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评三立”综合改革区域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4-04-26 12:35张怀业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4年3期
关键词:全区办学高质量

张怀业

在历届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蓬江教育人秉承“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宗旨,同心同德,锐意进取,精益求精,谱写了一页又一页令人欣慰的教育篇章,展现了五邑侨乡中心城区教育人的责任担当。多年来,蓬江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教师队伍德高业精,闻名遐迩的办学成绩赢得了家长、学生、社会各界和各级领导的由衷赞许。

但在欣慰于既往成就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对照区委区政府和人民群众对于区域优质教育的期望,蓬江教育还有一定的距离;对照新时代新形势对于高质量教育的迫切需求,蓬江教育人还需要重任在肩奋勇前行。

首先,教育评价方式亟待改进。

评价是任何一项事业的“牛鼻子”,有什么样的评价就有什么样的导向和局面,教育工作尤其如此。长期以来,无论是学校的办学质量、年级组与学科组的工作实绩,还是教师的工作绩效、学生的学业表现,都由于各种因素而偏重于考试数据。因而,考试分数有优势的学校备受青睐,在大型考试中成绩靠前的团队出尽风头,有办法提高班级学生分数的教师备受欢迎,在各类考试中分数领先的学生备受肯定……既然“分数就是硬道理”,于是为了追求各方瞩目的分数,题海战术、加班加点等各种方法大行其道。虽然大家都知道“五育并举”极其重要,但在中考、高考所导致的激烈竞争客观形势之下,各种“内卷”行为屡禁不止。

其次,教师队伍素养亟待优化。

蓬江区中小学城乡各半,教师队伍存在明显的不均衡。各级各类业务竞赛中蓬江教师占据明显优势,但不可忽视的是,还有相当部分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实践能力较弱、教学方式滞后。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代课临聘教师偏多、部分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热情不高、个别薄弱学校教师工作进取心不强等不良现象亟待改进。即便是各学科精英荟萃的区教师发展中心,也存在专职教研员配备不齐、教研员专业素养参差、专门办公场地欠缺等缺憾。

第三,学生培养模式亟待改善。

虽然素质教育提了多年,但功利思想仍旧制约着学校教育的良性发展。由于人们心目中优秀学生最重要的指标是分数,追求出类拔萃的考试成绩自然成了校园里从主管领导到普通师生的共识。虽然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三令五申不得公布学生成绩及排名,但家长、学生和教师对于考试分数的执着无法消减。因而,学校里中考高考科目备受瞩目,其他学科明显弱化;体音美更重视精英培养,难以全面开花且持之以恒;德育流于形式,难以对症下药且触及心灵。

当然,上述种种缺憾并非蓬江教育独有,全国各地均不同程度地存在。鑒于此,近几年来,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到省市区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相继颁行了系列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文件通知,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

2019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行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2020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2021年3月1日,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2023年12月20日,教育部颁行《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

在2021年9月召开的蓬江区教育工作会议上,蓬江区委区政府提出要践行“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教育理念,不断擦亮“学在蓬江”的金字招牌,努力打造教育发展高地。

重任在肩,责无旁贷。我们在系统总结蓬江教育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蓬江区“一评三立”教育高质量发展综合改革实践,以期挖掘蓬江教育的巨大潜力,谱写蓬江教育的崭新篇章。

“一评”即建设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体系。顺应新形势新时代要求,通过对学校办学方向、学校管理、课程教学、教师培养和发展、学生培养和发展、行政执行力和成效等六个方面内容的科学评价,建立具备科学的学习体系、科学的教学体系、科学的评价体系的办学质量评价体系。

“三立”即立办学效能提升体系、立教师发展体系、立学生培育体系。

立办学效能提升体系:搭建区域智慧教育综合环境,使区域学校打造成“校园环境建设——学校有魅力”“精神文化建设——师生有活力”“办学质量建设——办学有实力”“办学机制建设——发展有动力”“学校品牌建设——学校有影响力”特色纷呈的学校,培养德高艺馨教师,形成蓬江教育教学管理品牌特色。

