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4-04-26 18:50苗凤英
中国市场 2024年10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大数据

苗凤英

摘 要: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企业会计人员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会计人员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同时给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传统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优化。文章通过对大数据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进行研究,从而提出相应的改革策略,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会计人才提供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4)10-0165-03

DOI:10.13939/j.cnki.zgsc.2024.10.041

1 引言

2017年1月,財政部会计司在《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在2020年培养出3万名精于理财、善于管理和决策的会计人才,这为会计人才培养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不仅仅是做账记账这么简单,而是要对整理的会计数据进行大量的分析,从而为企业的经营管理预测决策提供准确信息。所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培养会计人才的时候,不仅要注重理论,也要注重实践,不能仅具备会计核算监督的职能。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既要注重实践教学,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以适应企业对会计人才的更高要求。

2 大数据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2.1 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首要之一就是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在大数据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应有所区别,不能照搬原来的人才培养目标。但是现在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还是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的问题,没有明确指出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会计人才,如何适应时代的变化以及企业的要求,而是简单概括会计培养目标。例如:有诚信敬业的良好素养,熟悉国家经济法律法规,系统掌握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审计实务等方面工作的本科层次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会计人员从事的工作范围相对较广,仅利用会计基础知识根本无法满足企业对会计人才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更高要求。

2.2 专业课程设置不完善

大数据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出现了明显的不合理。有些院校专业课程大部分都是理论课,实训课特别少,导致学生学了理论知识还是不会用,无法在企业自己动手操作,无法满足企业对会计人才的更高要求,从而导致虽然企业对会计人才缺口较大,但是学生却找不到工作的现象频繁出现。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中都有基础会计、初级会计实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金融企业会计、成本会计、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分析等课程。以上这些均属于理论课程。实训课一般有基础会计实训、会计信息系统、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财务会计实训、成本会计实训、综合实训等。但是大部分院校以上实训课均是手工实训,少部分上机操作的实训课也只是停留在软件本身,未能真正接触企业的账务处理及分析过程,很难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现阶段企业最缺乏的是管理会计人才,而很多学生毕业后无法从事管理会计工作,无法胜任管理会计工作。很多院校虽然设置了管理会计课程,但都是理论课,很少有实践课。所以虽然学习了管理会计相关知识,但是学生仅仅是为了应对期末考试,一段时间之后就忘记了,所学知识也很难应用到工作中。会计专业某些课程重合度也比较高,例如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两门课程的内容都包含了本量利分析、存货管理、长期投资决策、标准成本控制、全面预算管理等。

多门课程内容不能有机融合,不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大部分院校较少涉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不利于学生职业道德意识的养成。这些均体现了在大数据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合理[1]。

2.3 实践教学不足

在大数据时代,会计人员基础的、简单的工作将会被机器人替代,机器人可以完成记账、会计核算等重复性的工作。企业会计人员要做的是更高层次的工作,利用大数据资源对会计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帮助企业管理层做好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考核、评价等工作,这才是现代会计人员真正的工作[2]。但是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集中在会计信息化的软件操作和系统的纳税申报,较少开展与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与挖掘等相关的大数据技术方面的教学,所以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一般只能重复简单的基础性工作,达不到企业要求的预测决策的工作能力。

2.4 教师教学能力不足

大数据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人才必须做到大数据与管理、大数据与会计很好地结合才能满足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教师在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还是比较专业的,但涉及互联网和大数据处理方面能力明显严重不足,不能适应信息化的企业要求。现如今,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一般有以下三种分类:第一类是老教师。这类教师从业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专业理论功底非常扎实,但是他们接受新事物比较慢,将大数据与会计相结合就有一定的难度。第二类是学历高的教师。这类教师一般都是在学术研究上很成功,但是在教学上较缺乏经验,较难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3]。第三类是年轻教师。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有一部分教师都是刚毕业就到学校执教,没有任何的工作经验,从未到企业实际接触过具体的会计工作。这样就导致在讲相关理论课程的时候显得空洞,没有底气,案例也较少,教学方式也比较陈旧,一般就是通过听老教师讲课来提升自己,充实课堂。这类教师的优点就是能够很快接受新事物,具备会计信息化理论,但是在会计实训、分析企业实际案例方面就显得比较薄弱。随着时代的变化,教师会在某些方面显得能力不足,只有教师尽快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保证学生不落后。

3 大数据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策略

3.1 优化人才培养目标

大数据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优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就是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正确的育人目标。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要直接面向社会,为企业输送会计人才。因此,在培养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把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加强实践,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企业输送应用型人才。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育人理念,不能一直灌输,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传统课程内容讲授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来组织课堂活动,挖掘学生潜力,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更具竞争力[4]。

