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本贯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衔接管理机制研究

2024-04-27 19:25孙丽男
理财·市场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会计学应用型中职

孙丽男

中高本贯通一体化人才培养概述

一、集团化办学内涵

集团化办学是一种集团化一体式办学体制,具体来说,将行政指令作为主轴主线,并且将学校的共同意愿作为遵循,使得一个核心机构或品牌学校跟多个学校联系在一起,由此组建出来的学校共同体办学体制就是集团化办学。同时,要么以核心机构作为重要抓手,要么以品牌学校作为重要支撑,推动教育理念以及人才培养等共享、合作、互通、共生,进而实现共同体内优质教育资源的合成再造与辐射推广。此外,各个学校之间不仅要进行统一集成化的管理,而且要一以贯之固有的教育品质。当然,也要保持各个学校之间的相对独立性,积极寻求和塑造自身的办学特色。

二、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及应用本科教育界定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阶段的重要环节,是初中生毕业后的教育。就中等职业而言,在实践中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以中等专业学校为主,第二种类型以职业高中为主,第三种类型以技工学校为主。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说,不仅包括高等职业中的专科和本科教育,而且包括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本文“高等职业教育”特指高等职业专科教育。

从应用本科教育角度来看,其指的是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将本科教育作为主要任务,同时,要将其划分到高等职业教育范围内。然而,其跟广义的高等职业教育有所差别,这是因为其一方面在本科层次内,另一方面与应用型专科、硕士等共同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完整体系的组建部件。此外,高校分为研究型高校、教学型高校和应用型高校,本文“应用本科教育”特指应用型高校。

三、中高本貫通一体化人才培养理念

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形成适应经济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等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9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健全我国职业教育制度框架;完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等。

区分中职、高职、应用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

会计学专业中高本贯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一、会计专业人才发展规划

第一,作为会计理论工作者,要在会计基础理论研究上下更多的功夫,推动我国会计理论朝着创新方向奋勇发展;作为会计实务工作者,要在新技术的应用上花更多的心思,使得会计审计工作数字化又好又快地完成转型;作为会计管理工作者,要在会计数据相关标准建设上做更多的努力,保障会计数据资源科学开发和有效利用。

第二,我国会计人才队伍不仅存在结构性失衡的状况,而且存在区域发展差异比较大的问题,因此,中西部地区的会计人才队伍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会计力量有待进一步积蓄,高质量发展中创新型、复合型、国际化的高端会计人才仍然匮乏。

二、会计学专业中高本贯通一体化人才培养目标

中职教育培养具有诚实守信、廉洁自律、严谨细致、认真负责的职业道德和良好修养,具备相关岗位处理会计事务的基本知识和职业能力,在企业经营管理一线从事出纳、会计等操作性比较强的工作,同时,不仅具有我国公民最基本的素养,而且拥有职业生涯发展厚实基础,这样的技能型人才才是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具备较强的财务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管理、处理财务云智能会计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业务所需要的基本能力能胜任会计、出纳、审计等工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本科教育培养具有社会责任、诚信品质、科学精神、国际视野,具备会计、经济、管理、法律等多学科交融的知识底蕴,熟练掌握数字时代会计处理和会计分析方法,使得实践能力和沟通技巧都能较之以往明显提升,从而一方面培育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同频共振的人才,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出各类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的高素质商科人才。

三、会计学专业中高本贯通一体化人才培养“3+2+2”模式

会计学专业中高本贯通一体化人才培养“3+2+2"”模式,是指在集团化办学背景下,坚持“中职教育3年+高职教育2年+本科教育2年”纵向贯通的职业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中职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将固有的就业导向转变为升学和就业统筹兼顾的导向,将高一级职业院校合格新生培养作为自身的目标;稳固和凸显高职教育的主体地位,使得一批又一批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能够实现引领改革和支撑发展的效果;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作为基础和前提,有针对性和有指向性地推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构建中高本贯通一体化的职业教育体系。

