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古代外销瓷的品类与风格变化*

2024-04-27 03:42孙佳乐
陶瓷 2024年3期
关键词:外销白瓷青花瓷

孙佳乐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 景德镇 333000)

中国作为瓷器大国,其瓷器发展历史悠久,制瓷技术发展成熟。从生产到销售的成熟提升了瓷器在贸易市场中的份额。时至唐朝,中国瓷器开始大规模外销,以越窑青瓷、邢窑白瓷、长沙窑彩绘瓷为大宗。

宋及元期间,外销瓷以龙泉青瓷为主,而元代青花瓷的出现使中国外销瓷器便迎来了一个全新的画面。明清时期,中国外销瓷的种类从朴素性的瓷转为了绘画性瓷,青花瓷、五彩瓷和粉彩瓷成为主要外销产品。

外销贸易的发展受多方因素的影响,远距离的交通技术、国家间的对外政策、生产技术的状况、审美文化的差异等。

陶瓷作为一种生活用品,实用性和审美性都很好。在功能满足人们使用的条件下器具的审美便成了人们选择器具的重要参考依据。外销瓷器的品类变化的背后是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碰撞,是社会与历史文化的选择。

1 中国外销瓷的发展与品类

中国外销瓷的历史,可追溯至汉、晋时期,朝鲜、日本及东南亚部分地区可见流传,但瓷器属易碎精细之物,运输不易,故而受当时条件影响,贸易传播有限。

随着水路和陆路不断畅通,到了晚唐以后,对外贸易主以海路为主,传播装载量增大,瓷器逐渐成为大宗的外销货物,其从扬州、广州、明州等港口出发,运至东南邻国地区销售,甚远者运至西亚、非洲东海岸等地区。这些远销国外的瓷器因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受到广泛的青睐。

在宋元明清四个朝代,中国外销瓷展示出了空前的活力和繁荣,并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尤其是元代和明代,是中国陶瓷外销的鼎盛时期。

1.1 宋代

宋代朱氏《萍洲可谈》记“船深阔各数十丈,商贾分占储货”,又“货多陶器,大小相套,无隙地少”可见此时外销瓷数量之大。宋代外销瓷的主要品类包括龙泉窑系青瓷、景德镇窑系青白瓷和德化白瓷。现代水下考古发现也印证了这一点,多见南宋时期西沙群岛北礁五号沉船、北礁四号沉船、银屿八号沉船遗址等,器物组合为闽粤桂沿海地区青白瓷、广东佛山奇石窑酱釉器等,北礁四号沉船还出有龙泉窑或松溪窑青瓷。南宋时期则以西沙群岛光礁一号沉船为代表,发现于1996 年,出水陶瓷器、铁条材、铜镜等遗物约有万余件,其中绝大部分为陶瓷器,窑口瓷种之丰富,数量之大,令人惊叹。

龙泉窑青瓷,凭借独特的梅子青釉色和优美的器型而著称,景德镇的青白瓷则以其温润如玉的釉色和精美的刻花装饰而受到赞誉。此外,德化白瓷在宋代的外销瓷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其洁白如玉、透亮如玻璃的釉色和细腻的质地而受到外国市场的欢迎。

1.2 元代

元代是中国重要的陶瓷外销时期之一。元代外销瓷以青花、青瓷为主要销售对象。其中以青花瓷最具代表性。元代东北亚海域有元代晚期沉没于朝鲜半岛海域的新安沉船,发现于1975年,1976~1984年,出水瓷两万件有余,其中高丽青瓷七件、日本濑户窑釉陶两件,其余均为中国瓷器。瓷种以青瓷居多,其次为白瓷,再次为黑褐釉瓷。再则有石屿二号沉船,出水有景德镇窑卵白釉和青花瓷器、德化窑白瓷、磁灶窑酱釉瓷、莆田庄边窑青灰釉瓷等。青花瓷的出口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和中东地区,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1.3 明清时期

这一时期主要是西方人来华贸易,以明末清初、清代中晚期的陶瓷器外销最为突出。随着海外地区使用中国陶瓷器的区域迅速扩大,中国瓷器开始向欧洲地区大量销售。如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意大利、英国、比利时、瑞典等国家,美洲地区的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牙买加、秘鲁以及澳洲地区。

