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三主”课堂教学模式下革命题材课文的教学初探

2024-04-26 12:35刘惠香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4年3期
关键词:学科育人课堂教学模式语文教学

刘惠香

摘 要:统编教材充分体现国家意志,选编了大量革命题材类课文。教学此类课文,教师要把握好其特质,以儿童为本位,在教学中补充资料,拉近生本距离。品味朗读,引发学生共情。关注写法,落实语文要素,感悟责任担当,涵养爱国情怀,在结合“三全三主”课堂教学模式的引领下,运用任务驱动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努力尝试以评促学,在真实情境中探究并根植英雄精神,从而真正实现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学科育人;“三全三主”课堂教学模式;语文教学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在其篇目总量相对减少的情况下,反而增加了革命传统教育题材类课文的数量,约占课文总数的11%,足见其价值所在。但由于很多革命传统教育题材类课文的创作时代距今甚遠,学生因受到成长环境、生活经验等因素的影响,无法深入地理解文本,造成了认知的浅表化;他们往往游离在文本创设的情境之中,感受空洞,在情感体验上也难有共鸣,这都成了课堂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而教师则认为这类课文很难教学,因为教学时,既要落实革命传统教育的目标,更要瞄准语文教育的要素,做到文道统一。那么,教师该如何在达成语文要素的同时,实现对革命传统教育的渗透?笔者以语文五下第四单元《青山处处埋忠骨》为例,做了以下有益的尝试。

一、补充资料,拉近生本距离

本课与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远,因此根据教学内容,有效拓展史实资料已成了课文学习的大路径,通过有效拓展史实资料,学生感受革命先烈为了国家、民族的发展的爱国情怀。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真实学情出发,捕捉他们学习的困惑点与生长点,适时补充资料,拉近学生和课文之间的时空跨度和情感距离,使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可触可感。例如,在《青山处处埋忠骨》中,毛泽东同志展现出了他的两重身份,父亲和主席,这两个身份就好像位于天平的两端,拉扯着毛泽东的内心,也拉扯着我们读者的内心,教师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思考从课文的描写中,看到了一个父亲怎样的内心?看到了一位主席怎样的内心?先来看天平的一端——父亲,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他的内心在想什么?在学生充分交流、感悟文本,体会毛主席痛苦的内心后,教师补充一则材料,提升学生思维的层次:读一读这则材料,想一想,如果时光能重来,你觉得毛主席还会同意岸英去朝鲜吗?

【补充资料】岸英从小到大的经历,以及与家人一次次分离的原因。

查阅资料,了解毛岸英:

资料:毛岸英五岁时与父亲分别,八岁时,母亲被捕入狱,八岁的他带着两个弟弟乞讨为生,却也被关进牢房里,在牢狱里亲眼目睹了母亲被伤害的那一幕,后来,他捡过报纸,卖过垃圾,拉过人力车。15岁时又到苏联军校去学习锻炼,回国后又到农村、工厂,到最艰苦的基层去锻炼……

通过刚刚的讨论,我们深入地了解了一位父亲的心,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岸英安葬在何处”这一抉择,对毛泽东来说,是一个如此艰难的抉择?

生:因为作为一位父亲,他想见儿子最后一面,想再看看儿子。但是作为主席,他不能不公平,搞特殊。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

【补充资料】据统计抗美援朝战争中,有近19.3万中国志愿军牺牲在了战场上。

查阅资料,了解朝鲜战争:

资料: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公然出兵干涉,并将战火烧到了中国鸭绿江边。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指战员不怕牺牲,浴血奋战,许多英雄儿女的鲜血洒在了朝鲜的土地上。抗美援朝战争历时两年零九个月,据统计抗美援朝战争中,有近19.3万中国志愿军牺牲在了战场上。

师:看完了这段材料,你有什么想法?