立教师发展体系:落实教研网络覆盖,建构区域“学教评一致性”的双循环培养模式,以教师发展循环培养模式为基础,通过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从而提升学生成长循环培养模式效益;以学生成长循环培养成效为依据,通过大数据分析论证,调整教师发展循环培养模式应用方向。形成生成进阶式课堂教学模式。区级以上名师、学校校长、教研员纳入统一管理,通过主动参与、目标考核、过程导向、项目推动、精准培养和专业成长等方式实现教育人才倍增。

立学生培育体系:深化五育评价,推进深度学习,为学生提供发挥最大潜能的学习机会。通过建设“学校品牌社团”“区级品牌社团”“区级美育示范学校”和评选新时代蓬江“五品少年”树立我区学校素质教育标杆,带领区域素质教育高质量发展。

为将“一评三立”教育高质量发展综合改革落到实处,我们采取了“八措并举”的实施策略:

一是主题启动。2021年11月,顺应国家、省市各级文件要求,基于蓬江区教育实际,在反复研究基础上,我们出台了《江门市蓬江区学校办学质量及水平指导和评价方案(试行)》《江门市蓬江区教育人才管理和奖励办法(试行)》《江门市蓬江区中小学教学教研工作指导意见(试行)》《江门市蓬江区推进新时代中小学美育工作指导和评价意见(试行)》《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蓬江区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五份文件,全区“一评三立”教育高质量发展综合改革正式启动。

二是专项培训。随着文件的出台,蓬江区开展了以“深化教育综合管理和评价改革,推进蓬江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教育论坛,为全区“一评三立”教育评价长效机制的形成奠定坚实基础。我们利用全区中小学教学工作会议、广东省基础教育校本教研基地蓬江建设项目研修、全区中小学校长培训活动、全区中小学系列片区教研活动、全区中小学教研组长专题培训会,就“一评三立”教育高质量发展综合改革的意义、内涵、策略和预期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培训活动,使全区教育战线上下一心,众志成城。

三是專题研讨。为了确保“一评三立”教育高质量发展综合改革顺利实施,2022年1月,我们筹备建立“蓬江区教育人才库”;3月,区教师发展中心全体教研员集中陈白沙中学召开蓬江区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启动会;4月上旬,出台文件《关于开展蓬江区教学研究基地项目建设的通知》,116个教研基地提交了基地建设的申请书;5月初,发文《关于建立“蓬江教育人才库”及公布首批“蓬江教育人才”的通知》,教育人才涵盖蓬江区智库教育专家、区级以上名教师、校长、教研员(含片区教研员),按照《江门市蓬江区教育人才管理和奖励办法》进行统一入库管理;5月19日,在紫茶中学、范罗冈小学滨江校区开展蓬江区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双基地启动仪式,凝成富有蓬江特色的“三联系·四到位”课堂教学评价体系;5月23日,发文《关于举办蓬江区中小学教学改革实战能力提升培训班的通知》,旨在进一步提升学校教学管理综合素养和专业能力;6月22日,蓬江区中小学教学改革实战能力提升培训班正式开班……至本书出版时为止,我们召开与“一评三立”相关的研讨推进活动100余场次。全区“一评三立”教育高质量发展综合改革活动迅速掀起了高潮,成为区委区政府和全区教育战线关注的焦点工程。

四是课题深研。我们深谙“教而不研则浅”之道,2022年5月,我们申请了广东省“十四五”重点课题“全域推进蓬江教育高质量发展综合改革实践研究——基于‘一评三立区域‘五育并举育人体系的建构与实践”。该课题以“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为主导,“立办学效能提升体系”“立教师发展体系”“立学生培育体系”,形成各具特点、互为补充、环环相扣的全方位管理评价和培养体系,为搭起“五育并举”平台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造有利条件。我们先后申报了广东省基础教育建设基地项目2个,江门市级基础教育建设基地项目2个,设立了蓬江区教研基地建设项目116个,精心营建了“校校有项目,科科有参与,人人有方向”的研究氛围。

