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主要病虫害研究与初探

2024-04-26 07:47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4年3期
关键词:玉米螟蚜虫病斑

本文主要介绍了玉米主要病虫害,并探讨了不同的防治措施。玉米作为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病虫害对其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玉米主要病害包括穗腐病、赤霉病、叶斑病、锈病等,主要虫害包括玉米螟、蚜虫、叶甲等。研究玉米主要病虫害,探讨有效的防治方法,对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玉米常见病害

1.1玉米穗腐病

玉米穗腐病是一种常见的玉米病害,其主要症状是玉米穗上出现黑色腐烂斑点。最初病斑呈黄褐色,后变为黑色,有时会有白色霉层。随着病害发展,病斑会扩大并深入穗内部,导致玉米穗变黑、变软、变糊,并且会散发出恶臭味道,严重时会降低玉米产量和品质。

玉米穗腐病主要由真菌类病原体引起,比较常见的有赤斑病菌、镰刀菌等。这些病原体通常在玉米花粉和伤口处侵入,进入玉米穗内部,然后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繁殖生长,导致玉米穗腐烂。玉米穗腐病的发生与环境、玉米品种、田间管理等因素有关。高温多湿、气温波动大、土壤酸性过高、玉米缺乏养分等都容易诱发病害。同时,种植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适当施肥等方法也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该病害[1]。

1.2玉米赤霉病

玉米赤霉病是由赤霉菌(Aspergillus fla‐vus)或黄曲霉(Aspergillus parasiticus)等真菌引起的,主要由赤霉菌引起。这种病害通常在潮湿气候下发生,玉米在成熟期时易受到侵染。病害症状包括玉米颗粒发生变化,可能会变为黑色或出现霉斑,同时还会散发出一种发霉的味道。玉米赤霉病不仅对玉米产量和品质造成影响,还可能对人和动物的健康造成危害,因为赤霉菌可以产生毒素,会在玉米中积累。

1.3玉米茎腐病

玉米茎腐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由半知菌亚门真菌禾谷镰孢、串珠镰刀菌等引起。病原菌在种子上或土壤、肥料中的病残体上越冬,带病种子和病残体是主要初侵染源,从根部伤口侵入。玉米抽雄期至成熟期高温、高湿是茎腐病发生流行的重要条件,尤其当雨后骤晴、土壤湿度大、气温剧升时,往往导致该病暴发成灾。

1.4玉米灰斑病

玉米灰斑病菌主要侵染玉米叶片、叶鞘和苞叶,严重时还可能侵染茎秆。病菌最初侵染下部叶片,潜伏期较长,在适宜的条件下,病斑逐渐向上扩展。病害初期症状不易与其他叶部病害区分,呈现为水渍状褪绿小斑点。病害中期症状为病斑逐渐横向扩展,并出现坏死,病斑颜色则变为灰褐色、灰色或黄褐色的矩形长条斑或不规则长条斑。成熟的病斑与其他叶部病害有明显区别,其典型特点为病斑的扩展与叶脉平行,病斑为矩形形状,大小通常为(0.5~50)mm×(0.5~4)mm,中央为灰色,边缘则具有褐色坏死线。在病害发展严重的情况下,病斑可能会连片甚至导致整个叶片枯死[2]。

1.5玉米霜霉病

玉米霜霉病是由霜霉属真菌(Peronoscle‐rospora maydis)引起的一种病害。它可以在玉米幼苗期和成株期发生,主要侵染叶片,也为害叶鞘和苞叶。在潮湿环境下,病叶正背两面均长白色霉状物,这是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病害初期表现为淡绿色条纹,后逐渐扩大变为淡绿色至黄白色,导致叶片枯死。重病植株不结苞,轻病植株能抽穗结苞,但产量低。

2玉米常见虫害

2.1玉米螟

玉米螟是一种以玉米为食的昆虫,它的幼虫会在玉米植株内部啃食,导致玉米叶片出现斑点、干枯、卷曲等症状,并且使玉米产量减少。玉米螟是一种体型较小、颜色呈深灰色的昆虫,主要在玉米生长期对植株造成危害。玉米螟幼虫主要以玉米为食,会钻入玉米植株内部,破坏植株内部的组织结构,导致玉米植株生长发育不良。玉米螟的发生时间通常在4~9月,尤以6~7月为其危害高峰期。在温度较高的地区,玉米螟繁殖和危害可能更为严重。玉米螟危害主要表现在玉米叶片和玉米穗上,受害叶片上出现银白色斑点、小坑及不规则的缺口。而受害的玉米穗上则会有大小不等的玉米螟穴,导致玉米穗上的玉米受到破坏而无法正常成熟。受害严重时,玉米植株可能会生长不良,穗子数量和质量都会大幅下降。