3.2 完善课程体系

市场需求决定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在大数据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既要重视专业功底,也要重视实践能力。专业课程体系由公共课模块、专业课模块和实践课模块组成。

公共课模块包括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公共必修课包括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民族理论与政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军事理论与训练、体育等。公共选修课包括计算机基础、外语、时事政治类、创业就业类、创新创业类、自然科学类、经济管理类、应用技能类、健康教育类等。公共课程涉及面广泛,主要满足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目标。

专业课模块包括专业核心课与专业选修课。专业核心课包括基础会计、政治经济学、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西方经济学、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税法、管理学原理、审计学原理、管理会计、会计信息系统等。专业选修课包括点钞及计算技术、高等数学、基础会计实训、中级财务管理、财务会计实训、成本会计实训、高级财务会计、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财务分析、经济法、统计学、纳税核算与申报、审计实训、ERP沙盘模拟实训、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会计制度设计、税务会计、公司信贷、银行会计、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纳税筹划、财经写作、个人理财、风险管理等。专业课模块主要满足会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要求,需要掌握会计核算、税收缴纳和筹划、财务软件的使用、财务分析和管理等专业知识和技能。

实践课模块包括生产劳动、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读书报告、创业就业指导课等。实践课模块主要满足专业技能要素培养的需要,使学生毕业时具备基本相关的财务技能来适应会计岗位及其他相关岗位工作。

3.3 加强实践教学

第一,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重视实训课。实训课不像理论课,操作性比较强,可以让有经验的教师来讲授。会计专业涉及的实训课有:基础会计实训、财务会计实训、成本会计实训、会计信息系统、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综合实训等。而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训室条件不够,没办法上机操作,只能做手工账。因此,学校需要完善专业实训室,建立仿真的专业实训室进行实训。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没办法自主找到合适的企业进行实习。因为很多企业不收实习生。主要原因是:实习生干的时间不长,而且只掌握了部分会计专业理论知识,无法独立完成很多业务,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工作。这也就导致实习生很难接触到企业核心模块,没办法接触企业实际的财务操作,达不到实习的真实目的,只能是给企业打杂。如果学校建立了仿真的专业实训室,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逐渐掌握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等工作所需技能,提升学生会计核算能力、财务分析与决策能力、会计监督能力、企业综合竞争能力,并通过实际仿真环境的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5]。

第二,建立校企长期合作关系。学校通过资源整合,可以与银行、企业、证券公司、代理记账公司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校外专业实训基地。学校可以输送学生到企业实习,同时企业不定期派有经验的财务人员到学校进行讲座培训。学生通过到企业实习,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升业务操作能力,为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做准备。企业也可以将实习过程中比较出色的学生留下,为企业节约资源。通过有经验的财务人员的培训,学生步入社会前提前了解企业,了解企业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会计人才,这样便于学生了解自己今后该具备什么能力。

3.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大数据背景下,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人才培养质量就得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数据背景下,会计专业教师不仅要掌握会计相关知识,还必须要了解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教师可通过以下两个途径来获取相关知识:第一,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帮助教师获取最前沿的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等理论知识。定期邀请一些企业的专家顾问来学校给教师培训,也可以让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去企业培训,只有深入到企业中,才能够更好地掌握最前沿的实践技能,并且能够了解企业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会计人才,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向着这个目标培养会计人才[6]。第二,让教师自主学习。学校可以要求教师每个阶段需要完成多长时间的专业培训或者继续教育,促使教师参与相关的继续教育和培训,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积累信息技术方面的相关知识,只有积累了充足的信息技术知识,才能够将其融会贯通,合理运用到教学当中。

4 结语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形成了越来越多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文章通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會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首先,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教师不能再以原有的培养目标育人,并且在教学方式和内容上需要进行改革,更新大数据、信息技术等现代知识,将其与会计完美结合。其次,学校应该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适应时代的进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融入企业,真正了解现代会计应该做的工作,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闻曦燕.新科技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景德镇学院学报,2021(2):52-56.

[2]赵瑞琦,陈丽贤.大数据时代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22):240-241.

[3]陈蕾冲,李敏,张庆萍,等.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1):181-182.

[4]夏艺诚.“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2(6):221-223.

[5]谢喻江,蒋智.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商,2015(33):40-41.

[6]武依林,卜伟.人工智能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22(6):47-50.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大数据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开展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衔接的探析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