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路径探索与实践

2024-04-27 03:08周津茹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实践探索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周津茹

摘要:在新时期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教育的背景下,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具备自己的语言学科特点和实施课程思政的优势。文章通过对具体教学实践进行分析与展示,深入探索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精准定位思政融入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以提升课程思政的育人实效。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580(2024)01-0052-(06)

DOI:10.19717/j.cnki.jjus.2024.01.010

课程思政是在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同时,通过传递课程中所蕴含的爱国情怀、理想信念、责任意识等思政要素,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立德树人不仅仅是思政课的任务,作为公共基础课的大学英语同样肩负着培育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现代化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在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懂中国知世界,深化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人文素养,将课程内容和育人目标结合起来,使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融合,正是课程思政的目标任务。

一、大学英语课程与思政教育相融合

(一)国家政策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全面展开思想政治工作,思考如何培养青年一代,培养什么样的人,推进“三全育人”。《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亦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纳入学校课程的思政教学体系,使之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1]。因此,大学英语课程应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

(二)学科特点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兼具工具性、人文性与思辨性。其工具性体现在语言本身,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在中西方沟通中起着桥梁作用。人文性体现在文化素养、爱国主义、责任意识上的培养。思辨性则体现在对中西方文化对比中思辨性思维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因此,要利用大学英语的学科优势,挖掘语言课程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将价值引领融入语言知识的传授中,使显性知识与隐性育人相结合。

(三)课程优势

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学时长并且是面对所有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必修课。因此,该课程具有培养学生思想素质的天然优势。其教学目标不仅是教授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和学习西方文化,而且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跨文化意识和思辨能力,坚定理想信念和文化自信,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核心目标。因此,做好大学英语课程的思政教育,既可以满足各专业学生自身成长发展的需求,亦能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相关研究

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提出,引起了众多教育学者的关注和探讨。目前,关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课程思政实施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实施路径三方面。

(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的必要性研究

大学英语课程受众面广,是学生接触到外国文化思想和意识形态的主要途径,思政教育尤为必要。杨金才提出高校外语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外语人才的重任,为适应国家人才需求,坚定学生理想信念、践行正确价值观,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必要将思政理念渗透到外语课程教学中,在促进优秀人才培养方面奠定坚实的价值基础[2]。杨群依据课程思政内涵建构理论,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从国家发展趋势、教学理念变革、学生全面发展需求以及思想意识转化的角度论证了英语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研究

大学英语实际教学中存在注重工具性忽视人文性、思政教育缺位的现象。徐常利指出多数教师教学中只注重语言知识讲授,忽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教材内容偏重西方文化,缺少中国元素和中国故事;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不利于育人目标的实现是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要直面的主要问题[4]。郭琳认为大学英语存在教学模式仍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教师思政意识薄弱,思政融入生拉硬拽,对学生成长发展需求不关注等问题,提出了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增强教师文化涵养,渗透思政育人元素的实施策略[5]。

(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

围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学者们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思政元素、评价体系等角度开展了一定的研究。文秋芳聚焦外语课程思政内涵和实施框架,建议从内容、管理、评价及教师言行四条思政链进行实践操作[6]。肖维青、赵璧提出要适应课程思政的需求,就必须对现有外语教材的内容进行重构,通过多元挖掘思政元素、合理进行教学设计、创新教学形式三方面,加强思政教学资源建设[7]。杨群从德育角度探索英语思政教学模式实施的三个路径:重新解读课程标准,定位思政元素;课前导入、课中讨论、课后延伸全过程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在互联网背景下建立网络教学平台辅助思政教学,推动德育教育[8]。朱成棋探讨了提升教师育人能力,丰富思政育人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的实践路径,确保有效推进英语课程和思政育人的跨界融合[9]。

从以上对文献的梳理来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这些研究呈现了一定的系统性和指导性,但在操作性和示范性方面仍不能满足广大英语教师的需求。虽然研究者们在教学实践中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方法,但从高职英语落实情况看,教学实效性不明显,实际教学与思政育人“两张皮”,两者融合深度不够。因此,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切入角度的精准性、课程思政实施的有效性方面还要不断深化研究,走出一条更宽广的教学新路。英语教师应结合大学英语课程和各专业学生发展需求,深入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实践,精准把握课程内容的思政融入点,有效融合语言教学与德育,扎实落实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

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一)多渠道整合思政资源——依托教材内容,搭建资源平台,課内与课外一体

大学英语教育一度注重语言训练,在教材编写、教学内容等方面注重西方语言文化,“中国故事”鲜有出现。合理配置中西文化在教学内容中的比重,才能兼顾语言学习和育人价值。目前,大学英语教材多为西方文化,但中国文化比重偏低现象已有改观。教师要以课本教材为依托,适度且有意义地挖掘各单元教学内容里的思政元素,让思政教学有章可依。从讲好中国故事入手,在教学中引导和植入传统文化、中国元素,比如在学习“Fashion”“Entertainment”单元时,教师可以引入中国传统服饰、国粹京剧等,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自信;通过古诗词学习中华传统美德、民族精神,思辨性地解读和践行道德规范,实现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创新思辨能力协同发展,体现英语在讲好中国故事中的魅力和张力。

