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如何给与学生想象的空间

2024-04-26 12:35梁婷婷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4年3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梁婷婷

摘 要: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不仅要传授知识与素养,也要重视运用能力对小学生发展所起的作用。不断地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是一种提高自身想象力行之有效的方法。既要有的放矢,又要张弛有度地向着想象这个环节渗透。教学要求学生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更正确、更全面地进行想象。为了在语文课堂中让想象成为教学的依托,文章从抓住省略号、借用留白、设置悬念、仿造想象等方面,探讨了如何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想象空间

爱因斯坦说过:“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想象力是最重要的学问。想象力的发生和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所以在教学活动的影响下如何灵活地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从而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抓住省略号,引发想象

想象力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提高其认知的基本能力,省略号的出现就恰好是那把打开想象之旅的钥匙,在恰当的时刻正好开启了想象之门。

《夜色》一文中说:“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当教师询问大家对本小节中“胆小”的理解时很多学生都结合自身谈得恰到好处。有的说:“当我胆小时会躲在被子里不肯出来。”有的说:“我会躲在门后面不出来。”还有的说:“我会躲在窗帘里面让大家看不到我。”大家用了如此生动的例子来诠释“胆小”的意思,这样的交流就好比炸弹的引爆需要导火线,而想象力的引发就相当于教师抛出的问题,它就是一条导火索。在借助省略号设置了无限可能,那么教师趁机借此使得学生自然而然说出心中最真实的想法。

《风娃娃》“吹跑衣服”“折断小树”是略写,其后的一个省略号也点明了风娃娃可能还帮了其他的倒忙,教學到此也是希望留些想象的空间给学生,从抓住省略号入手。教学中有学生说到:“它吹走了人们戴的帽子;它吹乱了人们的头发;它把灰尘都吹起来了;它吹落了树叶掉到地上变成了垃圾。”学生的想象是不完整,支离破碎的。但正是这样的不完整却表现出难得的弥足珍贵。

思维的启迪就是抓准时机把想象的权利交到学生的手上,让他们自己组织创造性的语言,结合丰富的生活经验。那么教师所起的作用只是把行使权释放出去,令其想象无限又神奇。

二、巧用文本,延续想象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离不开语文教材的。因此牢牢把握教材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紧紧抓住教材的各种教育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巧用文本,延续学生想象是最行之有效的途径。

《假如我是一只小虫子》用它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描述一只生活在最平常不过的小虫子,使学生在领略作者如何以人物的角度,于生动有趣的语言描述中认识了一只乐观、有时有点糟糕,但十分可爱趣味十足的昆虫代表。

笔者借着教学《假如我是一只小虫子》的契机,让学生在熟知课文内容的前提下开展《假如我是……》的说话活动,这样让大家以自己喜闻乐见的方式走进文本,真正把自己当成小虫子,才能说出真情实感。比如有说出:“小叶子一落下来就挡住了我的去路”“轻易掉入小孩子布下的陷阱”。看到向往自由的句子:“跳到人类的风筝上,望着天空那刺眼的阳光,享受风和太阳带来的舒适”。

这些学生自然而然输出的文字突然变得那么有灵动性,仿佛在眼前出现了一群特别的“小虫子”。学生尝试去经历文中小虫子所不能体会到的快乐和乐趣,并为此津津乐道,大家都沉浸在小虫子的角色中,这时想象的张力就被无限地放大,大家想象的思维被恰如好处地激发,思维的源泉正呈现在彼此面前。

三、借用留白,创造想象

《父与子》这篇文章是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把自己当作其中的角色,赋予他们新的定位和目标,从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种由扶到放方式的训练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度,既不会让创造偏离主题思想,又不会对学生太多约束。

学生想象思维的开启就像播放视频一样,一旦点击了开始播放按钮,思维的源泉就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许多学生会有言犹未尽的感觉,想象的空间被这幅留白无意中激发了,大家都积极开动脑筋,畅所欲言。语文课堂不再变得枯燥无味,相反大家变得异常活跃,都沉浸在漫画补白的世界中,让自己的话题在一定基础上有质的飞跃。这种不脱离主题思想,又可以使学生得到思想上的解放,没有那么循规蹈矩的按部就班教学,那么想象的产生在前面几幅图画铺垫的作用下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四、设置悬念,据实想象

