒、快乐、悲伤等多种情绪。带领学生回忆自己感受到愤怒的情境,了解“为什么会产生愤怒”,认识到“怎样正确对待愤怒情绪”。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各样的情绪,从而保持心理健康。

(四)定期开展有关心理健康的讲座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还可以定期开展有关心理健康的讲座,邀请学生及家长参与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中。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具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对此,教师要在平时和学生家长积极沟通交流,并通过讲座的形式引起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并能够掌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方法,从而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对部分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教师还可以邀请家长参加具有针对性的讲座,让家长认识到问题出在了什么地方,从而协同老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五)家校社“三位一体”,共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搭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沟通渠道与平台,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成立教育互动互助委员会,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服务,通过积极沟通交流,协调各主体间关系,对各项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进行设计与指导。

培养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活动。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家长会、家庭讲座等活动,向家长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和教育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关注和引导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与社会心理健康机构、社区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服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可以定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和跟踪,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有效提高小学班级管理的质量。在管理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良好班级环境,开展讲座、举办活动等方式,发挥班级管理的作用,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山东省沂源县大张庄镇曹家庄完全小学)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班级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班级“四小怪”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心理感受
不称心的新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