五是抽查调研。我们聘请了原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师研修学院熊焰院长和原深圳南山区教育局刘根平局长做顾问指导,为项目研究做了前期的调研论证,确保研究行动的科学高效。两年多来,为了摸清全区“一评三立”教育高质量发展综合改革进展情况,我们组织了多角度全方位抽查调研活动,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总结经验教训力求改革成效。

六是年度评比。改革初期,个别学校和部分管理者不可避免地存在的疑虑,他们以为“一评三立”或许就是一场运动,不会持久。鉴于此,接连几年,我们都坚决摈弃根深蒂固的“唯分数论英雄”痼疾,严格落实全区“一评三立”教育高质量发展综合改革系列文件精神,按相关评价量表评价学校办学效能、教师工作效能、学生发展水平,并据此设置蓬江区奖教奖学相关奖励。全区各中小学发现我们言出必行,执行“一评三立”教育高质量发展综合改革系列文件精神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空前增强。

七是成果征集。为了及时总结经验推广成果,我们每一年结合蓬江区年度论文评比、“一评三立”教育高质量发展综合改革年度成果征集评比等活动,指导各中小学及时搜集、整理并提炼相关成果,并及时通过优秀成果汇报等形式全区共享。

八是结集出版。经过两年多的积极筹备,我们收集全区“一评三立”教育高质量发展综合改革阶段性成果200余份,在优中选优基础上挑选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成果组成了本书稿案例部分,为进一步深化区域性教育整体改革积累了蓬江经验。

两年多来,全区“一评三立”教育高质量发展综合改革取得了显而易见的成效:

一是办学方向明显优化,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截至目前,压实“双减”和新课标要求,追求在规范办学基础上凸显让人民满意的办学特色已逐渐成为全区教师的共识,偏重于“考场取胜”已被重视“五育并举”所替代。蓬江教育连续七年荣获江门市高中阶段教育质量先进集体一等奖和江门市初中阶段协同教育质量先进单位一等奖;全区所有高中均获评江门市质量管理先进单位,41所初中获评江门市协同教育质量管理先进单位。

二是区域教研蓬勃发展,教育人才潜力初现。以广东省“十四五”重点课题“全域推进蓬江教育高质量发展综合改革实践研究——基于‘一评三立区域‘五育并举育人体系的建构与实践”为龙头,我们拥有广东省基础教育建设基地项目2个,江门市级基础教育建设基地项目2个,设立了蓬江区教研基地建设项目121个。“蓬江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验行动计划”立项140个。每年各级各类课题220个左右,其中省级3—4个,市级20个左右。“以研促教,以研优教”成了全区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共同追求,教师队伍素养明显优化。

三是“立德树人”深入人心,“五育并举”初见成效。今年全区建起以体艺科创类为主的学生社团1920个。在第22届全国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范罗冈小学学生冯卓立、谢颖轩获评全国小学组“创新之星”,全国仅有3所小学的学生获此荣誉,范罗冈小学是广东省唯一获奖的小学。在第37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我区师生获奖13项,紫茶小学陈金花老师的竞赛项目和范罗冈小学冯卓立同学的创新成果分别推送参加国赛。“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成为全区教师的共识,争做厚德、善学、健体、尚美、勤劳全面发展的“五品少年”成为全区学生的共同追求。

锐意改革成效显,踔厉奋发正当前。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一评三立”教育高质量发展综合改革实践已经取得了阶段性预期成效,蓬江教育人正在斗志昂扬地谱写蓬江教育崭新的篇章。我们有理由坚信,“一评三立”教育综合改革必将开创蓬江教育新局面,“学在蓬江”金字招牌必将越擦越亮!

猜你喜欢
全区办学高质量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南宁市:把握环境保护新常态 担当全区执法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