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治理视角下的高校财务信息化平台重构与优化探析

2024-04-26 07:02王翔
国际商务财会 2024年2期
关键词:财务治理信息化平台

王翔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文章基于财务治理视角,分析了当前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问题,提出了系统重构和优化的建议,总结了建设中需要注意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财务治理;高校财务信息化;信息化平台

【中图分类号】F275

★ 基金项目:2023年度淮南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202312)。

信息技术迅猛发展,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进程加快,如何提升财务信息化平台建设质量,适应高校“双一流”创建需求,受到高校财务人员和学界的广泛关注。

一、文献综述

在财务治理方面,李新等(2023)[1]从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等多个维度,以及政府、学校、师生等多个层面,探寻高校财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路径和实现方式。张依群(2021)[2]从高校财务治理内涵和现状分析入手,探究财务治理体系建设的路径,提出牢固树立依法治校理念、落实经济责任制、提升信息化水平等对策和举措。在财务信息化方面,冯秋敏(2022)[3]从政府会计制度执行角度分析陕西省属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现状,明确建设目标,探索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实施路径。丁友刚等(2021)[4]通过回顾基本理论和经典文献,结合政策分析、新兴技术学习、案例研究等多种方法,针对当前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面临的困境提出解决思路。综上可见,针对财务治理和财务信息化都停留在对自身进行理论研究完善的阶段,没有将二者结合,从财务治理视角探索高校财务信息化优化问题。

二、存在问题

(一)无序发展

高校是引领社会发展的智力源头,顺应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要求,随着计算机网络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高校越来越重视管理信息化工作。然而,当前高校管理信息化都是以部门为单位,以解决本部门实际工作需要为目标建设部署信息化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存在多头管理,无序发展的情况,缺乏整体规划,且功能建设往往是以“应付工作”“打补丁、堵漏洞”等方式被动推进,高校部门业务系统在管理模式、启用时间、数据标准上都存在较大差异,部分高校虽然确定了学校网络中心为牵头单位,组织协调全校信息化建设,但受限于网络中心工作人员较少,业务部门系统专业性强等原因,实际建设管理仍然是业务部门自主决定,形成了学校各业务部门系统发展参差不齐,相互制约的问题。例如,有的部门是新建信息化项目,而有的部门则是若干年前的过时项目,在系统运行平台上无法对接,且部分系统间衔接功能存在重复建设情况,不仅过度投入浪费资源,而且使得信息传递周转效率降低,与此同时,部分重要的基础功能项目因为涉及面广,多部门共用,再加之管理难度大、责任风险大,都不愿由本部门建设,使得管理系统功能缺失。无序发展使得财务信息化建设受到限制,甚至使得处于业务领先地位的财务信息化系统凸显出其他系统存在的短板,急待治理。

(二)数据堆砌

数据质量是财务治理的基础,高校财务治理需要大力提升数据质量。当前管理信息化系统存在数据堆砌的现象,严重影响财务治理效果。首先,数据源头多样,数据结构不统一,例如财务系统和人事系统对于人员编号、校内部门编号等基础信息编码不统一,使得两个系统从底层逻辑上就无法交互,虽是同一个人但却无法对应起来;其次,数据只是简单交互,关注重点并不相同,例如教务系统管理学生专业、班级和专业,财务系统记录学费、住宿费及减免情况,系统间只有学号是一致的,无法在两个业务系统间进行穿透式查询,学生休学复学、转专业等信息没有共享;再次,数据描述维度不同,冗余信息沉淀,识别难度大,财务数据反映价值,资产数据反映数量、型号,报废资产时按单个设备型号查找不到匹配的批量采购设备金额,无法核查财务何时入账、是否入账,形成资产卡片账和财务账的差异;此外,部分办学历史悠久的高校存在并校、拆分和全国性的院系大调整,随之产生的资产划转和账务调整,存在大量的历史悬疑数据,造成了数据冗余的问题;最后,补录或修正历史数据时,由于数据堆砌无序,会形成新的误差。