想象的搭建有时就需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既要给予大家思维碰撞,火花的产生,又要不离主旨,张弛有度地完成想象的任务。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教学中轻而易举地展现想象能力。

《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中当教师谈到蒲公英离开妈妈飞到天空后,它们会想些什么,又会做些什么时,学生的思维开始飞跃了,畅谈无限可能性,有的说:“飞到天空我就自由了,不用再被妈妈管束着。”有的说:“我感觉有点孤单,以前都是妈妈照看着我,现在我长大了,要离开妈妈,自己远行了。”还有的说:“第一次飞到天上的我稍微有点害怕,不过看久了就不怕了。”低年级学生的想象还是具有很强的童真性、可塑性。他们敢于想、愿意想,所欠缺的只是少了带有悬念的想象,这时教师能抓住契机的开展,那么学生所描绘的想象,将会带给教师意想不到的惊喜。

中高年级的想象也需要抓住悬念,把握契机。正如在《搭石》一文中教师会问:“每天有多少人要来走搭石啊?假如怀抱着宝宝的妈妈来走搭石,假如……”教师话语的未曾终结其实就是给予学生想象创造空间,留有余地的设置悬念,引起学生无数的猜想:假如背着柴火的年轻人来走搭石……假如碰上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走搭石……假如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来走搭石……这时就需要让学生懂得将教师设置的悬念式的提问转化为语言上对搭石的深度理解。

那么在有意再造情景后,继续引导学生从想象中学会表达,在创造美的过程中体味美的内涵。教师接着抛砖引玉地说:“假如还有很多很多的人来走搭石,他们是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随着悠扬音乐的响起,让学生小练笔的时刻就随之开展起来,大家在凝神静气地思考着自己脑海中的搭石情景,笔下那一句句贴近画面感具有浓厚感情的句子就呼之欲出了。“假如有不熟悉这里路的人来走搭石,这里的年轻人会告诉他们这条道路,并且会说那句乡间习语;假如老婆婆来走搭石,家乡人一定脱鞋纨裤,小心翼翼地扶她过河……”

这时的想象又变得那么顺理成章了,摆在学生面前的是一块块基石搭建出想象的舞台,推动着你走在想象的道路上,每个人都可以扮演自己想呈现的角色。面对情景的变幻便有无数想象的可能,这时大家都仿佛置身其中,那么就给想象有了更大的空间和翱翔的机会。

五、仿造句式,构建想象

想象有时是在一定句式的基础上给予学生留有余地的展开,既不违背语文教学任务的开展,又在想象一环中给予学生发挥的机会,让他们在围绕教学内容开展相应任务时构建想象空间。

《盘古开天地》中说到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这时教师会要求学生试着用排比的句式来生动描绘盘古倒下后的身体变化。其中通过这些优美的句子更能让学生体会到生动有趣。问题: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请展开你的想象想一想,除了课文中讲到的,盘古的身体还能变成什么?他的         ,变成了         。有學生会写到:他的头发变成了郁郁葱葱的森林,他的鼻子变成了高耸的山峰。他的肌肉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草原,他的牙齿变成了晶莹剔透的宝石。他的手指变成了连绵起伏的山峰,他的耳朵变成了深不可测的山洞……

如此有深度、力度、广度地想象真是让学生构建了想象的另一个台阶:建构式想象。这时想象的张力正以意想不到的速度发展,学生的思维火花被一触即发,那么写出的文字将会是真实而饱满的。

想象主体随着教学内容的不同而带给学生不同的视觉冲击和内心感受,那么体会、感悟和延伸的想象内容也会有所改变。虽然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回答看似五花八门、不着边际,但这就是他们想象的懵懂期、探索期,教师更要把握契机,给予他们想象的空间,这样才能呵护他们的想象力,从鼓励方面入手,给予他们赞美,让学生的想象之花开得更加娇艳。

参考文献:

[1]高诗佳,侯纪萍.写给小学生的创意作文课[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19.

[2]白瑞霞.让语文阅读教学插上灵动的翅膀——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J].学周刊,2020(12).

[3]徐萍.纵横聚焦 有效链接 提升想象力——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奇妙的想象》为例[J].小学语文,2019(04).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