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病毒性腹泻性黏膜病防控技术

2024-04-26 07:47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4年3期
关键词:病原学牛舍牛群

牛病毒性腹泻性黏膜病(Bovine Viral Diar‐rhea-Mucosal Disease,BVD-MD)是一种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牛病毒性腹泻性黏膜病的病原体是一种BVDV病毒,主要通过接触传播。该病毒可以引起牛只的急性和慢性感染,导致牛只出现繁殖障碍、免疫功能抑制和生长发育迟缓等问题,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BVD-MD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牛养殖业的主要疾病之一。在中国,随着养殖业发展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增加,BVD-MD病例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因此,加强BVD-MD的防控工作对于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围绕BVD-MD的流行病学分析、临床症状分析和防控措施分析展开讨论。

1流行病学分析

BVD-MD传播和流行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季节性。一些地区疫情发生率高,尤其是在传统牛业发达的地区,病毒传播更加广泛。同时,在冬春季节,气候干燥,牛只免疫力下降,易发生疫情[1]。此外,牛只之间的密切接触也是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集体饲养场、交易场所等场所易于形成传染病的传播源,也是疫情发生高危区域。因此,加强对这些场所的管理和监测,对疫情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BVDV病毒具有强大的潜在传播能力,因为感染病毒的牛只往往并不会表现出严重的临床症状,病毒很容易通过牛只间的接触和体液等途径传播,从而增加了病毒在养殖场内流行的可能性。因此,在日常养殖管理中,应加强对病毒的诊断和研究,以制定更加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2临床症状分析

BVD-MD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一般可以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在急性期,感染的牛只可能表现出食欲不振、发热、腹泻、消瘦、呼吸困难、泪流、鼻流等症状。一些牛可能只出现不同程度的病情,有些病例甚至可能无症状[2]。在慢性期,牛只可能表现出生长缓慢、发育不良、不育、泌乳量减少、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等症状。

BVDV感染还可能引起牛只永久性黏膜病(Mucosal Disease,MD),这是一种严重的病情。MD主要表现为牙龈糜烂、口角溃疡、鼻翼开裂、角膜炎等症状。患病牛只可能出现消瘦、发育迟缓、发育异常等症状,最终导致死亡。MD病情非常严重,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在防控BVD-MD方面,临床症状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如果发现牛只出现了上述症状,应当立即进行病原学检测和病理学诊断,以便及时进行隔离处理和治疗。同时,应当加强对牛只的健康管理,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减少病毒传播和扩散。

3防控措施分析

3.1加强病原学监测

加强病原学监测是防控牛病毒性腹泻性黏膜病(BVD-MD)的基础,该措施主要通过对牛群的病原学监测,及时发现和诊断患病牛只,并明确病毒的感染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降低疫情的发生率[3]。同时,病原学监测还可以对病毒的流行规律和变异情况进行研究,有助于制定更加科学和有效的防控策略。

病原学监测实施包括采集病毒样本,进行病毒检测和病原学分析。首先,需要对牛群中的患病和疑似病例进行样本采集,包括血清、粪便、唾液、眼泪等。样本采集应该在病毒感染初期进行,以便及时发现病毒感染情况。其次,采用病毒检测技术,如RT-PCR、ELISA等对样本进行检测和分析,确认是否存在病毒感染。最后,对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

病原学监测需要有专业的技术和设备支持,牛场或畜牧业协会可以与相关机构或专家合作,定期开展病原学监测工作。对于有病毒感染的牛群,应及时隔离治疗,同时对牛舍和器具进行消毒,防止病毒传播。对于无病毒感染的牛群,应加强预防措施,如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接种疫苗等,以防止病毒感染。