(三)资源孤岛

随着高校对管理精细化的要求越来越高,校内业务部门加大了财务信息化的建设力度,业务部门内部形成了资源池,这些资源池内部管理有序,但也仅限于业务部门内部使用,在数据建设标准和业务管理模式上无法与外部系统对接,形成了资源孤岛。数据建设标准方面,不同部门归集的标准不同,首先是信息不对称形成的不同标准,例如科研项目采购上万元的物探钻头,院系归集为低值易耗品,而财务和资产管理部门归集为固定资产,差异是由于物探钻头钻入地下后使用寿命完结、生命周期只有数分钟不满足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而财务、资产等管理部门不能及时获取相关信息造成了归集结果不同;其次,计算方法不同形成不同的数据标准,例如需要安装才能达到可使用状态的成套设备,财务部门按照设备和安装运输费整体记账,而学校资产管理部门按照各组成设备的价值分摊运输安装费,分拆后单独计入资产卡片账;最后,专职管理人员不同带来数据分类标准不同,例如院系资产人员多为教师兼职,资产分类尺度不一致。在业务管理模式方面,财务信息化系统与财政一体化系统不对接,财政指标和会计核算存在差异;校内部门系统互联接口缺失,校内数据资源不能共享,例如教务系统已经退学的学生,财务系统还在催收新学期学费;业务部门内部流程信息化,部门间还是采用纸质材料传递的管理方式。

(四)粗放管理

高校管理部门在日常工作和财务管理上,还存在粗放管理的问题,首先,管理观念上,“先要钱,再做事”“不要钱,不找事”“给多少钱,办多少事”的思想普遍存在,对于学科和事业发展缺乏预见性,预算和决算差异大的情况时有发生,部分高校出现了预算执行难的问题,甚至需要通过学校召开预算执行会议推动预算执行进度;其次,管理系统上,只重视数据生产和保存,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考虑数据的生产环节和储存安全问题,然而对于数据成果只是到期存储,没有系统考虑如何应用和为何应用的问题,造成数据冗余和浪费现象;再次,管理时点上,只重视是否已经处理,没有重视处理的时效问题,例如财务核算和资产卡片账的记录时间存在跨期现象,甚至不在同一年度记录;此外,经费管理上,业务部门更重視具体事务的进度,多从学校发展的宏观层面着手,没有从预算角度考虑工作的经济性和必要性,存在超支浪费现象;最后,管理系统应用上,存在拿来主义,寄希望于采购成品软件,不同部门采用不同供应商的管理系统,其背后的管理逻辑和操作方法风格迥异,数据在系统间无法有效衔接,软件管理思想差异较大,缺乏整体性,没有结合学校工作实际,业务管理生搬硬套软件自带模式,功能缺失的部分只能由手工操作代替,降低了效率,增加了工作量,客观上限制了学校的发展。

三、解决方案

(一)规划治理

财务治理现代化是高校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变革落后的财务管理理念,优化资源配置,健全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建设资源共享、运行高效、监督多元的财务信息化平台。首先,要成立财务治理信息化领导小组,由学校财务部门牵头,统一部署资产、合同等与财务治理密切相关的管理系统,逐项梳理人事、教务、科研等业务系统需要与财务交互的部分,构建学校统一规划、分步骤有序实施的财务治理架构;其次,高度重视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分管财务校领导或学校总会计师定期召开督导协调会议,形成财务部门主导、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财务治理信息化建设机制;再次,根据部门业务实际和高校发展定位,对业务系统管理边界进行重新界定,对相关部门主责主业和衔接功能接口建设的权责再次明确,整理出财务治理信息化建设模块分工图,对于涉及面广、管理难度大、责任风险大的多部门共用功能模块明确责任归属;最后,优化资源配置,打通与财务部门衔接的业务部门接口,畅通数据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浪费资源,关闭功能重叠的相关模块,加快业务数据周转传递效率。

(二)数据治理

加强数据治理,提升数据质量,是增强高校财务治理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抓手。按照财务信息化平台建设要求,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编码规则,在校内统一人员和部门等通用基础信息的编码,提高数据一致性和可读性,构建系统间共享交互的数据基础。降低数据使用成本,梳理学工、教务、人事、科研、资产等系统相对于财务信息化平台的数据需求和供给关系,从财务治理视角明确数据用途和整理方向,明晰数据获取路径和交互办法,建立业务系统间穿透式的查询模块,提升系统应用效率。优化数据管理方案,将不同描述维度、不同业务系统数据集合中的共用或衔接数据保存并完善,例如固定资产数据,在财务和资产系统中同步保存设备或批次编号,加强数据集合间的衔接。采用资产清查、会计师事务所第三方鉴证等方式,及时清理核销历史存疑数据,进行数据清洗,加强对不同业务系统间和本部门新旧系统间矛盾数据的排查,逐步修正数据缺失和数据冗余问题。