随着新时期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师还可以利用新媒体、网络教育平台、《Hello China》微视频节目、英文课外读本等搭建资源平台,立足单元主题和中心思想,充分挖掘能为课程所用的思政元素,增加其广度和深度,实现对教材内容的有机补充。选取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文化的音视频推送给学生,引导学生利用微课、慕课、学习强国等形式传递中国声音、关注国内外实事,以课外素材为助推,丰富学生英语语言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政治文化素质。

(二)多层面融入课程思政点——立足专业特色,优化教学设计,线上与线下结合

大学英语的授课对象是全校非英语专业学生,教师要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和学生职业需求,分析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环节,立足专业特色发掘思政元素。比如“Peking Opera”这篇文章,对于美术专业学生,可以通过色彩线条、图案花纹等美学角度在艺术实践中提升学生审美判断、美术表现和创意实践的能力,以增强学生作为未来艺术传播者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这些切入点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对于体育专业学生,可以从京剧艺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所体现的坚持不懈的工匠精神上升到运动员坚毅刚强、永不言弃的拼搏精神,从而促进学生锻造勤奋好学的刻苦精神以达到育人目的。

大学英语的语言教学与德育都是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应做好线上线下教学的同频共振,精心设计各种教学活动,深度融合语言知识和育人元素。依托学习通建立英语线上学习平台,课前发布学习任务搜集思政元素,对学生线上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整理和分析,针对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给予反馈,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课堂内在启发与讨论环节,创设主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活动,培养学生民族情感和爱国情怀,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习与理解环节,通过知识讲解传授,增强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构建学习框架,使学生清晰掌握学习内容;在实践与提升环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反思,结合所学知识对中西文化进行比较分析,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思想价值理念的认同,提升思辨能力;课后在巩固与拓展环节,鼓励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延伸到课外,积极参与文化交流活动,用英语录制讲述中国故事的短视频,通过学习通、微信及抖音等平台线上发布,展示民族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三)多维度提升思政育人实效——强化思政意识,拓宽实践平台,思想与行动并重

构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关乎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的有效推进。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坚定的政治理想信念、清楚认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掌握有效实施思政教学的方法及手段、理解相关理论知识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还需要通过强化教育教研、组织思政培训、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等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政治意识和党性修养;通过优质公开课和思政教学案例的分享,互相交流学习并总结经验,鼓励教师夯实内功,不断丰富思政育人的教学理念和实践经验,确保提高课程思政教育质量。

大学英语课程可以凭借语言学科优势,将德育、英语学习和实践有机融合,使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不仅进入到课堂,还贯彻到学生的思想和行动中,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就需要课堂内引导学生通过传统文化汇报、讲中国故事、英语配音等教学活动展示语言魅力,提升思政意识;课堂外鼓励学生参与学校和院系组织的各种英语比赛和文化活动,利用专业特长弘扬传统文化;学校和社会应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习实践的机会和平台,组织开展爱心支教、科技下乡、旅游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增强服务社会意识和责任担当,使学生不断完善个人能力并提高素养,助力提升思政育人实效。

四、大學英语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路径案例分析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要立足课程所用教材,依托主题单元文章内容定位思政融入点,以学习传统文化中国武术为例,通过对文章的讲解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引导学生认识中国武术的多元化价值和文化影响力,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以下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过程的展示。

(一)教学基本情况(见表1)

(二)教学流程(见图1)

(三)教学过程(见表2)

五、结语

大学英语课程拥有丰富的思政素材和德育资源,是实现思政教育的有效载体。科学合理开展大学英语课程德育工作,能够传递正确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彰显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思政理念。大学英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更新思政育人教学理念,做好每一课的教学设计,把思政元素精准融入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在语言学习的同时获得思想启迪,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植入学生的头脑中,使学生获得知识的魅力、文化的自信和精神的给养,提升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实现价值导向与语言学习的整合,使英语课程承载思政教育,提高课程思政的育人实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2]杨金才.外语教育“课程思政”之我见[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20(4):48-51.

[3][8]杨群.德育视域下高校“互联网+”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版),2022(10):23-26.

[4]徐常利.立德树人视域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125-128.

[5]郭琳.大学英语教学中推行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英语广场,2023(14):71-76.

[6]文秋芳.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实施框架[J].中国外语,2021(2):47-52.

[7]肖维青,赵璧.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材内容重构实践——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数字资源包”建设项目为例[J].外语界,2023(1):57-65.

[9]朱成棋.跨界融合理念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路径探析[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139-143.

猜你喜欢
实践探索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浅谈新时期煤矿员工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