会计学专业中高本贯通一体化人才培养课程衔接管理机制

一、中高本贯通一体化人才培养课程衔接的组织设计

课程体系应当根据中高本贯通一体化人才培养目标,按照职业岗位适应性,将会计职业素养和能力复合提升作为构建的中心和关键,使得课程体系跟岗位能力能够高度契合适应。

(一)中职教育三年的课程设计

中职教育三年,从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角度来看,要将立德树人、夯实基础等作为自身的核心和关键,并且专业课既不能数量超过预期,也不能涉及过于深入。如果是第一年,那么要将注意力更多投放在人文素质培养上,具体来说,像是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都包含在内,正确树立和持续巩固中职学生的“三观”;第二年应侧重职业通识课程的学习,这时要将精力和时间逐步转移到计算机基础、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等专业通识课程的学习上,引导学生能动地构建财务思维以及稳固专业基础;第三年,要将会计岗位技能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作为重中之重,通过会计操作技能(凭证填制、账簿登记、点钞)、会计软件应用(基础数据录入)等会计基本技能实训课程的学习,培养中职学生成为合格的会计技能人才。

(二)高职教育两年的课程设计

高职教育两年,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应当以强基固本等为主。第一年通过管理学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打开经管视角、强化基础坚固本位;第二年通过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报表分析、智慧财务综合实践等核心课程的学习,精练职业技能、引领创新创业。

(三)本科教育两年的课程设计

第一年通过财务会计、RPA财务机器人开发与应用等课程的学习,构建较为完整、系统、科学的会计知识体系;第二年通过税法、审计、财务管理、大数据财务分析与可视化和跨专业综合实训等课程的学习,拓宽专业认知、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水平达到本科层次教育要求。

二、中高本贯通一体化人才培养课程衔接的运行机制

中高本贯通课程衔接运行机制是具体的执行階段,包含教材的选择与编写、内容的分配与安排、课程的实施与评价等,对课程衔接的流畅运行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一)内容的分配与安排

在课程教学内容的分配与安排上,建立中高本贯通一体化人才培养试点项目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会计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过研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衔接设计,协商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一方面要彰显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另一方面要体现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和一贯性。同时,就前段中职教育而言,不仅要高度重视人文素养是否有效养成,也要密切关注会计基础知识、会计基本技能的培养;中段高职教育注重打开经管视角、精练职业技能、引领创新创业的培养;后段本科教育注重加强会计数智化综合能力、跨专业能力的培养,拓宽知识幅度和能力结构的要求。

(二)教材的选择与编写

教师要结合中高本贯通一体化人才培养目标,考虑课程的任务目标和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挑选符合课程需要的教材。教材的主要内容和难易程度应该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相匹配,以实现教学体系的准确完整和适度挑战。选择教材是一个全面、科学的过程,教师需要严谨、客观、前瞻地评估所选教材是否符合教学要求。

(三)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中高本院校共同开展会计学专业贯通培养教学质量评价培训,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形成三方认同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减少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阻力。从学校的“管”、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出发,不断完善课程衔接与质量标准建设,及时发现和解决“3+2+2”模式下,在日常教学运行期间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或那样的情况,当出现的问题和情况得到切实解决后,中高本贯通培养院校的课程建设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和作用。

综上,中高本贯通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教育改革已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目前的改革还面临许多问题,需要教育部门与学校间共同努力协作,搭建中国高等职业人才培养的立交桥,以此发挥中职教育、高职教育、本科教育贯通一体化人才培养对推动中国职业教育大发展的重要功能。(课题来源:2022年度吉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课题名称:集团化背景下会计人才中高本贯通培养研究,课题编号:2022ZCY270,作者单位:长春大学旅游学院)

猜你喜欢
会计学应用型中职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2018年全国新增会计学教授、副教授名录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对策
中国会计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在哈尔滨隆重召开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湖南省教育会计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顺利召开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