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融入艺术乡建的实践路径探究

2024-04-27 03:08王果曾彬彭子义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实践路径非遗

王果 曾彬 彭子义

摘要:非遗保护与艺术乡建具有较强的协同性。非遗融入艺术乡建,能够彰显非遗的在场性,提高艺术乡建的在地性。在新时代背景下,长乐古镇可通过加强非遗传承保护、开展品牌文创设计、推动文学艺术创作、整体规划建筑空间等路径,把长乐抬阁故事会这一国家级非遗资源融入长乐艺术乡建实践中,以实现文化赋能,推进乡村振兴。

关键词:非遗;艺术乡建;长乐抬阁故事会;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122;K89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580(2024)01-0124-(05)

DOI:10.19717/j.cnki.jjus.2024.01.021

当前我国乡村地区有两种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实践活动: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保护,二是艺术融入乡村建设(以下简称艺术乡建)的实践。这两种文化实践活动,对于丰富我国乡村文化生活、挖掘乡村人文价值、增强乡村审美韵味以及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非遗保护工作和艺术乡建活动都面临着各自的困境:前者主要表现为在场性缺失,后者主要表现为在地性不足。那么,能否把非遗元素融入艺术乡建,将非遗保护与艺术乡建这两种文化实践活动相结合,使二者之间产生良好的协同作用,从而提高非遗的在场性,提高艺术乡建的在地性,以推动我国乡村文化振兴呢?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非遗保护和艺术乡建之间的协同作用,然后以湖南省汨罗市长乐抬阁故事会为例,对非遗融入艺术乡建的实践路径进行探究。

一、非遗保护与艺术乡建的协同性分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数据显示,我国70%以上非遗项目保存在乡村。乡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村本土生长的文化资源,是乡村传统文化的主体和精华,承载着区域文化共同体的集体记忆与智慧结晶。非遗的传承与保护,对于保留乡村历史文脉、拓展乡村文化内涵、助推乡村文化振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技术的进步,很多非遗项目,尤其是处于偏僻乡村的非遗项目,已不具备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调适能力,逐渐脱离人民群众的现实生产与生活需求,在乡村的存在感日渐淡化,影响力日渐衰弱,因而时刻面临消失的危险。

艺术乡建,是一种融合艺术、文化和设计等工具的乡村建设和发展模式。艺术乡建的核心理念是通过艺术家、设计师和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借助艺术创作、文化活动、建筑设计等手段,改善乡村的公共空间和环境设施,保护乡村的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提升乡村的文化底蕴和生活品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促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艺术乡建,能够“重建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神的关联,修复乡村的礼俗秩序与伦理精神,激发不同文化实践主体的参与感、积极性和创造力”[1]。但是,艺术乡建作为一种借助外力介入的乡村建设和发展模式,其采用的艺术元素、艺术形式、艺术手法、艺术风格等要素,往往缺乏本土根基,与群众的审美意识距离较远,因而得不到群众的认同,容易出现“水土不服”现象。

实际上,由于非遗保护与艺术乡建都发生在乡村地区,都具有群众性和群体性特征,都属于基层文化实践活动,二者之间因而具有较强的协同性。一方面,艺术乡建可以为非遗提供更多的应用场景和保护场景。比如,在开展艺术乡建时,可以将非遗元素融入乡村的建筑设计、产业发展等生产活动中,使非遗更加贴近乡村的现实生活,从而不断提高非遗的在场性,进而促进非遗保护工作。另一方面,非遗可以为艺术乡建提供更多的本地化艺术元素和艺术资源,有助于保持艺术乡建的历史延续性,持续提高艺术乡建主体的在地性意识,增强乡民对艺术乡建的历史认同感。

因此,如果将非遗融入艺术乡建,把非遗保护与艺术乡建工作结合起来,两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彼此所面临的实践困难。此外,将非遗元素融入艺术乡建,还有助于促进非遗传统与现代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创造出更具包容性和创新性的文化表达方式,为我国艺术乡建和乡村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选择空间。

二、长乐抬阁故事会的发展现状及其保护难题

长乐抬阁故事会,又称长乐故事会,源于隋唐,盛于明清,由元宵闹花灯习俗演变而来,是一项传统的抬阁表演形式的民俗活动。每年的元宵节这一天,在汨罗市长乐镇上,都会举行一场声势浩大、热闹非凡的文化活动。在这项古老的文化活动中,所有的表演者都会穿上精心制作的古装戏服,或踩着高跷,或推着抬阁,或迈着舞步,利用各种道具摆出不同造型,把自己装扮成一个个历史中的人物或传说中的人物,演绎一个个精彩绝伦的传统故事。故事会主要有地故事、地台故事、高彩故事、高跷故事等四种表现形式,熔戏剧、杂技、祭祀、彩绘、音乐、历史传奇、文化教育、游戏竞技于一炉,具有广泛的参与性与深厚的群众性[2]。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汇聚于此,摩肩接踵,兴高采烈,看故事,观灯会,品甜酒,闹元宵。整个古镇熙熙攘攘,五彩缤纷,成为一片欢乐的“故事”海洋。长乐抬阁故事会,既弘扬民间文化,又富于教育意义,并给乡村民众带来娱乐。

