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审计对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实证分析与建议

2024-04-26 07:02徐媛媛
国际商务财会 2024年2期
关键词:政府审计财务风险国有企业

徐媛媛

【摘要】近年来,国家审计工作的重点已转移到了保障国家财产安全、防范资产流失、避免损失、浪费等方面。文章选择2013—2023年间沪深A股市场的全部央企作为研究对象,检验国家审计在缓解国企金融风险方面的效果。研究表明,通过对国有企业的披露、防范和防范等职能,政府审计能够有效地减少企业的金融风险;股权集中度是影响政府审计与财务风险之间关系的中介变量,当股权集中度较低时,政府审计能够有效地减少财务风险;对于规模较小且内控水平不高的国有企业,政府审计对财务风险的作用更为明显。

【关键词】政府审计;国有企业;财务风险;双向固定效应DID模型

【中图分类号】F239.44;F832.51;F275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对国企改革做出了明确指示,要大力推进国有资本的壮大,增强国企的核心竞争能力。作为党和国家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政府审计对国企治理起到了经常性的“经济体检”作用。财务风险的存在会对公司及其它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害,使公司的偿债能力、获利能力降低,严重时还会使公司倒闭。近年来,国家审计工作的重点已转移到了保障国家财产安全、防范资产流失、避免损失、浪费等方面。2023年6月,中纪委、审计署联合印发的《“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强对国有资本投资和经营绩效的审计。因此,本文的研究对于探讨我国政府审计在我国国企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在理论上,本项目以政府审计职能为切入点,拓展了政府审计的经济效应研究,同时,通过引入股权集中度等因素,为金融风险领域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从现实角度看,对于加强国家审计,预防和控制国企金融风险,防止重大风险,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经理在公司的财务决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某种程度上,他把自己的意愿转变成了公司的行为。经理的风险偏高,就更有可能触发公司的财务困境(李秉祥等,2023)。公司治理对财务重组和证券市场的非系统风险有显著影响(田岚,2020),由于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和变化,企业所面对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王阳等,2013)。在国企内部治理能力较弱,外部环境较不稳定的情况下,委派董事的参与可以更有效地减轻公司的财务风险(张世宇等,2023),企业之所以会出现财务困难,除了本身的原因之外,还会受到外部的体制环境的影响(赵立彬,2018)。

(二)关于政府审计的经济后果的研究综述

政府审计是一种强大的外部治理机制,它在党和国家的监督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有效地减少中央企业的投资,提高其投资效率(毛聚等,2023)。因此,通过揭示、防御和防范三方面的作用,可以提高企业的环境业绩(于连超等,2020)。国企中广泛存在的政府干预,使强制性内审提高投资效率的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陈丽蓉等,2015)。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中,相对于非政府控股的上市公司,存在着更多的超额投资(付玉梅等,2012)。审计的反腐败效率是审计反腐败工作成败的关键,同时也是影响到社会公众对反腐败行为的认识(郑小荣等,2023)。要想进一步推动体制反腐,就必须对政府审计的理论改进作用在实际中是否能转变为制度腐败的治理效能进行深入探讨(池国华等,2021)。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政府审计与财务风险

政府审计是对财务风险的揭露。政府审计的披露职能就是对被审计单位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曝光和纠正,以及在管理中存在的制度缺陷。按照法律的要求,审计机构能够对中央控股企业进行直接的审计,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财务风险都是潜藏在其中的,公司的员工出于自身的利益等因素,有可能会选择掩盖和实施欺诈行为,因此,高独立性的政府审计能够将制度上的漏洞和風险点充分地发掘出来,并加以披露。因此,本文认为,通过对国家审计的披露作用,可以有效地识别出国有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

政府审计在防范财务风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审计的首要作用是防御职能,即通过对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行剖析,找到体制的根源,并给出适当的审计建议,从而改进公司的内控设计与实施。只有在充分发挥其预防功能的情况下,审计查出的问题才有其实际意义。在现实的运作中,企业的管理层通常只注重解决表面上的问题,而忽略了制度上的缺陷。因此,通过对国家审计的公开披露,可以有效地促进国企的内控建设,从而有效地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