2.2蓟马

蓟马是玉米苗期主要虫害,成虫、幼虫均可为害。它们会吸食玉米叶片汁液,并会释放出毒素,影响玉米生长发育。玉米蓟马的体长约2 mm左右,成虫体色为深灰色,幼虫则呈白色。主要危害玉米幼苗期和抽雄期,通过口器在玉米幼苗上吸食汁液,导致玉米植株生长受阻,严重时可能导致玉米死亡。玉米蓟马在中国各地均有分布,但不同地区的发生时间不同。在南方地区,玉米蓟马主要在2~3月和8~9月出现,而北方地区则在6~7月较为常见。玉米蓟马危害主要表现在玉米叶片上,叶片上出現了黄白色小斑点,有的叶片上还出现褐色小斑点和黑点。叶片表面同时也会出现银灰色糠状粉尘物。严重时,叶片会出现脱水、卷曲、枯黄等现象,严重影响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

2.3玉米蚜虫

玉米蚜虫是一种会危害玉米等作物的昆虫。玉米蚜虫从春玉米开始为害,每年可发生多代。3~4月随着气温逐渐上升而开始活动,主要危害小麦心叶,5月份开始向春玉米田转移危害,6月中下旬开始迁飞到夏玉米田危害心叶,夏玉米扬花期是危害盛期,主要危害叶片和雄穗。玉米蚜虫主要集中在心叶,刚开始会产生黑色霉状物,逐渐导致叶片变黄枯死,叶面生霉变黑等。玉米蚜虫刺吸植株汁液,会导致叶片变黄或发红,影响生长,严重时会导致植株死亡。在成虫或若虫阶段,蚜虫数量过多会对玉米田产量造成很大影响,会使植株生长停滞。此外,玉米蚜虫还会在叶面产生蜜露,使叶面附着灰尘,影响植物美观度和通风透气性[3]。

2.4玉米双斑萤叶甲

玉米双斑萤叶甲体长约7 mm,呈灰褐色,触角与腿为黄色。成虫主要在4~5月和8~9月出现,危害玉米叶片、茎部和花穗等部位,也会危害其他禾本科植物。玉米双斑萤叶甲每年可发生多代,主要在春、夏季出现,成虫主要在4~5月和8~9月出现。玉米双斑萤叶甲危害主要表现在玉米叶片上,最初在叶片上产生小的白斑,随着虫口摄食的增加,这些白斑逐渐扩大并变成黄色斑点。当斑点变得较大时,叶片就会枯黄或焦枯,并逐渐从叶尖向下蔓延。重度危害时,整片叶子枯黄脱落,导致玉米产量下降。在茎部和花穗等部位的危害相对较少,但也会影响玉米发育和产量。

2.5玉米红蜘蛛

玉米红蜘蛛体长约0.5 mm,通体呈淡黄色或淡绿色,又称作玉米黄蜘蛛。这种蜘蛛以叶片上的细胞液为食,会在玉米叶片上产卵,卵孵化后的幼虫同样会吸食叶片细胞液。玉米红蜘蛛主要在夏季出现,气温高、湿度低时其繁殖速度会加快。常常出现在温度高、干旱、多风和植株密集的玉米田中。玉米红蜘蛛危害主要表现在叶片上,首先会引起玉米叶片黄化,黄化部位随着病虫害加重逐渐扩大,并逐渐出现叶片枯死和凋萎现象。在严重的情况下,整个玉米植株叶片枯死,直接影响了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

3病虫害防治措施

3.1合理施肥和耕作

合理施肥和耕作是防治玉米病虫害的基本措施之一。可以在播种前进行土壤改良,增加土壤肥力,加强玉米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同时,在播种后及时施肥,保证玉米生长发育。此外,在耕作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土壤湿润和通风透气,避免病虫害发生。

3.2选用抗病虫害的品种

在种植玉米时,应选用抗病虫害的品种,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病虫害发生。同时,在选种时也应考虑当地的环境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品种。

3.3加强田间管理

在田间管理上,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避免病虫害发生,例如及时清除田间秸秆、草木、杂草等,保持田间清洁;在田间设置诱捕器,吸引并杀死害虫;定期检查田间病虫害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3.4喷洒农药

若病虫害发生情况比较严重,可以采用农药喷洒的方法进行防治。但在喷洒农药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药剂和剂量,按照药剂说明进行喷洒,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和伤害。

综上所述,玉米病虫害防治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技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障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

参考文献

[1]张瑞霞.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策略[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3(6):1-2.

[2]朱询询.玉米种植病虫害防控技术[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3(6):40-41.

[3]雷娟,王晓光.优质玉米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3(6):5-7.

(河南省范县农业农村局刘慧敏)

猜你喜欢
玉米螟蚜虫病斑
蚜虫婆婆
二代玉米螟防治方法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二代玉米螟发生趋势预报
改进自适应分水岭方法分割棉花叶部粘连病斑
爱吃蚜虫的“花大姐”
一种桑轮纹病病叶发病程度的评价指数
9种药剂防治山核桃干腐病试验研究
临河地区玉米螟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