生:有几十万的烈士都无法回国,这个数字让我看了很痛心,毛主席的身份,决定了他不能只想着自己,不能只是作为一个父亲去做决定,他必须要考虑到自己的另一个身份。

透过这架天平的摇摆,我们穿越时空,走进毛主席的内心,体会他领袖身份之外,作为普通父亲的真挚情感和复杂内心。悲痛中、矛盾中、纠结中,他选择了大局,这是一位伟大的领袖,这更是一位不平凡的父亲!利用补充资料引导感悟理解。学生聚焦关键词句,梳理人物言行,展开想象,建立与伟人情感共鸣的桥梁。把“教课文”转变成“用课文教”,形成开放多元的学习链接,为深度阅读搭建阶梯。

二、搭建语言支架,引发学生共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更好更快地习得语言技能,形成能力,发展思维。学生通过品味朗读,学生经过高阶思维的想象联想、分析判断,感受毛主席的内心是如此动情,深深地打动着参与课堂的我们:

生:我还找到的句子是“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关键字词是按着、喃喃着,通过动作描写,我感受到毛主席内心的无比悲痛。

师:你能按照你的理解,为我们读一读这个句子吗?

生再朗读。

师:谢谢你入情入境的朗读,毛主席相信岸英走了吗?

生:不相信。

师:是啊,不敢相信,不愿想象也不忍相信这是事实,“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请把省略号的内容补充完整。

师:是啊,这次怎么会永远回不来了呢?毛主席从36岁开始已经陆续失去了五位亲人,分别是年轻的堂妹、妻子、两个弟弟和侄子。而如今他最爱的寄予厚望的长子也离他而去,此时的主席怎能不肝肠寸断呢?

学生齐读:“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师:同学们,很好!你们的朗读越来越有感染力了,喃喃是什么意思?

生:“喃喃”是小声说话。

师:是啊,小声地说话,更是主席痛苦地呼唤啊,为什么不写主席泪流满面呢?

生:因为主席内心也充满了愧疚和自责。

师:是的,此刻,可能任何语言都无法来形容他心中的伤痛吧。就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达这种万分悲痛的心情。(学生练习接读,有感情地朗读。)

1. 噩耗传来,让这位久经沙场的老战士悲痛不已,他整整一天——(学生接读)没说一句话。

2. 老来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年近60的毛主席失去了最心爱的儿子,他整整一天——(学生接读)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3. 此时此刻,毛主席多么希望岸英能像去苏联留学时那样平平安安地回来,像去农村锻炼时那样平平安安地回来,他喃喃着儿子的名字——(学生接读)“岸英!岸英!”

4. 此时此刻,毛主席多么希望岸英会出现在自己的眼前,亲切地唤着“爸爸”,他哽咽了,喃喃著儿子的名字——(学生接读)“岸英!岸英!”

师:可是,岸英再也不可能回来了,他再也唤不回心爱的儿子了。他在心里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孩子说吧,请你拿出学习单,试着写一写他的心里话吧。

语言支架的搭建,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宣泄的窗口,他们是那么深切地感受到一个丧子的老父亲痛彻心扉的情感。这样的过程不需要老师用任何的语言,学生便经历了思想的洗礼,用语文的方式传递革命文化,让语言蕴含的革命精神植入学生的心灵。

三、关注写法,落实语文要素

《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文章,本单元围绕单元人文主题“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安排了四篇文章——《古诗三首》《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清贫》。单元语文要素为“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习作要求为“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

本课例的教学,立足于新课标、教材特点及本班学情制定教学目标,基于学校正在开展的“弘义之声”广播站招新活动制定研学情境,在“三全三主”课堂教学模式的引领下,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引导学生抓住对主席动作、神态、心理、语言的描写走进毛主席的内心世界,感受他的悲痛、不舍与矛盾的痛苦抉择,根据课堂生成的评价要求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在真实情境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开展自评与小组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很好调动。

革命题材的课文重在一个“情”字,唯有真情最动人。这份“情”是博厚的、深沉的、凝重的,既需要教师的引领与激情,又需要学生设身处地地用心解读文本。总之,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是引导学生深刻体会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载体,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育人作用,深入挖掘并正确阐释课文的时代价值,在“三全三主”课堂教学模式的引领下优化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学习言语形式,促使语言思维与文化审美达成一致,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先云.谈谈部编小学语文教科书革命传统教育题材类课文的编排及应注意的问题[J].小学语文,2017(12).

[2]孙琍,杨海萌.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的教学探究[J].小学语文教师,2020(05).

猜你喜欢
学科育人课堂教学模式语文教学
关于协同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学科育人的思考
以审美的方式教学历史
构建中学政治生活化课堂的实践与研究
“五步探引”课堂教学模式下对《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运用
高中化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