(三)流程治理

建立健全贯穿财务治理全部流程的内控体系,化解业务系统间的资源孤岛问题,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充分发挥管理资源优势。首先,建立从院系到学校资产管理部门的二级资产管理制度,使用统一的国有资产管理系统,分级把关,采购资产由院系先行审核,结合相关专业知识确定资产分类并上传审定理由和依据,再由学校资产管理部门进行复核终审,出具资产验收单并传递至财务核算系统;统一运杂费、安装费等计算方法、口径,经财务系统核算后向资产管理系统回写凭证号及记账金额,实现财务记账金额与资产卡片账的实时核对。加强管理流程培训,固定专职管理人员,通过管理系统规定数据和业务处理流程,避免责任互相推诿和转嫁财务的情况发生;其次,业务流程对接,推进财务平台与财政一体化系统对接,避免财政指标与会计核算差异,人事、教务、科研、资产等需调用财务数据的系统均在业务办理流程上实现对接,按业务需求梳理数据流程,在梳理过程中发现堵点和难点,逐项清理限制校内资源共享的卡点;最后,建设数据交互接口,推行业务办理材料无纸化和流程化传递,通过网络报销与稽核系统固定财务审批流程和复核流程,疏导业务流和资金流,提升业务办理效率和准确率,将内部控制和流程治理有机结合,优化财务信息化平台功能模块。

(四)绩效治理

强化绩效观念,提升绩效管理,建设预算管理系统,通过设置预算项目库,强化高校管理部门的预算意识,对业务部门需求进行项目化管理,系统线上填报项目情况和资金需求,自行申报预算绩效目标,结合往年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申报情况进行专家考评,确定项目排序,校内预算资金按序进行安排,预算执行结果和绩效通过预先制定的指标体系进行评分,评价结果用于后续拨款,形成事前预算和事后考核的良性循环。与此同时,根据财政部的要求,适时开展成本核算,建设财务成本核算系统,按项目归集相关成本,对公共负担的成本费用进行科学分摊,形成项目管理的事中控制,及时发现影响成本变动的因素,对比往年成本费用情况,由财务成本管理系统提出调整治理方案。改变过去轻预算、重执行的粗放管理模式,通过财务信息化系统树立预算绩效管理观念,与下年度预算安排挂钩,优化资金配置,提升校内资源利用效率,将项目的经济性和必要性前置考虑,只有通过财务系统测评后的入库项目才能得到资金支持,且项目经费进行额度控制,不得浪费超支。统一系统记账时点,从数据上游至记账保存流程结束,不得跨期超时。优化财务信息化系统,结合高校实际需求升级、开发,摒弃购买现成软件勉强使用的错误思想,根据业务管理实际完善相关功能模块,将财务治理理论应用于业务办理的全部环节之中,重构手工操作的业务流程,用系统化、整体性思维建设财务信息化平台,提升财务治理效率。

四、结论

(一)业财融合

坚持业财深度融合,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财权与事权相匹配,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水平,钱随事走,不能只关注资金支付管理的最后环节,实现资金流、数据流、业务流的全过程管理,将财务治理建立在对高校管理业务充分理解的基础上。

(二)人才队伍

提升财务治理水平,优化财务信息化平台,关键在于人才,培养一批既懂得财务管理又熟悉信息化建设的专业人才,充分利用当今先进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建设适合高校工作实际的智慧财务系统,推动高校财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三)加大投入

提高财务治理信息化的投入力度,促进财务管理向精细化、流程化、模块化发展,高校既要开源,也要注重节流,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关键环节、关键事项上,财务治理信息化的发展必将推动管理效益的大幅度提升。

(四)注重服务

财务治理是管理更是服务,财务信息化系统是管理软件,更是服务工具,提高资金对高校教科研事业发展目标的支撑程度,提升财务综合服务水平,建设手机移动端、微信平台等操作应用,增加财务自助服务机具等设备,方便师生提升效率。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新,卿松,龚福鹏.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高校财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研究[J].商业会计,2022(23):103-105.

[2]张依群.高校财务治理体系建设探究[J].教育财会研究,2021,32(04):3-10.

[3]馮秋敏.陕西省属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实施路径的思考[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22,37(04):109-112.

[4]丁友刚,吴玮琼,刘阳等.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历程、趋势与内涵[J].会计之友,2021(09):116-124.

[5]王靖.内控视角下的高校智能报账体系探索[J].国际商务财会,2021(07):52-56.

责编:吴迪

猜你喜欢
财务治理信息化平台
高校财务治理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
国有企业财务治理问题及对策探讨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公立大学财务治理的研究
船舶行业质量管理信息化平台的研究与建设
体验设计导入校园网人事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之初探
信息化建设下多媒体教室管理的新模式初探
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的关系探究
建立财务治理机制 推进地方中小型国企股份制改革
国有企业财务治理浅析
突破高校周转房管理瓶颈的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