与国内其他抬阁民俗相比较,长乐抬阁故事会具有非常明显的地方特色。一是长乐抬阁故事会追求“惊”“险”。比如,表演者在表演高跷和高彩故事中,不断挑战表演高度和表演难度,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并带给观众以感官刺激和美的享受。二是长乐抬阁故事会追求“奇”“巧”。表演者在表演前需要扎故事,而在扎故事时需要对人物造型和器具结构进行组合搭配,这要求扎故事的人不但要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文学素养,也要求扎故事的人具有奇思妙想能力和创造创新技巧。同时,在出故事和比故事时,组织者和表演者要具有随机应变和出奇制胜能力。这种追求“奇”“巧”的精神,在地台故事和高彩故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三是长乐抬阁故事会弘扬“比”文化。长乐人将长乐古镇划分为两段,北段为上市街,南段为下市街,上市街和下市街相互竞争,看谁出的故事更出彩,难度更高,技艺更妙,从而形成独有的“比”文化。这种“比”文化,已成为长乐抬阁故事会的核心文化要素。

长乐抬阁故事会于201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受到当地各级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保护。但与其他很多乡村非遗项目类似,长乐抬阁故事会目前面临着难以传承的问题。长乐故事会是一种集体活动,离不开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但由于大部分年轻人外出务工,或是选择在城市安家生活,对长乐抬阁故事会的感情日趋淡薄,因而不愿意深度参与这种劳神费力又没有报酬的民俗活动。同时,由于人才的缺失,非遗资源的有效转化与市场利用远远不够,其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因此被埋没和忽视。如何传承和保护长乐抬阁故事会这一文化瑰宝,如何增强长乐抬阁故事会的在场性,已成为长乐人民亟待破解的难题。

三、长乐古镇艺术乡建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长乐镇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古镇。先民取“长久安乐”之意,故称其为“长乐”。著名诗人余光中曾深情写道:“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汨罗江,从东到西绕长乐镇而过。历史上,长乐镇一直是文化经济繁荣之地。早在南朝梁普通元年(520),岳阳县和岳阳郡治所均设在长乐。镇内店商林立、商贾云集,享有“湘北小南京”之美誉。

进入本世纪以来,长乐镇加大了对文旅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并先后被冠上全国重点镇、湖南省特色产业小镇(甜酒小镇)、湖湘文化特色旅游古镇、岳阳市首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称号。为促进古镇文化旅游产业的长远发展,长乐镇政府努力打造五个一工程,即“一环”(东西镇公路建设)、“一带”(沿汨罗江长乐镇区风光带)、“一街”(修复好千年麻石古街)、“一园”(故事文化园建设)、“一基地”(完善长乐智峰山滑翔伞基地建设)等,使長乐古镇成为汨罗市重要的中心集镇。

长乐镇在加大对文旅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始终注重对民间文化艺术的保护,并将民间艺术元素和艺术资源积极融入到古镇开发建设中,在艺术乡建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自2008年起,长乐镇多次获得“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但是,长乐镇的艺术乡建在实践中仍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房屋新老交替,艺术视觉感官不协调。长乐主街为十字交叉形,纵轴是长乐古街(该古街也是汨罗市保存最完整的一条古街),横轴是新街,周边为密集的居民区自建房,居民区外为农田。长乐镇古街长约600米,南北纵向,以栅子巷为界点,靠北一端为上市街,靠南临汨罗江一端为下市街,古建筑以木结构或砖木混合结构为主。有些房子年久失修,摇摇欲坠,部分房子修复后又与老建筑格格不入,中间还混杂着一些现代大白墙的砖石建筑,视觉感官不协调。二是长乐镇商业主街商业氛围太浓郁,淹没了古街的艺术特色。长乐镇商业主街与古街交叉,一往西延伸,一向东北延伸,现代和传统相互叠加,商业街浓厚的现代商业气息与古街的古朴典雅形成极大反差。而且,无论是古街还是新街,都没有很好地体现出长乐最重要的故事会文化和甜酒文化,地方特色不突出。三是民居犬牙交错,建设缺乏规划性。除十字交叉的主街和古街外,长乐镇还有一些旁支,而且围绕镇中心修建了很多民居,形成犬牙交错状。由于缺乏监督和规划,整体上给人一种凌乱无章之感。四是文化艺术设施实施封闭管理,游客体验感不强。长乐镇有上市街故事博物馆和下市街故事民俗博物馆,但博物馆大部分时间是关闭的,镇上只有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的零星介绍,整体设计也没有彰显长乐抬阁故事会的艺术特色,这使得慕名而来的游人不能对长乐文化做深入了解,体验性不佳。