3.2加强动物管理

通过加强动物管理,能够保证牛群处于健康状态,提高牛群抵抗力,具体措施包括:首先,做好牛舍卫生管理,保持牛舍通风干燥,定期消毒。牛舍内部环境的卫生状况直接影响着牛只的健康状况,牛舍内保持干燥和通风可以有效减少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的滋生和传播[4]。因此,要经常清理牛舍内部,及时消除污物,做好牛舍的通风换气和消毒工作,防止细菌和病毒滋生;其次,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饲料卫生,保证饲料质量,避免饲料污染。牛只饲料质量对牛只健康状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对饲料进行规范化管理和加工,保证饲料质量和安全性,避免饲料中的细菌、霉菌和毒素对牛只的健康造成危害。另外,还要注意饲料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卫生问题,以避免饲料被污染;最后,定期进行疫苗接种,提高牛群免疫力。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BVD-MD的重要措施之一,能够有效提高牛只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防止病毒传播。因此,要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进行疫苗接种,保证疫苗有效性和安全性。此外,疫苗接种的实施也需要注意相关细节。比如,在选择疫苗时,应考虑疫苗的株系、病毒量和接种途径等因素,并在疫苗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避免疫苗过期或变质,保证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3加強病毒检测

加强病毒检测在防控牛病毒性腹泻性黏膜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病毒感染初期症状较轻,易被忽视,如果不及时发现并采取隔离和治疗措施,病毒会在牛群中迅速传播,导致大规模疫情爆发[5]。因此,定期检测牛群的血清学和分子学指标,是发现病毒感染情况的关键。

血清学指标包括抗体检测和病毒载量检测。抗体检测通过检测牛群的血清中是否存在特定的抗体,来判断牛群是否曾经感染过BVDMD。病毒载量检测则是检测牛群中是否存在病毒,可以在病毒感染初期及时发现病毒感染问题。分子学指标则是通过检测牛群的体液样本(如血液、粪便、唾液等)中的病毒核酸,来确定是否存在病毒感染。

通过加强病毒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养殖中存在的病毒问题,并基于实际问题制定有效的隔离处理措施等。与此同时,在病毒检测中可以明确病毒变异情况、发生规律等,以便制定更具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例如,若发现病毒流行规律是季节性的,可以在高发季节加强防疫措施;若发现病毒的变异情况较大,可以调整疫苗配方,提高疫苗效果。

3.4加强防疫宣传教育

加强防疫宣传教育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实现,比如组织开展防疫知识讲座、制作防疫宣传资料、利用微信公众号、短信等方式向养殖户发送防疫宣传信息等。这些方式可以向养殖户传达病毒的传播途径、症状表现、防控方法和疫苗接种等相关知识,让养殖户了解BVD-MD的防控知识和技能,提高养殖户的防疫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6]。

此外,防疫宣传教育还可以组织开展防疫技能培训,提高养殖户的防疫技能和水平,让养殖户能够熟练掌握防疫操作流程,有效减少病毒传播。同时,防疫宣传教育还可以通过与当地兽医、兽药经销商等从业者开展合作,提供更加全面和专业的防疫宣传服务,让养殖户能够及时获取到相关的防疫信息和服务。

现阶段,人们对食品质量和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对养殖业监管也越来越严格,养殖人员在防疫工作上应提起重视,以保证养殖业的稳定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BVD-MD的防控工作也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例如,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制作出更安全和有效的疫苗,这将有助于提高牛群的免疫力和防疫效果。此外,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也可以应用于疾病监测和防控工作中,帮助养殖业管理者更好地掌握疫情动态,制定更加精准和有效的防控措施。

参考文献

[1]李明.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诊断和防治技术[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2(12):107-109.

[2]张国华,吕思文,金振华,等.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研究进展[J].现代畜牧兽医,2022(7):69-72.

[3]樊华,张淑爱.浅述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防控[J].中国畜牧业,2022(12):90-91.

[4]宫庭.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综合防治措施[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1(9):95.

[5]于富霞.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诊断和防治[J].中国动物保健,2021(5):32-33.

[6]迪力穆拉提·图尔荪.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防制措施[J].今日畜牧兽医,2021(1):30.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北流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梁德干)

猜你喜欢
病原学牛舍牛群
人腺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研究现状
牛红眼病如何预防
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分析
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在内蒙古小牛群铜多金属矿的应用
发酵床牛舍与散放式牛舍对荷斯坦牛泌乳性能的影响
与牛共眠
基于低屋面横向通风牛舍空气交换率优选模拟
鸡伤寒和鸡白痢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病原学诊断
家庭小规模肉牛舍建造
阿留申病病原学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