政府审计是一种以防范为主、以预防为主的行为。政府审计的终极目标是要防范,政府审计在法律的基础上,对发现的审计问题,既有权作出审计决定,又有权向更高层次的主管部门提出处理和处分意见。在“理性人”的假定下,高管都是以经济活动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人”,也是建立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一环,因而可以钻制度漏洞,利用工作便利,采取不利于公司利益的行动,从而加大了公司的金融风险(刘法金,2015)。如果这种行为不能受到惩罚,或者惩罚不够大,就会鼓励人们抱着侥幸的心态去做更多的事情,从而使企业面临更大的风险。

(二)股权集中度的调节作用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指出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分散状况。利益收敛理论认为,在公司的股权集中程度越高,大股东的利益就越倾向于公司,他们能够利用自己的权力参与到公司的日常管理中,为公司的管理提出意见。如果上市公司的股东所持股权越多,他们就越不容易在短期内将其全部卖掉,而是选择了长期持有,在股权比较分散的企业中,中小股东的人数更多,能够得到的回报更少,而股份对公司的激励效果并不是很好,与其自己去奋斗,不如搭上大股东这辆“便车”,即使主动参与了公司的运营,由于没有足够的影响力,也很难起到监督的效果。与此同时,股东和经理们也有利益冲突,经理们可能会因为自身的利益而做出一些伤害公司利益的事情,这对于公司的运营稳定是不利的,而股权集中度低又使得股东很难对经理进行有效的监管,但是,由于代理问题的存在,使得企业的财务风险变得更为突出。国家审计作为国有企业的外部监督组织,能够对我国国有企业进行有效的内部监督,从而有效地减少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两个假设:

H1:政府审计是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的有效手段。

H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股权集中度越低的情况下,政府审计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作用越大。

四、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本项目拟以2013—2023年沪深A股市场的全部央企为研究对象,运用双向固定效应DID模型开展实证研究,所用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本文在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的基础上,首先,将金融企业排除在外,金融业具有独特的财务行为,其资本结构有别于其它产业;其次,鉴于我国政府审计主要针对国企,且在研究周期中企业产权属性有可能发生变化,本项目选取了在样本时期仍然为中央企业控制的企业。经上述筛选,共获得8576条观测数据。

(二)变量定义(见表1)

解释变量。本研究以政府审计为解释变量,即政府审计执行或不执行(审计)与执行(审计)后的乘积,反映了政府审计的实际效果。

调节变量。在本文中,以公司前五位股东所持股份为中介变量,即股权集中程度愈高,则股权集中度愈高。

控制变量。本研究选取了以下控制变量:①企业规模。企业规模越大,其对风险的反应能力就越强。②资产负债率。公司的财务状况可以反应公司的风险状况,通常认为,公司的债务比率愈高,公司的财务风险也愈大。③独立董事制度。董事会独立程度愈高,其监督效能愈高,则公司之财务风险愈小。④资产回报率。高利润率的公司在金融危机中能够迅速筹集资金,从而降低了金融风险。

(三)模型构建

因此,我们选择了双向固定效应差分(DID)模型,对国家审计是否能够有效地防范国企金融风险进行了实证研究。同时,本文将引入两个变量的双向固定效应 DID模型,并引入政府审计和公司治理结构的交叉项,构建模型(2)实证研究股权集中度对政府审计和公司财务风险的作用机制。

五、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由表2可知,国有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均值为3.450,总体财务状况较为平稳,但其最大值为64.880,最小值为-6.391,表明国有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水平差别较大。两个样本公司的股权分散程度也有很大差别,分别为0.167和0.883。

(二)回归结果分析

表3为回归结果分析,其中,模型(1)的回归分析表明,在审计执行之年,政府审计的系数达到0.722,在5%的显著水平上,表明政府审计能够有效地减少国企的金融风险,假设H1成立。对模型(2)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了政府审计与股权集中度交叉项的系数为-2.365,并且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这说明股权集中度对于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具有监督作用,能够减弱政府审计的作用。