四、长乐抬阁故事会融入艺术乡建的实践路径

1936年,梁漱溟在《乡村建设大意》中着重指出:“救济乡村便是乡村建设的第一层意义;至于创造新文化,那便是乡村建设的真意义所在。乡村建设除了消极地救济乡村之外,更要紧的还是在积极地创造新文化。所谓乡村建设,就是要从中国文化里转变出一个新文化来。”[3]

长乐镇作为千年古镇,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艺术资源。在当前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长乐古镇应当把长乐抬阁故事会这一非遗资源,积极有效地融入艺术乡建之中,实现“文化赋能”,并对长乐镇及周边乡村的文化精神、情感需求、乡俗秩序等要素,进行综合性整合和系统化治理,从而推动乡村振兴。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非遗传承保护,重建长乐传统精神

乡村是一个共同体,乡民在乡村共同劳作、共同生活、患难与共、生死相依。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写道:“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4]乡村的衰败,不仅是人口移出的空心化问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精神的衰败与文化的崩塌。内聚力的基础是文化认同和情感归属。但是,今天的长乐和大部分中国乡镇一样,都面临着人心瓦解的问题。因此,如果能将长乐故事会融入长乐古镇的艺术乡建活动中,加强对非遗的传承与保护,就可以重建长乐传统精神,增强乡村团结氛围,提高乡村治理效率,有效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但是,非遗融入艺术乡建的前提是广大乡民尤其是艺术乡建的参与者应当重视对非遗的宣传保护,使非遗这一宝贵文化资源被人民群众所了解、所认识、所认同。千百年来,长乐抬阁故事会所展示的均为忠孝礼信义的故事,如《程婴救孤》《荆轲刺秦》《打渔杀家》《岳母刺字》《水泊群雄》等。进入新时代以来,非遗传承人在承继传统故事的同时又增添了一些现代故事。据不完全统计,长乐抬阁故事会经常表演的故事超过500个。对于如此丰厚的非遗资源,长乐人民应当采取多种措施,并积极利用各种现代化工具如互联网、多媒体等,全方位推动非遗保护工作。比如,可以通过和高校、艺术机构等合作,对长乐故事会进行插画、绘本等绘制,并进行系统的影像记录,在本地文化馆以及公众号、抖音、小红书等平台进行宣传,让更多本地人了解长乐故事会,也让长乐的年轻人对这一本土民俗活动产生喜爱和自豪之情,从而将传承故事会变成自发自觉的行为。传承和保护长乐抬阁故事会,既能发挥其文化教育、伦理培养、体育娱乐功能,也能为艺术乡建持续提供丰富的艺术素材和艺术资源,提高艺术乡建的在地性。

(二)加强非遗品牌打造,突出长乐文化优势

一是擦亮长乐抬阁故事会的国家级非遗品牌。让非遗技艺“传”下去,“活”起来,“用”起来,从而实现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长乐镇可以将长乐故事会作为视觉传达的主要表现内容,积极打造富有魅力、具有特色、富有整体性的品牌形象。可以通过设计具有非遗特色的品牌标志、IP形象、表情包、插画和系列文创产品,以数字化转换、跨界融合、文旅研学等多种方式,把长乐抬阁故事会的国家级非遗标签擦亮,把长乐抬阁故事会这一文化遗产转化为长乐的品牌资产。

二是围绕长乐故事会打造乡村旅游品牌。通过艺术乡建,培育艺术产业,吸引艺术消费,是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提高乡村旅游收入的重要途径。通过挖掘长乐抬阁故事会的艺术元素和文化内涵,或创作艺术产品以吸引游客消费,或打造文化空间以吸引游客参观,可以迅速提高长乐旅游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此外,非遗传承人可将自身的技艺成长经历和艺术人生故事,通过互联网、多媒体等工具向外传播,打造本土化的品牌故事,弘扬传统文化,彰显非遗魅力。

