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视域下资源型城市就业治理中政府责任困境及其对策研究

2024-04-27 06:15孙海根
理财·市场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就业者资源型文旅

孙海根

资源型城市就业治理中政府责任困境

一、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内涵:第一,就业权利主体的权利保障不仅仅要通过自己的奋斗,政府也承担有实现权利的促进和保护的义务。第二,就业权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劳动享有被法律保护的一项最基本的人权。第三,就业权并不是全体公民独享的一种权利,而是要由政府负责、多方保驾护航才能实现的一种权利,但是政府在就业权的保障中承担着必不可少的法律责任。

问题:第一,由于我國关于就业的法规条例还不健全,法律的保障范围有时涵盖不了下岗职工、待就业者。虽然我国出台了保护就业权的相关法律,但是关于资源型城市就业的根本问题的法律法规依然处于空白状态,最为主要的根源就是法律实施效果不显著。第二,在法律实施过程中,如果没有相关法律的监督和各级政府责任、义务的明确规定,政府只能是一种形式主义,很难保护就业的制度环境。政府监督责任的缺失说白了就是地方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就业问题视而不见、互相推诿,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踢皮球”的现象屡见不鲜。地方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对自己的责任划分不明确、不积极作为。

二、政治责任

政治责任内涵:第一,政治责任就是政府在履行保障就业的责任中必须认识到要以人民为主体、受人民监督、向人民负责的政治责任。第二,在就业治理中,政府应做到社会层面的相对公平与正义的社会责任。在促进就业中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政治责任。政府在促进就业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必须着重照顾弱势群体、必须增进待就业者及失业人员的福祉。第三,政府在就业治理中,承担着推动社会稳定的政治责任。

问题:第一,我国的资源型城市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工作不到位,没有做到精准实策,造成社会保障资金的实效性大大降低,出现社会保障覆盖面小、水平低、制度漏洞多等问题。与此同时,由于福利多杂,即使最低生活保障不高,它吸引着相对不贫困的家庭拒绝就业。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保障很容易变得不公平和不公正。第二,社会保障的政策与制度倾向于保障性作用,就业者的活力并没有被激发出来。忽视了怎样依据就业者的需求,建立发挥就业者才能的体系。第三,社会保障政策落实的效果差, 城市社保差异大。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于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关注度也不同,救助政策的差异,导致整个社会的不公平、不公正现象更加严重。

三、行政责任

行政责任内涵:在就业治理中政府所扮演角色的正确性。政府在就业治理中角色定位的正确性,为政府圈定了职责边界,政府根据这个边界转变自己的角色和职能。政府促进就业的方式和手段主要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与行政手段这三种,政府根据这三种手段,考虑到不同的领域、理念、情况,单一治理或者混合治理以达到治理的效果。

问题:第一,资源型城市政府对自身的角色定位并不明确,没有体现出资源型城市政府的主导作用,在责任的承担和义务的落实中不积极作为。即表现为政府干预不足和干预缺位。第二,政府在就业治理中颁布政策时,上下级政府以及平行机关相互之间及与资源型企业的责任界限模糊,地方各级政府推诿扯皮、各自为政,资源型企业落实不力,就业政策的落实力度大大削弱。第三,政府监督职责的缺失还体现在对自身就业政策执行情况监管的不到位。

资源型城市就业治理中政府责任困境社会根源

一、资源型城市发展周期规律、体制更改

资源型城市因其独特的发展周期规律,自然资源的开采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停止,原来的就业岗位容量也会滞空,解决就业的能力也会大大减弱。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到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的职能也不再包括劳动力资源的宏观调配,政府也不再通过指令性的计划经济体制实现劳动力的合理调配。

二、法规、政策执行乏力

首先,政府为了合理合法地推动就业问题的解决,并未考虑资源型城市的特殊性而制定了相关的法规条例和政策,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落实难度大、落实不全面等问题。其次,地方各级政府对于政府制定的关于待就业者、失业下岗人员的相关政策并没有积极地落实。最后,有些资源型企业忽视政府给定关于就业失业的一些优惠政策,积极落实的政策也不全面,从而造成许多待就业者和失业人员的滞留。

三、就业激励机制不健全

政府通过社会福利、失业保障等手段帮助待就业者、失业者确保其基本生活,促进他们积极参加再就业,帮助市场恢复激励机制。但是很多下岗失业人员宁愿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及同时领取失业保险,也不愿意选择再就业。推进就业问题解决的效果不明显,反而制约了劳动力的重新配置,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的壁垒。

