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教育中助推幼儿成长

2024-04-28 08:17诸佳菲
好家长 2024年3期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环境

文 诸佳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大自然是一部“活教材”,是幼儿了解世界、感受生活的重要窗口。没有幼儿不爱树林、池塘、草地,不爱野花和小鸟。教师要带领他们走进自然,把春天的花瓣当作雨滴,把秋天的落叶当作被子,在冬天的雪地里尽情撒欢,在夏天的池塘边聆听知了的歌唱,让自然与童心完美结合,促进幼儿对自然的认知,与自然和谐共处。

幼儿需要自然,更需要个性化的自然成长。如果幼儿不亲近自然,不走进自然,只局限于自己的小空间,即使是最细心的教育,也是枯燥乏味的。因此,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各种接触自然的机会,让幼儿深度融入自然。这样,幼儿才会更好地感受和体验人与自然的关系,才会萌发探索自然的欲望。在大自然中,幼儿会发现鱼儿游戏的秘密,会发现蚂蚁成群的秘密,会发现四季的交替,会发现种子的发芽,会发现自然界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事物。

陶行知先生主张,以“生活”为前提,贴近生活,走进生活,在大自然中观察、发现、探索、学习。因此,不能与幼儿生活相结合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自然教育是大自然赋予幼儿的一个适宜他们成长的游戏空间。教师应该通过多种途径,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充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在幼儿园,每个班都创设了一块自然角。在这块方寸之地,幼儿自主观察植物生长,进行记录和比较,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自然教育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生来是无知的,与环境、社会接触后才会积累知识,提高能力。与环境和社会接触越多,知识越丰富,能力越强。”这一主张充分体现了自然教育的重要性。自然教育是以自然环境为背景,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使儿童融入大自然,通过系统的手段,实现儿童对自然信息的有效采集、整理、编织,形成社会生活有效逻辑思维的教育过程。我们利用散步时间,带领幼儿走进自然,探索自然,在观察中联想,在联想中探究。例如,在一次散步中,幼儿发现上学期种的花生长出来了,心里充满了收获感。大家打算找一找幼儿园还有哪些“好吃的果实”。山楂、石榴、枇杷……幼儿在寻找过程中,发现了不少“好吃的果实”。

法国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自然教育是一种顺应自然天性,依托乡村环境,培养自然人的教育方式。”自然中的花草树木、虫鸟禽兽、山川河流、风霜雨雪都是鲜活的“教材”,大自然是幼儿学习和生活的天然乐园。这里,以“一棵木瓜树”项目课程为例。这是一个追随幼儿兴趣而生成的项目课程,突出了幼儿在活动中的直接体验和自主表达,体现了以儿童的视角推动课程发展的理念。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身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满足幼儿持续探究的需要,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我们和幼儿一起讨论给班树木瓜制作一块铭牌。怎么样做?做多大?用什么材料做?木瓜熟了怎么摘下来?是架梯子还是用网兜?幼儿积极思考,大胆尝试,并用绘画方式进行表征。我们还发布相关亲子活动信息,鼓励家长和幼儿一起走进探索自然的世界,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与木瓜有关的科学知识,助推幼儿自主学习和持续探究,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和积极的情绪情感。在“宝贝出发吧”亲子活动中,家长还利用周末时间,带领幼儿挖红薯、捡落叶、制作稻草人等,在亲近自然、探索自然中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环境对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这已经成为学前教育领域的共识。幼儿期是成长的关键期,而环境则是影响幼儿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给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我们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需求和身心发展特点,注重环境的布置和设计,助推幼儿健康成长,为幼儿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在幼儿园中,幼儿需要与同龄伙伴和教师进行互动和交流。一个充满温馨、友爱的环境可以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社交平台,使他们得以学会与人相处、分享、合作等社交技能。

让我们和幼儿一起走进自然,去倾听、触摸、记录、感受、探索,在美妙的时刻体验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引导幼儿敬畏自然,尊重生命,学会与大自然和睦相处,一起聆听花开的声音。

猜你喜欢
幼儿园幼儿环境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我爱幼儿园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欢乐的幼儿园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爱“上”幼儿园