这一阶段主要外销瓷器来自于景德镇民窑、东溪窑、漳州窑、德化窑等,品种以青花瓷器为主,比较常见还有白釉瓷器、宜兴紫砂壶、石湾窑陶瓷器等。青花、五彩瓷器常以成套的茶具、咖啡具、餐具等形态出现,器形较大的罐、瓶等也比较多见。青花瓷器数量最巨,比如国内很少使用“克拉克瓷”,欧洲人则颇为喜爱。彩瓷在清代也很受西方人欢迎。在制作时,装饰图案常见西洋题材。

明晚期之后,德化窑白瓷制作精美,工艺精湛,显赫一时,外销数量也很大,被称之为“中国白”,其中不乏西洋人物雕像。还有一类是西方人定制的瓷器,也就是这些瓷器不仅在造型和装饰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同时也体现出中国社会当时的审美情趣与文化特征。

相对于发达国家企业成本核算方式的高效性和稳定性,我国现阶段在企业中普遍实施的企业成本核算方式在市场环境中相对的落后且易于变化。在国有企业财务制度应用成本核算中,所处的阶段依然是发展阶段,国有企业成本核算方式发展的落后性严重制约了国有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从而影响了国有企业产能的提升和规模化、全球化发展的水平。

总的来说,明清时期的外销瓷品类丰富,高超的制作工艺,不仅极具艺术价值,也反映了当时中国与世界各地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2 中国外销瓷品类的变化趋势

中国外销瓷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和多样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外销瓷的品种、装饰的变化、使用功能的变化以及市场的变化都推动着中国外销瓷的动态变化。

首先是外销瓷品种的变化。在宋代初期,主要以青瓷和白瓷是主流。而后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品种的丰富而发生迁移,至元代和明代,青花瓷、铜红瓷、窑变瓷、粉彩瓷成为名角儿,丰富多样的种类,最终适应了不同地区的需要。

其次是装饰的变化。中国外销瓷的装饰在不同时期都有所变化。例如,宋代的外销瓷器以简约典雅的装饰为主,元代出现了更加绚丽多彩的青花瓷和铜红瓷,明代则有粉彩瓷等更为丰富多样的装饰风格。这些装饰的变化与时代背景、地域需求和文化交流等因素密切相关。

此外,外销瓷的物用功能也发生了变化。在古代,外销瓷主要作为贵族礼器或者专为外交交往所用,但到了明代后期和清代,外销瓷逐渐成为普通居民家中日常使用品,成为了生活中的必需品。

最后,随着市场的变化,外销瓷的对外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不同朝代、不同时期,外销瓷的销售渠道、售价、市场份额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比如明代时期商家积极开拓东南亚市场,利用当地的信用制度进行贸易,从而在当地建立了自己的市场地位。

中国外销瓷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发展遭遇了各种机遇与挑战,外销瓷的品种、装饰、功能和市场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3 中国外销瓷海外市场的发展特点

中国古代外销陶瓷的海外市场发展大体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3.1 唐代晚期

这个阶段是中国古代外销陶瓷的起步阶段。唐代开始真正掌握高温瓷。从唐宋时期开始,中国陶瓷作品开始出口到东南亚、中东等地区,成为了中国的重要对外贸易商品之一。这一时期的外销陶瓷主要以青花瓷、白瓷为主,装饰风格多以自然景物、花卉、植物等为主题,满足了当地消费者的需求。

3.2 宋元时期

宋代海外经济的繁荣使外销瓷的数量达到了鼎盛,元代青花的出现更加丰富了外销瓷的品类。以龙泉青瓷和景德镇窑系的青白瓷为主的瓷器从广州和福建泉州出发,运往世界各地。这一阶段沿海各地的民窑相继出现。

3.3 明清时期

这一阶段是中国古陶瓷外销的高峰期。明代后,中国的外销瓷达到了巅峰。明末清初,外销瓷的品种丰富多样,包括青花瓷、粉彩、斗彩等。中国陶瓷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日本、东南亚、欧洲等地,并成为了当地贵族、王室和上层社会的珍品。

以上这三个阶段的中国古代外销陶瓷市场发展反映了中国与外国的经济、文化和艺术的交流与互动。通过陶瓷的传播和流传,既促进了中外贸易繁荣,又增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也为海外地区提供了了解和欣赏中国文化的途径。海外地区的考古发现和珍贵的传世品和收藏品,见证了中国古代外销陶瓷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和受欢迎程度。