(三)稳健性检验

为消除公司财务风险测度方法差异带来的影响,增强实证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靠性,本项目以修改后的Z值来测度金融风险,并将它用作替代变量,在模型(1)和模型(2)中对其进行再次检验,得到的结果见表4。如表4所示,本文的回归结果与前面的研究结果是吻合的,表明该模型已经通过了稳健性的检验,并且本文的研究结论是可信的。

六、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3—2023年度为研究对象,以政府审计职能理论为基础,实证检验国家审计在缓解国企融资风险方面的有效性。研究表明,通过对国有企业的披露、防范等职能,政府审计能够有效地减少企业的金融风险;股权集中度是影响政府审计与财务风险之间关系的中介变量,当股权集中度较低时,政府审计能够有效地减少财务风险;对于规模较小且内控水平不高的国有企业,政府审计对财务风险的作用更为明显。

(二)建议

1.加强政府审计监督

国家审计机构应当建立一套连续的审计体系,并根据受审单位的具体情况,制订一套定期或不定期的连续审核系统。持续性审计是指在审计问题具有普遍性和持续性,审计结束后仍未得到有效解决的情况下,为降低问题的再发概率,提升审计效率的审计手段。通过构建健全可持续审计体系,可以有效地改善政府审计工作的有效性,提高审计信息的真实度。因此,对我国国企进行持续性审计是强化政府审计监督的一种重要手段。

2. 提高审计队伍的专业化能力

为了加快政府的职能转变,建立一个服务型政府,就需要更多的社会投入,同时也需要更多的业务,这就无形中增加了审计师的职业素养,对审计师的财务理论、审计理论和投资理论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培养出一批审计人才,必须要有一种观念上的革新,这就需要审计师要有一种服务意识,将财会审计理论和实践工作相结合,站在专业的立场上,为审计项目中的财务风险提供帮助。

3.优化调整政府投资审计中的财务内容

仅靠对项目自身的审计监督,是不能实现审计目的的。必须灵活运用财务技巧,检查与投资有关的现金流量、应收预付款、或有负债和财务报告。此外,不仅要在投资过程中强化审计,对投资的事前、事后的财务审计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站在多个专业的视角来看待和分析所遇到的问题,才能充分利用自身的长处,互相弥补对方的不足,这样才能更好地避免政府财政审计的盲区。

主要参考文献:

[1]陈丽蓉,韩彬.强制内控审计能带来更高的投资效率吗 ——基于A股主板国有上市公司经验数据的验证[J].商业研究,2015(09):83-91.

[2]池国华,郭芮佳,王会金.政府审计的内部控制改善功能能夠增强制度反腐效果吗——基于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2021(01):179-189.

[3]付玉梅,张丽平.政府控制、治理环境与上市公司过度投资[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08):67-72.

[4]李秉祥,林炳洪,张涛.管理者风险偏好对企业财务困境的影响:中介路径与治理机制[J].系统管理学报,1-25.

[5]刘法金.基于管理者行为视角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8(03):83-86.

[6]毛聚,谢昊宇,毛新述,高瑜彬.政府审计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基于中央企业层面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23(01):164-178.

[7]田岚.公司治理、财务重述与股票非系统性风险[J].财会通讯,2020(22):15-18.

[8]王阳,高翠莲.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新思维[J].会计之友,2013(11):68-70.

[9]于连超,张卫国,毕茜,董晋亭.政府环境审计会提高企业环境绩效吗 [J].审计与经济研究,2020,35(01):41-50.

[10]张世宇,张勇,陈丽娜.非国有股东治理与企业财务风险——基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经验证据[J].财政科学,2023(01):85-103.

[11]赵立彬,陈侨,赵妍.反腐背景下企业财务风险的实证研究[J].会计之友,2018(18):27-32.

[12]郑小荣.政府审计结果公开与审计反腐效能感知——基于认知心理学的实证研究[J].当代财经,2023(07):143-156.

责编:险峰

猜你喜欢
政府审计财务风险国有企业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关于政府审计几点问题的思考
政府审计职业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政府审计业务外包的风险与防范
财务风险预警研究综述
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研究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