三是将抬阁文化元素融入地方特色产品的品牌文创设计中。长乐镇拥有很多特色产品和旅游资源,如长乐特色美食甜酒香飘九州,长乐金融安防产品如保险柜畅销全国,长乐本地制铁与编织产品闻名遐迩,智峰山滑翔伞基地是湖南省少有的优质滑翔地点。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乐抬阁故事会能够为长乐上述特色产品和服务的品牌文创提供丰富的艺术素材。目前,长乐镇有个别公司设计了一些文创产品,但是品类不多,也不系統,而且未能彰显长乐抬阁故事会的艺术特质。近年来,产品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品牌打造显得尤为重要。要努力将长乐抬阁故事会所包含的艺术元素融入长乐镇特色产品的品牌打造中,突出产品的地方特色,构建具有高度识别性和差异化的产品形象,使品牌之间形成视觉文化联动,让人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精神的情感触动,使消费者获得特殊高品质的体验感,从而建立起品牌忠诚度和美誉度,使产品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

(三)推动文学艺术创作,营造长乐文化氛围

将长乐抬阁故事会融入长乐艺术乡建,应当关注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和文化的动态性变迁。长乐自古就是诗词之乡和楹联之乡,流传下来很多优秀的诗、词、联,其中很多都与长乐抬阁故事会相关,例如,楹联有“乐土承歌,大爱忧思少;长河作证,小城故事多”(彭千红)、“穷天气为咫尺;化历史于眼前”(陈剑湘)等。如将这些诗、词、联与长乐故事会插画相结合,对周边建筑、围墙等进行装饰,设计艺术长廊或安装电子屏播放活动视频、人物采访等,就能够营造出良好的文化艺术氛围。这些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展示,可以为长乐带来全新的视觉和审美体验,让居民重新认识并更加珍惜本土文化资源。这些优秀的艺术作品,既可为长乐镇和周边乡村社会的自我更新与发展提供文化动力,亦能协调化解长乐镇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新旧矛盾,使长乐镇完成从商业古镇向文化艺术古镇的转化。同时,文学艺术创作,还可以营造长乐文化氛围,调和人与环境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文化的关系,助力艺术乡建完成对乡土社会的重构。

(四)整体规划建筑空间,推进环境协调发展

面对蓬勃兴起的现代化潮流,参与艺术乡建的各级主体应当保持对当地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和珍惜。这就需要民众在开展艺术乡建时,注重对非遗资源的保护,在整体规划时积极融入非遗元素,提高非遗的在场性。在非遗融入艺术乡建活动中,长乐镇政府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比如,长乐镇政府应主动邀请设计师对古镇进行整体规划与评估,对亟待保护的民居提出整修和重建方案,并始终坚守和弘扬长乐传统建筑风格,以保持整体环境的协调。同时,可采用渐进的设计方法,逐步将现代元素引入传统建筑群中,以减少视觉的突兀感。要合理选择建筑材料和视觉色彩,以确保新建筑与周围传统建筑之间的相互协调。在新建现代建筑和改造传统建筑时,要多采用共同元素,如相同或相似的形状、线条、构件等,以增加它们之间的视觉联系。要鼓励建筑设计师在参与艺术乡建时,将长乐抬阁故事会元素融入建筑设计、民居改造和景观打造中,这既体现了非遗的在场性,也体现了艺术乡建的在地性。同时,也要鼓励非遗传承人在开展非遗保护时(如建立非遗档案馆、博物馆、表演空间等),从艺术乡建的目的和视角出发,积极邀请艺术家参与建筑空间设计,以提升建筑的艺术性和美观度。

五、结语

将非遗资源融入艺术乡建实践,既能彰显非遗的在场性,又能增强艺术乡建的在地性,充分体现二者之间的协同性。国家级非遗长乐抬阁故事会是长乐古镇最重要的民俗活动,是长乐古镇人民的独有乡愁。在现代化发展的裹挟之下,长乐古镇与中国大多数古镇一样,存在新与旧的矛盾、人与环境的冲突、传统与现代的抉择、商业开发与文化保护的取舍等问题。长乐人应从加强非遗传承保护、开展品牌文创设计、推动文学艺术创作、整体规划建筑空间等方面着手,将长乐抬阁故事会这一国家级非遗资源融入艺术乡建的实践中去,积极探索解决乡村现代化疾病、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刘姝曼.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回首、反思与展望——基于“青田范式”的人类学考察[J].民族艺林,2017(4):5-13.

[2]周海燕,薛松林,陈松柏.抬阁·长乐抬阁故事会[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8:序.

[3]梁漱溟.乡村建设大意[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

[4]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5.

猜你喜欢
实践路径非遗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品牌化开发路径研究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致力非遗保护,实现文化传承
“非遗”图像——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图片拍摄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