4 明清时期的外销瓷的艺术特色与西方文化

4.1 装饰与造型风格特点

4.1.1 装饰图案方面

融合了中国的传统风格和西方的审美元素。具体来说,装饰图案题材选择有创新,装饰工艺处理方式有融合。

首先,纹饰题材选择更趋多元化。在传统的人物、山水、花卉等题材基础上,外销青花瓷还融合了欧洲的宗教故事、神话传说、戏剧小说和世俗生活等元素,使得瓷器具有更浓厚的中西合璧风格。

其次,装饰工艺处理方式也有融合。受到欧洲绘画手法的影响,外销青花瓷在装饰工艺上融入了西方焦点透视法,注重明暗关系和透视规律,使得图案更加立体生动。

4.1.2 造型设计方面

外销青花瓷的装饰图案还注重与器型设计的协调统一。中期以改装器型为主,也注重迎合欧洲人的审美观念,瓷器的造型和装饰相得益彰,更加贴合欧洲人的生活场景。

4.2 西方艺术风格的沾染

4.2.1 受到西方艺术风格的影响

明清时期的外销瓷,其纹样设计受西方艺术风格的熏陶。如巴洛克、洛可可等艺术流派,这些风格影响了瓷器的装饰图案,使其更加华丽、繁复和精致。

4.2.2 采用中西合璧的设计理念

明清外销瓷的图案设计注重中西合璧的设计理念,将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与西方艺术风格相融合,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新图案。

4.2.3 注重实用性和生活化

明清外销瓷的图案设计还注重实用性和生活化,常常以欧洲人的生活场景和习俗为灵感,将瓷器与日常生活进行结合,物物而不物于物,使外销出去的瓷器更加贴近欧洲人的生活日常。并且还融入了地方特色和文化元素,如中国的园林、山水、花鸟等,以及欧洲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元素,使得瓷器具有更鲜明的个性和文化内涵。

4.3 中国青花与外国审美文化

在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推动下,中国青花瓷在东南亚、中东、欧洲等地逐渐流传开来。成为了当地贵族、王室和上层社会的收藏品和珍品。外国人对于青花瓷的喜爱与欣赏不仅是因为其美丽的装饰,更是因为其中所蕴含的东方文化的韵味和神秘感。外国审美文化在青花瓷的传播和欣赏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外国文化对于青花瓷的欣赏和赞美,不仅发掘了它的独特魅力,也影响了针对青花瓷的欧洲风格的装饰和创作。一些欧洲陶瓷厂商模仿青花瓷的风格,将其运用于自己的陶器制作中,在外观和纹饰上呈现出欧洲传统艺术和风格的特点。此外,中国青花瓷的传入也对外国审美观念和装饰风格产生深远影响。青花瓷通过其独特的装饰风格和色彩,在外国审美观念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欧洲陶瓷艺术家为了追求中国青花瓷的美感,采用了与之相似的装饰风格和图案,使本地陶瓷制作呈现出东方风情。总的来说,中国青花瓷与外国审美文化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互动。青花瓷通过贸易和文化传播,吸引了外国人的喜爱和赞赏,对当地陶瓷制作、风格、审美趋向带来了很深的影响。这种跨文化的艺术交流丰富了中国的陶瓷艺术,也为外国人提供了一种欣赏东方文化的途径。同时,外国文化的影响也推动了中国陶瓷制作的创新与发展。

5 结语

瓷器的创作和欣赏也是一种文化活动,促进了人们对于艺术的理解与欣赏。瓷器艺术通过造型、釉色和装饰等元素,传递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观念和情感。通过瓷器的制作、装饰和欣赏,人们延续并传承了自己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同时也通过瓷器的传播与交流,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认识。瓷器是人类文化多样性和创造力的重要体现,也为人们提供了通往历史、艺术和人类文明的窗口。

猜你喜欢
外销白瓷青花瓷
焕活青花瓷国风之美
清代广作外销髹漆折扇艺术研究
清代广州外销面中的稻作图研究
德化白瓷雕塑作品选
故宫博物院明清外销瓷收藏及影响
外销画中的十三行街道戏曲商铺考
纯净的青花瓷
王兴虎陶瓷艺术作品选
景德镇早期青白瓷的器型与色度
先有青瓷还是先有白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