共同富裕视域下完善资源型城市就业治理中政府责任的对策

一、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产业转型,着力营造投资环境

产业转型是帮助资源型城市再生的唯一途径。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型产业模式,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为失业人员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实现产业转型网络、制造业、生物制药等类型产业可以作为参考路径,同时采用互联网技术帮助传统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培育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条。

(二)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就是通过对资源的再利用,直白表达就是资源循环型经济。循环经济不仅可以形成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还可以扩大资源型企业业务板块,从而实现增加就业岗位的目的。推动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会带动与循环经济相关的行业产业发展,也能实现资源型企业隐性失业人员的内部消化,转变当地的经济发展方式,同时还能降低失业率。

(三)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发展第三产业

资源型城市需要寻求经济转型,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其中,文旅产业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产业。文旅产业不仅具有低污染、低耗能、低成本开发的特点,还可以吸纳大量就业,提高当地经济发展水平。

文化传播与旅游融合:资源型城市通常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资源,可以将这些资源与旅游相结合,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产品,提高文旅产业的吸引力。同时,通过文化传播可以增强当地文化的认知度和认同感,为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环境生态保护:在文旅产业开发过程中,需要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采用绿色技术、绿色材料等,实现文旅产业的绿色发展。同时,通过加强环境生态保护,可以提升当地环境质量,为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条件。

城乡建设与旅游融合:资源型城市通常存在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可以通过将城乡建设与旅游相结合,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特色小镇等项目,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增加高科技产业:文旅产业可以与其他高科技产业相结合,形成多元化的产业链条,提高文旅产业的综合效益。例如,可以引入数字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高科技手段,提升文旅产业的科技含量和体验感。

二、构建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就业保障体系

(一)增强资源型城市社会保障的弹性

社会保障弹性就是根据资源型城市的特殊性,通过具体分析制定覆盖面更广、门槛更低的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弹性尤其对于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本就乏力,同时资源的开发已经接近尾声,导致出现许多下岗职工。

增强资源型城市社会保障的弹性: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灵活的社会保障政策,根据不同的情况和需求,采取不同的保障措施,以满足下岗职工和待就业人员的不同需求。

(二)将加大社会保障的财政支持与就业援助相结合

提供最低生活保障:政府应该为下岗职工提供最低生活保障,以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这可以帮助下岗职工摆脱生活困境,同时也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

帮助解决就业难题:政府应该采取措施帮助下岗职工解决就业难题,例如提供职业培训、就业指导等。这可以增加下岗职工的就业机会,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

扩大社会保障支出规模:政府应该加强财政投入,扩大社会保障支出规模,以确保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社会保障福利。

改善投资环境:政府应该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改善投资环境等方式,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前来投资。这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招商引资:政府可以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吸引更多的企业前来投资,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政府引导企业“办好自己的事”

(一)坚持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配合的原则

资源型城市就业治理是政府亟待解决的,同时也是政府必须承担的责任和应尽义务,政府应统领全局、制定并实施相关的方针和政策,起到主导社会层面、各资源型企业的作用。充分调动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的力量共同参与,準确而高效地解决下岗人员的就业问题。

(二)转变政府职能,强化企业责任

第一,深化对政府职能概念的认识:政府需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和职责,补充空缺的职能,谨慎退出越权的部分,并推动企业积极缴纳社会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以及按规定落实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这有助于确保政府在就业治理中的角色恰当地发挥。

第二,理清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职能关系:政府需要理顺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各自的职责,以确保有效协调和合作。按照财权对称、权责一致的原则,对政府各部门的职能进行分析分解,合理明确政府各部门的职能和职责,能够提高政府在就业治理中的效率和效果。

第三,完善监督机制:政府需要加强内部监督,确保行政效能监察的独立性,同时自觉接受劳动群体的监督。这种做法可以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同时也有助于发现和解决政府在就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作者单位:东北石油大学人文科学学院)

猜你喜欢
就业者资源型文旅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资源型城市——湖南涟源市,未来可期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文旅照明的兴起
资源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探讨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将有大动作
石家庄市灵活就业者养老保险问题研究
城镇化进程中灵活就业者养老保险模式的选择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扩大覆盖面的难点探究——基于灵活就业者缴费能力生命表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